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ARM物联网应用市场经理耿立锋认为,物联网的重要优势在于它能对系统生成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再根据观察结果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推动业务不断增长。
B. 以“发展民间艺术,促进友谊和平”为主题的第十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将在西宁市举行,将有来自12个国家的艺术团体约260余位艺术家参加此次艺术节。
C. 《关于进一步强化南京市“限塑令”执行成效的行动方案》要求建立集贸市场塑料袋专供制度,统一使用、销售、采购塑料购物袋,以规范塑料袋使用市场。
D.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是由于理财产品的日益增多、产品用户体验的持续提升带动了大众线上理财的习惯。
2、下列各项中,作家、作品、人物的对应关系错误的一项是( )
A.欧·亨利—《最后的常春藤叶》—贝尔曼
B.曹禺—《雷雨》—周朴园
C.卡夫卡—《变形记》—格里高尔
D.曹雪芹—《红楼梦》—扈三娘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容易任发布者摆布,加上“三人成虎”定律的影响,一个件事情被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大量转发的时候,一个伪事件很容易“被成真”。
B. 那些坐拥不受监督的权力的官员权贵本就对改革半推半就、阳奉阴违,此时正好借机煽风点火,大力支持放弃市场化改革以维护其特权。
C. 从长辈们的闲言碎语中,他了解到父亲乔明志曾经是一位屡立奇功、威名赫赫的抗日英雄。
D. 到医院看病,患者最怕面对天书般的处方和检查报告。因为上面不光字迹龙飞凤舞无法辨认,还夹着恼人的拉丁文、英文字母标号。
4、“经史子集”是我国古代图书分类法,下列书籍可以归入“子”部的是( )
A.《尚书》
B.《论语》
C.《老子》
D.《汉书》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从中国诗歌发展的轨迹看,新诗与旧诗是诗坛两朵鲜花。诗歌作为一门艺术, ① 有新旧之别。 ②新旧之分仅是时间、内容和形式上作出的区分, ③ 不代表质量、成就的高低之别。新的作品好,旧的作品未必不佳。许多艺术形式与艺术品的价值不断增长, ④ 因为所历年代的久远。简单的线性进化思想并不足以概括艺术的发展, ⑤ 艺术作用于人类的灵魂, ⑥ 触动心弦、深入人心才是它的价值所在。新旧诗歌中都不乏风清骨峻、思精韵美的流芳之作。
A. A B. B C. C D. D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视角下的工匠文化观
纪亚芸
《论语》一书中散见着许多关于艺术设计、工匠制作的经典语录,是探析当时工匠文化世界的重要视角。
器以载道——工匠文化之哲学。“器”是工匠改造自然之物所呈现的物质形态,即工匠的设计和创造;而“道”则是工匠在造物设计活动中所遵循的自然准则以及社会规范。《论语》一书多处论及“道”,如“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论语·子张》),“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等,孔子更是将“道”视为人行为规范、价值理想的最高准则。器以载道,“道”与“器”两者相互依存,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是“器”的内在本质内容,而“器”则是“道”的外在表现形式。工匠将万物之“道”高度概括为具体的形象特征,制作器物以象征具体事物适宜的特定内涵,也就是“立象以尽意”。“器以载道”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古代工匠推崇遵循“制器尚象”的造物设计方法理念有着直接深刻的影响。孔子同时也主张:“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道”既是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也是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更是一切工匠活动的根本准则。器物承载蕴含人们认识和掌握世界的观念、思想和方式。巧夺天工的工匠活动涉及范围广,彰显“器以载道”的工匠文化哲学。
器以藏礼——工匠文化之文明。礼乐文化贯穿于《论语》并成为孔子的核心思想。“故钟、鼓、管、磬,羽、篇、干、戚,乐之器也……置、簋、俎、豆,制度、文章,礼之器也。”(《礼记·乐记》)工匠对礼器、服饰、青铜器、建筑、车辆等器物的制造具体体现了礼乐文化的各种仪式制度,其对工匠活动同时发挥重要的影响作用。工匠器物的制作必须以“礼”为准,器物的使用必须以“礼”为度。“玉人之事:镇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谓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七寸,谓之躬圭,伯守之。”《周礼·冬官考工记第六》)通过器物的使用强调等级观念和社会秩序。礼乐制度规定了工匠制器的材质、装饰和纹样等,不同身份地位的使用者所用器物尺寸都有严格规定,因此工匠制作各式器物必须合乎礼仪规范,遵循礼制要求。孔子在《论语》中所提及的“礼”,实际源于古代的祭祀跪拜的礼仪,如“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论语·八佾》)“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论语·八佾》)等,孔子提出“礼”的根本即是以祭祀礼拜时虔诚敬重的精神态度对待人事万物。
