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课文《那个星期天》内容和提示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并完成练习。
(我发现)
(1)课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_顺序写的。
(2)“心情”“时间”“阳光”这三个变化是有关联的:随着___________的变化,“我”的___________也发生着变化,“我”身边的景物——___________也发生着变化。
2、填空题。
1.谜语:(打一字)黑狗不出声________
2.猜字谜。
手把山扳倒________
姑娘出嫁________
走上面________
独生女________
3.看字猜成语
如:晕——晖(晕头转向) 杭——航________ 亚——哑________
迁——迈________ 道——邈________ 记——认________
4.谜语:(打一名家)疑难杂症________
5.谜语:(打一字)有山就像墙壁,有人就像美女,走来还可走去,有手带点东西。________
3、写出可以替换下列句子中画横线部分的词语。
1.那位年岁大的大娘正在苦苦寻求,探索那个刚刚帮助了自己的好心人。 ( )( )
2.我们一家人对这个美丽的公园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 ( )
3.这个十分,非常高的杨树已经种植了几十年了。 ( )
4、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文章对雪景的描写非常精彩,比如“中午,雪花逐渐密起来,一片片,一团团,像鹅毛,如玉片,纷纷扬扬,铺天盖地”,这句话中的“像鹅毛”表现了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如玉片”又表现了雪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5、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1)将“京口”“瓜洲”“一水(长江)”“钟山”“数重山”五个地点标注在下图中。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这两句诗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遥望家乡时的所见所想。( )
②“一水”“只隔”说明瓜洲离京口以及诗人的家乡钟山的距离都很近。( )
③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可谓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但在诗人看来仅仅是“一水”和“只隔”,如此之近,体现了诗人身在旅途,心系家乡的感情。( )
6、阅读理解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用/表示朗读中的停顿,这首诗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句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 B.烈火/焚烧/若/等闲。
C.粉身/碎骨/全/不怕。 D.要留/清白/在/人间。
【2】《石灰吟》当然要紧扣石灰的特点。请举一句诗说明描写了石灰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个同学默写时,把第二句写成“烈火焚烧若等嫌”,把第四句写成“要留青白在人间”。这说明他对这首诗的理解有什么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吟的是石灰,赞颂了什么人?这种写法用一个四字成语来表示,该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往。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人王灼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试举一处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然而,这次航行也充满了凶险。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
【1】“化险为夷”中“险”和“夷”是一对反义词,再写出类似的两个词语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____”画出描写航行充满风险的句子,这句话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体现了狂风之大,海浪之猛。而面对如此险境,郑和还是那样________,显示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品格。
10、阅读《宝玉挨打))这段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宝玉挨打
①话未说完,把个贾政气的面如金纸,大喝“快拿宝玉来!”一面说,一面便往里边书房里去,喝令“今日再有人劝我,我把这冠带家私一应交与他与宝玉去!我免不得做个罪人,把这几根烦恼鬓毛剃去,寻个干净去处自了,也免得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众门客仆从见贾政这个形景,便知又是为宝玉了,一个个都是啖指咬舌,连忙退出。那贾政喘吁吁直挺挺坐在椅子上,满面泪痕,一叠声“拿宝玉!拿大棍!拿索子捆上!把各门都关上!有人传信往里头去,立刻打死!”众小厮们只得齐声答应,有几个来找宝玉。
②那宝玉听见贾政吩咐他“不许动”,早知多凶少吉,那里承望贾环又添了许多的话。正在厅上干转,怎得个人来往里头去捎信,偏生没个人,连焙茗也不知在那里。正盼望时,只见一个老妈妈出来。宝玉如得了珍宝,便赶上来拉他,说道:“快进去告诉:老爷要打我呢!快去,快去!要紧,要紧!”宝玉一则急了,说话不明白;二则老婆子偏生又聋,竟不曾听见是什么话,把“要紧”二字只听作“跳井”二字,便笑道:“跳井让他跳去,二爷怕什么?”宝玉见是个聋子,便着急道:“你出去叫我的小厮来罢。”那婆子道:“有什么不了的事?老早的完了。太太又赏了衣服,又赏了银子,怎么不了事的!”
