1、古诗词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瑰宝,其语言精练,含意深邃,韵味无穷,令人百读不厌。到下面这些词语,你会想起哪首古诗?请选择其中的句子写下来。
慈母情深:___________________
节日习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豪情壮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能填上不同的关联词吗?
(1)(_______)刮风下雨,玲玲(_______)不来我家。
(2)(_______)刮风下雨,(_______)玲玲没来我家。
(3)(_______)刮风下雨,(_______)玲玲还来我家。
3、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谚语。
(1)既然人家已经认错了,我看还是算了吧,俗话说:_____________。
(2)张大妈的儿子考上了名牌大学,她的病也好了一半,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个人都有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谁也不甘心落后,这正应了老人的话:___________。
(4)刘老师是典型的__________,批评我们的时候,大家都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可是不管刘老师怎么说狠话,他都一直不停地宽恕我们的错误。
4、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________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________,我们________有缺点,________不怕别人批评指出。________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________行。________你说得对,我们________改正。
5、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1.《腊八粥》是作家________的作品,写出了一家人_________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_______和对家庭亲情的_______。
2.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人物线索,从 _______到______到_____ ,再到_______________。
3.课文主要通过八儿的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的描写,刻画了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儿童形象。
4.课文围绕腊八粥主要写了_______ 、_______两件事,其中 _____这件事写得详细, _____这件事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2句有关儿童的古诗。
(1)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6、课内阅读
阅读诗歌, 回答问题。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1】“吟”是_____的意思。
【2】解释下列词语。
(1)等闲:________(2)浑:__________(3)清白:________
【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所受的磨炼,其实象征着____;后两句描写了____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___的决心。
【4】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_千锤万凿,_____烈火焚身,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7、课外阅读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查字典,给加点字注音。
草盛( ) 荒秽( )
荷锄( ) 沾我衣( )
【2】填空。(查阅资料)
陶渊明,字( )又名( ),( )(代)诗人,诗人因看不惯官场黑暗,弃官隐居。但特别喜欢( )(花卉的名称)。
【3】理解性填空。
(1)这首诗写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地从事田间劳动的诗句是“ 、 ”。
(2)抒发珍惜这种生活,希望一直能远离尘嚣,隐居田园的诗“ , ”。
(3)体现全诗主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出对该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
A. 一、二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
B. 三、四句可以看出诗人不是很会种地,但为了不使豆苗荒芜,他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虽然很辛苦,但诗人并不抱怨。
C. 五至八句写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不觉可惜,“愿”字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D. 本诗的主题是写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坚决与统治者斗争到底的决心。
【5】选出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
A. 五、六句表面是平淡之语,但这种平谈正好映射了结尾句“但使愿无违”,使“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
B. 这道诗用语平谈自然,朴素、自然、平淡的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平谈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到了和谐的统一。
C. “种豆南山下”是幽美之句,“带月荷锄归”是平淡之语;前句虚写,后句实写。全诗在平谈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D. 本诗富于情趣。“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这是一幅美妙的月夜归耕图,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充诗句,解释词语。
中庭:__________________ 地白: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角度来写月夜。“地白”从__________来写;“冷”从__________来写;“树栖鸦”从__________来写。
【3】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一碗馄饨
那天,她又跟母亲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小吃摊,她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小吃摊的主人是一个很和蔼的老婆婆。看到她站在那边,老婆婆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饭?”“可是……可是我没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老婆婆很热情地招呼她,“来,你坐下,我下碗馄饨给你。”很快,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忽然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感激。”她忙擦去泪水继续说,“我们又不认识,而您就对我这么好。可是我自己的妈妈怎么对我的?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自己的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不去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呢?”
