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一比,组词语。
挺________ | 抗________ | 怒________ | 挠________ |
庭________ | 扛________ | 恕________ | 浇________ |
2、填上表示“看”的词语
(1)詹天佑的塑像建成了,吸引了不少游客来这里_________。
(2)人们在大剧场里__________着顶碗少年的精彩表演。
(3)宇航员在太空遨游时________地球,发出由衷的赞叹。
(4)周总理审阅稿件时,不是简单的________,而是边看边思考。
3、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抑制——( ) 典型——( ) 考察——( ) 凝望——( )
企盼——( ) 喧哗——( ) 虚弱——( ) 承诺——( )
4、用“静”字组成词语,并填入相应的括号里。
(1)我们荡着小舟,在(_______)的湖面上漂着。
(2)美丽的草原,夜晚多么(_______)啊!
(3)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______)。
(4)这条(______)的小巷,是我回家的必经之路。
5、根据文化常识填空。
(1)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________》,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2)《蒙娜丽莎》是________(国家)著名画家________(人名)所作,作品让人回味无穷的就是蒙娜丽莎的“________”。
6、阅读短文。
竹 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 。
_____________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1】将诗歌补充完整,写出题目的意思。
【2】写出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作者是__代的______。这首诗是一首_____诗,诗中“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________,如此多的磨难,进一步表现出竹子_______的精神。诗中表现竹子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咬”和“立”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借物喻人,表面在写___,其实是写_______,表明了诗人________的精神。
7、阅读《春夜喜雨》,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_________
【2】这首诗赋予了春雨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
8、诗歌阅读。
毕业
我们从这里起航/走向遥远的地方/当我们走向明天/又怎能把昨日遗忘
回首昨日/那郁郁葱葱的日子/有过青涩也有过芬芳/更有的是/相遇相识相知/那瑰丽的宝藏
今天,我们流泪了/那可不是忧伤——是歌唱/今天,我们分别了/那可不是遗失——是珍藏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宝藏(______) 珍藏(______)
【2】根据词语意思在文段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美好蓬勃。(__________)
(2)形容异常美丽。(________)
【3】诗中“歌唱”的是(_______),“珍藏”的是(________)
A.青春的回忆 B.青春的激情
【4】诗中的“昨日”指的是______;“今天”指的是______;“明天”指的是____。
【5】“起航”原指________ ,这里比喻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毕业意味着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法布尔的故事
法布尔为了研究昆虫,一生如痴如醉地,观察昆虫的习性,一天,他趴在地上,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搬苍蝇,一连看了三四个小时,以致四周围满了人,还骂他是“怪人”,可他全然不觉(jiào jué)得.又有一次,他爬上果树观看螳螂的活动,直到树下有人大叫“抓小偷”,他才从昆虫王国的迷梦中惊醒过来。
法布尔在普温斯教(jiào jiāo)书时,经常到附近一条沙路上观察昆虫.有一天大清早,他在沙路上走着,忽然听到蛐蛐的叫声,于是就循着声音来到一块大石头旁,轻轻地躺了下来。几个农妇早上下地时看见他,到黄昏收工时,仍看他躺在那里。她们实在不明白,这个人怎么花一天的功夫,就看着一块石头,简直中(zhōng zhòng)了邪。其实法布尔是在_________。
法布尔活了90多岁。他把毕生的精力都倾注在昆虫学的研究上,成为十九世纪有名的科学家。
【1】在横线上选择正确的读音
全然不觉(jiào jué)________ 教书(jiào jiāo)________ 中了邪(zhōng zhòng)________
【2】在第三自然段最后的横线上补上合适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毕生________ 研究________
10、课外阅读。
一张纸条
上小学时,我喜欢《格林童话》到了痴迷的地步。那时,父母工资微薄,除了维持生活以外,根本没有剩余的钱去买一本既不能吃又不能穿的书。
平时父母总是把钱放在写字台的抽屉里,而钥匙就放在写字台上。几经犹豫之后,我试着用钥匙找开了抽屉,从里面拿走了一张2元的纸币,第二天,我从书店里买回了那本梦寐以求的《格林童话》。几天过去了,风平浪静,父母似乎并没有发现我拿钱的事。
不久,书店里进了一批新书,其中《绿野仙踪》是我盼望已久的一本童话故事。禁不住“仙子”的诱惑,我如法炮制。当我再一次打开写字台抽屉时,却发现里面多了一张纸条:“峰儿,你是个好孩子,爸爸妈妈相信你会永远做一个好孩子。”我很惭愧,取出纸条,悄悄地锁上了抽屉。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一张纸条成了我一生的警示,一张纸条给了我一生的尊严。
【1】理解短文内容,填空。
“我”十分喜欢《格林童话》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风平浪静”在短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如法炮制”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类似的错误”在短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
【2】“一张纸条”是谁留在什么地方的?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这张纸条对“我”的教育极大?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骡子和铃铛
一头高大健壮的骡子,脖子上系着一个铃铛。铃铛制作精巧,响声清脆,骡子每走动一步,铃铛便发出“叮当”的声响,比鸟儿的歌声还悦耳动听。
一天,骡子撞开了篱笆,走进了菜园,白菜、韭菜一畦畦,鲜嫩又可口,骡子好不欢畅,它低头啃个不停。“叮当叮当”,一串串尖利的急响,钻进了主人的耳中。他一个箭步冲出房门,挥动竹枝赶到菜园,一边抽打着骡子的屁股,一边斥责道:“混账东西,你胡嚼乱踩,把菜地弄得一团糟!要不是铃铛叫我来,菜地准被你糟蹋完。看你下次再敢闯进菜园……”
骡子疼得直叫唤,不要命地跑出了菜园,“叮当叮当”,铃铛的响声,伴着骡子远远地到了山脚下。
没多久,骡子拉着一车货,长途跑路,傍晚时返回了村里。“叮当,叮当”,一阵脆响,引得一些乡亲们竖起大拇指夸奖道:“嗬,好一头结实顶用的骡子,拖这么多货物跑了一天,还那么精神抖擞的。听,配上这清脆悦耳的铃铛声,多有气魄!”“叮当,叮当。”铃铛儿听了这番话,响得更加起劲了,像是说:“对的,对的,骡子了不起!”
