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
1.《江上渔者》是北宋______家、诗人______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通过反映_________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 ___________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___________的同情。
2.《泊船瓜洲》是______文学家_________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首句通过写______和_____距离之短及__________,流露出一种 ____________的心情;第二句写诗人回望居住地钟山,产生依依不舍之情;第三句描写了春意盎然的__________;最后以疑问语气结尾,再一次强调了对 ________。全诗不仅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在________上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
3.《游园不值》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名篇,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__________。全诗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体现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点,情景交融,脍炙人口。尤其第三、四两句,既渲染了_____,又揭示了深刻的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空
1.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________,是19世纪________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文中记叙了主人公________和________等小伙伴们惊险、有趣的美国生活。他们为了摆脱繁重的课业和呆板的课堂,用冒险实现自己的理想,用冒险改变自己的环境。在探险的过程中充分的表现了主人公的聪明、勇敢、正直、真诚、乐观、具有一般孩子没有的想像力和叛逆精神的形象特征。
2.马克吐温文笔犀利,既善于刻画人物的________,又善于进行________,寓讽刺于其中。
3.过后,汤姆和________从侧洞进去找到了印第安·乔伊埋藏的金币,他们发了财。之后道格拉斯寡妇收留________在自己家里生活,他虽不习惯,逃了出来,但在汤姆帮助下,他愿回到道格拉斯寡妇家里,他们并商量着结伙做强盗。
3、看拼音写词语
tánɡ lánɡ bǔ chán méi ɡui wēi xié há ma zhànɡ ài fēi jiàn
( ) ( )( )( )( )( )
ɡài hóu mán jùn
灌( ) 诸( ) ( )天过海 险( )
大( ) 咽( ) ( )怨 英( )
4、照样子,写四字词语。
自言自语(带有近义词)_________ 迎难而上(带有“而”字)____________
无独有偶(带有反义词)_________ 五湖四海(带有两个数字)____________
5、你知道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吗?请在括号里解释。
鬻盾与矛( ) 秉烛夜游( ) 有益身心( )有顷益怠( )
6、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选择相应的字义,填上序号。
鉴:①镜子 ②照 ③仔细看;审察 ④可以作为警戒或引为教训的事
(1)水清可鉴( ) 铜鉴( )
引以为鉴( ) 鉴别( )
活:①生存,有生命 ②在活的状态下 ③活动,灵活
④生动活泼;不死板 ⑤工作 ⑥产品
(2)活捉( ) 活水( ) 活跃( )
重活( ) 活人( ) 出活儿( )
【2】这首诗借景喻理,以 作比,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方塘如此清澈,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 流进,人要想变得更加睿智,就要 。
【3】请将“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读书、做学问,有许多精辟的名言佳句给我们以启发。请试着写出三句。
________________
【5】结合你的读书体验,谈谈你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
7、诗歌鉴赏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这首诗在体裁(形式)上属于 诗,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 派诗人。
A.五言绝句;山水田园 B.五言律诗;山水田园
C.七言绝句;边塞行旅 D.七言律诗;边塞行旅
【2】下列对诗歌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作者偶然路过朋友的农庄,却受到朋友的热情款待,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片。
B.三、四句中的“合” “斜”二字,写出了村边绿树环绕、城外山峦起伏的优美的农村风光。
C.五、六句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作者与朋友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农村风味和劳动生产的气息扑面而来。
D.七、八句写重阳节再来,自然流露出作者对与田园生活的热爱和主客之间朴素深厚的情谊。
8、快乐阅读,我能行: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动宾短语概括)你最欣赏哪一幅图画,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_诗。
【4】将你了解的有关知识填写在提示语后的横线上。
关于毛泽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长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被蓝透了的海水围着,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为一体,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zàn zhàn)蓝了。挺拔俊秀的椰子树,不时在海风中摇曳着碧玉般的树冠(guàn guān)。海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金灿灿亮闪闪的,软软地暖暖地搔(sāo shāo)着人们的脚板,谁都想捏一捏,团一团,将它揉成韧韧的面。
【1】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蘸________(zàn zhàn) 树冠________(guàn guān) 搔________(sāo shāo)
【2】用“________”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3】这段话写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许多景物,它们汇成了一幅迷人的热带风情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写出了景物的色彩美。