女孩愣住了。
女孩匆匆吃完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眼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喜色说:“你这个淘气包,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凉了!”这时,她的眼泪又掉了下来。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1)非常疲乏,忍受不了。______
(2)尽管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看见,指不重视或不注意。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和蔼——______ 热情——______ 给予——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把你的理解写下来。
女孩第一次流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孩第二次流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画出能表达短文中心思想的句子。
【5】听了老婆婆的话,女孩“愣住了”,此时女孩会怎么想呢?请发挥想象,写出女孩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母亲神态的句子,母亲的神情有什么变化,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这篇短文,我懂得了今后应该这样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1】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文段前四句话是并列的关系。(______)
(2)文段以李鼎铭提意见为例,说明只要是正确的批评,我们都接受。(______)
(3)文段第一句话是讲我们要欢迎任何人批评指出我们的缺点。(______)
【4】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是( )。
A.是否符合革命队伍的利益
B.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
11、阅读答题。
一条小面包
从前,有个地方闹饥荒。一位富有的面包师把城里最穷的二十个小孩召来,对他们说:“这个篮子里的面包你们一人一条。在上帝带来好光景以前,你们每天都可以来拿一条面包。”
这些饥饿的孩子蜂拥而上,围住篮子你推我嚷,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想拿到最大的面包。最后,当他们拿到了面包,也没有向这位好心的面包师说声谢谢,就走了。
但是格琳琴,这位衣着贫寒的小姑娘,既没有同大家一起吵闹,也没有与其他人争抢。她只是谦让地站在一步以外,等那些坏行为的孩子离去以后,才拿起剩在篮子里最小的一条面包。她亲吻了面包师的手以表示感谢,然后才回家去了。
第二天,那些孩子同先前一样没有教养,抢在前面。而羞怯、可怜的小格琳琴只得到一条比头一天还小一半的面包。当她回家以后,妈妈切开面包,许多崭新、发亮的银币掉了出来。
妈妈惊奇地叫道:“立即把钱送回去,一定是揉面的时候不小心揉进去的。赶快去,格琳琴,赶快去!”当小姑娘把妈妈的话告诉面包师的时候,他说:“不,不,我的孩子,这没有错。是我把银币放进小面包里的,我要奖励你。愿你永远保持现在这样一颗平安、感恩的心。回家吧,告诉你妈妈这些钱是你的了。”
【1】说说为什么格琳琴得到了奖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面包师带来的一篮面包,这些饥饿的孩子们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根据下面的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
材料:当今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说过:“我想我们有一天能够在机器上模拟人的思维,为什么不行?电脑是硅做成的,可以计算,人脑是用碳做成的,质子在大脑里的运动形成了各种概念,这是完全可以完成模仿的。”果然,他和他的微软公司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文片断,完成练习。
随着帅帅聪慧的目光,妈妈忽悠发现驼背的小宁宁坐在一旁。原来,为了不刺痛这残疾的孩子,帅帅巧妙地改动了故事里的词儿。他用友爱和智慧温暖着这位小弟弟。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聪慧——( ) 残疾——( ) 温暖——( )
【2】帅帅讲故事时突然停住了是因为 。
为了 ,帅帅 。
【3】我会用文中加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文中画线句运用________和________描写,体现出母亲________的情感。
【2】“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一句中加点的词语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母亲失约未能带孩子出去玩,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不要改变句子原意。
1.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换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换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辅导我。我学作文。(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报告这个喜讯的人把消息告诉了她的丈夫。(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低声说:“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愿意告诉你。”(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身在热带,即使有衣服也不用穿。(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照样子,写句子。
例: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一个小孩说,他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1)冯至说:“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玛琪说:“我可不想让一个陌生人到我家来教我功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我们家。”他指了一下,可并没有抬起头,因为他正在全神贯注地看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那平静的“湖面”就是被它踩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姑娘天真的心灵,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
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6分)
(1)多读好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用修改符号修改)
(2)天上飘下雪花。(扩写句子,至少扩两处)
(3)天上的星星在闪烁。(改成拟人句)
(4)魁梧黝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被撕破了的鱼网。(缩写句子)
(5)你对别人付出了真诚。 别人会以真诚回报你。(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接两个句子。)
(6)秦王我都不怕,还怕廉将军吗?(改为陈述句)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李晓玲对王红说:“我要像你一样热爱集体。”(改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高兴得坐立不安。(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学校是全区人数最多的学校。(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地方太小,怎么容易下几个班的同学活动呢?(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宽容如喜雨,滋润人的心田。(仿写句子)
宽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宽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以《阳光总在风雨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的文章,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