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而对飞逝的时光,我常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来勉励自己;一提及这几年来的生活,奶奶就深有感触说:“如今的生活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歇后语)。”
2、读句子,完成词语练习。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对的世界里呢。
(1)从句子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语“东西” 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表示不同的感情色彩,在这句话里是________(A.褒义词 B.贬义词),再用它另外一个词性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一比,再组词。
驰 ________
弛 ________
4、照样子,填一填。
例: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
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________________。巫女的面具半黑半白,代表其________________。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________________。
5、形近字组词
本________ 常________ 怕________ 估________
未________ 堂________ 拍________ 故________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前两句诗是诗人所____,短短的十个字,现在看来,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景,后两句是诗人所(想),要想看到最远方,就得登上更高一层楼。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现在被人用来鼓励别人积极向上、不断努力。请你写出其他的激励人们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理解。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从哪一句能看出诗人来过江南?( )
A. 日出江花红胜火 B. 风景旧曾谙 C. 江南好
【2】下面的句子应该读出哪种语气。( )
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A. 欣喜若狂 B. 信赖和骄傲 C. 非常坚定 D. 绝望和悲痛
【3】同样是送别,不同的送别方式,表达了不同的离别情。李白送孟浩然是伫立江边,久久凝望:“__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而汪伦送李白则边走边唱,李白见此而作:“李白乘舟将欲行,________。”王维则以酒相送,他在《送元二使安西》中有言:“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而高适在《别董大》中则说:“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我在毕业典礼上对同学说:“________,天涯若比邻。”
8、课外文言文阅读。
①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②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③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④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下列加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凿以写龙(凭借) B. 叶公见之(代“龙”)
C. 施尾于堂(对于) D. 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而且)
【2】描写叶公好龙的句子是第____句,描写其害怕龙的句子是第______句。(填序号)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启示
[新加坡] 尤今
这是一件发生在童年的小事。我的爸爸也许已经把它忘记了。然而,这件事,却对我的一生有着莫大的(影响 印象)。
那年,我9岁。一日,我坐在靠门边的桌前写大楷。门铃响了,爸爸开门,是邻居。两人就站在大门外交谈。
那天风很猛,把我的大楷本子吹得“啪啪”作响,我拿着墨汁淋漓的笔去关门,猛地把门一推,然而,大门由于碰到障碍物反弹回来;与此同时,我听到父亲尽力压抑而仍然压不下去的喊声。
门外的父亲,眉眼鼻唇,全都痛得扭成了一团,好像连头发,也都痛得一根一根地站了起来,而他的十根手指呢,则怪异地缠来扭去。一看到我伸出门外一探究竟的脸,父亲即刻(暴躁 暴怒)地扬起了手,想刮我的耳光,但是,不知怎的,手掌还没有盖到我脸上来,便颓然放下了,我的脸颊,仅仅感受到了一阵掌风而已。
邻居以(责备 责骂)的口气对我说道:“你太不小心了,你父亲的手刚才扶在门框上,你看也不看,就把门用力关上……”
啊!原来我几乎把爸爸的手指夹断!
我偷眼瞅父亲,他铁青着脸搓着手指,没有看我。十指连心,父亲此刻(猛烈 剧烈)的痛楚,我当然知道,但是,当时的我,毕竟只是一个9岁的儿童,我所关心、所害怕的,是父亲到底会不会再扬手来打我。父亲不曾。
当天晚上,父亲五根手指浮浮地肿得很大,母亲在厨房里为他涂抹药油。我无意中听到父亲对母亲说道:“我实在痛得极惨,原想狠狠打她一个耳光,但是转念一想,我是自己把手放在夹缝处的,错误在我,凭什么打她!”
父亲的话,给了我一个毕生受用的启示:犯了错误,必须自己承担后果,不可迁怒他人,不可推卸责任。
谢谢您,爸爸!
【1】用“√”在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
【2】按要求写近义词。
(1)“我偷眼瞅父亲”,句中的“瞅”可以换成______、______。
(2)“父亲即刻(暴躁 暴怒)地扬起了手”,句中的“即刻”可以换成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为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我拿着墨汁淋漓的笔去关门。(____)
A.形容湿淋淋地往下滴。 B.形容畅快。
(2)手掌还没有盖到我脸上来,便颓然放下了。(____)
A.倒塌 B.萎靡 C.败坏
【4】读文中的画线句,“我”偷眼瞅父亲时心里会想什么?父亲原本想打“我”,但最终没打,他又是怎么想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烟台的海》节选
冬天,深褐色的海面显得很凝(níng nín)重。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气势汹汹地掠过这片海域。小山似(shì sì)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 竞)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每到这巨浪拍岸的日子,许多烟台人和外地的游客,纷纷顶着寒风跑到岸边,观赏这蔚为壮观的景象。还有的不顾被浪花打湿衣服,站在岸边,以那数丈高的浪花作背景拍照留(恋 念),形成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1】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凝________(níng nín)重 似________(shì sì)的 (竟 竞)________把 留________(恋 念)
【2】烟台的海就是山东烟台北面的________海。
【3】文中划线的句子里,把涌浪比作________和________。从“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从这句话中我能体会到________。
【4】从文中画线的句子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________,而且能感受到________。
【5】如果把烟台的海比作一个人,那么,春天烟台的海就像个顽皮的孩子,夏天的海宛如________,冬天烟台的海仿佛________。
11、阅读。
父亲是个鞋匠,已年逾古稀。父亲没有文化,生活中吃过不少苦头。父亲不吃肉,这全家人知道,全村人也知道。
小时候听父亲说,他12岁那年去一户有钱的人家学手艺,掌柜的煮肉时让他烧火,后来肉煮糊了,掌柜的就硬逼着他全部吃掉。此后,他就再也见不得荤味。
父亲不吃肉,却最喜欢看我吃肉。每当我( )的时候,父亲总是坐在一旁,手持烟袋锅,慢慢地装满烟叶,轻轻地划着火柴。然后一边美滋滋地抽着,一边惬意地眯着眼看我贪婪的吃相。因为贪吃,我的嘴巴、鼻尖给弄得油亮亮的,这总会让他开心得笑起来,笑过之后还不忘补上一句:“慢慢吃,我们的日子会好起来的,日子好过了,可要有这种吃肉的劲头!”
