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归类。
视死如(______) (______)苗助长 拾金不(______) 愁眉(______)脸
口(_____)悬河 大惊失(_______) 狐(_____)虎威 不屈不(______)
垂头(_____)气 亡羊补(______) 头头是(______) 对答如(______)
无(_____)无尽 不计(______)数 (_____)千上万 不(______)枚举
(1)表现人的精神品质的: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人的语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人的神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属于寓言故事说明道理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同(_____)共苦 春意(_____)然 买(_____)还(_____) 心(_____)神(_____)
(_____)(_____)充数 (_____)(_____)满目 日(_____)月(_____) 津津(_____)(_____)
(_____)(_____)攘攘 (_____)(_____)不堪 张牙(_____)(_____)
3、根据意思写词语。
(1)姑且用来安慰自己。(_______)
(2)形容态度非常严肃认真。(_______)
(3)像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 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_______)
(4)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_______)
4、写出下列字的结构方式。
(1)“炕”是(_______)结构,“摩”是(_______)结构。
(2)“悼”是(_______)结构,“储”是(_______)结构。
5、读句子,回答问题。
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
这段话要结合前文鲁滨逊把流落荒岛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罗列出来。这句话是鲁滨逊___________思想的集中体现。
6、课外阅读。
苍松怪石图题诗
[清]李方膺
君①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拥护天阙②高且坚,
迥③干春风碧云里。
(注释)①君:你。 ②阙:宫殿。 ③迥:远。
【1】这首诗画“ ”的句子采用了_____的写作手法,突出了_____在寒冬之际为大地增添了绿意和娇姿。
【2】这首诗中的怪石、苍松各有什么样的特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怪石耸立,不屈不挠,为苍松设置了一个极好的生存背景,两者互为映衬更显其“苍、怪”。
B.诗歌中怪石耸立,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
C.诗歌中苍松挺劲,象征诗人刚正不阿的气概。
D.这首诗歌中的苍松和怪石之间没有相互衬托的关系。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画出带给读者无限希望的诗句。这两句诗颇有“ ”之意。
7、阅读古诗《 送元二使安西》,完成练习。
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送元二使安西》是____(朝代)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__________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______诗。
【3】诗的前两句交代了送别的地点“_____”,送别的时间“______”,送别时的环境“________”,这样的环境烘托出与朋友之间的____________。
【4】诗的后两句中,一个“_____”字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___之情。
8、课内阅读。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纤纤(xiān qiàn)
盈盈(yín yíng)
脉脉(mò mài)
【2】这首诗选自《________》。
【3】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迢迢牵牛星》中借牵牛星、织女星表达人间绸缪夫妇的哀愁怨恨情思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现代文阅读。(选择题每题2分)
拒绝洋垃圾(节选)
2019年5月10日,在瑞士日内瓦,包括中国在内的186个国家共同通过了一项协议:
不再允许发达国家将他们的塑料垃圾随便丢给发展中国家处理。
这项协议明显契合于人类长远发展,然而,在这需要展现国家担当的时刻,美国政府却站在了“对立面”——反对协议。
放眼世界,面临垃圾危机同时又抱持别扭心态的,并非美国一家。
比如,韩国。2019年3月,有媒体关注到,韩国义成郡一座垃圾山,从2018年12月开始燃烧,熊熊火焰持续3个月未熄。据报道,要把所有的垃圾都烧掉需要5年的时间。而让人猝不及防的是,这则报道末尾冷不丁冒出一句:“造成韩国一切的,就是中国的视而不见”。
再如,澳大利亚。作为全球第二的垃圾产出国,年均125万吨的高污染固体垃圾,让澳大利亚回收系统面临崩溃。政府不得不支付高额费用,科学家们也在疯狂想招。他们用可回收材料制造了长凳、桌子,甚至修起了垃圾路,却仍是杯水车薪。于是,又一顶大帽子向我们砸来:中国洋垃圾禁令,导致全世界崩溃。