礼制文化催生官营制度,使工匠分工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形成早期的工匠管理体制--民间工匠和官营工匠。工匠亦俗称为“工”“百工”等。春秋战国,“百工”制度逐渐趋于成熟。秦朝统一中国,实行中央集权,大修土木工程,在军工、器具制造等方面制定严苛的制作标准,因此出现专业的工匠管理机构——将作少府。这是工匠活动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的标志,促使了工匠文化的繁荣发展。
礼乐文化制度的不断完善,是推动工匠文化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工匠的劳动受到特定时期某一理论思想的指导或影响和管理制度的制约或规范,这是工匠文化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器以藏礼”使得工匠文化彰显出中华民族礼学文明崇高而神圣的独特精神意蕴。
(摘编自《上海工艺美术》2019年02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对艺术设计、工匠制作有系统阐释,可以帮助我们探析工匠文化世界。
B.“道”是具体事物适宜的特定内涵,“器”是高度概括出来的具体的形象特征。
C.身份地位不同,使用者所用的器物,在材料、装饰、纹样、尺寸上都有相应的规定。
D.工匠分工进一步专业化和精细化促进礼制文化的形成,且使其不断成熟完善发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是从工匠文化之哲学、工匠文化之文明两方面来论述“工匠文化世界”的。
B.文章重点论述了“器以藏礼”,指出礼制文化不断完善,推动了工匠文化的发展。
C.文章第3段引用了很多古代典籍的相关言论来论证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文章据古论今,层层推进,证明了现在所提倡的“工匠精神”是有历史渊源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工匠制器要遵循“道”,即自然准则和社会规范,工匠所制的“器”蕴含着人们认识和掌握世界的观念、思想和方式。
B.古代的祭祀跪拜礼仪影响了孔子关于“礼”的论述,他认为“礼”的根本就是以祭祀礼拜时虔诚敬重的精神态度对待人事万物。
C.秦朝统一中国,实行中央集权,“百工”制度逐渐趋于成熟,出现专业的工匠管理机构,使得工匠活动管理体制完善起来。
D.“器以载道”影响古代工匠“制器尚象”的造物设计方法理念,“器以藏礼”使得工匠文化彰显出中华民族礼学文明的独特精神意蕴。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周边草美花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峡》中,郦道元写出三峡雄伟险峻。山,连绵不断,“__________”;崖,“__________”,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3)《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回想自己求学时的艰辛,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跋涉于深山大谷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_____, 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____”的结局。
9、(1)_____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3)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4)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阴晴众壑殊。
(6)____________________,玉磊浮云变古今。
(7)____________________,除却巫山不是云。
(8)____________________,衣食足则知荣辱。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_______! (李清照《声声慢》)
(2)_____,不能十步;______,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3)故国神游,_____,早生华发。人间如梦,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闾阎扑地,_________;________ ,青雀黄龙之舳。 (王勃《滕王阁序》)
