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帝王铸造的。
2、看拼音,写词语。
yán jùn(____) jūn fá(____)
bì miǎn(____) pì jìng(____)
kǔ xíng(____) chǒu jiàn(____)
mó guǐ(____) zhí xíng(____)
3、拼音,写词语。
chōu yè zhān yǎng mí màn rè téng téng
( ) ( ) ( ) ( )
jī shēn yú mèi chǔ xù zhēn chá
( ) ( ) ( ) ( )
tān tā jǐ liáng shè jì chóng chóng dié dié
( ) ( ) ( ) ( )
4、写出歇后语后部分
①徐庶进曹营——________
②火车开到马路上——________
5、写出表示“说”的词语。
①陪我上山的向导( )我:“上面可以睡觉的,同沙发床一样。”
②“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 )。
③我的泪水几乎夺眶而出,不由得( ):“我真是一个白痴!这辈子也甭想拉好琴!”
④“聋子?”妹妹( )起来,仿佛我在讲述天方夜谭。
⑤他( ):“你写的是‘小鸟骤然间意想不到地明白了它是可以飞的’。
⑥一些反对派发表文章( ):“中华龙鸟身上的皮肤衍生物是毛发而不是什么原始羽毛。“
⑦“朋友,你到过黄河吗?……”在森林的深处,一个声音深情地( )了。
6、阅读宋词,完成练习。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①且徐行。竹杖芒鞋②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③。
料峭④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⑤萧瑟⑥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⑦。
注释:①吟啸:吟咏长啸。②芒鞋:草鞋。③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④料峭:微寒的样子。⑤向来:方才。⑥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⑦也无风雨也无睛:意思是风雨天气和晴朗的天气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B.“竹杖芒鞋轻胜马”写出了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冒雨,从容前行的豪迈与喜悦
C.“一蓑烟雨”既指自己身处风雨之中,也象征着所经历的人生风雨、政治风雨,“任平生”写出了词人面对各种风雨的无所畏惧,体现了他坚强、乐观的精神
D.“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传达出词人对万物失去兴趣、心灰意冷的情绪
【2】本词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所作,从中你能读出他怎样的人生态度?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首诗展现了几幅图画?
。
8、读下列杜甫的两首诗,完成练习。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①。
感时②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③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④欲不胜⑤簪。
【注释】①草木深:指人烟稀少。②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③抵:值,相当。④浑:简直。⑤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1】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称为“_______”,他与李白合称“______”。
【2】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破山河在(陷落)
B.花重锦官城(沉重)
C.晓看红湿处(明白,了解)
D.白头搔更短(用手指轻轻地抓)
【3】任选一首诗,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的意思:______
【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现在多用这两句诗来赞美_______的人,像这样的诗句我还知道: _______,______。
【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在写这两首诗时的心情完全不同,《春夜喜雨》为“喜”,《春望》为“悲”。
B.《春夜喜雨》这首诗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绘景色。
C.《春望》这首诗将家与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内涵上较《春夜喜雨》更广阔。
D.《春夜喜雨》中,诗人借助对春雨的描写,表达出自己对春天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春望》中,诗人则通过对国都萧瑟春景的描写 ,抒发自己对家乡春天美景的怀念和向往之情。
9、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某小学六年级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
(材料二) 周六晚饭后,六年级的小学生明明一直在用手机上网。母亲责怪他:“小学生上网上点好处都没有,弊端大于好处。”父亲反驳道:“小学生上网好处大于弊端。”
【1】根据(材料一)中的调查项目和调查数据,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所包含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二),你同意谁的观点,简要写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敬重卑微
①我偶然读到一篇课文,讲的是蚂蚁。
②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zhì cì)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③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
④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⑤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í jǐ)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⑥假如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绝对全军覆灭。
⑦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单薄 卑微 微薄)并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单薄 卑微 微薄)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单薄 卑微 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⑧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⑨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 )指体积,( )指精神。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将短文括号中不恰当的拼音或词语划掉。并将第九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卑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玩世不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八自然段中有两个问句,第一个是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也是反问句,这句话实际是启迪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个成语。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千里长的大堤,由于小小的一个蚂蚁洞而溃决。它常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用这个成语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⑤自然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前文中的哪一句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为什么要敬重卑微?(用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最敬重卑微者的哪一点,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①在我的人生旅途中,虽经百事,但留有印痕的并不多。现在想起来,有一件往事留在记忆里挥之不去。
②那时,我住在一栋带花园的房子里,养着一条很漂亮的德国纯种狼狗。一天午后,我正在客厅看报纸,忽然听到狼狗拼命地狂吠(fèi quǎn)。我猜想一定有不速之客来了。于是,我打开房门,来到院子里,隔着白色铁门向外看去,先是看到一位穿着破旧衣裳的中年妇女,后又看到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我下意识地想他们是来讨钱的,于是厌恶地挥挥手。正要转身的时候,那位中年妇女轻轻地问我:“夫人,我是收废品的,有旧报纸卖吗?”