世界上( )任何一个国家注定就是“垃圾工厂”,( )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强迫别人处理垃圾。长久以来,在全球垃圾贸易链中,发达国家将固体垃圾出口到发展中国家进行处理、回收、再利用,既能处理废品又能获得收益。这样的“舒适区”使得某些国家已然忘记了“自己的垃圾自己收”这个连三岁孩童都懂的道理,更没有建立起与本国垃圾规模相匹配的处理能力。
从前,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长期都是“世界垃圾处理厂”,从中收获一定经济收益的同时,承担着巨大的社会和环境成本。如今,当环境与健康的重要性愈发突显,当转型升级成为发展的必过之坎,拒收洋垃圾就是再正常不过的选择。对此,任何人都无权说三道四,指手画脚。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塑sù料 契qì合 别biè扭
B.崩溃guì 禁jìn令 舒适shì
C.强qiáng迫 处chǔ理 杯水车薪xīn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指手画脚(绘画)
B.说三道四(说)
C.视而不见(看见)
D.猝不及防(忽然)
【3】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入短文中括号里的一项是( )
A.如果……那么……
B.没有……也没有……
C.不是……就是……
【4】洋垃圾禁令协议通过以来,哪些国家对协议持反对态度?用“ ”在短文中画出这个问题的关键句。
【5】韩国媒体有报道称,韩国垃圾山燃烧、雾霾严重,是中国拒绝洋垃圾导致的。如果你面对这样的记者,你将会怎么反驳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针对少数国家在垃圾回收处理问题上围攻中国的做法,你有何感受?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过手练习
不识字的老师
①那个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唯一能延续求学的方法。
②仗着身强体壮,这年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在科罗拉多州,工头替我安排了一个伙伴——一个硕壮的老黑人,大概有60多岁了,大伙叫他“路瑟”。他从不叫克我名字,整个夏天在 他那厚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
③一开始,我有些害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他那黝黑的皮肤之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我开始欣赏他,继而在那个夏日结束时,他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④有一天,一早我的额头被卡车撞了一个大包,中午时,在拇指又被工具砸伤了,然而在午后烈日下,仍要挥汗砍伐树枝。他走近我身边,我摇头抱怨说;“真是倒楣又痛苦的一天。”他温柔的指了指太阳说:“别怕,孩子。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也总有下山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楣与痛苦的。”我俩在珍惜中,又开始挥汗工作,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
⑤一次,两个工人不知为什么争吵,眼看卷起袖子就要挥拳了,他走过去,在每个人耳边喃喃地轻声说了句话,两个人便分开了,不久便握了握手,我问他施了什么“咒语”,他说:“我只是告诉他俩:你们正好都站在地狱的边缘,快退后一步。
⑥午餐后,他总爱夹条长长的面我包走过来叫我掰一段。有一次我不好意思地向他道谢,他耸耸肩笑说道:“他们把面包做成长长的一条,我想应该是方便与人分享,才好吃吧。”从此我常常在午餐中,掰一段长长的面包,填饱肚子,也温暖了心坎。
⑦伐木工人没事时总爱满脏话,刻薄地叫骂同事以取乐,然而他说话总是柔顺而甜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果人们能学会把白天说的话再说一遍,那么他们一定会选择柔软而甜蜜的话说。”这习惯到今天我仍承袭着。
⑧有一天他拿了一份文件,叫我替他读一读,他咧着嘴对我笑了笑:“我不识字我仔细地替他读完文件,顺口问他,不识字的他怎么能懂得那么些深奥的道理。那黝黑粗壮的老人仰望着天空说道:“孩子,上帝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识字,除了《圣经》,他也把真理写在天地之中,你能呼吸,就能读它。”
⑨现在,路瑟也许不在了,然而,我记不得世上曾经有多少伟人,却永远忘不了路瑟。
【1】第④段“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一句中,“依约”一词怎样解释?这句话在用词上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言外之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
【3】读完第⑧段回答,你认为不识字的老人怎么能懂得那么些深奥的道理呢?
________________
【4】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老人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
【5】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我”为什么开始怕他,到后来又欣赏他,以至永远忘不了他呢?