骡子耸起耳朵听了这些话,满心喜悦。突然,它望见了菜园,不禁感到一阵阵隐痛,立刻不高兴地责问铃铛道:“你发出的是同一个声音,为什么一时出卖我,一时又吹捧我?”
“叮当,请你听清,”铃铛含笑地解释道,“你和我,都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你犯错误时,我发出警告,为的是挽救你,不让你越陷越深;当你做得对时,我理所当然地赞扬你,为的是激励你取得更大的成绩啊!”
【1】以下词语形容铃铛正确的是( )
A.见风使舵
B.曲意逢迎
C.明辨是非
D.溜须拍马
【2】骡子挨打是因为( )
A.它私自闯进菜园
B.胡嚼乱踩,把菜地弄得一团糟
C.主人听到铃铛声
【3】“铃铛听了这番话,响得更加起劲了”的原因是( )
A.铃铛本身就会响
B.铃铛在鼓励骡子
C.铃铛故意吹捧
D.铃铛爱凑热闹
【4】铃铛的两次响声的含意,骡子认为是( ),铃铛认为是( )
A.警告和赞扬 B.出卖和吹捧 C.陷害和捣蛋 D.责备和激励
【5】从《骡子和铃铛》中,你明白了( )
A.一种事物有利有弊,要扬长避短。
B.不能做坏事,否则必将受到惩罚。
C.生活中我们需要铃铛这样的朋友,做错事给我们提醒,鼓励我们做正确的事。
12、阅读《奇妙的克隆》(节选),完成下列练习。
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音译为“克隆”。实际上,英文的“Clone”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
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雄性细胞与母方产生的雌性细胞融合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成新的个体。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共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成两块、四块、八块……最后通过特殊的方法使一个胚胎长成两个、四个、八个……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而这两个、四个、八个……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也叫克隆)。
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1】节选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
A. 动物的克隆 B. 植物的克隆
【2】第二段文字中加点词语“正常”的作用是( )。
A. 排除特殊繁殖情况,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B. 还可能有其他情况,体现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C. 还可能有其他情况,体现说明语言灵活的特点
【3】第三段文字引用孙悟空的故事的用意是( )。
A. 表明我国关于“克隆”的设想在世界上是很早的。
B. 表明文章是按照由植物到动物的顺序来介绍的。
C.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克隆的含义,增添说明的趣味性。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河和大海
一天,河水涨起来,小河变宽了。小河暗暗高兴,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他得意地游到大海去,可是怎么也看不到岸边。他说:“啊,我以为自己很大,原来海比我大得多!”
大海听见了,笑着对他说:“是啊,我是比你大得多。不过,要是没有无数河水流到我这里来,我也不会这么大呀!”小河听了,对大海更佩服了。
【1】本文共有________个自然段。
【2】找出小河说的话和大海说的话。
__________
【3】听了大海的话,小河为什么对大海更佩服了?
__________
【4】文中的小河和大海各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一两个词形容一下吗?
__________
1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顿时明白了,告发我的就是那位把手表还给我的黑人大哥!我用一种及其困惑的眼光看了他一眼,他给我的居然是一种遗憾的笑容,还笑着解释了一句:“这是公德,这是规则!”他居然还笑的出来,真不仗义!
【1】结合选段内容,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
①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遗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选段内容填空。
选段中用了两个“居然”,不仅写出了“我”内心的_____,更表现了“我”_______。
15、改为“被”字句
①那位先生很快把邮票撕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把苹果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练习。
1.只凭几个优美的词句是不能概括它的全部内涵的。 (用上问号,意思不变)
2.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像广玉兰一样美好的事物呢?你喜爱它的什么?请仿照课文最后一段写句子。
(1)我爱 ,更爱 。
(2)我爱 ,更爱 。
3.不,不不!怎么能说没有什么东西好写呢?(改为陈述句)
4.他把每天看到的情况,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改为“被”字句)
17、把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
1.老师对王芳说:“学校让你明天出席区小学生座谈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伙伴说:“我爸爸说手表里住着很多小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对我说:“今天我有事,你自己在家写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对我说:“今天晚上我要排练节目,您就别等我吃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按要求写句子。
(1)有谁不知道这种华美的蝶蛾?(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儿子说:“把笼子放在那儿,跟我走。我们去看一样稀罕东西。”(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照样子改写句子,不要改变句子的意思。
例:我们怎么能忘记妈妈的爱呢?
我们不能忘记妈妈的爱。
我们怎么能向困难低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他这一声吼叫,把大家的胆都吓破了。(注意划线处的写法,仿照句子,写一写你获奖时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
(2)听了“抗震救灾英模代表团”的报告,谁都佩服那些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智能手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问题。许多人成为了“低头族”,眼不离屏,小明的爸爸妈妈就是如此。有一只叫旺旺的小花狗,决定帮助小明赢回爸爸妈妈关注的目光。小明一家和小花狗之间到底会发生怎样的事呢?请展开想象,写一篇童话故事。题目自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