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昭通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古人把东、南、西、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做“四象”。请问,这四种动物形象分别是什么?以及它们所代表的方位?(  

    A.青龙(东)、白虎(西)、朱雀(南)、玄武(北)

    B.青龙(北)、白虎(南)、朱雀(西)、玄武(东)

    C.青龙(南)、白虎(东)、朱雀(北)、玄武(西)

    D.青龙(西)、白虎(北)、朱雀(东)、玄武(南)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保定故事大讲堂”开讲了,讲座现场,大家都在认真聆听着谢美生教授所讲的保定名人关汉卿的故事,抑扬顿挫,深入浅出,声情并茂。

    B. 曹禺文化周期间,来自新加坡、日本、英国和国内的4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聚首潜江,开展论文交流、曹禺剧作展演和现场赏析,并将最终形成论文集《惊世雷雨》。

    C.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当着以文育人的责任,应该用独到的思想、润物无声的艺术熏陶启迪人的心灵,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

    D. 治霾,是在负重前行,表现在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多种污染物交织在一起,其根源在于偏重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以及高消耗、高废弃的生活方式造成的。

  •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书信通过邮驿传递。唐代管理这类工作的中央管理机构是:(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 4、下列句中的“师”字按用法和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惑而不从②吾从而之③吾道也④道之不传也久矣

    ⑤而耻学于⑥则耻焉⑦不耻相⑧或焉,或不焉

    A.①⑤/②/③④⑥⑦⑧

    B.①⑤/②/③⑦/④⑥⑧

    C.①⑥⑧/②/③④/⑤/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均相同的一项是(   

    A.夫晋,何厌          蜩与学鸠笑

    B.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为文犹可识

    C.置杯则胶              三人行,必有我师

    D.师道之不传久矣        廉颇者,赵之良将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城市是多样异质文明空间化聚集、结构化整合的结果,城市与文明共生。文明多样性主要指以城市为场域为核心的社会领域与社会功能的专业化分划及其空间共在,即专门化、专业化的管理、宗教、谋利、交易等功能在城市中或者以城市为中心的多样共存。

    城市的重要功能是满足人的多样需要,一个成功的城市,首先是能够全面满足人的安全、发展、宗教等需要的所在。在科特金看来,考察成功的城市,“有三个关键因素决定了这些城市的全面健康发展,即地点的神圣、提供安全和规划的能力、商业的激励作用。在这些因素共同存在的地方,城市文化就兴盛;反之,在这些因素式微的地方,城市就会淡出,最后被历史抛弃”。一方面,人的多样需要会催生多样的城市、多样的文明;另一方面,多样的文明、多样的城市又会进一步生成人的多样需要。

    文明多样性对城市的生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城市是对已有多样文明的聚集,多样文明在城市中会发生碰撞、竞争、融合、整合,并可能进一步多样化。韦伯认为,多样性是城市之所以成为城市的一个重要条件。在他看来,以不断发展的分工为特点的经济多样性,是推动城市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社会从道德社会、礼俗社会向理性社会、法理社会转换的重要力量。在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帕克看来,以多样性为特点的城市在为人们带来机会、为人们提供更多自由空间的同时,也造成了社会分离,并放大了人性的善良与丑恶。

    从文明多样性这个维度揭示城市性离不开对文明本身的历史反思、哲学批评。这种以多样性为目标的研究,对推翻当代帝国霸权以及影响仍然深远的帝国思维、霸权思维当然意义重大。但问题在于,人类历史、世界文明史、世界城市史,是否仅仅是一部文明多样性的历史?把不同文明的平等性单纯地等同于文明的多样性,是否符合历史本身?是否会导致新的问题?我们认为,城市性研究、文明性研究应该深层化。对城市社会研究而言,一方面,需要对文明多样性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揭示多样性本身的结构、本质、转换;另一方面,在揭示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的同时,也需要从城市哲学与文明批评史的角度,具体揭示城市社会的文明共同性,揭示城市社会作为地方共同体、区域共同体、全球共同体的特点、趋势和走向。

    —— (摘编自陈忠《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多样异质文明空间化聚集、结构化整合就产生了城市,城市与文明共生。

    B. 文明多样性体现为管理、宗教等功能在城市或以城市为中心的多样共存。

    C. 能全面满足人的安全、发展、宗教等需要的城市必然是一个成功的城市。

    D. 韦伯和帕克都认同文明的多样性是城市的特点,对社会发展有积极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城市功能的多样性为前提,从专业化、专门化两个维度论证文明多样性。

    B. 文章第二段运用引用论证,详细阐述了文明多样性对城市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

    C. 文章第三段分析了文明多样性对城市的生成和发展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D. 文章探讨城市社会与文明多样性的关系后,指出文明共同性是发展的必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地点的神圣、提供安全和规划的能力、商业的激励作用等因素共存,城市文化就会兴盛。

    B. 如果考察成功城市的三个关键因素中的其中一个式微,城市就会淡出,城市文化也随之消亡。

    C. 人类历史、世界文明史、世界城市史,既是文明多样性的历史,也可以说是文明共同性的历史。

    D. 揭示城市社会的文明多样性、共同性及特点、趋势和走向,是深入研究城市社会的组成部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名句名篇默写

    1)故木受绳则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赞美滕子京任职巴陵太守政绩卓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雀东南飞》中“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所写婚俗与《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所写的做法相似。

    (3)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折柳送别的场景令观众感叹:这是地道的中国式浪漫!在中国古诗文中,“柳”是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包含“柳”意象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老子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似,借“行路”来强调从点滴做起、逐步积累的重要性。