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秋天的怀念(节选)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我们就去‘ 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 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
(有改动)
【1】第1自然段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是根据哪些语句判断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是写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第2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分析文中“窗外的树叶‘ 唰唰啦啦’地飘落”这一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请你写出几个有关守信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快乐阅读,我能行: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这段文字写的是________。
【2】给划线的字注音。
映(____)入 纹痕(_____)
【3】写出具体写地球美丽壮观的句子。_______________
【4】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①“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中“蓝色”的是________,“白色”的是________,“水蓝色的纱衣”指的是________。
②这段话中将地球比作________和________,说明它的________,表达出对地球的________之情。
13、阅读理解
橘子熟了
八十年代出生的我,童年的记忆困在了农村那片贫瘠的土地。总是寒酸的,青涩的,就像没有成熟的橘子,有时也馋得人流口水。
打开记忆之门,最深的“乐子”,就是一群光着膀子的花脸猫,脱掉身上仅有的小裤衩,光屁股爬上村东头那棵被我们折磨得弯腰驼背的老黄连树,纵身一跃,猛地扎进小河。雀跃着,嚎叫着,似乎想把不远处的蜜橘林震落几个橘子下来才好。
蜜橘林的橘子熟了,青绿的蜜橘屁股泛着黄白。橘皮已经薄了,至少比我们调皮的脸皮要薄些。大个大个的橘子压得这些树头也抬不起来。树下一个窝棚,那是二大爷为它们站岗的哨所。
我们几个脑袋瓜子时而凑在一起,时而散开一阵欢笑,眼睛时不时地向蜜橘林瞄。直到炊烟在村口瞻望,晚归的飞鸟衔来土得快要掉渣的乳名,我们才结束“黄连树下欢笑”的游戏。
星星点灯的时候,窝棚顶上圆月高挂。几个光着膀子的不速之客,鬼祟地向蜜橘林移动,猫着腰,潜伏着,移动着。
昏暗的窝棚比我们没洗过的脸还黑,偶尔有电筒光影向外照一照。二大爷播放着那个声音沙哑的收音机,不响了就拍几下。皱起爬满沧桑的额头,红着脸憋下两口苞谷酒,又继续哼着只有他自己才能听懂的老调。直到烟杆磕出几声咳嗽后,二大爷才渐渐被鼾声放倒。
①橘子树下黑漆漆的什么也摸不着,好不容易顺着树枝总算抓到几个硬邦邦的东西,也不知道熟了没有。②几声蛤蟆叫,这是偷橘子的暗号,我们的行动开始了。③可是二胖怎么也抓不着,急得直跺脚。④管他三七二十一,有就好。
(1)月亮看不惯我们就躲进了乌云,星星皱眉眨肿了眼泡,虫子们使劲地举报,可窝棚里只剩收音机在一个劲地干闹。
“哎呀!”不好!突然小虎子一声高叫,原来被树刺刺了。(2)窝棚那边,只是传来了二大爷家那只母狗的几声懒叫。它在为这群熟悉的陌生人的行为感到蹊跷。
“快跑,被发现了!”慌忙中抓起摘下的几个橘子,我们抱头鼠窜,有人还不时地摔倒。二大爷还是没出窝棚,只是扯着嗓门吼道:“崽崽们,别把树丫枝给我弄断了,跑啥子啊跑?”
二大爷家的橘子成熟了,很甜!和二大爷这个人一样好。真记不清偷吃过多少,掰起手指头数着数着,童年从指缝中溜掉……
注:黄连树:木本植物,有气味,味极苦,“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道出了其中滋味。
【1】认真阅读短文,判断下面的理解正确与否,正确的打上“√”,错误的打上“×”。
(1)“八十年代出生的我,童年的记忆困在了农村那片贫瘠的土地。”中“困”的意思是穷苦、艰难。( )
(2)“炊烟在村口瞻望,晚归的飞鸟衔来土得快要掉渣的乳名。”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方式,写出了天色已晚,父母在喊我们回家了。( )
(3)“它在为这群熟悉的陌生人的行为感到蹊跷。”这句话中的一对反义词,写出了狗虽然和孩子们是熟悉的,但它并不理解孩子们偷橘子的行为。( )
【2】文中“黄连树下欢笑”,如果换成成语的话,下面选项中最恰当的是( )
A. 忆苦思甜 B. 苦尽甜来
C. 苦中作乐 D. 乐在其中
【3】第7自然段中的句子,正确的排序,应该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
【4】作者写《橘子熟了》,最想表达什么?( )
A. 家乡人性格各异,小伙伴们鬼点子多,童年生活令人回味不已。
B. 八十年代日子苦,人民生活都很贫穷,乡下的小伙伴们苦中作乐。
C. 对童年的眷恋,对家乡的思念,对乡亲的感激。
D. 说明家乡的长辈很好,对家乡人民的赞美,对家乡景物的留恋。
【5】第5段画线句子中的“猫着腰,潜伏着,移动着”改为“猫着腰潜伏移动”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字数在30个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简要回答。
“二大爷家的橘子成熟了,很甜!和二大爷这个人一样好。”
(1)联系上文想一想,二大爷“好”在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除了倒数第二自然段有直接写出二大爷“好”的句子,其他自然段中还有一些暗示二大爷“好”的句子。请用“________”画出暗示的句子(至少二处),并标上序号。
14、 ①鲍勃·摩尔在参加哈弗大学的招生考试时,列入考试的五门功课中,(竟然 既然 突然)有三门功课不及格,因此没有能够顺利地进入到这所世界著名的大学深造。鲍勃·摩尔感到非常的自卑,常常将自己独自关在黑屋子里,怨天尤人,唉声叹气。
②这年夏天,鲍勃·摩尔的家乡接连下了一个多月的暴雨,终于,山洪暴发了。鲍勃·摩尔不幸被滚滚的山洪卷进了咆哮的河流。在翻滚的河水中,他像一片轻飘飘的树叶一样被抛来甩去,生命危在旦夕。他心下暗想,这回算是完了,没有救了。也罢,人生在世,总有一死,死就死吧!