(5)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从蜩与学鸠的视角运用反问的语气对大鹏远飞的意义进行否定的句子是“___________”;从斥鴳的视角运用反问语气嘲笑大鹏高飞的句子是“__________”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互文的手法,通过对军中将领的兵器衣物描写来反映边塞八月的奇寒无比。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写进山走了六七里之后,发现了酿泉所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柳•隋堤远
张先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1】下列对这首词用字艺术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远”字既写隋堤之远,又写行人旅程之长,也刻画出送者目送留恋的情态。
B.“何况”一词表现了情感的递进,见人离别尚能生愁,自己送别的愁绪之浓自不待言。
C.“重”字写主人公独倚高楼,一遍又一遍地仰望新月,尽写对远行人的思念之情。
D.“愿”字引出女主人公化身明月伴人远行的心意,使词意具有浪漫气息。
【2】本词在情感表达上有何特点,请进行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用清,字澄斋,山西平定州人。同治四年进士,改庶吉士。安贫厉节,日研朱子小学,旁稽掌故,于物力丰瘠,尤所留意。十二年,丁外忧,徒步扶榇返葬。服阕,入都,徒步三千余里,未雇一车骑,都下闻者,咸大惊怪。仍课生徒自给。
光绪三年,记名御史。会山西奇荒,巡抚曾国荃奏调用清襄赈务,骑一驴周历全境,无间寒暑,一仆荷装从。凡灾情轻重、食粮转输要道,悉纪之册。深穷病源,以为晋省罂粟花田弥望无际,必改花田而种五谷,然后生聚有期,元气可复,上书国荃详论之。国荃疑晋新荒,禁烟效缓,且全国未禁,徒敛怨。说竟不行。赈竣,却保奖。还京,补御史。法越事萌芽,张树声以广西边防奏调。七年,授惠州知府。境故多盗,喜博,喜私斗。用清推诚化之,俗乃稍革。
八年,迁贵州贵西道。明年,超擢布政使,署巡抚。实仓储,兴农利,裁冗员,劾缺额之提镇。巡阅所至,召士子讲说经传,将吏环听,相与动容。黔地土瘠多种罂粟畅行湘鄂赣粤诸省用清奏陈禁种之法分区限年时自出巡刈铲烟苗言者疑其操之过急十一年秋,有旨来京候简。召对,犹痛陈罂粟疚国殃民状,冀可挽回万一。旋命署陕西布政使,荒燹之后,休养生息,仍严烟禁。十四年,复命来京候简,遂以疾归,主讲晋阳书院凡十年。用清严于自治,勇于奉公。藩黔时,库储六万,年余存十六万;陕库三十万,再期六十余万矣。所至尤措意桑棉织组。尝浚三源县龙渠,溉田千余亩。俸入不以自润,于黔以购粟六千石,于陕购万石,备不虞。郑州河决,捐工需二万两。二十四年,卒。子贵阳扶柩归。
(节选自《清史稿·循吏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黔地土瘠/多种罂粟/畅行湘鄂赣粤诸省/用清奏陈/禁种之法/分区限年时/自出巡/刈铲烟苗/言者疑其操之过急/
B.黔地土瘠/多种罂粟/畅行湘鄂赣粤诸省/用清奏陈禁种之法/分区限年/时自出巡刈铲烟苗/言者疑其操之过急/
C.黔地土瘠多/种罂粟/畅行湘鄂赣粤诸省/用清奏陈禁种之法/分区限年时/自出巡刈铲烟苗/言者疑其操之过急
D.黔地土瘠多/种罂粟/畅行湘鄂赣粤诸省/用清奏陈/禁种之法/分区限年/时自出巡/刈铲烟苗/言者疑其操之过急/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朱子,指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诗人,宋代儒学的集大成者朱熹。
B.掌故,原指汉代掌管礼乐的官名,后多指历史上制度、文化沿革以及人物事迹等。
C.丁外忧,古人遭逢父母的丧事,子女要守丧,也称丁艰;文中丁外忧指母亲去世。
D.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由私人或官府所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用清为官求实。他任职京城时就十分留意各地的物产;任惠州知府时变革当地风俗;任职贵州更做出了实仓储、兴农利等一系列实绩。
B.李用清注重教育。他代理贵州巡抚,视察各地时经常为当地士子授课;因病回乡后,更是担任晋阳书院主讲长达十年,直至去世。
C.李用清一生力主禁烟。他在帮办山西赈灾事务时就上书巡抚曾国荃主张禁烟,任职贵州和陕西后,严格禁烟的主张也从未更改。
D.李用清清廉自守,克已奉公。他守丧期满后徒步从山西回到北京;他还将自己的积蓄用于沟渠疏浚、为国家府库购粮、修筑河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巡抚曾国荃奏调用清襄赈务,骑一驴周历全境,无间寒暑,一仆荷装从。
(2)巡阅所至,召士子讲说经传,将吏环听,相与动容。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已成为历史。经过读者征集、网友投票、专家和媒体评选,《咬文嚼字》编辑部选出了“2022十大流行语”。他们分别是:①踔厉奋发、勇毅前行;②中国式现代化;③新赛道;④大白;⑤烟火气;⑥天花板;⑦拿捏;⑧雪糕刺客;⑨精神内耗;⑩沉浸式。
复兴中学正在举行“新时代新青年新征程”主题征文活动,请从上述材料中选取两到三个流行语,写一篇文章来呈现你所经历的2022,并与同学们共勉。
要求:选好流行语,并使之形成一定的有机关联;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