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一比,再组词。
颌( ) 鸵( ) 掘( ) 簇( )
颈( ) 驼( ) 崛( ) 族( )
2、先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归类(填序号)。
①翠绿(______)滴 ②(______)而不舍 ③ 舍(_______)忘死
④所向披(______) ⑤一鼓(______)气 ⑥(______)山峻岭
⑦ 目(______)口呆 ⑧司空见(______)
其中_____是描写自然景物的,另外再写一个_________;
其中_____是形容优秀品质的,另外再写一个_________;
其中_____是形容恢宏气势的,另外再写一个_________。
3、看拼音,写词语。
nuó yí xuán zhuǎn
(_________) (_____________)
máng rán líng lì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bó wù hén jì
(_________) (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古今义。
思援弓缴而射之。 古:__________ 今: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古:__________ 今:____________________
及其日中如探汤。 古:__________ 今:____________________
通国之善弈者也。 古:__________ 今: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拼音,写词语。
jū shù(_____) yōu rán(_____) mí yǔ(_____)
mù bēi(_____) chén lún(_____) tiě chuí(_____)
6、阅读。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比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 别董大
渭城朝雨渑轻尘, 千里黄云白日曛,
客舍青青柳色新。 北风吹雁雪纷纷。
劝君更尽一杯酒, 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出阳关无故人。 天下谁人不识君?
【1】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新: (________) ①柳叶格外清新 ②新种的柳树
故人:(_______) ①故乡的人 ②老朋友
【2】《送元二使安西》的后两句中“____”字表明了酒已经劝了多次,喝了多杯。“劝”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_______的思想感情。
【3】《送元二使安西》中的第二句点明了描写的季节是___,从“____”可以看出来。《别董大》中第二句点明了描写的季节是___,从“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难舍难分、牵挂担忧的感情。
B.《别董大》情感豪迈、乐观;《送元二使安西》则情感凄凉、哀婉。
C.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
D.两首诗都是送别诗。
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前两句诗是诗人所____,短短的十个字,现在看来,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景,后两句是诗人所(想),要想看到最远方,就得登上更高一层楼。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现在被人用来鼓励别人积极向上、不断努力。请你写出其他的激励人们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理解。
一句毕业赠言
即使所有的青藤树都倒了,你也要站着;即使全世界都沉睡了,你也要醒着。六年前,我把这样的句子写在他的笔记本上,然后告别母校,各奔东西。
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沿着校园长跑的背影,抱着残疾的右腿,一跛一跛的,迎接着一张张表情各异的面孔,一双双的好奇的眼睛。足球场上,他在“瘸子,射门”的叫喊声中跌倒,又爬起来……
六年的光阴不算长,忆起从前却恍如隔世。这期间我与很多同龄人一样,承受了不少原以为承受不起的东西。但即使在绝望的时候,也不曾用勉励别人的英雄诗句来自勉,仿佛那种气概已全部赠与别人,而不再属于自己。倒是记起他一跛一跛的背影。于是很艰难地学会将痛苦与耻辱变成人生的財富,咬咬牙,俨然如真正的英雄那样对自己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为此,我对他充满感激。
不想,六年后的今天,我与这位同学在一个偶然的场合不期而遇,他竟真诚地告诉我,直到现在,他还在读那几句留言,“即使所有的青藤树都倒了……”他脱口而出。六年来,他的工作和生活都经历了不幸,他说是这几句留言使他初衷未改。
我一下子怔住。原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有意或无意中给了别人很多很多。同样,也可以剥夺别人很多很多。岁月流逝,我们抓住了什么,又放弃了什么?
每一个旁人都同自己一样充满一种渴望:一声呼唤、一个微笑、一道目光、一纸信笺、一个电话、一种关注、一个会意的眼神,甚至仅仅是那么一种认可或容忍。而我们常常忽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绿荫,却不能汇成森林;每个人都在呼唤,总是不能互相答应。
其实,论年龄,我们还年轻,但究竟是什么使我们的感觉日渐迟钝呢?使我们通常忘记年轻的本来内涵,忘记曾有过这样的初衷、梦想和志向。偶尔失眠,于夜深人静时扪心自省,疼痛会于内心深处漫起,记起许多业已淡漠、遗忘或丢弃的东西。然而早上醒来,却无法忆起什么,甚至忘记曾在梦中哭泣,唯一可做的事情便是将自己绑在生活的车轮上,碾过一个又一个相同的日子。“即使所有的青藤树都倒了……”这回轮到我自己来读了,读别人的话时很轻松,读自己的话时则很沉重、很痛苦,也很必要。
(选自《少年文艺》2006年第3期 作者弓长)
【1】文中所提到的这一句毕业赠言是什么?请工整地抄录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写道:“为此,我对他充满感激。”“为此”指的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1)恍如隔世:
(2)不期而遇:
(3)扪心自省:
【4】请结合文章内容或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相信你们班同学也互相写过毕业赠言,请选做一题:(1)哪位同学给你的毕业赠言最能打动你?说说理由。(2)如果没有特别打动你的赠言,能否尝试写一句含义深刻的赠言送给你的朋友?写后简单阐述你所写赠言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长篇小说《亮剑》选段,回答问题。
狭路相逢勇者胜
大地上覆满了白雪,干燥而坚硬,刺骨的寒 风仿佛把人的脑子都冻结了,连思维也凝固了。路边几棵孤零零的槐树在严寒的侵袭下,时而;可以听到树枝的折裂声,好像它的肢体在树皮下碎裂了,偶尔一截粗大的树枝被寒风利落地刮到地上,砸在潜伏的战士们的背上。
日本的汽车队出现了,头车的驾驶棚顶上架 着两挺歪把子机枪。车厢里满载着荷枪实弹穿着黄色粗呢大衣戴着皮帽的日本士兵,满载着士兵的卡车竟有几十辆……曰军的卡车开得很慢,先头车似乎在谨慎地做搜索前进。随风传来日本士兵的歌声。懂些日语的赵刚脸色突变,轻声说:“老李,这是关东军军歌,老李,情况有变,这不是日本驻山西的部队,是刚调进关的日本关东军。兵力有两个中队,和咱们的兵力对比差不多是二比一,干不干?”李云龙注视着开近的车队,牙一咬发狠道:“狭路相逢勇者胜,干!敌人把胸脯送到咱们的刺刀尖前,咋能把刺刀缩回来?”李云龙一挥手,警卫员拉响了预先埋好的地雷。轰的一声,第一辆车被炸得粉碎,汽车的碎片、日军士兵破碎的肢体纷纷扬扬从天上落下几乎全落在潜伏战士身上。
【1】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第二自然段内容写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一选段,你了解到李云龙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六年级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
【1】“顶天立地”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在进行人物描写时采用的表现手法是_____________描写。文中两处强调“一级一级”,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是按 顺序来写的,从 和 两个词语可以明显看出来。
【4】从老人的外貌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
12、课外阅读我能行。
读书惜时(节选)
人皆有喜好,我只对书情有独钟。只是书买得多了,有时竟不能读完。于是可爱地幻想,等以后退休了,无事可干的时候,再来读这些书,不是也其乐无穷吗?
