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宝鸡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词语巧搭配(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考虑得(周到)

    打扫得____   描写得___   高兴得_____

    介绍得____   画得____   整理得____

    改造(思想)

    关心________ 响应__________   热爱____

    明确________ 发扬_________   改正_____

  • 2、积累与运用。

    1.朋友就要离别了,你一定是思绪万千,这时你可以运用哪句古诗来表达你此时的心情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读完《矛盾》一文,你想对那位卖矛和盾的人说;________ ________

    3.面对即将离别的老师,你想用一句名言   来赞美他。

     

  • 3、根据情境填写合适的成语、名言及对联。

    “伯乐故里,水韵新城”是成武县建设的一张名片,漫步成武北部新城,到处是优美的风景,我不禁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成语。每到节假日,来成武旅游的人络绎不绝,作为成武人我非常高兴,正如孔子所说:“__________________?”看到此情此景,我想用一副对联来赞叹这一美好景象:三湖两河家乡风光处处山明水秀,_________________

    (用下列所给的词语组成下联填在横线上:天下 五洲四海 人人 宾朋 心旷神怡)

  • 4、看拼音,写词语。

    mínɡ mèi_____的阳光下,你会发现太阳有脚啊,它总是在你不知不觉中悄悄地nuó _____。妈妈跟我niàn dao_____着:“不要辜负这美好时光,不要让时间悄然消逝。”我yī wēi_____在妈妈身边,暗下决心:“我不会再pái huái_____,不会再惆怅,不会再浪费时间,不然我不会原谅自己的!”

  • 5、仿写词语。

    无忧无虑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理解。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看拼音,写词语。

    bái rì   huánɡ hé

    ( )  ( )

    ɡāo shān dà hǎi

    ( )  ( )

    2比一比,再组词。

    人(   ) 尽(   ) 衣(   ) 欢(   )

    入(   ) 近(   ) 依(   ) 欲(   )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 )楼   一( )河 一( )红日 一( )绿叶

    一( )山   一( )人 一( )诗人 一( )老虎

    4选择带横线字的正确解释。

    白日山尽 (   )

    A. 依靠   B. 同意   C. 按照

    5选择带横线字的正确解释。

    黄河海流 (   )

    A. 进来或出去   B. 收入

    6选择带横线字的正确解释。

    穷千里目 (   )

    A. 需要   B. 将要   C. 想要

    7这首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7、课外阅读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查字典,给加点字注音。

    (  ) 荒(  )

    锄(  ) 我衣(  )

    2填空。(查阅资料)

    陶渊明,字(   )又名( ),(   )(代)诗人,诗人因看不惯官场黑暗,弃官隐居。但特别喜欢(   )(花卉的名称)。

    3理解性填空。

    (1)这首诗写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地从事田间劳动的诗句是   ”

    (2)抒发珍惜这种生活,希望一直能远离尘嚣,隐居田园的诗   ”

    (3)体现全诗主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出对该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

    A. 一、二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

    B. 三、四句可以看出诗人不是很会种地,但为了不使豆苗荒芜,他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虽然很辛苦,但诗人并不抱怨。

    C. 五至八句写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不觉可惜,“愿”字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D. 本诗的主题是写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坚决与统治者斗争到底的决心。

    5选出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

    A. 五、六句表面是平淡之语,但这种平谈正好映射了结尾句“但使愿无违”,使“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

    B. 这道诗用语平谈自然,朴素、自然、平淡的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平谈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到了和谐的统一。

    C. “种豆南山下”是幽美之句,“带月荷锄归”是平淡之语;前句虚写,后句实写。全诗在平谈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D. 本诗富于情趣。“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这是一幅美妙的月夜归耕图,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 8、简答题。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本诗前两句写,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_______的特点。

    【2】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从艺术技巧上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歌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诗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内阅读

    第二天清晨,这个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夜冻死了。新年的太升起来了,照在地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1小女孩临死时为什么脸上会带着微笑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部分的内容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一个小女孩在大年夜被冻死,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如何理解文中的两个“幸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烧炭工与绅士

    诺比斯的父亲是当地有钱的绅士,因此诺比斯便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他父亲身材魁梧,蓄着浓密的黑胡子,表情十分严肃,几乎每天送儿子上学,接儿子放学。昨天上午,诺比斯跟班里最小的一个孩子——烧炭工的儿子倍梯吵架。诺比斯自知理亏,无法辩解,就冲着倍梯气急败坏地说:“你父亲是个乞丐!”倍梯委屈得要命,顿时面红耳赤,默不作声,热泪夺眶而出。回到家里。便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

    午饭过后,全身黑糊糊、个子矮小的烧炭工领着孩子来到学校,向老师抱怨。大家都不吱声,只是静悄悄地、全神贯注地听着。跟往常一样,诺比斯的父亲正在门口给儿子脱外衣,他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便走进教室。问是怎么回事。

    “是这位先生在抱怨您儿子。您儿子对他儿子说:“你父亲是个乞丐!,”老师回答。

    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于是询问儿子:“你说那句话了吗?”诺比斯站在教室中间,当着倍梯的面,低着头不言不语。父亲紧紧抓着儿子的胳臂,把他拉到倍梯的面前说:“快道声对不起。”