③我这才想起书房里堆着一地的旧报纸,便喝住狼狗,打开院门,让母子俩(liǎng liǎ)进来搬报纸。这时我注意到中年妇女的腿有些跛,而她身边的小男孩似乎很体谅她,抢着搬报纸。我顺口问:“这是你儿子吗?”“我们在一起生活,就算是吧!”我明白了: 。望着脸色蜡黄的小男孩,我(故意 特意)多给了10元钱,并摆出一副慈善家的面孔送母子俩出了院门。
④过了一会儿,我再次听到狗叫的声音。当我又站在白色铁门前面时,看到的是刚刚走了不多时的中年妇女和小男孩。没等他们开口,我便(不耐烦 不高兴)地说:“报纸卖完了,钱也多给了,你们还来干什么?”
⑤那妇女没有说话,缓缓地摊开双手举起来,掌心里托着一条金闪闪的项链。我不禁一怔(zhēng zhèng),细细看去,那不正是我遗失了多时的金项链吗?我忙接过来,托在手上,沉甸甸的,像是捧回了我的爱。要知道,这是我和我先生结婚12周年的纪念品。
⑥这时中年妇女轻轻说:“项链是夹在报纸堆里的,小孩发现了,央求我快快送回来。”
⑦我点点头,急忙从口袋里掏出100元塞到小孩手中,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我的一半歉意和一半谢意。
⑧母子俩谢绝了。夕阳下,我望着她俩渐渐远去的背影,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1】在正确的读音上打“√”,在正确的词语下划横线。
【2】给短文选择一个最合适的题目,在序号上打“√”。
①背影 ②一根项链 ③母子俩
【3】根据第③段的内容,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句子。
【4】第②段“不速之客”中的“速”意思是______。文中的“不速之客”指____________。
【5】“我”第一次多给了10元钱,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第二次又掏出100元给孩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6】仔细读读第⑥自然段划线的语句,将“央求”换成“请求”“恳求”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想象一下小孩发现金项链以后与妇女的对话,然后把“央求”的过程写具体,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气和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这篇短文,你能用简洁的话语来赞赞文中的妇女和小男孩吗?语言可以引用也可以自己组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当然,( )、善于发问 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 )的人,给那些具有( )精神的人。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A.见微知著 B.锲而不舍 C.独立思考
【2】科学发现有“偶然的机遇”说明( )
A.科学真理来自于偶然的灵感。
B.科学真理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
C.科学真理很难寻求,并非人人都能得到。
【3】能够抓住“偶然的机遇”的人应具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中的____、_____、______都是能够抓住“偶然的机遇”的人。
13、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野花虽然细小,可是每一朵都那么骄傲地仰着笑脸,没有任何一朵花嫌自己不够美丽而拒绝开放。淡紫的对对花,浅黄的蒿娥,绯红的野菊通通自由自在地开着,理直气壮地开着,它们都坚信自己是最美的。
一路上到处都是花朵,大片大片燃烧着的野花排山倒海呼啸而来,就像一个人把一生的热情全给了这个季节。
我在草原腹地眺望远方,前面缓坡上浮起一层紫色的雾,走近才看清那里开满了紫色的野花。这不知名的野花每一朵都是由无数细小如米粒的花聚合而成,像一个紫色绒球,十分可爱。
我折了一枝下来,插在我的手提袋上作为装饰。过了一天,到晚上收拾行李时,我发现它居然还很鲜活。过了一夜起来,看见花还是和昨天一模一样。我忍不住拿起来仔细端详,每一朵米粒大小的花仍然倔强地绽开着。
我终于意识到我犯了一个错误,我如此轻易地折下了它,使它离开了属于自己的那片草场。它尽管枯萎得那么慢,那么慢,可还是失去了传播花粉、孕育种子、繁衍后代的机会。
我以爱的名义占有了它,却又毁灭了它。
【1】文中画“ ”线句子的写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写出了野花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3】文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你的身边也有乱折鲜花的人吗?你会怎样对他们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②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③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古人因何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在选文中找出来。______________
【2】读第①段,说说雨中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②作者觉得虽然“丁香结”负担着解不开的________,但人生也正是因为有解不完的问题,所以才不至于太________了。这体现了作者________的人生态度。
【4】读最后一句话,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说说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怎样的结,又是如何解的。______________
15、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这个句子采用了____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__________。我也能用这种修辞方法写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型转换
1.改成陈述句
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双重否定句
这次活动会很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成肯定句
星期天,我们不得不去看排球赛。
____________________
17、照样子,发挥想象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1)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___________。
(2)教室里真安静啊,静得________。
(3)他的生活过得很不好,________。
(4)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_________。
(5)我很饿,饿得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①居里夫人的报告使全场的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改为“被”字句)
______
②我对老师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肯定句)
______
③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小学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某些道理。(缩句)
______
④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
⑤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的作文水平有了明显的改进。(修改病句)
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①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一旦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看,所有人都喜欢看这部动画片,不是吗?
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写一个包含两个以上叠词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题目:我得到了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一个适当的词语,如“教育”、“教训”、“理解”、“关心”、“锻炼”等,把题目补充完整。
(2)通过一件事来写,注意围绕中心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做到语句通顺,前后连贯。
(3)5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