父亲有一手修鞋的好手艺,每年腊月都要到距村子几十里以外的镇上摆摊做生意,回来时会带些肉回来,所以,每年春节,我们吃的肉就比别家的相对多些。后来,我考上了大学,临走那天,母亲端上香喷喷的饭菜,但不知为什么,她明明知道父亲不吃肉,却( )地劝父亲试着吃点。为此父亲( ),母亲也委屈地流泪。
父亲不吃肉,春节期间我家就得分锅另灶。父亲占据蜂窝炉,青菜面片成了他唯一的主食。但他独得其乐,非常风趣地讲他天天都在过年,因为他吃面就跟人吃肉一样。一番话下来,倒让我这个学中文的大学毕业生( )。
今年春节村里唱大戏,正月初五那天,家里来了20多个我的学生,他们中有工程师、飞行员、研究生,也有军官和记者。我把他们一一介绍,学生们轮流向父亲敬酒,席间充满了热闹又融洽的气氛。
忽然,我吃惊地发现父亲在吃肉,不但鸡鱼遍尝,就连肥膩的红烧肉也没有放过,我担心父亲会发生意外,紧张地注视着他,但他望着我会意地笑着,笑得那样舒心,那样( ),脸上那( )的皱纹也随之舒展了许多。
事后听母亲说,父亲本来是吃肉的,所谓学艺烧火纯属子虚乌有,一切只为了恪守他“儿无成,不食肉”的誓愿,而且一守就是大半辈子。
父亲了却了他的心愿,终于吃肉了,这使我有一种带着深深愧疚的轻松感,我心中更多的是对父亲的感激,我不知道怎样才能回报这凝结着父亲一生操劳的谎言。
【1】将下列词语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①没遮没拦 ②无地自容 ③饱经风霜 ④不厌其烦 ⑤大发雷霆 ⑥狼吞虎咽
【2】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3】请在短文前面的横线上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并在下面的横线上简单写写这样取名的理由。
【4】以下对“儿无成,不食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儿子没有干成大业,做父亲的就发誓一定不吃肉。
B.这句誓言是作者父亲发自内心对儿子的一种希冀和支持。
C.这句誓言饱含着一位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以及望子成龙的夙愿。
D.这是作者家乡的风俗习惯,只有儿子成家后,方能吃肉。
【5】文中两次出现父亲看着“我”笑的细节描写,想一想这两次笑分别表达了父亲怎样的情感。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一写作者“深深愧疚”和“无限感激”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我也会引用。
①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②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用“﹏﹏﹏”画出这两句话中引用的部分。
【2】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诗句或名言。
(1)逢年过节,远离家乡的游子给家乡的亲友发微信问候,常常用“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2)妈妈从小教导我做人要言行一致,“___________________”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
13、阅读课文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①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②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
③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④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选择正确答案,把字母填到括号里。
(1)和“差不多”的“差”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参差 B.出差 C.相差 D.差别
(2)和“司空见惯”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
A.经久不衰 B.持之以恒 C.屡见不鲜
(3)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意思相近的名言是( )
A.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巴甫洛夫
B.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
【2】“把‘?’拉直变成‘!’”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下面描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新颖有趣,能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B.避免了啰唆的表述,更加通俗易懂。
C.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读文中画“ ”的句子,完成练习。
(1)文中画“ ”的句子中的“灵感”指的是( )
A.神异的灵应 B.创作的冲动 C.细腻的感觉 D.突然间得到的启发
(2)从这句话中可知,科学的灵感是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获得的。这里采用华罗庚的话来说明观点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可知,经由“偶然的机遇”发现真理,要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条件。
【5】第③段中“这样的事例”在原文中具体指什么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为人们服务》第一、二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1】把课文补充完整。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___________的说过:人固有___________,或重于___________,或轻于___________。
【2】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思德同志的死比泰山还要重是因为他是_______________。
【4】说说你对“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列文虎克磨薄放大镜的四周。(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把”字句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汤姆的脸立刻变得煞白。(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官说:“两周前我就让人把山洞的洞口封上了,钥匙在我这里。”(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在放学的路上,一个人向家里走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1)你们看见过这么劳苦、这么简朴的总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京是我国的四大直辖市。(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1)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上日出的景象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改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乐园。
1.我的好朋友伦捷送给我一块电子表。(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因为这些我们就退回去,退到爸爸妈妈温热的怀中,那我们还算什么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叫权善才的将军误砍了昭陵上的柏树。(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王宁说:“我要像李涌那样关心集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军对陈庚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利亚说:“今天我不仅找到了木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人一天天地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刚对我说:“我帮你把自行车送上楼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题目:《 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提示:①写出真情实感,字迹要清晰工整;②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文;③如果要在作文中写校名、人名请用×××代替;④不少于45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