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然后按要求写成语。
(1)写与这些成语相关的人物。
卧薪尝胆(________) 破釜沉舟(________)
纸上谈兵(________) 指鹿为马(________)
(2)与“小心翼翼”结构相同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与孔子教育思想有关的: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补充词语,并完成练习。
日夜不____ 张灯结____ 行____积德 能歌____舞
____堂大笑 随心所____ 两____三刀 赞叹不____
(1)唐东杰布表演藏戏,就是劝人__________,出钱出力,共同修桥。
(2)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__________的七兄妹。
(3)今年的元宵节晚上,街上__________,到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
(4)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让人们__________。
4、给下列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斤( )( ) 虫( )( ) 寺( )( )
( )( ) ( )( ) ( )( )
5、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拼音提示,把恰当的字写在横线上。
①这是一(fú)_____多么美丽的画面!
②爸爸买了一(fù)_____象棋。
③老师为我们的成长(fù)_____出了艰辛的劳动。
④这些产品完全(fú)_____合质量标准。
6、“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两句描写的情 境非常新奇,令人陶醉。联系上下文,发挥想 象,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古诗意思完成练习。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尽”的意思是( )
A.尽头。 B.都
【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
A.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在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落在了谁的一边?
B.今夜明月皎皎,人人都欢喜地望着,团聚之日又有谁在思念家乡?
【3】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的是诗人思念家乡,而________的这两句诗写的是天下所有人都在望月,他发出了心中的疑问:“不知秋思落谁家?”作者用委婉的语气写出了自己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
8、朗读古诗《泊船瓜洲》,完成练习。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请在正确的读音后打“√”。
京口瓜洲一水间(jiàn jiān),
钟山只隔数(shù shǔ)重(chónɡzhònɡ)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huán hái)。
【2】《泊船瓜洲》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写的。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_________,想到离京口并不是很远的__________,不禁勾起了浓浓的___________之情。
其中“绿”的意思是___________,还”的意思是___________。
【3】选择正确的解释。
(1)诗中"一水"指的是:(_______)。
A、珠江;B大运河;C黄河;D长江。
(2)诗人"还乡"所经过的方向、路线是:(______)。
A、从北到南,先经京口,再到瓜洲。
B、从南到北,先经瓜洲,再到京口。
C、从北到南,先经瓜洲,再到京口。
D、从南到北,先经南京,再到北京。
【4】我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泊船瓜洲》的诗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并理解句子。
(1)“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可以换成哪些字?诗中用“绿”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下面的语句,你各想到了那一个成语?
山一程,水一程(_________________);
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_______)。
(3)写几句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像“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样借月亮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还有很多。请把下列与月亮有关的诗句连一连。
举头望明月 清泉石上流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明月松间照 低头思故乡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 低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 好奇)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一向是(慈祥 慈爱)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 害怕),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用“/”划去括号里不合适的词语。
【2】联系课文想一想,父亲每天早出晚归都干什么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这一次为什么“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局势越来越严重”表现在___________等几个方面。
【5】在严重的形势下,朋友和亲人多次劝李大钊同志离开北京,但他坚决不肯,这是因为他_______,从中表现了李大钊同志________的精神。
10、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个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那些尖桩或者圆桩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举得起来。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砍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再花上更长的时间把它们运回家。也就是说,我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并运回来,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我最初用一根很沉的木棒打桩,后来想到了用铁撬棒打。尽管如此,打起桩来还是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
【1】用“﹏﹏”画出选文的中心句。文中鲁滨逊想要实现的目标是__________,在达成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主要遇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的困难。
【2】画“_____”的句子中,“几乎花了一年工夫”说明____________,“小小的”说明__________,从两者的对比中你读出了什么?请批注在下面横线里。
____________
【3】选文的内容大致对应下面“梗概”中的哪句话?( )
A.这是一个无名的、没有人居住的荒岛,到处是乱石野草。
B.鲁滨逊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可以防御野兽的地方。
C.(鲁滨逊)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
D.鲁滨逊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
11、课内阅读我最棒。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选文开始的问句的作用是:_____。
【2】时间的匆匆体现在生活中的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3】“我掩面叹息”,“叹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明知时间易逝,而自己却毫无办法来阻止。
B.这一天来,又毫无所获。
C.时间都浪费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上,自己没有做出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来。
D.自己碌碌无为的一生。
【4】“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中的“闪”字用得好,体现在哪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的内容和俗语( )意思相近。(填序号)
A.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B.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C.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2、课内阅读。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各色的年画”“ 鞭炮声日夜不绝”从 、 、 三个方面写出了除夕的热闹氛围。
【2】人们的哪些活动体现了除夕的热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万不得已”“必定”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怎么理解“守岁”一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知道哪些春节的习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品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1】对“我”的问题,父亲平时“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次却“含糊地回答我”,这是为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语段阅读,完成练习。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 ① 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 ② 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 ③ 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 ④ 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 ⑤ 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港蓝。喂, ⑥ 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陡峭 清凉 飞流 淘气 汩汩 悠悠
【2】选文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依次写了山泉、溪流等景物,想象一下,作者还会和山中的哪些“朋友”打招呼?请仿照文中的句式,再写一句。
你好,________。
【3】请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2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作者对山中“朋友”的称呼由第三人称“他们”变成了第二人称“你”、“你们”,这样的变化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我不会少你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终于把你盼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4分)
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封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使节。
缩句:
爸爸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改为“把”字句:
改为“被”字句: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句话用了什么用词手法?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请你使用这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一个日子,都不会错。(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的时候。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李晓玲对王红说:“我要像你一样热爱集体。”(改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高兴得坐立不安。(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学校是全区人数最多的学校。(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地方太小,怎么容易下几个班的同学活动呢?(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宽容如喜雨,滋润人的心田。(仿写句子)
宽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宽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妖魔被森林爷爷战胜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条大虫被蚂蚁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1. 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成感叹句)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成疑问句)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成反问句)
21、习作。
请你以“ ,我要谢谢您”为题,写这一篇作文。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感情真挚,内容具体。
(3)书写工整。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