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泰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填上合适的词语。

    资源______)   友谊______)   (______险情

    恭敬地______)   严肃地______)   敬爱的______

    碧蓝的______)   清脆的______)   (______的山洞

  • 2、必读必背回放

    1.游赏古诗百花园。“青箬笠,___________,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在《渔歌子》中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渔翁形象;“不要人夸好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冕德才兼备,在《墨梅》中借梅花展志气;《夏日绝句》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生死观,展现了李清照巾帼不让须眉的本色。

    2.《今天我是升旗手》这部小说中肖晓为了当上升旗手做了哪些事呢,请列出其中四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少女的红发卡》是一部少女心理小说,描写了刘莎、濛对青春期抑郁症患者叶叶的帮助,最终三人心灵都得以成长的故事。请你对刘莎或濛进行简单介绍,写清她与叶叶的关系,及给予叶叶怎样的帮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补全词语

    五颜________ 自说________ ________城下 ________高吐

    天伦________ 不干________ ________相对 ________炎炎

    千家________ 无依________ ________蛇影 ________夏清

    根深________ 勃然________ ________明珠 ________人往

    古往________ 一走________ ________夜夜 ________而治

  • 4、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填空。

    ________不安席     ________乐道      ③竭泽而________

    ④年________花甲     ________________      ⑥怒目________

    Ⅰ上面的词语中,出自成语故事的是________(填序号),这样的成语我还知道________

    ________花甲花甲________岁,我还知道而立之年指的是________岁。

    Ⅲ从上面的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填空。

    运动会的盛大场面,至今仍为同学们所________,就连________的老园丁,对此也是赞不绝口。(填序号)

  • 5、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填空练习。

    1.制作成长纪念册的一般步骤有:___________________

    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这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泊船瓜洲》,完成习题。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诗人借助山、水、月,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长江是很宽的,诗歌把它说成______________;“京口”和“钟山”相隔也很远,诗歌却说只______________;“绿”字写出了江南春天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3“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王安石在作诗时曾改过很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你想想看他为何要用“绿”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朝人。

    【2】关于本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D.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3】判断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是否恰当,恰当的打“√”,不恰当的打“×”。

    (1)“润如酥”写出小雨细腻的特点,雨飘洒在皇城的街道上,又滋润着春草,仿佛悄悄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

    (2)“最是一年春好处”是说早春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应该抓住早春时节早作打算。( )

    (3)前两句写早春景色,以“小雨”“草色”为描写对象,小雨滋润小草,而小草使小雨更亮、更湿润,两者相得益彰。( )

    (4)“绝胜烟柳满皇都”是作者想象之景,他憧憬着那满城杨柳郁郁葱葱的暮春。( )

    【4】“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说初春的草色“绝胜烟柳满皇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古诗鉴赏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提。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几处谁家能否换成处处家家”?请谈谈你的着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现代文阅读

    不落别处

    在盛夏的信义路上,常常会看到一位流浪的老人。他土头土脸,相貌丑陋,怪怪地穿一件很厚的褪了色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破旧的毛衣。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动手里的奖券。

    他很少会站起来走动。当他站起,我才发现他的椅子绑在皮带上,走的时候,椅子摇过来,又摇过去。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

    如果是中午,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面前,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看到他,通常会盛一盒便当送给他。他就把吊在臀部的椅子对准臀部,然后坐下去。吃完饭,他就地睡午觉,仍是歪着脖子,嘴巴微张。

    到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觉,把椅子解下来当枕头,和衣而睡。

    我观察流浪汉很久了,他全部的家当都带在身上,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可能他整年都不洗澡的。从他的相貌看来,应该是北方人,流落到这南方的街头,连最炽热的夏天都穿着家乡的厚衣。

    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与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

    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奖券使我感到心安(A)。

    记得第一次向他买奖券那一幕,他的手、他的奖券和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红塑料套。这套子竟是崭新的,和他并不相配。

    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料套,由于手的笨拙,做这个简单的动作也十分艰难。

    不用装套子了。我说。

    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老人终于笑了,露出有空缺的几颗牙,说出充满乡音的话。

    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红套子上写着八个字一券在手,希望无穷。后来我才知道,不管是谁买奖券,他总会努力地把奖券装进红套子里。慢慢我理解了,小红套原来是老人对买他奖券的人一种感激的表达。每次,我总是沉默着耐心(B)等待,看他把心情装进红封套,温暖四处流动着。

