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1)《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是英国著名作家________的代表作品。小说按照鲁滨逊历险的______顺序记叙,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事情,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骑鹅旅行记(节选)》是一篇_____,课文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尼尔斯变成小狐仙后,由于之前经常欺负捉弄家里的动物,现在被动物们反击,最后_____________的故事。
(3)《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作者是____国作家________,课文主要写的是汤姆和贝奇获救回家后,小镇人们欢喜的场面以及汤姆向人们讲述自己是_______的经过,塑造了汤姆________、_______和有点虚荣心同时又讲义气的“顽童”形象。
2、图书角里的图书种类太多,为了便于同学们借阅,图书管理员们把图书进行了分类,请简单列举四类。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看谁填的词语准确。
(1)在括号里填上带有“看”的意思的词语。
①我们乘舟荡漾在西湖上,________着如画的美景,真是心旷神怡。
②我们________先烈的遗像,心中升起一股敬意。
③这里的书太多了,稍稍________一下,也得花半天时间。
④宇航员在天际邀游时,________地球,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2)用“激”字组成四个不同的词语,恰当地填入下面句中的括号里。
红军爷爷站在铁索桥上满怀________地向我们讲述了红四团夺取泸定桥与敌人进行________战斗的经过。听完故事,同学们心情非常________。在英雄精神的________下,大家表示要好好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
4、《古诗二首》的两首诗都描写了农民劳动的景象,但有所不同。《四时田园杂兴(一)》用“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直接描写;《四时田园杂兴(二)》中的“_____,________”则运用衬托的手法,动静结合,从侧面来加以表现。
5、用“然”字组成恰当的词语填空
(1)回到阔别已久的校园,那风景( )如故,可那老师那学生却已物是人非。
(2)漫步在超市里,看着一件件让我( )心动的东西,奈何囊中羞涩,实在无奈。
(3)战场上,战士们怀着一往无畏的精神,向敌人的阵地( )冲去。
(4)( )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5) 上星期他说要帮助我完成课外作业,这个星期他( )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 。
,飞入菜花无处寻。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
【2】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季的景色。
【3】“急走”的意思是________。
【4】理解古诗,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篱笆和小路表明这里是乡村。
B.枝头的花已经落了,枝叶繁茂。
C.“急走”“追”形象地刻画出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心强的特点。
D.“无处寻”表现出儿童的天真和稚气。
【5】说说读完这首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解释词语:
银汉:___________
玉盘:___________
【2】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组是( )。
A.第一句没有写月光,而是写“暮云”。
B.第二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与亲人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3】翻译诗句。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一首你知道的描写中秋的古诗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外阅读。
咏煤炭
凿开混沌①得乌金,藏蓄阳和②意最深。爝火③然回春浩浩④,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⑤元赖⑥生成力,铁石⑦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⑧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注释】①混沌:世界开辟前的状态,这里指大地。②阳和:原指暖和的阳光,这里指炭所蓄藏的热能。③火:小火矩。④浩浩:广大的样子。⑤鼎:烹饪工具。⑥元赖:依赖。⑦铁石:古人认为煤炭是铁石埋藏地下变成的。 ⑧苍生:百姓。
【1】读一读诗句和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四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石犹存死后心”中的“心”指的是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作者在托物言志,表达自己_______________的心愿和志向。
【3】于谦是一身浩然正气的父母官,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是不畏强敌的民族英雄,曾击退入侵的外敌。他就是“混沌”中的_______,他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奉献出来,如煤炭“_________意最深”。于谦也曾被贪官陷害至下狱论死罪,但他始终不肯低头折节,最终被诬杀;而受他护佑的百姓们永远铭记他的功绩,纪念他。他真可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石灰吟》中的名句赞颂他)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这段话选自《________》,爸爸向孩子介绍了白杨树的三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________描写。
【3】用文中划线的词语写一句话。
【4】读了这段话,我感受到了________。
10、阅读
我爱红杜鹃
离开黄龙沟已经两年多了,我却经常想起那万绿丛中的杜鹃花。
那时,我每当花开时节都要上山去采杜鹃花。有一次,我看见一位老爷爷正把一束杜鹃花放在墓碑上写着“革命烈士之墓”的墓前。我便问老爷爷:“这里怎么有烈士墓呀?”他看了我一眼,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有三个八路军伤病员在这个村子里边养伤,边帮乡亲们干活,还向乡亲们宣传革命道理,乡亲们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精心地照料他们。他们很喜欢杜鹃花,说她是中国革命胜利的象征。后来,日本侵略军进村扫荡,为了掩护乡亲们安全转移,他们拖着受伤的身体,穿行在杜鹃花丛中,把敌人引到这个山坡上,子弹打光了,就拉响手榴弹冲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了。
望着老爷爷放在墓前的杜鹃花,我仿佛看见了当年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情景,烈士们宣传革命道理时的音容笑貌和英勇抗敌、慷慨赴死时的悲壮场面。是他们,是无数像他们这样的人,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望着满山遍野的杜鹃花,一簇一簇,像一片片红霞,散落在山坡上,像一团团火焰,映红了幽静的山野。她默默地点缀着大自然,散发出阵阵芬芳。那么美,那么可爱,她的蓬勃旺盛,不正是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象征吗?
