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江门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1.这句话运用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明了时间_________的特点。表达这个意思的四字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

    2.仿照画“ ”的部分,写一写时间的流逝。

    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被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被______________

  • 2、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艰辛历程我可以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勤奋学习,立志攻坚_________苦苦寻觅,寻得野败”—___________

  • 3、按要求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危急(   )精壮(   )聚集(   )

    高尚(   )凶狠(   )

     

  • 4、根据拼音写汉字,组成词。

    hóng          ( )毛       ( )                  ( )

    chuī          ( )具       ( )                  ( )事员

    qiān          ( )移       ( )                  ( )

  • 5、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说话动听,使人爱听。_____

    (2)亲身面临那种境地。_____

    (3)形容声音突然中止。_____

    (4)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作品等)。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两首诗的作者对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各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练习。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1】诗题送元二使安西中的“使”的意思是________,“元二”是__________的朋友,“安西”是一处地名,诗中还有一处地名:________

    【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这两句诗描写的是______季的景象,点明了送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这两句诗,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当春乃发生。

    ,江船火独明。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春夜喜雨》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

    3你认为颔联中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写的是_________,前两句点明_______的季节,后六句集中写_______(白天 下雨 夜雨),诗中没有一个“喜”字,却体现出诗人的_______之情。

    5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现代文阅读。

    好燕南来

    林清玄

    阳台屋檐下住了一群燕子,这燕子肯定是一家人,数十只燕子只有一个巢,累累相连。

    五年前的春天,第一对燕子来屋檐下筑巢,养育了两只小宝宝。当时筑的巢只有一个小碗大,看着小燕子露出大半个身子,很担心它们会掉下来。

    小燕子终于没有掉下来,在夏季将尽时,与父母一起飞去了北方。那一年的冬天,看见空空的燕巢,常常怀念着唱呢喃之歌的燕子。

    第二年的春天,燕子回来了,一共六只。我想:两只小燕子也找到了它们的伴侣,并且选择与父母同住。小碗般的燕巢加高加厚,成了一个中碗,两边又连接了两个小碗,各有独立的门户,就像一座三合院,儿女各住东厢与西厢。

    老燕子又生小燕子,小燕子也生小燕子。

    燕子进进出出,到了第三年,我已经算不出总共有几个巢,也算不出一共有多少燕子。

    我只知道,这是一家人,它们每年从北方来,都会住在老巢,并且不断地整理旧居,加高加大,逐渐在屋檐下结成一片燕巢。

    在这广大的世界,燕子是如何寻找到它们的旧家呢?这城市边缘的屋角,在空中是否有一个坐标呢?夏末的时节,燕子回去北方,北方的某一个屋角,是不是也有它们的旧巢?——我每天看着燕子的时候,神思如是飘飞,赞叹那小小的燕子,有着不可思议的智慧;它们在无形的经纬度穿梭来去,方向与位置却如是精细,在燕子的心中,是不是有一个随地球转动的卫星呢?

      去年的花必会在无可奈何中谢落,去年的燕子却能轻松地回到旧巢,去年的落花化成燕子口中的香泥,以加大它的住居,一代一代地传述着空中的消息。

    我常常在黄昏的时候,坐在那累累的燕巢下,听它们的啁啾呢喃,想听出其中的消息。我想象自己是一只燕子,奔行于北地与南方,飞翔在春日与秋天之间。我有一具神秘的罗盘、一只精密的定位系统,还有全年无休的卫星;我携带这些庞大的工具,还要保持潇洒与轻巧;还要携老扶幼,燕燕双飞;还要母子相哺,煦然相乐……这使我在夕阳的余晖中因崇敬而肃然了。

    一只小小的燕子都宝藏了宇宙里巨大的神秘呀!

    居住于尘世是无可奈何的,但我们的心,在清晨,可以随着燕子循曦光飞出;在黄昏,可以乘着晚霞回巢。我们的心,可以永远寻找温暖的春天,纵使南北奔波,也不疲厌。

    有春天的地方,就有我的足迹。

    有我在的处所,就是春天的所在。

    (选自《在云上》,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解释成语。

    不可思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可奈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①⑦自然段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⑨自然段开头填上一句古诗,最合适的是( )。

    A.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B.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C.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D.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4填空。

    1)第⑧自然段连续发问,作用是 ,(A. 加强语气,先声夺人;B. 引发思考,为下文做铺垫)你体会到作者 感情。

    2)读第⑩自然段后,你的体会是:  

    5我们的心,可以永远寻找温暖的春天,纵使南北奔波,也不疲厌。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威尼斯的小艇》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怎么拥挤,他(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 )能平稳的穿过,(   )速度非常快,( )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庄严的老人带着全家,夹着圣经,坐着小艇上教堂做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游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在选段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请在文中给下列词语找出近义词。

