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厦门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诗词、文化常识填空。

    1(   ),虫声新透绿窗纱。

    2诚者(   )诚之者(   )。

    3秦时明月汉时关,(   )。出自( )朝( )的《   》。

    4青青园中葵,( )。

    5本自同根生,( )?出自( )朝(  )的《 》。

    6好雨知时节,( )。(   ),(   )。

    7(   ),年年相见在他乡

    8唐宋八大家的是韩愈,( )、( )、苏洵、苏辙、( )、曾巩、( )。

  • 2、古诗名句填空,并品析句子。

    1.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______ _

    3____________________,冷露无声湿桂花。

    4.百川东到海,__________________

    5.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这两句诗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

    6.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两句诗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

  • 3、看拼音,写词语

    满分5 manfen5.com

     

     

  • 4、解释下列词语。

    天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润如酥: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绝胜: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画龙点睛。(补充词语)

    冥( )苦( )  大( )流(

    )讨( )吃 惹( )生(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诗歌欣赏,回答问题。

    丰乐亭游春(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知州的第三年。

    1诗歌的第一、二句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课外阅读。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①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②一枝一叶:用竹子枝叶来比喻百姓们的各种小事。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A.署:衙门。

    B.萧萧:形容草木凋零。

    C.吾曹:我们。

    D.关情:牵动情怀。

    【2】给诗句中的划线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疑是民间疾苦声。( )

    A.指(人民生活中的)困难和痛苦。

    B.憎恶,厌恨。

    C.因病引起痛苦;患病的痛苦。

    (2)些小吾曹州县吏。( )

    A.细小;微小。               B.稍许;略微。             C.少许。

    【3】“一枝一叶总关情”,诗人关情的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首题画诗,表达的是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清明时节雨纷纷,  

    ,牧童遥指杏花村。

    1把古诗补充完整。《清明》一诗描写的是     (节日)时的景象。

    2这首诗中哪一句描写了清明时节的自然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写出了清明时节人们(     )的情景。

    A.踏青时十分喜悦 B.扫墓时凄凉、忧伤 C.喝酒时逍遥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内阅读。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在休息。

    【1】“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中“光景”的意思是( )

    A.风光景物

    B.情景。

    C.看样子,表示推测

    【2】“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从“除非”“必定”中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具体介绍了除夕做年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活动。

    【4】文段中画线句子是从“味”的角度,描写除夕的热闹。请你从“声”的角度,用一两句话描写你家乡除夕的热闹。

    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练习。

    太阳路

    贾平凹

    小的时候,我们最猜不透的是太阳。那么一个圆盘红光光的,偏悬在空中,是什么绳儿系着呢?它出来,天就亮了;它回去,天就黑了。庄稼不能离了它,树木不能离开它,甚至花花草草也离不得它。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宝贝啊?我们便想有一天突然能到太阳上去,想得痴了,就去缠着奶奶讲太阳的故事。

    “奶奶,太阳是住在什么地方呀?”

    “是住在金山上的吧。”

    “去太阳上有路吗?”

    “当然有的。”

    “啊,那怎么走呀?”

    奶奶笑着,想了想,拉我们走到门前的那块园地上,说:“咱们一块来种吧,你们每人种下各自喜爱的种子,以后就什么都知道了。”奶奶教了一辈子学,到处都有她的学生,后来退休了就在家耕种这块园地,她的话我们是最信的。

    到了园地,我们松了松土,施了施肥,妹妹种了一溜眉豆,弟弟种了几行葵籽,我将十几枚仙桃核儿埋在篱笆边上,希望长出一片小桃林来。十天之后,果然就全发芽了,先是一个嫩黄尖儿,接着就分开两个小瓣,肉肉的,像张开的一个小嘴儿。我们高兴地大呼小叫。奶奶就让我们五天测一次苗儿的高度,插根标记棍儿。有趣极了,那苗儿长得飞快,标记棍儿竟一连插了几根,一次比一次长出一大截来;一个月后,插到六根,苗儿就相对生叶,长得老高了。

    可是,太阳路的事,却没有一点迹象。我们又问起奶奶,她笑了:“苗儿不是正在路上走着吗?”这却使我们莫名其妙了。

    “傻孩子!”奶奶说,“苗儿五天一测,一测一个高度,这一个高度,就是一个台阶,顺着这台阶上去,不是就可以走到太阳上去了吗?”我们大吃一惊,原来这每一棵草呀,树呀,就是一条去太阳的路呀!这通往太阳的路,满世界看不见,却到处都存在着啊!

    奶奶问:“这路怎么样呢?”

    妹妹说:“这路太陡了。”

    弟弟说:“这路太长了。”

    我说:“这路没有谁能走到头的。”

    奶奶说:“是的,太阳的路是陡峭的台阶,而且十分漫长,要走,就得用整个生命去攀登。世上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在这么走着,有的走得高,有的走得低,或许就全要在半路上死去。但是,正在这种攀登中,是庄稼的,才能结出果实;是花草的,才能开出花絮;是树木的,才能长成材料。”

    我们都静静地听着,站在暖和的太阳下,发现着每一条路和在每一条路上攀登的生命。

    “那我们呢?”我说,“我们怎么走呢?”