友人点破我的心事是自欺欺人:书等得了你,只怕你等不得书呢!想想也是,一个人年轻时轻而易举便可以做到的事,为什么一定要推到年老体弱手抖眼花时才做呢?读书是一生的事,但是在我们的一生中究竟有多少时间是用来读书的?
据西方统计学家计算,假定一个人的寿命为100岁的话,那他吃饭、睡觉、工作、娱乐、生病、做家务等会花去92.5年,剩下的7年半,即2737.5天,才是用来读书的时间。而这一点点时间还要时时防备“临时外出、紧急意外事件、没有计划与目标的瞎忙乎”等小偷的窃取。由此可见,人的一生能够用来读书的时间实在是少得可怜了,而这很少的时间如果不是用来读书学习,而是像阔少乱花钞票一样地随便掷掉,岂不是很可惜的事吗?钞票用去了可以再赚取,时间糟蹋了却不能重新来过。泰戈尔说:“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辉。”那么读书便是挖掘与采集这“珍贵宝石”的好方法,而为了获取更多文化知识的宝石,我们是应该珍惜时间好好读书的。否则,我们就有可能成为那个“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人。
(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文中加点的“小偷”指的是_____;“珍贵宝石”指的是___。
【2】友人说“我”自欺欺人是因为____。
【3】选文说明的重点是( )
A.我们用来读书的时间很少,所以应该珍惜时间好好读书。
B.文化知识很宝贵,所以我们要好好读书。
C.我们用于读书的时间太少了,我们要把做其他事情的时间都用在读书上。
D.书买得太多了,我们可以等退休了,无事可干的时候再来读书。
【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是作者引用的名言,意在劝诫我们珍惜时间读书。请你也写出一句这样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选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笑
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人。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sì shì],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地想。
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sì shì]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的想。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zhuǎn zhuàn]。门前的麦垅和葡萄架子,都濯①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②在一起。
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tìáo dìào]里看不分明了。
注释:①濯(zhuó):洗。 ②绾(wǎn):把长条形的东西盘绕起来打成结。
1.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打“√”
2.文中写了3个笑容,分别是何时、何地、何人的?
3.“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4.第4和6两段是作者回忆了过去的两件事,能不能颠倒它们?为什么?
5.你认为文章中哪个句子写得好?用“ ”画出来,并说说好在了哪里
6.这篇散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4、回忆《养花》内容填空:
不过,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是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大半还是会死的。我得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
【1】在括号里写出带点字或词在文中的意思。
(1)我若( )是置( )之( )不理,任其( )自生自灭,大半还是会死的。
(2)摸着门道( )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 )老活着,开花,多有意思呀!
【2】第一句在文中起_________的作用。作者采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
【3】作者摸着的门道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这个片断中,作者体会到养花乐趣是 _______
【5】请用“________”划出作者精心照管花草的句子。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布谷鸟在树枝上鸣叫,树下有一丛花。
改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么大的困难不都解决了吗,我们还能被这点小事吓到?
改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他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
(2)老班长说:“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3)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
(4)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l.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2.维吾尔姑娘很漂亮。(写一个比喻句)
3. 和田维吾尔人生活很苦。和田维吾尔人感觉很甜。(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18、按要求写句子。
(1) 我们是不能忘记这十多年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的。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养花很有意思。
改成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戴着红领巾的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捡起地上的碎纸。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用适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诺贝尔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 诺贝尔是一位举世闻名的企业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爸爸说:“看到这壮观的场面,我不禁想起了'惊涛拍岸'这个词。”
改成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德国军官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缩句)
2.伯诺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改为“被”字句
3.你不用蜡烛就不能去搬柴了吗?(改为陈述句)
4.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像你这样大的小女儿。”(改为间接转述)
20、我会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①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妈妈告诉姐姐:“我要出差了,三天后我才回家。”(改为间接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以“日出”为内容,分别写句子。(比喻句、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生活中哪些事令你感动呢?选择其中一件事来写,要把内容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