红红的杜鹃花,她是烈士们的鲜血浇成的,她扎根在祖国的大地上,永远不会凋谢,永远开在我们后来人的心上。
【1】选一选。
本文在写法上的特征是( )。
A.借物喻人
B.借物抒情
C.借物喻理
【2】八路军伤病员把杜鹃花作为( )的象征。
A.中国革命胜利
B.美丽事物
C.春天
【3】“红红的杜鹃花,她是烈士们的鲜血浇成的,她扎根在祖国的大地上,永远不会凋谢,永远开在我们后来人的心上。”这句话的意思是( )
A.杜鹃花每年都会开放,她的生命力十分旺盛。
B.红红的杜鹃花,她是烈士们的鲜血浇成的,所以开得长久。
C.用鲜血换来革命胜利的先烈们会被所有的中国人世世代代地
铭记。
【4】用“________”画出文中描写作者望着杜鹃花产生联想的句子,也写一写你由某种事物联想到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以________为线索,讲述了___________的故事,赞扬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之情。
11、课外阅读。
一个春暖花开的中午,林清玄和爸爸在公园玩耍,突然看到了一位围着厚围巾、身穿皮棉袄、正在读书的男子。这名男子的打扮,在这样一个春意盎然的季节里,显得格格不入。
林清玄于是对父亲说 好奇怪的一个人__太可笑了_爸爸听后,严肃地对他说:“孩子,我们看一件事情,不要用嘲笑的眼光去看待,先要懂得欣赏对方。你刚才说出来的话,是一种不友好的表现!”
林清玄觉得父亲太过小题大做,心里有些不服气地说道:“本来就是嘛,我又没说错。难道你不觉得他这样穿很怪异吗?”
父亲看着噘着小嘴的儿子,先是摇摇头,然后耐心地对他说:“恰恰相反,我觉得那个人反而值得我去欣赏,因为我注意到,他的衣服不仅新颖时髦,而且搭配得非常有品位。再说,他在公园里一边读书,一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是多么有情趣的一件事情啊。对于他的穿衣,我想一定也有他自己的原因,比如刚刚生了一场病,或许,他就是想穿这身他喜欢的衣服。但是你有没有发现,对方的表情看上去是那么的安静和从容,并没有因为人们异样的目光而显出一丁点儿的拘谨。”
林清玄重新观察了那个人后,果然发现是爸爸所说的那样,那人神态安详,从容不迫。最后,爸爸拉着林清玄走上前去,衷心地赞美对方道:“先生,您读书时全神贯注的样子真让人心生感动,也令这个季节显得更加美好。”对方听后显得很开心,最后还将书中夹着的一张美丽小卡片送给林清玄,并赞扬他是一个聪明懂事的孩子。
林清玄后来说:“就是通过这样一件小事,我懂得了,渴望被欣赏是人的本性,我们一定要学会真诚地去欣赏别人,因为无论是谁,肯定都有值得欣赏的优点或特点。”
【1】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
【2】从文章主题这个角度来给短文拟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父亲的教诲 B.一件小事 C.父与子 D.渴望欣赏
【3】简要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欣赏那位读书男子的哪些方面?下列表述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衣服不仅新颖时髦,而且搭配得非常有品位。(____)
B.表情安静、从容,并没有因为人们异样的目光而显得拘谨。(____)
C.面对别人的赞赏,能懂得感恩,有修养。(____)
D.生活有情趣,一边读书,一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____)
【5】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告诉人们什么呢?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要用嘲笑的眼光去看待别人,要懂得欣赏对方。
B.渴望被欣赏是人的本性,我们要学会真诚地去欣赏别人。
C.欣赏对方,不能只看外表,更要看内涵。
12、课内语段阅读。
我们曾经千姿百态、各具风韵的城市,已被钢筋水泥、大同小异的高楼覆盖。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只剩下了树,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城池的性格;只剩下了树,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在冷冰冰的建筑和街道中,它是最有耐心与人相伴的鲜活生命;在日益趋同的城市形状中,它是唯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
也许有一天,树将成为城市的灵魂。
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吧,那是大自然留给我们最后的馈赠,也是城市仅存的个性了。
【1】用“√”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滋润(zī zhī) 印记(rèn yìn)
鲜活(xiān xiǎn) 置换(zhǐ zhì)
【2】根据意思从文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1)使继续存在下去;保持。( )
(2)比喻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因素。( )
(3)赠送(礼品)。( )
【3】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
【4】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 )
A. 列举城市之间的雷同现象。
B. 写树才是城市的真正标识。
C. 唤起人们对树的爱护以及作者对自然界的崇尚。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①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有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他们神情紧张专注,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的花蝴蝶。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来。
②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的草地上正开放着的一丛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够好,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
