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驻马店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词语。

    1.时间他有脚啊,总是轻轻悄悄地nuó yí____了,一眨眼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tàn xī____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zhēng róng____了。除pái huái____外,又剩些什么呢?

  • 2、看拼音,写一写。

                 ( )             ( )归赵             同墙铁( )

    lián             浮想( )       ( )听政             ( )

  • 3、语言积累。

    (1)大漠沙如雪,____________________。(《马诗》)

    (2)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_____。(《竹石》)

    (3)莫道君行早,____________________。(《增广贤文》)

    (4)弈秋,____________________。(《学弈》)

    (5)苟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礼记》)

  • 4、将下列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精彩诗句补充完整!

    1)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

    2)黄山:五岳归来不看山,________

    3)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__

    4)桂林山水:________,阳朔山水甲桂林。

    5)内蒙古草原:天苍苍,________________

  • 5、解释句中带点的字。

    1.寂寞无行路__________________

    2.百无人能解__________________

    3.因风飞过蔷薇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①衙斋:衙门里供职官居住之处。②萧萧:形容竹叶摇动声。③些小:这里指官职低微。④吾曹:我辈。

    1关于这首诗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题于画作之上的题画诗。

    B.郑板桥所作之画、所题之诗,均与风花雪月有关,是封建士大夫茶余酒后的消遣之资。

    C.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关切和同情。

    2诗人在衙斋听到萧萧的竹声时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词,又称长短句,极盛于______,“清平乐”是______名。

    【2】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______时节,表现了强烈的______之情。

    【3】本词语言轻巧,词味隽永,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4】这首词写春,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使用这种手法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诗中描绘的是_______季的景色。

    2这首诗描绘的景致形象鲜明、色彩鲜艳,短短28个字描绘了六种景物,这六种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其中表示颜色的字是____________,表示声音的字是__________;表示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表示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诗句内容,可以推知诗人的观察地点应是(   )

    A.柳树下 B.窗前 C.西岭 D.门外河边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回答问题。

    某小学就本校学生的名著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发现公布如下:

    材料一:

    读书兴趣及占比例

    读书计划及占比例

    关注点及占比例

    读书笔记及占比例

    深厚

    13%

    有计划

    11%

    写得怎样

    10%

    每读必做

    0%

    一般

    48%

    有时有计划

    32%

    怎么写的

    14%

    凭兴趣做

    24%

    无兴趣

    39%

    没有计划

    57%

    写了什么

    76%

    从不做

    76%

    材料二:

    阅读能力:10%的学生基本读不懂作品,55%的学生对作品的内容、写法似懂非懂,35%的学生看不出作品好在哪里。

    写作水平:相当一部分学生情感积累欠缺,矫揉造作;知识面狭窄,素材贫乏;立意肤浅,认识能力偏低;写法粗陋,语言枯燥。

    【1】根据材料一,可知该校学生的名著阅读情况(  )

    A.比较乐观

    B.不容乐观

    C.非常糟糕

    D.令人满意

    【2】根据以上两则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该校部分学生养成了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B.该校多数学生都有正确的读书目的和读书方法。

    C.该校大部分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中等偏低。

    D.该校绝大多数学生对读书缺乏浓厚兴趣和整体性计划。

    【3】为了提醒大家多阅读,下面哪一句名言适合推荐给大家?(  )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B.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C.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D.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4】该校六年级一班准备开展以“爱读书会读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有针对性地设计一项活动。

    ___________

  • 10、阅读下列断文,回答题后问题。

    星光

    吴宏一

    童年已成过眼云烟,回忆起来,只是一片迷wǎng  ),但我永忘不了童年时候,依wēi(     )在母亲的身边的情景----唉,童年的回忆中,母亲的怀里,似乎还有许多星光,一眨一眨地在闪shuò(    )呢!

    知道星星的名字,是在家乡的庭院里,菜瓜花棚下,母亲的膝上。记忆中,月光像水中的冰块,泻了一地幽凉;星光在微风浮动的的花丛间,忽明忽灭,好似含羞的眼睛;稀疏的花叶,投在母亲的脸上、身上。回忆中,那是一幅不曾tuì    )色的图案啊!

    妈妈,我要那星星,我要那星星玩。

    多少个夜晚,多少次的愿望,我指着那顶上的星星向妈妈说。但是妈妈总是轻轻地拍着我,笑着说道:只要你长大,要摘几颗就有几颗了。星星是仙女的眼泪变的,谁也不能帮你摘,一摘就碎了。

    今晚的星光还是昨夜的星光,星光明灭中,我不知不觉的,已经由母亲的膝上爬下来,背着书包上学校了。

    学校离家很远,每次放学回家,常常一是黄昏,或者黑夜。一路上尽是不知名的树,和高过人头的青纱帐。每到夏天的晚上,树丛间,青纱帐里都有萤火虫来往穿梭着。我第一次看到它以为是星星,便放下书包,追呀追的,要抓一只萤火虫回家,告诉母亲,说我已经抓到星星了。

    但抓到萤火虫时,已经在树丛间迷了路,我找不到出口怕了,便放声大哭。母亲和家里人打着手电筒来寻我,不知道是谁,找到我时,就是一巴掌,亏得母亲赶过来抱住我······

    回到家时,我悄悄地跟母亲说:妈妈,我抓到一颗星星了!