    烧炭工以和事老的口吻连声说:“算了吧,算了吧。”

    可绅士不理睬他,依然谆谆劝导儿子说:“照我的话这样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如果我的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烧炭工做了个果断的手势,好像在说:“我不愿意。”绅士不听他的话,逼儿子照他说的办。他的儿子头也不抬,轻声细气而断断续续地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如果我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然后,烧炭工推了儿子一把,儿子心领神会,扑到诺比斯怀里,两人紧紧拥抱。

    “老师,请您帮个忙。让他俩坐在一起好吗?”绅士问老师。于是,老师把倍梯安排到诺比斯旁边坐下。待他俩坐好后。诺比斯的父亲打了个招呼告辞了。

    烧炭工若有所思地站了片刻,全神贯注地凝视着靠近坐好的两个孩子,然后,来到课桌前。带着爱怜和歉意的表情端详着诺比斯,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他伸手想慈爱地跟他亲热一下,似乎又没有这个胆量,只是用他那粗大的手指轻轻地碰了一下诺比斯的额头。他走到教室门口,回头瞥了诺比斯一眼。才迈着慢慢的步子走开了。

    “孩子们,你们要牢牢记住今天看到的事情。”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

    选自《爱的教育》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3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下列句子中的一句,结合上下文,品析加点词或短语的含义,指出其表达效果。

    ①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0)段中说“(烧炭工)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请揣摩烧炭工当时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把它表述出来。(3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绅士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说的结尾,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你认为精彩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与理解

    穷人(节选)

           渔夫皱起眉(   )他的脸变得严肃(   )忧虑(   )嗯(   )是个问题(   )他搔搔后脑勺说(   嗯(   )你看怎么办(   )得把他们抱来(   )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   )哦(     )我们(   )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快去(   )别等他们醒来(   

    【1】给这段话加上标点。

    【2】这段话中有两个“嗯”,各表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课文想一想.文中的“他”指谁?“你”指谁?   “他们”指谁?

    “他”指__________;“你”指_________;“他们”指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中有一个最能表达渔夫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句子,请把它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_______”画出描写渔夫神态的句子。

    【6】文中画线的部分,应该读出(  )的语气。(     

    A.慌乱

    B.坚定

    C.急躁

    D.犹豫

  • 12、阅读理解

    不识字的老师

      那个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唯一能延续求学的方法。

    仗着身强力壮,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在科罗拉多大州,工头替我安排了一个伙伴——一个硕壮的老黑人,大概有60岁了,大伙儿叫他路慈。他从不叫我名字,整个夏天在他那厚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

    一开始我有些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那黝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我开始欣赏他,继而在那个夏结束来时,他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老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有一天一早,我的额头被卡车顶杆撞了个大包,中午时,大拇指又被工具砸伤了,然而在午后的烈日下,仍要挥汗砍伐树枝。他走近我身边。我摇头抱怨:真是倒霉和痛苦的一天。他温柔地指了指太阳,说:别怕,孩子,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和痛苦的。我俩在珍惜中又开始挥汗工作,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一次,两个工人不知为什么争吵,眼看着卷起袖子就要挥拳了,他走过去,在每人耳边喃喃地轻声说了句话,两个人便分开了,不久便握了手。我问他施了什么咒语,他说:我只是告诉他俩:你们正好都站在地狱的边缘,快退后一步。

    午餐时,他总爱夹长长的面包走过来,叫我掰一段。有一次,我不好意思地向他道谢,他耸耸肩笑道:他们把面包做成长长的一条,我想应该是方便与人分享,才好吃吧。从此我常在午餐中掰一段长长的面包,填饱了肚子,也温暖了心坎。

    伐木工人没事时总爱满嘴粗话,刻薄地叫骂着同事以取乐,然而他说话,总是柔顺而甜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果人们能学会把白天说的话,夜深人静时再咀嚼一遍,那么他们一定会选些柔软而甜美的话说。这习惯到今天我仍承袭着。

    有一天,他拿了一份文件,叫我替他读一读,他咧着嘴对我笑了笑:我不识字。

    我仔细地替他读完文件,顺口问他,不识字的他怎么能懂那么多深奥的道理。那黝黑粗壮的老人仰天望着天空说道:孩子,上帝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识字,除了《圣经》,他也把真理写在天地之中,你能呼唤,就能读它。

    现在,路瑟也许不在了,然而,我记不得世上曾经有多少伟人,却忘不了路瑟。

    1本文记叙了不识字的老师的哪几件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表现对老师感情变化的词语。

                 

    3我是学习小能手。(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空)

    (   )的道理  无知的(   )   (   )地叫骂 

    (   )的皮肤  硕壮的(   ) 真正的(   )

    4文中哪些词句表现出路瑟对的帮助之大,影响之深?用“——”标出。

    5咀嚼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几个词语概括出路瑟的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

    梦的科学与科学的梦

    ①人的一生,几乎有三分之一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而入睡做梦,是人人都有的经验。