③今天上午我本来是不准备出门的,想待在家里读书或写作。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还是出门了。多亏我走出了门,在书本之外,我读到了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在我小小的文字之外、在生硬的键盘之外,两个孩子和那只蝴蝶、那片水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和诗意的意象。在我的思路之外,孩子们的思路才真正通向春天深处,通向万物深处,通向心灵深处。
④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许多。首先我觉得我的善心比孩子们淡漠得多也少得多,或许我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存、利益、脸面、尊严,而对其他生命和生灵的生存处境及他(它)们所受到的伤害,并不是太关心,即使关心,也不是感同身受和倾力相助,即使关心了,也并非完全不求回报。总之,我觉得,仅就善良、纯洁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而言,我们不是与日俱增,而是与日俱减。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人性中的“水土流失”也会逐渐加剧,而流失的,恰恰是善良、纯洁这些人性的好水土,内心的河流渐渐变得混浊,泥沙俱下。细想来,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人性的好水土流失了,纯真情怀少了,实用理性多了,率真少了,算计多了,在这一多一少的增减过程里,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就渐渐出现轻度或重度的“荒漠化”了。由这样荒漠化的人组成的人群和社会,岂不是大沙漠?那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来、飞沙走石、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
⑤那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这个早晨的天使。他们对一只蝴蝶的同情、对事物的爱,是真正出自善良的天性和纯洁的内心。除了爱,他们没有别的动机,爱在爱中满足了。不求回报的爱,才是大爱 、真爱。不求回报的爱,也许才会获得事物本身乃至整个大自然更丰厚的回报。
【1】文章中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体现在三件事上,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后,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以及这件事带给作者的深思等内容,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文在线。(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写完《茶经》以后,陆羽又周游各地,推广茶艺。所到之处,关于茶的各种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自陆羽竭力推广茶道以后,饮茶的人越来越多,茶的地位也日益提高。饮茶品茗开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茶和茶文化不仅在中国绵延发展,还传到一衣带水的日本 ,形成了著名的日本茶道。因此,陆羽被后人称为“茶圣”。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如火如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衣带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纳这一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陆羽为什么被后人尊称为“茶圣”?
_________________
15、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把”字句。
(1)敌人杀害了李大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做好了八宝粥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读完了那本故事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品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相关练习。
(1)“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作者将_____________比作粥有声无力的叹气。其中,“有声无力”一词,呼应了八儿此刻____________的心情。
(2)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
这是对八儿的____________(描写方法),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内容,体现了八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17、按要求写句子。
(1)茉莉花的花蕾托着淡紫色的花苞。(缩句:保留6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我们的帮助,你不能完成这一项任务。(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还有谁比我更了解他呢?(改为陈述句,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鸟很喜欢鸣叫。(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天,树叶从枝头飘落下来。(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李晓玲对王虹说:“我要像你一样热爱集体。”(直接改间接)
_______________
2.小雪对小明说;“明天我去你家一起写作业。”(直接改间接)
_______________
3.李松说,他做作业虽然准确率高,但速度太慢。(间接改直接)
_______________
4.贝贝说,她家养的小花狗很通人性。(间接改直接)
_______________
21、习作百花园
大自然赐予我们美丽的风景,有山清水秀的仙境,有雄伟壮阔的奇观……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我们快乐地成长。美丽的仙境一定有一处让你留恋,雄伟的奇观一定有一处让你震撼。请以大自然中的景物为题材,写一篇文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