    和老人逐渐认识后,有一年冬天黄昏,我向他买奖券,他还没有拿奖券给我,先看见我穿了单衣,最上面的两个扣子没有扣。老人说:你这样会冷吧!”然后,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了一下,但没有退避。

    老人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我的扣子扣好,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纯净的善意,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发酸。

    老人依然是街头的流浪汉,我依然是我,向他买着无关紧要的奖券。但在我们之间,有一些友谊,装在小红套,装在眼睛里,装在不可测的心之角落。

    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从未中过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品质,它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好雪片片,不落别处!”它美丽地落下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

    1(1)段中有关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对刻画老人形象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语言意蕴丰富,让人回味无穷。请结合语境,任选文中(A)或(B)处的加点词语加以品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两次出现一券在手,希望无穷,分别说说它们不同的含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题目不落别处改为卖奖券的老人好不好?请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我们周围有一些像文中老人、《老王》中的老王这样的人,他们生活艰难,却拥有着金子般的心灵。请结合文本与自己的感悟,谈谈你该如何对待他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理解

    中秋赏月

    每逢中秋来临,赏月玩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为何人们独独钟情于中秋赏月呢? 

    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从渊源上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祭月的日子最终就固定在八月十五日。从科学观察来看,此时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恰如古诗所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盛于唐宋。浏览唐诗,中秋赏月诗确有多篇,如徐凝诗云:“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 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这里指富贵人家专门搭台),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连坐至晓”。

    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上供,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之称。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唐人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

    【1】为什么人们独独钟情于中秋赏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怎样过中秋节?根据文中有关介绍,用自己的语言,作一简单描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为什么会把天上的圆月与亲人的团聚联系在一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束给人以没完卷的感觉,根据文意,用一二句话补写一个结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今年春天,孩子们在房前空地上,斩草挖土,开辟出来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小花园。周围用竹竿扎了一个篱笆,移来了一棵玉兰花树,栽上了几株月季花,又在竹篱下面随意种上了几棵扁豆和两棵丝瓜。土壤并不肥沃,虽然也铺上了一层河泥,但估计不会起很大的作用,大家不过是玩玩而已。

    ②过了不久,丝瓜竟然长了出来,而且日益茁壮、长大。这当然增加了我们的兴趣。但是我们也并没有过高的期望。我自己每天早晨工作疲倦了,常到屋旁的小土山上走一走,站一站,看看墙外马路上的车水马龙和亚运会招展的彩旗,顾而乐之,只不过顺便看一看丝瓜罢了。

    ③丝瓜是普通的植物,我也并没想到会有什么神奇之处。可是忽然有一天,我发现丝瓜秧爬出了篱笆,爬上了楼墙。以后,每天看丝瓜,总比前一天向楼上爬了一大段;最后竟从一楼爬上了二楼,又从二楼爬上了三楼。说它每天长出半尺,绝非夸大之词。丝瓜的秧不过像细绳一般粗,如不注意,连它的根在什么地方都找不到。这样细的一根秧竞能在一夜之间输送这样多的水分和养料,供应前方,使得上面的叶子长得又肥又绿,爬在灰白的墙上,一片浓绿,给土墙增添了无量活力与生机。

    ④这当然让我感到很惊奇,我的兴趣随之大大地提高。每天早晨看丝瓜成了我的主要任务,爬小山反而成为次要的了。我往往注视着细细的瓜秧和浓绿的瓜叶,陷入沉思,想得很远、很远……

    ⑤又过了几天,丝瓜开出了黄花。再过几天,有的黄花就变成了小小的绿色的瓜。瓜越长越长,越长越长,重量当然也越来越增加,最初长出的那一个小瓜竞把瓜秧坠下来了一点,直挺挺地悬垂在空中,随风摇摆。我真替它担心,生怕他经不住这一份重量,会整个地从楼上坠下来落到地上。

    ⑥然而不久就证明了我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最初长出来的瓜不再长大,仿佛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长。在上面,在三楼一位一百零二岁的老太太的窗外窗台上却长出来两个瓜。这两个瓜后来居上,发疯似的猛长,不久就长成了小孩儿胳膊一般粗了。这两个瓜加起来恐怕有五六斤重,那一根细秧怎么能承担得住呢?我又担心起来。没过几天,事实又证明了我是杞人忧天。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从下面看上去,活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