    ②梦究竟是怎么回事?“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一种通俗而较为科学的解释。无论怎么光怪陆离的梦境,都是大脑活动的反映,总是和人的经历、想象和心理特点有所关联的。佛洛伊德认为,梦是心理活动的反映。巴甫洛夫认为,“梦就是过去各种刺激的痕迹,它们现在以最料想不到的方式组合起来”,强调是生理反应。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梦是人类正常的生理、心理活动,是大脑处理资讯的一种特殊形式。更确切地讲,是感觉敏锐、情感丰富而擅长形象思维的右脑,在摆脱了善于归纳、判断等逻辑思维的左脑作用时,独立处理资讯的结果。在白天清醒时,由于左、右大脑交互制约、补充作用,使我们的思维、工作和生命合“情”合“理”;而夜晚做梦时,左脑休息抑制,右脑就“不受干扰而自由地”处理资讯,往往就会有“情”无“理”,出现许多稀奇古怪,甚至离经叛道的梦境。

    ③这种非正常逻辑的资讯编辑处理,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个或令人惊喜意外、或紧张恐惧、或兴奋行动、或悲戚哀伤的梦而已。而对于诗人、作家、另外一些艺术家或科学家,则可能会是飞来灵感和启示,因此流传着许多梦笔生花的美谈。如庄周化蝶、杜甫梦乡、李贺梦月;莫扎特作曲、梵高作画、斯蒂文森写《化身博士》、凡尔纳写《八十天环游地球》也都有梦中命笔的传说。

    ④艺术创作本以形象思维见长,右脑“独创”而命笔,应不算离奇,但以逻辑思维为主的科学家,也因梦而得“科学启示”,似乎有点奇怪。其实深思一下也可明白,科学的发展和突破,很多时候就是要对原有的“科学”要有新的认识,甚至要否定,不太循规蹈矩的右脑往往比左脑更敢于创新、突破。我们都知道有几个著名的“科学的梦”:凯库勒梦见碳原子跳着像首尾相咬的蛇一样的环舞,从而悟出了苯分子的环形结构,从而揭开了有机化学史上的光辉的一页;门捷列夫梦见元素像小孩纵横排列的队伍,导致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还有笛卡尔、爱因斯坦……都做过“科学的梦”。

    ⑤从梦的科学和科学的梦明白梦是怎么回事,也可领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之间的辨证关系。在清醒的白天不妨大胆突破陈规旧章,突破“逻辑思维”,也许新的发现、新的发明就会在“白日梦”中给我们灵感和启示。(有删改)

    【1】为什么说梦“是大脑处理资讯的一种特殊形式”?

    __________

    【2】第②段中加点的“合‘情’合‘理’”应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

    【3】本文以“梦的科学与科学的梦”为题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列举了诗人艺术家“梦笔生花”的故事和科学家的“科学的梦”,二者有什么共同之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①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②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③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他认为,在北半球,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是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朝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这个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

    ④无独有偶。17世纪的一个夏天,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正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刚要跨入实验室大门,阵阵醉人的香味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开了。他本想好好欣赏一下迷人的花朵,但想到一天的实验安排,便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用水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当水落到花瓣上后,溅上盐酸的花瓣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成分遇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对化学研究有什么样的意义?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为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在以后的三百多年间,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⑤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一次儿子睡觉时,他发现儿子的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连忙叫醒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个梦。这位医生想,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会是什么关系呢?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根据眼珠转动的次数和时间,来测量人做梦的次数与梦的长短。

    ⑥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⑦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一连串问题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1第③段中加点词“这个见解”是指_______________

    2如果把第②段中“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改成“最后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你认为这样改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

    3概括第④段主要事件:________,它与第③⑤段的事例,都是为了印证 __________这一观点。

    4第⑥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改句子。

    (1) 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难忘的是毛竹。  (修改病句)

     

    (3) 当年用自己的血汗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都记得井冈山上的翠竹。(缩句)

     

    (3) 井冈山人自豪地说:我们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改为转述句。)

     

    (4)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钉当武器了,然而谁又能把它们忘怀呢?(改写成陈述句)

       

     

  • 16、按要求写句子。

    1.他惭愧地低下了头。(改为否定句,意思不变。)

     

    2.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3.笑声从远处传来。(改为比喻句)

     

    4.天气太热了,简直叫人受不住。(改为夸张句)

     

    5.人人都说蔺相如是个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英雄。(改为双重否定句)

     

  • 17、把下列句子改成反问句。

    (1)这幅画是我们班刘波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不会忘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照样子把下列句子换个说法。 

    []  李红说:我要像张平那样关心集体。      

    李红说,她要像张平那样关心集体。

    小芳说:我爸爸要带我去游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写句子。

    1.丢失手表的我在附近的几栋教学楼白墙上最醒目的位置贴了几张寻物启事。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改为反问句

    一想到这里,我就感慨万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规则是有关部门制定的,人们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大家都遵守交通规则,人与车各行其道才会安全有序;同学和老师都遵守教学规则,教学活动才会有条不……总之,人人遵守规则,社会才会井然有序;背离了规则,社会将是一片混乱。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生活中遇到的与规则有关的事,并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