    (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孔子强调既要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要参照别人的缺点、改正自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借杜鹃啼月渲染了环境的苍凉之后,感慨道:“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观刈麦》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了收割过程中妇女儿童都来送饭送水,侧面描写出农民繁忙辛苦。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登高望远,想到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而不禁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临江仙·梅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访妙玉乞红梅

    贾宝玉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注】①选自《红楼梦》第五十回。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歌都提及梅花的花色和花香,但两首诗歌中的梅花形象有所不同。

    B.《临江仙·梅》以梅花的玉瘦衬托红杏的憨肥,鲜明生动,凸显春意盎然。

    C.《访妙玉乞红梅》用嫦娥喻妙玉,突出了自称“槛外人”的妙玉的超凡脱俗。

    D.妙玉虽然惯常特立独行,但却没有拒绝踏雪寻梅的宝玉,终以梅花相赠。

    【2】这两首诗歌同是写梅,却流露出作者不同的心境。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汪应辰字圣锡,信州玉山人。家贫无膏油,每拾薪苏以继晷。从人借书,一经目不忘。未冠,首贡乡举,试礼部,居高选。时赵鼎为相,延之馆塾,奇之。绍兴五年,进士第一人,年甫十八。御策以吏道、民力、兵势为问,应辰答以为治之要,以至诚为本,在人主反求而已。上览其对,意其为老成之士,及唱第,上甚异之应辰少受知于喻樗既擢第知张九成贤问之于樗往从之游所学益进初任赵鼎为帅幕府事悉谘焉。召为秘书省正字。时秦桧力主和议,金人欲以河南地归我。应辰上疏,谓:“和议不谐非所患,和议谐矣,而因循无备之可畏。异议不息非所患,异议息矣,而上下相蒙之可畏。金虽通和,疆场之上宜各戒严,以备他盗。”疏奏,秦桧大不悦,出通判建州,遂请祠以归。张九成谪邵州,交游皆绝,应辰时通问。及其丧父,言者犹攻之,而应辰不远千里往吊,人皆危之。通判袁州,凡所予夺,人无异词。始至,或以其书生易之,已乃知吏师所不能及。丞相赵鼎死朱崖,应辰为文祭之,吏付之火。明年,召为吏部郎官,迁右司。母老乞外,丞相苦留之,应辰曰:“亲老矣,不可缓。”乃出知婺州。郡积欠上供十三万缗,朝廷命宪漕究治,应辰谓急则扰民,乃与诸邑蠲宿逋,去苛敛,定期会,窒渗漏,悉为补发。寻丁内艰去,庐于墓侧。服阕,除秘书少监,迁权吏部尚书。李显忠冒具安丰军功赏五千余人,应辰奏驳之。权户部侍郎兼侍讲。应辰独员当剧务,节冗费,常奏:“塑显仁神御,半年功未及半,而堂吏食钱已支三万、银绢六百匹两。他皆类此。”。上惊其费冗,命吏部裁之。应辰接物温逊,遇事特立不回,流落岭峤十有七年。桧死,始还朝,刚方正直,敢言不避。好贤乐善,出于天性,尤笃友爱,尝以先畴逊其兄衢,虽无屋可居不顾也。

    (节选自《宋史·汪应辰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应辰少受知/于喻樗既擢第/知张九成贤/问之于樗/往从之游/所学益进/初任赵鼎为帅/幕府事悉谘焉

    B.应辰少受知于喻樗/既擢第/知张九成贤/问之于樗/往从之游/所学益进/初任/赵鼎为帅/幕府事悉谘焉

    C.应辰少受知于喻樗/既擢第/知张九成贤/问之于樗/往从之游/所学益进/初任赵鼎为帅/幕府事悉谘焉

    D.应辰少受知/于喻樗既擢第/知张九成贤/问之于樗/往从之游/所学益进/初任/赵鼎为帅/幕府事悉谘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举,即乡试中式。科举时代,每三年由朝廷选派考官,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选拔人才的乡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B.幕府,指古代将帅在外临时设置作为府署的营帐,是重要的军事指挥机关,也作“莫府”。幕府之中,一般有参军、主簿等官职。

    C.秘书省,官署名。东汉始置秘书监一官,典司图籍;南北朝始定名为秘书省,主官称秘书监,监以下有少监、校正郎、正字等官。

    D.请祠,请求担任祠禄官。在宋代,官员年老退休后被任诸宫观置使、判举、提点等职位,无职事,只领俸禄,被称为奉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汪应辰勤奋好学,读书天资聪颖。家贫没油点灯,他常常拾柴草点火看书;汪应辰向别人借书看,一过目就不会忘记。

    B.汪应辰敢于进谏,具有政治远见。曾秘密觐见,要求皇帝勇于自省;面对秦桧的议和主张,提醒皇帝要有内忧外患的防备。

    C.汪应辰执政有方,注重政风建设。在担任婺州知州时,补交了郡里积欠的赋税;暂任户部侍郎兼侍讲时,上书提倡节俭。

    D.汪应辰重情重义,本性忠厚友善。听说丞相赵鼎去世,汪应辰写文章祭奠;曾把祖先的田地让给其兄,没房子住也不后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览其对,意其为老成之士,及唱第,上甚异之。

    (2)及其丧父,言者犹攻之,而应辰不远千里往吊,人皆危之。

    【5】汪应辰的孝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中提到“生命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解为无数个瞬间”。青少年的成长中会经历很多的瞬间:顽强拼搏的瞬间,担当奉献的瞬间,温暖感动的瞬间,灵感迸发的瞬间,好奇探索的瞬间……一瞬间的光亮也许有限,但无数个瞬间,必将汇聚成最灿烂的时代风华。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