【4】用波浪线画出文中心理描写的句子。这个句子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感情。
10、阅读《“护水小队”在行动》回答问题。
“护水小队”在行动
自从海军部开辟了一块绿地后,就有许多“小毛头”在那儿玩水,没有哪一天不浪费水。看到这一切,我,斌斌、杨颖、思遥可心疼啦!于是,我们便自发组成了一支“护水小队”。
那天下午,我正在家里一边悠闲地品着茶,一边扫视着桌面上的一张地图,伊然一副司令相。忽然,杨颖气喘吁吁地跑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报……报……报告司令,我们在草地上发现五……五……五个‘敌兵,我们三个怎么也说服不了,你亲自去看看吧!”“好!我从椅子上一跃而起,就随着他们跑出了家门。
当我们来到草地里,看见斌斌和思遥浑身上下湿淋淋地站在那里,活像两只“落汤鸡”。他俩看见我走过来,便怒气冲冲地说:“司令,这五个‘毛头敌兵’实在厉害,竟拿水喷我们……”我二话没说,先过去关掉水源,再拔掉还在流水的水管。回过头来,我拉住为头的“敌兵”,说:“小弟弟,你们这样浪费水,不心疼吗?”他(瞥了 看了)我一眼,回嘴道:“姐姐,水多着呢!这也叫浪费?”“当然叫!”(严肃 严格)地说,“水是多着呢!可也有限呀!人们还要在这个地球上生活好长好长的时问,照你们这样浪费,到时候人类便会因为无水而渴死、灭绝!”我顿了顿脚,(一本正经 装模作样)地训道:“没听‘广而告之’说吗?‘水是有限的,如果再浪费,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就是自己的眼泪!”
几个小毛头听了我的“训话”,一个个伸着舌头,面面相觑(qǜ)沉默不语。过了一会儿,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姐姐,我们错了,我们再也不玩水,不浪费水了。”
“知错就改还是乖孩子,快回去吧!”我拍拍他们的小脑说。小家伙们“嗯!”地一声,一溜烟就跑了。
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我在默默地(祝愿 祝贺):愿我们大家都来节约用水,并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1】选择括号内的正确词语画上横线。
【2】“报……报……报告司令,我们在草地上发现五……五……五个‘敌兵,我们三个怎么也说服不了,你亲自去看看吧!”句中的省略号表示( )
A. 话还没说完 B. 说话的时候结结巴巴,断断续续
【3】照样子写出含有数字的成语。
例:一跃而起 七嘴八舌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想一想,本文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就“节约用水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提出一个合理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年画的创作
①年画,最早的名称叫“门画”。直至清朝1849年,才第一次出现了“年画”这一说法,并被沿用下来。每逢春节,人们都喜欢买些鲜艳悦目的年画,贴在门上或室内,用来迎新春、祈丰年,增添节日的祥和气氛。
②作为美化新年环境、衬托新春气氛的年画,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蕴含和寄托了人们发财、长寿、多福、喜庆的美好期盼与祝福。
③年画制作人会用一些简单明了的符号传情达意,寄托美好寓意。创作年画的方法有很多,谐音就是其中一种,比如,年画中经常用动物鸡的图案表示“吉”,用鲤鱼图表示“余”,再比如,戟(jǐ)、磬、双鱼合绘为一图,表示“吉庆有余”;蝙蝠、桃子、双古钱合绘为一图,表示“福寿双全”;莲花、鲤鱼合绘为一图,表示“连年有余”……
④象征也是寄托美好意愿的方法。比如,蟠桃象征长寿;鲤鱼跳龙门则表示平步青云和飞黄腾达;牡丹、玉兰花合绘为一图,表示“富贵长春”。
⑤吉祥话语和吉祥图案组合,更是直接表达美好寓意的常见方法,比如《年画的赏析》中的图三:笑容可掬的妇人与和气吉祥的卷轴。
⑥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村的年画生产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清代,杨家埠的年画名扬天下,当地出现了“画店百家,年画千种,画板万余”的盛况,杨家埠木板年画行销大半个中国。民国期间,由于多年的战火,加上石印年画与其争夺市场,杨家埠木板年画日渐失宠,走向了萧条与败落。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民间艺术的发展,杨家埠年画焕发了新的生机。2016年杨家埠木板年画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⑦如今年画已不再局限于新年用品,它用于我国民俗生活的各个方面。年画的题材由最初的单一内容逐步发展到上千种。丰富多彩的年画大体可分为趋凶避邪、祈福迎祥、戏曲传说、喜庆装饰和生活风俗五大类。不断发展的年画满足了人们生活多样化的需要。
【1】年画最早被称作( )
A.门神画
B.年画
C.门画
D.贴画
【2】文中第三段提到“戟(jǐ)、磬、双鱼”合绘为一图,表示“吉庆有余”。推测“磬”读音是( )
A.qìng
B.pán
C.mó
D.shēng
【3】根据上下文,文中画线的句子中“失宠”一词的意思可能是( )
A.民国年间人们喜爱年画
B.民国时期的战火烧毁年画
C.杨家埠木版年画销量下降
D.杨家埠石印年画十分畅销
【4】结合年画寄托寓意的方法,以下题目最符合图三寓意的是哪一项( )
A.日日平安
B.花儿盛开
C.吉祥如意
D.发达兴旺
【5】有一幅年画,画上有个娃娃骑在一匹马上,肩上扛着铁锨,他的前面站着一只仙鹤。下面名称最适合这幅年画的是( )
A.马到成功
B.龙马精神
C.一马当先
D.骏马奔腾
【6】《年画的创作》主要运用什么说明方法?请你选取其中一处结合文本具体说说运用这种方法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镇定——(______) 和蔼——(______)
火冒三丈——(______)
【2】画“____”的句子是对父亲________的描写。父亲“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是因为__________;“平静”说明了________;“慈祥”表现了_____________。
【3】父亲脸上的表情为什么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在文中用“﹏﹏”画出原因。
【4】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父亲“瞅了瞅我们”,期望“我们”_______________;他又“望了望我们”,期望“我们”_____________。
13、读下面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片段,完成练习。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弌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神话、礼仪、习惯等。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承载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也是人类智慧的体现。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考验。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农耕(游牧)文明的逐渐削弱乃至在部分地区的消失,外来文化的影响,给一向主要靠身口相传的方式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之逐渐地或部分地失去了生存与繁荣的土壤。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迫在眉睫。