    ⑦不知道从哪一天起,我忽然又发现,在两个大瓜的下面,在二三楼之间,在一根细秧的顶端,又长出来了一个瓜,垂直地悬在那里。我又犯了担心病:这个瓜上面够不到窗台,下面也是空空的;总有一天,它越长越大,会把上面的两个瓜也坠了下来,一起坠到地上,落叶归根,同它的根部聚合在一起。

    ⑧然而今天早晨,我却看到了奇迹。同往日一样,我习惯地抬头看瓜:下面最小的那一个早已停止生长,孤零零地悬在空中,似乎一点分量都没有;上面老太太窗台上那两个大的似乎长得更大了,威武雄壮地压在窗台上;中间的那一个却不见了。我看看地上,没有看到掉下来的瓜。等我再退几步抬头看时,却看到那一个我认为失踪了的瓜,平着躺在抗震加固时筑上的紧靠楼墙凸出的一个台子上。这真让我大吃一惊。这样一个原来垂直悬在空中的瓜怎么忽然平身躺在那里了呢?这个凸出的台子无论是从上面还是从下面都是无法上去的,决不会有人把瓜摆平的。

    ⑨我百思不得其解,徘徊在丝瓜下面,像达摩老祖一样,面壁参禅,我仿佛觉得这颗瓜有了思想,它能考虑问题,而且还有行动,它能让无法承担重量的瓜停止生长;它能给处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担重量的地方,给这样的瓜特殊的待遇,让它们疯狂地长;它能让悬垂的瓜平身躺下。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无论如何也无法解释我上面谈到的现象。但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又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丝瓜用什么来思想呢?丝瓜靠什么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呢?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从来也没有人说过丝瓜会有思想。我左考虑,右考虑,越考虑越糊涂。我无法同丝瓜对话,这是一个沉默的奇迹。瓜秧仿佛成了一根神秘的绳子,绿叶上照旧浓翠扑人眉宇。我站在丝瓜下面,陷入梦幻。而丝瓜则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1品味句子中加括号的词语的作用。

    1)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从下面看上去,活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天看丝瓜,总比前一天向楼上爬了一大段;最后(竟)从一楼爬上了二楼,又从二楼爬上了三楼。说它每天长出半尺,绝非夸大之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丝瓜的成长过程中,哪些神奇现象引起了作者的深思?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心目中的丝瓜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抓住神奇二字安排了状物和抒情两条线索,请分别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

    留住今天的太阳

    ①还是穿开裆裤的时候,我总爱立在屋旁,看着太阳一寸一寸地沉到山凹里去。于是,我便产生了一个奇怪的念头:留住今天的太阳。

    ②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外婆。外婆将我搂进怀里,慈爱地抚摸着我:“等你长大了,就知道怎样留住太阳。”

    ③这以后,我巴不得自己快快长大,好早一天把太阳留住。

    ④我渐渐长高了,上学了,并能写出太阳、高山……却还没有找到留住太阳的办法。

    ⑤一天,我坐在门口,一边做作业,一边望着太阳一步步往山凹里走。幼小的心里不只是着急,而且带着几分悲伤,禁不住恳求外婆:“快告诉我怎样留住太阳吧!”

    ⑥外婆温和地说:“好吧。看今天你能不能赶在太阳下山前做完作业。要是能的话,我就告诉你留住太阳的办法。”

    ⑦我埋头认真做起作业来。当我做完作业抬起头,太阳还离山峰一丈多远,我高兴得跳起来,一把拉住外婆:“快教我,快教我!”外婆微笑着指指那太阳:“你这不留住了太阳吗?”

    ⑧听了外婆的话,我眨着眼睛想了许久,我知道,自己今天的确留住了太阳,因为往日太阳下山后我才能做完作业。

    ⑨从那以后,我总是用这种办法留住太阳。一个暑假的作业,我半个月就做完了。每一次留住了太阳,我就会高兴得不知怎么形容。

    ⑩今天的太阳下山了,就永远不可能回来。尽管人不可能永远留住太阳,但人可以比太阳走得快一步或两步,甚至三步四步,这几步看起来似乎很微小,但作用却非常之大。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慈爱——( )          悲伤——( )          的确——( )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从外婆那里“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教导使“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我”留住太阳的办法其实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留住今天的太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的太阳下山了,就永远不可能回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现代文阅读。