    聚集——_____   挺立——________ 庄重——________

    3填空。

    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也可以用文中______这个四字词来概括。这一段是按照______的结构方式写的。

    4用“﹏﹏﹏”画出体现船夫“操作自如”的语句。

    5仿照文中画线句子的方式来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6威尼斯的小艇与人们生活是那么密切,除了文章中写的,还会有哪些人也会乘坐小艇?他们会去干什么呢?请写三种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题文)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居里夫人和三克镭

    居里夫人一生拥有过三克镭,她把第一克 捐给了科学,公众则把第二克和第三克回赠给了她。这三克镭展示了一个科学家伟大的人格和由此唤起的公众对科学的理解。

    1920年5月的一个早晨,一位叫麦隆内夫人的美国记者,几经周折终于在巴黎实验室见到了镭的发现者。

    端庄典雅的主人与异常简陋的实验室,给这位 美国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让她非常惊讶的是,居里夫人居然能够说出世界上每一零星镭的所在地。麦隆内夫人问:“法国有多少呢?”

    “我的实验室只有一克。”

    “你只有一克镭吗?”

    “我?呵,我一点也没有。这一克是属于我 的实验室。”

    此时,镭问世已经18年了,它当初的身价曾高 达每克75万金法郎。美国女记者由此推断,提纯镭的专利技术,应该早已使眼前这位夫人富曱天下。但事实上,居里夫妇早在18年前就放弃了他们的权利,并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 :法。他们当时经济拮据,生活贫困,却不肯用自己历尽艰辛获得的科学成果谋得丝毫个人利益。居里夫人后来解释异常平淡:“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麦隆内夫人困惑不解地问:“难道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你最想要的东西吗?”

    “有,一克镭,以便我的研究。但是我买不起它的价格太贵了。”

    这出乎意料的回答,使麦隆内夫人既感惊憾又非常不平静。镭的提纯技术已使世界各地的商人腰缠万贯,而镭的发现者却困顿至此,以致无法进行研究!

    她立即飞回美国,打听出一克镭在美国当时 的市价是10万美元,便先找了10个女百万富翁,以为同是女人又有钱肯定会解嚢相助,却碰了壁。

    这使麦隆内夫人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金钱的需求,而是一场呼唤公众理解科学、弘扬科学家品格的社会教育。她在全美妇女中奔走宣传,获得成功。

    1921年5月20日,美国总统哈丁将公众捐 献的一克镭赠与居里夫人。居里夫人在仔细阅读完文件后说:“美国赠给我的这一克镭,应该永远属于科学,希望你们立即请个律师,把它改赠给我的实验室。”

    数年之后,当居里夫人在自己的祖国波兰创设一个镭研究院治疗癌病的时候,美国民众再次为她捐赠了第二克镭。

    一些人认为,居里夫人在对待镭的问题上固执得让人难以理解。既然是为了科学研究,在专利书上签个字,不是要省事得多吗?

    居里夫人在后来的自传中回答了这个问 题:“……我的许多朋友坚持说,若是比埃尔 居里和我保留了我的权利,我们就可以得到必 需的资金,来建立一个满意的镭研究院,而以前阻碍我们两个人,现在仍在阻碍我的种种困难 都可以避免。他们所说的并非没有道理,但我 仍然相信我们是对的。人类需要善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 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发展,因而不能注意自身的物质利益。”

    即使是为了科学,也不能将科学的成果据为己有。这是居里夫人向人类贡献镭的同时,贡献的另一种价值。

    1】(小题1读文中画线句子,麦隆内夫人“惊憾”的是___________;“不平静'是因为________ 

    2】(小题2居里夫人的三克镭分别有着怎样的由来?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芳草地。

    中秋赏月

    每逢中秋来临,赏月玩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有词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为何人们独独钟情中秋赏月呢?

    从时令上来说,中秋是“秋收节”。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跳舞,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从渊源上来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祭月的日子最终就固定在八月十五日。从科学观察来看,此时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恰如古人所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土气清彻。”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盛于唐宋。浏览唐诗,中秋赏月诗确有多篇,如徐凝诗云:“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盛行。《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这里指富贵人家专门搭台),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连坐至晓”的描写。

    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上供,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之称。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唐人王建<十五夜望月》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

    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

    【1】文章第二自然段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写了中秋赏月的原因,并诠释了中秋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方面的内涵。

    【2】“每逢中秋来临,赏月玩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文中有一个字与“衰”的意思 相反,这个字是________,可解释为________(A.华美B.炽烈C.兴旺D.热烈)。