    拿给母亲看时,萤火虫已死在我捏紧的手里,母亲紧抱住我,没说什么。但我看到母亲含在眼内的泪光,那么晶莹,那么清澈,我捏了一滴,但马上碎了。

    妈妈,你的眼泪像星星哩!

    妈妈笑了,笑容渐渐扩大。我沐浴在微笑的漩涡里,忘了留住童年,也忘了留住母亲的青春。等到母亲的鬓丝渐渐变成银白,我才蘧然惊觉,我已经得到了很多,也失落了很多了!

    现在我已经长大了。但是,妈妈!我怎么还摘不到星光呢!

    1根据拼音写汉字。

    1)迷wǎng_____ (2)wēi_____  3)闪shuò_____ 4tuì_____

    2选择最恰当的词语的序号填在句中的空格内。

    1)月光像水中的冰块,______了一地幽凉。(A.泄  B.洒  C.铺)

    2)星光在微风_______的花丛间,忽明忽灭,好似含羞的眼睛。( A.吹拂  B.拂动  C.吹动)

    3)稀疏的花叶,________在母亲的脸上、身上。(A.投射  B.投抹  C.投影)

    3文章结尾说我已经得到了很多,也失落了很多了,你认为”“得到的主要是 _________失落的主要是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说妈妈!我怎么还摘不到星光呢,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通篇回忆。思路紧紧围绕___________展开,抓住_______ 个细节,表现出母亲____________

  • 11、课内阅读。

    ①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②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③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④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⑤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⑥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春节眨眼就要到了啊。除夕前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1概括上述文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段中的一个俗语写下来,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横线画出文段中的两个比喻句,说明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是如何讲述怎么泡腊八蒜的?“色味双美”具体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③段中的“零七八碎儿”在文段中具体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段中孩子们过年时有哪几件事是喜欢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段中哪句话说明了“大人们也紧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品读片段,完成练习。

    (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这段话共有四句话。第一句表明“我们”______,第二句表明“我们”______,第三句表明“我们”______,第四句明确了正确批评的标准。

    A.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正确的批评 B.欢迎任何人的批评 C.欢迎批评

    【3】这段话告诉我们,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接受任何人的正确批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下面的一个文段,完成练习。 

    光明

    赵丽宏

      他是一种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衰败,使锃亮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

      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旧日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去,把过去变成越来越远的历史。

      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他公正。你________权重如山、腰缠万贯,________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哪怕你一掷千金,他也决不会因此而施舍一分一秒。

      你珍惜他,他________在你身后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你漠视他,他就化成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有时,短暂的一瞬会成为永恒,这是________他把脚印深深地留在人们的心里。

      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这是因为浓雾和风沙淹没了他的脚印。

    1在文中横线处填上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即使……或是      由于                                         B. 不管……还是   便   因为

    C. 尽管……尽管   便   因为                                         D. 即使……即使      由于

    2请用四个词语概括光阴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句话概括第1自然段的大意。(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片段,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每天的时间是如何安排的?你认为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请选择其中一个方面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一窗牵牛花

    ①十五岁的她,倔强,叛逆,经常逃学去网吧,还跟社会上一些人有了来往。不管母亲怎样苦口婆心地劝说,甚至哀求,她依然如故。

    ②那次她逃学跟一帮朋友出去爬山玩,偏找陡峭的地方走,结果摔下山泉。所幸并无大碍,只是右腿骨折。打上石膏,医生说,须躺在床上静养三个月,右腿不能乱动。

    ③病房里静悄悄的,她那些朋友早就不见了。她躺累了,挣扎着想起身,腿却钻心地疼,只能再躺下不动。她想抬一下右腿,又是一阵疼袭来,她心里忽然浸过无边无际的恐惧,反复纠缠着母亲问:“我的腿是不是再不能走路了。”母亲一遍遍耐心地跟她说:“会好的,你躺着别动,过几天就能下地走路了。”

    ④她哪里受过这样的苦呢,只嚷嚷着难受,她发脾气,摔东西,哭闹不休。母亲日夜守着她,像照料婴儿般呵护着她。自己因为疼痛和难受,病房里的时光,慢成了黑白的长镜头,昼夜似乎都已不再分明,她觉得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

    ⑤母亲把家里的君子兰①搬了来,放在病房的窗台上。母亲说:“这是你十岁时从外婆家里搬回的,刚开始你勤快地天天浇水,差点浇坏了……”她转过头,望一眼那苍绿的君子兰,摇摇头说,不记得了。