    父亲留下的书香

    我们这个寻常百姓家,收入不高,住房又小,挤挤巴巴的,连一个书橱也放不下。虽说不是书香门第,却有缕缕书香弥漫,这可以从家里的桌上、凳上、床头枕边到处堆放着的书本看出,更能从我和妻子、儿子饭后(xiá___余常常是各人手执一卷昭然可见……这可从我全家人喜欢读书看出来。说起我家的书香,还是我父母传留下来的哩。

    我父亲别无(shì___好,就喜欢看书,《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以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古今中外名著,曾使他每每陶醉于其中。可是后来父亲的手中却换成了本本苦书——这,说来就话长了。

    我母亲生我二弟后一病不起,常年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父亲独自挑起了持家的重担。起先请医生为母亲治病,后来家境日趋贫困,再也没钱请医生了。我们为此忧心忡忡。这时出现父亲床头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不见了,有的是一本本中医和中草药书,——这些就是苦书吧。 持家劳累之余,父亲就研读这些书,可谓是不(shì___手。父亲还钻研一本《中国针灸大纲》,边看边实践:替我母亲望诊搭脉,开方煎药,又作针灸治疗。后来连我们兄弟姐妹也知道在足三里穴位针灸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良好效果。奇迹终于降临了,卧床数年的母亲[竟然、居然、突然、忽然]下床了! 母亲慷慨地叮咛我们要秉承父亲的精神。为了给母亲作针灸治疗,父亲常常在晚上先在自己身上的穴位进行试针,感觉针刺麻醉的程度和针尖刺透的深度,然后再替我母亲针灸治疗……母亲的病治好了,她享寿到古稀之年,而操劳一生、挚爱妻子儿女的父亲却在65岁离开了我们!

    父亲留给我们的很多很多,其中就有不绝如缕的书香。

    1根据拼音在文中横线处写上汉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陶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忧心忡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句子,回答问题。

    1虽说不是书香门第,却有缕缕书香弥漫。

    两个书香的意思并不一样:书香门第_____________缕缕书香弥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是后来父亲的手中却换成了本本苦书

    本本叠用表示____________的意思;苦书指的是____________

    3)读文中划线的句子母亲感慨地叮咛我们要秉承父亲的精神回答:

    秉承能否改为继承?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的精神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浪线的句子,开动脑筋想一想,假如你就是作者,看到这些情景,你与父亲之间会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最后一段父亲留给我们的很多很多,其中就有不绝如缕的书香。其中书香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文第3小节哪些地方写得特别细致,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

    我的故乡在广西,我爱故乡的漓江。

    春天,原野上的春色,把漓江打扮得更美丽。细雨绵绵,增加了漓江的水量,催开了两岸鲜艳的野花。随着气候转暖,来漓江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漓江像一条友谊的带子把祖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连在一起。

    夏天,漓江的水更清了。人们有的在江中游泳,有的在江中划船,有的玩水球……漓江洗去人们一天的疲劳,使人们感到轻松愉快。

    秋天,桂花开了。漓江两岸飘着醉人的桂花香。我们学习过后,荡着小船在江上游玩,那两岸的青峰分明地立在我们面前。同学们兴奋地抢着划桨……

    冬天,漓江因为旱季到来而变浅了,但水还是那么清,山还是那么绿。江畔的柑橘树已经挂满了累累果实,人们正紧张地收获。

    漓江的四季都很美,我喝着漓江的水长大,一定要把漓江建设得更加美好。

    1给文章加上题目。

    2给短文分段,段与段之间是________关系。

    3分别用“_____”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和一个拟人句。

    4短文第②~⑤自然段是按________顺序写的,表示这个顺序的词语是________

    5文中划线句子是一个________句,请你展开想象,再写一个描写人们在漓江游玩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运用同义词语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南风景如画,怎比得上我的家乡美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 句子练习。

    (1)书中描述了原始森林里蟒蛇吞野兽的情形。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顶帽子有什么可怕的?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改成因果关系的说法

    那时候,清政府腐败无能,刚一提出京张铁路的修筑计划,帝国主义就出来阻挠、要挟。

    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1.我只有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都喜欢王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个星期天,妈妈要带我去西湖划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改成间接引语

    蔺相如对赵王说:我愿意带和氏璧到秦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作文题目:一串快乐的音符

    睁大我们的眼睛,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到处充满了快乐,快乐的故事无时无刻不再发生,快乐在人们身上得到传递和接力……运用你学过的多种描写手法,表达你感悟到的独特的快乐。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