    【3】下列对文中引用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表达了诗人对一年四季的圆月的喜爱之情

    B.“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说明八月十五是赏月圆之景的最好时光

    C.“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连坐至晓”描绘的是北宋京都家家中秋赏月的盛况,突出了中秋赏月风俗的历史悠久

    【4】借“月”表达思念、团圆、亲情、友情的名句有很多,请尝试将下面的诗词句补充完整。

    ①海上生明月,________。②________,千里共婵娟。

  • 13、阅读短文,按要求做题。(12分)

     

    星期天,妈妈带我上街。我特意拿出生日时姑姑送给我的扣花戴在胸前。这扣花可真漂亮,一颗颗晶莹的水晶石镶嵌在金孔雀形的扣花里。动一动,金孔雀就闪闪发光,非常惹人喜爱。

    街上(   ),商场的人更多。我和妈妈好不容易才挤到柜台。正当我被(   )的衣料吸引时,肩膀被推了一下。我气得猛一回头,冲着推我的那人嚷道:挤什么?没想到那人不但不恼,反而微笑着对我点点头,用手指着我的前胸,嘴里一个劲地啊,啊……”并招手要我出去。我低头一看,糟糕!我的扣花没了!

    我不耐烦地挤出人群。只见那人大约三十来岁,个子不高,眯着一双不太有神的眼睛。他一见我便(   )地将手中的一件东西送到眼前。我接过扣花定眼一看,咦?这难道不是我丢的那枚扣花吗?我气呼呼地问:你这人怎么随便拿我的扣花?那人见我发火,嘴里一个劲儿地啊,啊……”脸上现出焦急的神情。他一会儿指指我手中的扣花,一会儿又弯腰走几步,做出捡东西的样子,好像要告诉我什么。看他的表情和动作,我明白了他是个聋哑人,是他捡到了我被挤掉的扣花,并交还给我,可我竟……

    芳芳,你怎么站着发呆?妈妈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我忙四下环顾,人呢?我还没有感谢他呢,他却不见了。

    我随妈妈走出商场,一边走一边找那个人,希望看到那双不太有神的眼睛。多么可敬的聋哑人啊!那(   )的高贵品质深深打动了我的心。然而我没有找见他,只有我手中被汗水浸湿的扣花在阳光照射下熠(yi)熠闪光,显得更加美丽。

    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首横线上。(2分)

    在文中括号里恰当地填入成语。(2分)

    那人前后共啊,啊了两次,请你联系全文内容,把他每一次想要说的话写出来。(2分)

    第一次:  

    第二次:  

    简要概括发生在商场里的事 (2分)

    ⑸“是拾到了我被挤掉的扣花,并交还给我,可我竟……”(2分)

    把省略号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  

    这里用省略号表达了

    文章的结尾写扣花在阳光照射下熠熠闪光有两层含义。一是指 ;二是指   。(2分)

     

  • 14、课文回放。

    这段时光不好挨(āi  ái)。我踏(tà  tā)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看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xīng  xìng)奋。我蹲(dūn  zūn)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bō  pō)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1】用“/”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2】文中的“这段时光”指的是哪段时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焦急又兴奋”写“我”的心情,“焦急”是因为_______________,“兴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中的“看了多少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之所以又看是因为______________。用“_______”画出与这句话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

    【5】“空空落落”一词表面上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实际上是在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

    【6】“等母亲回来”一句在文中出现了两次,是不是重复啰唆?请简要分析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都是你自己找的,我帮不得了你的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李晓玲对王虹说:“我要像你一样热爱集体。”(直接改间接)

    _______________

    2.小雪对小明说;“明天我去你家一起写作业。”(直接改间接)

    _______________

    3.李松说,他做作业虽然准确率高,但速度太慢。(间接改直接)

    _______________

    4.贝贝说,她家养的小花狗很通人性。(间接改直接)

    _______________

  • 17、   改为陈述句。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改反问句为陈述句

    (1)难道你们没有看到我放入嘴里的是中指吗?(改反问句为陈述句。)

     

    (2)一只兔子怎么可能同时砸晕3只猎狗呢?(改反问句为陈述句。)

     

    (3)烤过的贝壳不会磨成黑色的细粉。(改为反问句)

     

    (4)不注重细节的人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改双重否定句为肯定陈述句)

     

     

  • 19、把下面的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1)既有一,何不能有二?

    _____

    (2)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

    _____

  • 20、   将下面的句子变为反问句。

    电影是门伟大的综合技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语言表达

    记述以往的故事,将自己最难忘的故事写下来,努力回忆那些曾经感动自己的细节。题目:难忘的往事,写一篇作文。要求: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完成后用修改符号认真修改。(5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