    ⑥几天后,从君子兰旁边拱出两片小小的嫩叶儿,探头探脑的,都以为是棵草。随着叶子渐渐长大,母亲冲着她惊讶地说,原来是一棵牵牛花啊。她侧头望过去,细细的茎蔓,嫩绿的叶子,看上去倒有些惹人喜欢。母亲找来一根竹竿插上,纤细的茎蔓便顺着竹竿向上攀爬着。白的墙,白的床单,那一抹新绿格外引人注意。牵牛花的茎蔓攀着竹竿一圈一圈向上,她一圈一圈数着,1,2,3……她想起了蹦跳着一级级数台阶的快乐,想起了走在阳光下轻快自在的感觉。她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她曾经拥有这么多快乐和幸福。她渐渐安静下来,不再乱发脾气,不再吵嚷哭闹。

    ⑦早上醒来,她的眼光,常不由自主地望向窗台,心里满是期待:牵牛花的蔓又长高了没有?每一次她都不曾失望。纤细的茎蔓那样有力,直爬到竹竿的顶端,伸出毛茸茸的触角张望着。母亲用竹竿搭了个小花架,它顺着爬了上去,把一个窗台,缠绕得绿意盎然。

    ⑧寂静的病房里,她安静地望着窗台上的牵牛花。以前,她见过路边的牵牛花,但她从来不知道,牵牛花的藤蔓是如此蓬勃,每时每刻都在向上飞快地生长,不知疲倦,每天清晨,它都会让她惊异,呀,又长这么高了。

    ⑨牵牛花的蔓着她的目光,茎蔓攀到哪儿,她的目光就追到哪儿,心,也就跟着柔软细腻起来。牵牛花每抽出一片新叶子,她心里就会生出一些小小的欢喜和期待。她再也数不清牵牛花的蔓绕了竹竿多少圈,只看到,每一片叶子,都朝向窗外的阳光。

    ⑩牵牛花开的时节,她已经可以下床走动了。她回学校认真读书的样子,如一朵悄然开放的牵牛花。

    多年后,她接母亲来家里住,母亲看着满阳台的牵牛花,笑着问:“怎么都是牵牛花啊?”她答道:“喜欢啊!”

    她忽然想起问:“那年,那盆君子兰一直都放在室内,怎会长出牵牛花啊?”

    “我特意种上的。”母亲淡淡地说。

    她愣在了一旁,心里缠缠绕绕的都是那一窗浓绿的牵牛花。

    (有删改)

    (注)①君子兰: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质,叶子宽带形,花漏斗状,红黄色。喜湿润,过度浇水易致病。

    【1】文中的牵牛花,一路伴随着“她”的成长。请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A摔伤住院时

    __________

    b回校读书时

    牵牛花和她一起绽放

    c长大独立后

    __________

    d得知真相后

    __________

     

    【2】联系具体语境,请说出你对第⑨段中加点词语“牵”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上下文赏析文章的第四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改成间接引语

    蔺相如对赵王说:我愿意带和氏璧到秦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要求改写句子。

    (1) 王华说:明天妈妈带我去图书馆借书。(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他的事迹表明,人是可以向命运挑战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们在水边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

    缩句:  

    改为反问句:

    (2)拉骆驼的说,它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

    改为语言描写的句子:

    (3)爸爸想了想,笑着说:也许你的想法要美些。

    改为转述句:

    (4)《牧童》这首诗的作者是吕岩写的。

    修改病句:  

    (5)春天的早晨时最美好的季节。

    修改病句:  

    (6)小宁整天好吃懒做,虚度光阴,我会用   劝他。(写《偶成》中的名句)

    (7)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流成河相关的名句是  

    (8)花园   像   我们 美丽的   大   一个 的 校园

      把上面的词语合并成一句通顺的话:

    9用“骄傲”的不同词义造句。

    (指不谦虚)

    (指很自豪

     

  • 18、按要求,改句子。

    (1) 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难忘的是毛竹。  (修改病句)

     

    (3) 当年用自己的血汗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都记得井冈山上的翠竹。(缩句)

     

    (3) 井冈山人自豪地说:我们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改为转述句。)

     

    (4)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钉当武器了,然而谁又能把它们忘怀呢?(改写成陈述句)

       

     

  • 19、按要求回答。

    A.我们将要进入中学读书,感到新鲜和兴奋。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爸爸说:“我希望你能成为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谷低着头,那是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了骨头,那是启示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是启示我们_________________

  • 20、改写句子

    1)他家的房间很小。 

    改成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在长长的塑胶跑道上尽力奔跑的姿势吸引了许多同学赞赏的目光。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

    3)谁都承认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工程师。 

    变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

    4)约翰对左眼失明的弟弟布朗说:刚才我努力眯紧左眼,很吃力,所以没瞄准。你比我有优势,因为上帝替你蒙上了左眼,你可以心无旁骛,专心瞄准目标。

    变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作文大本营。(30分)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获得过成功,也遇到过挫折。请你从中选择一次难忘的经历写下来,注意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得到的启示,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