③宝玉急的跺脚,正没抓寻处,只见贾政的小厮走来,逼着他出去了。贾政一见,眼都红紫了,也不暇问他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等语,只喝令“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小厮们不敢违拗,只得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贾政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众门客见打的不祥了,忙上前夺劝。贾政那里肯听,说道:“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烧!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明日酿到他截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
④众人听这话不好听,知道气急了,忙又退出,只得觅人进去给信。王夫人不敢先回贾母,只得忙穿衣出来,也不顾有人没人,忙忙赶往书房中来,慌的众门客小厮等避之不及。王夫人一进房来,贾政更如火上浇油一般,那板子越发下去的又狠又快。按宝玉的两个小厮忙松了手走开,宝玉早已动弹不得了。贾政还欲打时,早被王夫人抱住板子。贾政道:“罢了,罢了!今日必定要气死我才罢!”王夫人哭道:“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自重。况且炎天署日的,老太太身上也不大好,打死宝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时不自在了,岂不事大!”贾政冷笑道:“倒休提这话。我养了这不肖的孽障,已不孝;教训他一番,又有众人护持;不如趁今日一发勒死了,以绝将来之患!”说着,便要绳索来勒死。王夫人连忙抱住哭道:“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分上。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敢含怨,到底在阴司里得个依靠。”说毕,爬在宝玉身上大哭起来。贾政听了此话,不觉长叹一声,向椅上坐了,泪如雨下。
⑤王夫人抱着宝玉,只见他面白气弱,底下穿着一条绿纱小衣皆是血渍,禁不住解下汗巾看,由臀至胫,或青或紫,或整或破,竟无一点好处,不觉失声大哭起来,“苦命的儿吓!”因哭出“苦命儿”来,忽又想起贾珠来,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此时里面的人闻得王夫人出来,那李宫裁王熙凤与迎春姊妹早已出来了。王夫人哭着贾珠的名字,别人还可,惟有宫裁禁不住也放声哭了。贾政听了,那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
⑥正没开交处,忽听丫鬟来说:“老太太来了。”一句话未了,只听窗外颤巍巍的声气说道:“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岂不干净了!”贾政见他母亲来了,又急又痛,连忙迎接出来,只见贾母扶着丫头,喘吁吁的走来。
【1】这段文字节选自哪本名著?《 》;作者是哪个朝代的哪位作家? 、 ;请写出这本书中一位著名的女性人物名字 。
【2】请根据原文,在空白处填入关于贾政外貌、神情、动作描写的话语,用原文作答。
贾政气的面如金纸,众位门客看情况不妙,一个个都是啖指咬舌,连忙退出。贾政① 大喊着要打宝玉。贾政见到急的跺脚的宝玉,② ,喝令小厮把宝玉嘴堵起来,让小厮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贾政还嫌打轻了,③ ,自己夺过来打了宝玉三四十下。王夫人听闻赶到房子来,④ 。
按宝玉的两个小厮忙松了手走开,宝玉早己动弹不得了。
【3】第②段“那宝玉听见贾政吩咐他‘不许动’,早知多凶极少,那里承望贾环有添了许多的话。正在厅上干转,怎得个人来往里头去捎信,偏生没个人,连焙茗也不知在那里。正盼望时,只见一个老妈妈出来。宝玉如得了珍宝,便赶上来拉他,说道:“快进去告诉:老爷要打我呢!快去,快去!要紧,要紧!”这段话表现了宝玉什么样的心情?体现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让孩子自己爬起来
孩子跌倒了,趴在地上哭喊着,年轻的母亲似乎无动于衷,板着面孔,用严厉的目光盯着趴在地上的孩子。正巧我路过,上前要扶起那孩子。那母亲果断地说:“不,不,让他自己爬起来!”
我仔细一“咀嚼”,开始醒悟:这位年轻的妈妈如此这般,大概是出自对人生的体验吧。
人生是一个过程。好像上苍有意为难人,在人生的全过程中,绝无平坦大道可走。坎坷、荆棘、困难,这一切都与人生为伴。人要生存,要发展,就必不可免地要同困难交锋,要与挫折抗争。这是对人的信念、意志与毅力的考验。敢于交锋与抗争者,即使跌倒了,也会爬起来并最终成为命运的主人和事业上的成功者。一个从小娇生惯养、溺爱过度的孩子,长大之后决不会有什么意志力,在困难与挫折面前,容易跌倒;跌倒之后也是很难爬起来的。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那些从小历经“摔打”的人,他们直面人生,虽百折而不回,履艰险而不惊。
不过,像这位年轻妈妈这样待孩子的不是很多,而娇惯、溺爱孩子却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视孩子为“小皇帝”的家庭不胜枚举。许多刚入托(或幼儿园)的三四岁的孩子,食不善用筷,穿不会动手。做父母的有谁不爱自己的子女?需要界定的是:什么是爱?怎样才算爱?溺爱不是爱,而是一种害。有些中老年父母意识到这一点了,但为时已晚。
那个跌倒的孩子终于自己爬起来,跑到妈妈跟前。妈妈欣喜地笑道:“对,跌倒了爬起来,爬起来往前走。”年轻的母亲,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
【1】对照文章第5自然段的分析,该怎样理解末段中“妈妈”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对父母之爱的看法和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1】选文主要讲了什么?请用简练的语言概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描写了老军需处长冻死在枯树下的情景,运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_描写,体现了军需处长_________的精神品质。
【3】当将军明了情况后,会有怎样的神态、动作或语言?选取其中两点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可爱的家乡
我的家乡大理是一个可爱的地方。这里物产丰富,山清水秀不仅在全州出名,而且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上都有一定名气。
大理物产十分丰富。苍山上有数不清的树木,是优质的建筑材料;洱海里有各种各样的鱼虾,是广大群众喜爱的食品;坝子里良田万顷,盛产粮食、蔬菜和各类瓜果。家乡的特产大理石更是驰名中外。大理石用途很广,在建筑方面,可以做基石、铺地面、贴墙壁;在工艺方面,可以制成花瓶、屏风和各种精美的观賞品;在文化和生活方面,可以做笔架、观台、杯盘、桌発等。大理石制品十分漂亮:白如玉,洁净无瑕;彩如霞,色泽斑斓;墨绿的、黄的、水纹的,无不晶莹光洁,今人赏心悦目。
大理的风景十分优美。苍山十九峰,白雪顶,彩云缠腰,山泉清冽,野花争艳,森林都都葱葱,岩崖千姿百态,吸引着无数游客来攀登观赏。三百里洱海波光浩荡,蓝的水衬着洁白的帆,如诗如画。夜晚,明月高荘,光照洱海,潮面上的白波闪闪烁烁,仿佛游龙的银鳞;近处渡火点点,笑语声声,此情此景让人辨不清是在人间还是在仙境!