③就在鲍勃·摩尔万念俱灰,最后一丝生的希望也即将被死神抽走的时候,脑袋突然被洪水中滚动的石块给碰了以下,骤然的疼痛使他突然清醒过来。刹(chà shà)那间,他想起去年夏天和女友在这条河中漂流探险时,曾在这条河的下游遇到过一棵粗壮的老树,老树有一个粗大的枝丫,正好斜长(chǎng zhǎng)着横贴在水面上。只要能抓住这根树杈,他就能保住自己的生命。一想到这里,他的心中顿时充满了希望,一有希望,浑身上下顿时力气倍增,心也不慌了,僵硬的四肢也变得灵活了。
④鲍勃·摩尔心中默念着那棵救命的老树,在洪水中顽强地坚持着,拼命地挣扎着……历经艰险,他终于游到了那棵老树跟前。但是,当他拼命地抱住伸向河面的树杈时,谁知那根树杈早已枯朽。使劲一拽,便“咔嚓”一声断为两截。鲍勃·摩尔只好紧抱着断落的树杈,继续随水漂流。刚漂出没有多远,就被河边经过的抢险队员搭救上岸。
⑤事后,鲍勃·摩尔说,要是他早知道那棵树杈是朽坏的,他兴(xīng xìng)许就不可能坚持游到那儿。
⑥得知这次事故后,远在英国的父亲打电话给鲍勃·摩尔:“你瞧,连死神都害怕希望!只要你的心中还有希望,那么,再大的困难,再大的挫折你都能够战胜。你想,(既然 竟然 突然)你已经通过了两门考试,那就一定能够通过更多的考试。记住,哈佛大学就是你生命的下游那棵紧贴河面生长的‘大树’。”
⑦鲍勃·摩尔心中豁然开朗。于是,他重新回到学校,走进了教室,拿起了课本。并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哈佛大学,成为哈佛大学自开办动机激励教育学科以来最出色的学员之一。
⑧后来 他的代表作 你也能当总统 一书 鼓舞和激励了成千上万的奋斗者 使他们由一个个平凡甚至平庸的无名之辈 最终变成了万人瞩目的社会名流 鲍勃·摩尔说:“你可以失败一百次,但你必须一百零一次燃起希望的火焰。人生真的是希望无敌。”
【1】选择括号里正确的词语或读音,用“——”划出。
【2】给第⑧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万念俱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豁然开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简洁、通顺的语言分别概括文中两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②—④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⑦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让鲍勃·摩尔在洪水中得以生存的是( )
A. 脑袋被洪水中滚动的石块给碰了一下。
B. 那个枯朽的树枝
C. 他认为下游有树枝能够救他,于是拼命地游。
【6】读第⑤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思考:为什么要是他早知道那根树权是枯朽的,兴许就不可能坚持游到那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品味其在表达上的妙处。
在波浪翻滚的河水中,他像一片轻飘的树叶一样被抛来甩去,生命危在旦夕。
(1)注意加点的部分,细细摘摩,从这两个词语中分别体会到了什么,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为短文填上合适的题目。
【9】人生真的是希望无敌,”请联系短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小鸟在树枝上鸣叫。(根据不同的情境扩写句子)
①被老师夸奖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考试失利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赵王告诉蔺相如说:“你要带着宝玉到秦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萍告诉老师:“这次的中队会由我来主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她深有感触地说:“我小时侯总是羞羞答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她喜欢唱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孩子们都喜欢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例句,不改变句子的原意。
例句: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山川、田野和村庄。
1) 变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变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变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变成设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变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请用关联词语将下面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狼认为守住山洞就可以捕获各种猎物。
狼堵上山洞的另一端,单等动物来送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沿着这条小路走,能到图书馆。
改成反问句: 。
2.海上日出很壮观。
改成感叹句: 。
3.草原的景色很美。
改成比喻句: 。
21、题目:我的理想
要求:1.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以及如何去实现这个理想。
2.语句通顺,条理清晰。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