    奶奶说:“人的一辈子也是一条陡峭的台阶路,需要拼全部的力气去走……”

    (选自《特区青年报》,有改动)

    1在园地里,“我”种了什么种子?(   )

    A.眉豆 B.葵籽 C.仙桃核儿 D.小桃林

    2文中的奶奶曾经是做什么的?(   )

    A.农民 B.教师 C.裁缝 D.育苗专家

    3第1自然段写出了“我”童年的特点,下列描述不正确的词语是(   )

    A.天真 B.充满幻想 C.好奇 D.胡思乱想

    4“这通往太阳的路,满世界看不见,却到处都存在着啊!”这句话中的“到处”一词能删去吗?说明理由。(至少两个要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一两句话,把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省略的内容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内阅读。

    藏戏(节选)

    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表演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他们(一无所获  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观众团团围坐,所有的剧情全靠艺人们用说唱来描述。艺人们唱着,说着,跳着,在面具下演绎着各种故事。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

    西藏地广人稀,生活节奏比较缓慢。表现在藏戏中,情节可以任意拖延,艺人们的唱腔、舞蹈动作可以随意发挥,一段戏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观众也在吃喝玩耍中看戏,双方(随心所欲  自得其乐)、优哉游哉,一出戏演他个三五天毫不稀奇。

    1用“/”划去选文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藏戏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背景。

    3选文中画“ ”的句子前后之间是什么关系?(   )

    A.总分 B.因果 C.递进 D.转折

    4结合选文,说一说为什么一出藏戏可以演他个三五天?请分点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同的地区不仅有不同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除了选文中的藏戏,还有安徽的____________,四川的____________,陕西的____________,还有被称为“国粹”的____________等。这些剧种使我们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给蝴蝶花香

    蝴蝶是一种很受人们欢迎和青睐的小生灵,她曾让许多人为之心醉、为之魂迷。前不久,我为蝴蝶写了这样的诗句:你这梦的精灵/你这画的女儿/摆弄风情万种的羽冀/吻过那温馨的花蕊/美丽了一季鲜活的风景/鲜活了一段深邃的岁月/朦胧了一种美丽的情韵/来得温柔,走得有风度/翩翩而行,坦然而进/因为你/我想起/与蜜蜂有关的风景。

    大概是因为太爱蝴蝶了,所以蝴蝶总是频繁出没于我的脑际、眼帘。每次登山,总有蝴蝶成双成对地在我的视线内嬉戏弄舞,她们只差停在我的脑门上了。看着这些多姿多彩的小精灵,我的内心深处荡漾着一种淡淡的喜悦和浓浓的关爱。蝴蝶是美神,是天使,是我的诗歌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今日,我意外地发现了一只彩色蝴蝶。一个稠密的蜘蛛网缚住了她的身子,使她不能动弹。我走近蜘蛛网,蝴蝶被粘在上面,似乎已静静地安息了。我从心里同情她,怜悯她,小心翼翼地给她解了绑,打算取来做标本。

    然而,我又意外地发现,这蝴蝶的心脏似乎还在跳动着。看着这奄奄一息的小生命,我想:她肯定很需要花香吧!

    !花香一定能救活她。我默默地说。

    我用手把她托到家附近的一簇花丛中,把她的头触到有花蕊的花身上,让她闻到花香。

    一切都是天意,蝴蝶的脚开始蠕动。继而,伸出头顶正中的一根长须去寻觅花蕊,吮吸花粉,感受花香……

    几分钟后,蝴蝶儿飞出我的手心,一个劲地奔向前方,逐渐从我的眼帘中消失。我看她飞得很低,也飞得很慢。但我为她祝福,但愿她不再撞上那些可能使她丧生的;但愿这世界再多些花的芳香,让这只蝴蝶和她的姐妹们活得更好,也让她们将世界装扮得更美。

    1为下列划线字注音。

    ______)   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与第①段引用的诗句朦胧了一种美丽的情韵中划线的朦胧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B. 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

    4第②段中蝴蝶是美神,是天使,是我的诗歌所追求的一处境界,作者在诗歌中追求的境界是(   )

    A. 活跃的,强盛的,充满激情和力量。

    B. 安静的,舒缓的,包含诗意的美。

    C. 纯洁的,美好的,蕴含对生命的热爱。

    5第③④段中各有一个意外,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写出这两个意外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对第⑥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作者经过细心地观察,猜测出蝴蝶的需要,并付诸行动。

    B. 作者的举动体现了他对蝴蝶的好奇。

    C. 作者的举动反映了他对小生命的关爱。

    7仔细阅读文章的最后一段,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理解与赏析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或。

    1诗中两个,两个各有什么不同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节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2~4接围绕着对人民的不同态度,对两种人作了具体的形象对比。请概括出各小节从哪个方面进行的对比?

    1)第2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4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1有的人中的第一种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种人的本质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种人的本质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通过集中、凝练的语句,突出了鲁迅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3)贯穿全文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点出有的人是谁,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不点明,读者也知道指的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片断,然后回答问题。(7分)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xuán)涡(wō)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

    练习:

    (1)仔细读文,完成表格。(3分)

    人物

    发现的现象

    产生的疑问

    得出的观点

    谢皮罗教授

     

     

     

    (2)你能用上哪些词来形容上述片断中的谢皮罗教授?请写出两个:     。(1分)

    (3)抓住文中加点的词,结合片断内容,谈谈你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理解。(3分)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

    2.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

    3.每个访问埃及的外国人,都不得不去看一看金字塔。(双重否定改写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

    4.我暗暗叮嘱自己,这两天非要给他们姐弟俩买到两张电影票不可。(双重否定改写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们祖国的土地宽广、美丽。

    改写成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动人事迹令人难忘。

    改写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间很小的牢房。(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 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江南风景如画,怎么比得上我的家乡美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用关联词将下面的两个句子合并为一个完整的句子。

    冬天就要到了。

    小松鼠要贮存冬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夸父死了。

    夸父的精神永驻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这只大虫被武松打死了。

    改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题目: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要求:①举一两个事例,说明你是如何保护环境的。②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③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