家乡的山山水水是如此富饶美丽,我怎能不热爱自己的家乡?
【1】文中大量运用了描写景色的四字词语,如:彩云缠腰,山泉清冽……除文中所用的词语外,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景色的四字词语?请写出来。(至少写出四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_____________
这个比喻句把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文章从_______ 、_______ 、_______三个方面介绍了大理 石的用途。
(2)文章描写大理的优美风景,主要写了_______ 、_______ 两处景物,给人一种___________ 的感觉。
(3)文章结尾处用了一个反问句,请把它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这个反问句作为文章的结尾,其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首尾两段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爱的项链
①这是美国东部的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推销员克雷斯的汽车坏在冰天雪地的山区。野地四处无人,克雷斯焦急万分,因为,如果不能离开这里,他就只能活活冻死。这时,一个骑马的中年男子路过此地,他二话没说,就用马将克雷斯的小车拉出雪地,拉到了一个小镇上。当克雷斯拿出钱对这个陌生人表示感谢时,中年男子说:“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时,你也尽力去帮助他。”
②在后来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并且将那位中年男子对他的要求同样告诉了他所帮助的每一个人。
③6年后,克雷斯被一次骤然产生的洪水围困在一个小岛上,一位少年帮助了他。当他要感谢少年时,少年竟然说出了那句克雷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话:“我不要求回报,但你要给我一个承诺……”克雷斯的心里顿时涌起了一股暖流。
④爱心是无价的,它不需要回报,但却可以心心相传。如果说,每一件善事都是一颗珍珠的话,那么我们每一个人的爱心都是一根金线。用金线把颗颗珍珠串起来,就是世界上一条最珍责的无价项链!
⑤爱心项链串起了颗颗真诚的心,让大家心系一处,播撒爱的种子。让我们拾起这根金钱,也做一个串项链的人吧!
【1】第①段叙述了一个故事,写出这个故事的相关要素。
时间: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
事件的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件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表达方式上看,该文可分成两部分,在文中用“‖划出,并写出这两部分的意思。
【3】第③段所叙述的事能否省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点题,作者将“爱心”用“项链”作比较,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⑤段中“这根金线”是指____,“串项链的人”是指____,这段的意思是在号召我们_____。
15、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①难道这一天不是我最幸福的一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难道这不是一份苦差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单是闻着腊八粥的香气,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放开肚皮吃呢!(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①食指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用划线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经过几天的奋战,大火被我们扑灭了。(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幅壁画是现存的最早印证“张骞出使西域”这段历史的绘画作品。(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脸上显现出神色。(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我们依恋长江。长江有母亲的情怀。(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懒狮子说:“我爸爸妈妈是森林里的大王。靠他们,我就能生活得很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张老师对吴明说,请吴明明天陪他去一趟图书馆。(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那平静的“湖面”就是被它踩碎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你用脏手随便抓东西吃,难道肚子不会长虫子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楚王只好吩咐手下打开城门,迎接晏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l.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2.维吾尔姑娘很漂亮。(写一个比喻句)
3. 和田维吾尔人生活很苦。和田维吾尔人感觉很甜。(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19、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缓缓到来。(仿照句子写一句表现景物变化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展示。
“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了太空,杨利伟成为我国登上太空的第一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20年后的你或许将驾驶属于你自己的宇宙飞船飞向太空,或进行太空旅行,或进行科学探测。同学们,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随飞船在知识的太空自由翱翔吧!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