【1】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迫在眉睫的原因有: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下列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是( )
A.沪剧 B.崇明山歌 C.海派杂技 D.上海豫园 E.南翔小笼制作技艺
【3】剪纸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画面内容具有丰富的寓意。
右边剪纸可用“____________”(四字成语)来命名。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腊八粥
冰心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院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这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他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14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着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也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的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 “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给淡忘了。
【1】本文的线索是( )。
A.干果
B.腊八粥
C.家
D.供佛
【2】下列不属于作者笔下的腊八粥的是哪一项?( )
A.糯米
B.各种糖
C.各种豆子和芝麻
D.红枣、桂圆、花生等
【3】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的母亲和外婆都逝世于农历腊八。
B.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C.“我”和母亲每年煮腊八粥,是为了纪念自己的母亲。
D.腊八粥本来是用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星宿。
【4】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件事令人感动。
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例:乌云遮住了太阳。乌云把太阳遮住了。太阳被乌云遮住了。
【1】我们消灭了全部敌人。
(改成“把”字句) 。
(改成“被”字句) 。
【2】其实我有的是时间,工作麻烦一点又何必介意呢?(改成陈述句)
【3】小鸟在枝头跳来跳去唱歌。
【4】赵虎说:“我要向灾区人民捐100元。”(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5】学校要开春季运动会,纷纷报名参加。(修改病句)
【6】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17、按要求写句子
1.还有谁比我更了解他呢?(改为陈述句,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鸟很喜欢鸣叫。(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天,树叶从枝头飘落下来。(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缩句:过草地的时候,战士们随身带的干粮都快吃光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双重否定句:我只有用劳动来解决饥饿的威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成拟人句:高粱红了,稻子熟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成不用问号的句子:你怎么能说这都是他的错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以“此时此刻教室里真安静啊!”为开头写3—5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我在山林中逮到了一只可爱的小松鼠。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我突然看到了两道及其古怪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祈求,更像是对我的蔑视和抗议。(仿写,用上加点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①食指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用划线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经过几天的奋战,大火被我们扑灭了。(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幅壁画是现存的最早印证“张骞出使西域”这段历史的绘画作品。(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脸上显现出神色。(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我们依恋长江。长江有母亲的情怀。(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懒狮子说:“我爸爸妈妈是森林里的大王。靠他们,我就能生活得很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张老师对吴明说,请吴明明天陪他去一趟图书馆。(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那平静的“湖面”就是被它踩碎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你用脏手随便抓东西吃,难道肚子不会长虫子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楚王只好吩咐手下打开城门,迎接晏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学校征集最受欢迎的少儿读物,要求高年级每位同学推荐一本最喜爱的书。请你选择一本,并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介绍这本书,要求语言简练,突出作品的主要情节,衔接自然,语意清楚连贯,题目自拟,55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