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极度困厄时,人的压抑与苦闷无法申诉,往往就会“述往事,思来者”,用来寄托日渐渺茫的政治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司马迁内心盈溢着看透自然、洞穿生死、直视生命的悲怆。
①于是他隐忍以行,通过著书“立言”直面人生的苦难
②但在《史记》未完成之前
③通过著述摆脱对生命价值的困惑与疑问
④司马迁深感他无权放弃生命
⑤在对历史的思考与描述中获得生命的尊严与生存的终极意义.
⑥虽然遭受了“腐刑”的奇耻大辱
A.⑥②①③⑤④ B.③⑤④⑥②① C.③④⑤⑥①② D.⑥②④①③⑤
2、下列诗句所写之物与选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② 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
③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
A.① 松 ② 竹 ③ 梅 B.① 竹 ② 松 ③ 梅
C.① 梅 ② 松 ③ 竹 D.① 梅 ② 竹 ③ 松
3、指出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
何为其然也?
A.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B.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 何以战?
4、下列诗句中,与下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A.小梅香里黄莺啭,垂柳阴中白马嘶。
B.门外平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莺啼。
C.学语莺儿飞未稳,放身斜坠绿杨枝。
D.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5、下列对李商隐及其作品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李商隐,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生活在朋党斗争十分激烈的唐期,一生不得志,没有任过重要官职,约四十六岁死于郑州。
B. 李商隐的主要成就在诗歌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优秀的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600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C. 《锦瑟》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其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给人迷惘的感觉。
D.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他通过对史实的描述和对比,把罪责归给了杨贵妃,为唐玄宗辩护。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
圆梦正当时,中国梦激荡最大“海归潮”
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面对接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
国外媒体评价,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这样大规模、这样专业化地吸引人才回国。
“现在,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回来的。”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
詹天佑、茅以升、钱学森、邓稼先……纵观历史,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赴外求学、归国兴邦。
今天,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吸引大量海归人才归来的,还包括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
然而,在全球竞争中发展成一个人才大国、人才强国,仍需下更大决心、更大力气。 一份面向全国200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编制过死、编制偏紧”是人才管理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从人才发展上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布局不优、效率不高等困境,破解这些“瓶颈”,唯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选自 2017年2 月 22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附图:
材料二:
新东方海威时代与全球化智库(CCG)共同发布了《2016 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六成企业在招聘时仍更倾向于使用海归人才,而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优待(如更核心的岗位,较高起薪等)。
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是,身处海外的留学生在回归本土职场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些许不利因素。《报告》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的招聘岗位数量,招聘时间,招聘渠道对海归求职较为不利。同时,海归人才在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对国内就业形势不了解,错过企业招聘季以及缺乏明确职业规划等问题。超过50%的海归认为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回国就业的第一不利因素,同时 47.3%和32.4%的受访人员认为回国时间错过校招季以及岗位海投效率低这两大因素导致了海归回国就业难度增大。
(摘自中国新闻,有删改)
材料三:
日前,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一事,引发热烈关注。
在舆论场上,以耄耋之龄回归故土的杨振宁更是备受关注。已近百岁之龄的杨振宁,估计已不会如年轻时那般埋头扎根于科研一线,或许正如他本人所述,“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是文化的归属感让他对故土恋恋不舍。抑或是科学上的引路精神让他回来发挥“余热”,为后来者指引前路,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
杨振宁选择入籍,是他对晚年道路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国家的道路选择是交叉的,得益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创造的开放环境、对世界潮流的融入,杨振宁的归来方才有了现实的可能;而杨振宁等一批海外科学家的归来,又会给中国科研带来从项目到建制与世界接轨的机会。
对于中国来说,迎来杨振宁桑榆晚年的同时,也不可否认,错过了杨振宁最辉煌的科研生涯。由此,未来的方向也当因之厘清:让更多科学家们愿意留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出最精尖的科研成果,不仅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血液,更因为是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
(来自光明网,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则材料都认为在当下我国的“海归”热潮中,一方面海外留学人员踊跃回归祖国,另一方面在人才回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B. 第一则材料是一篇新闻报道,不仅介绍了“海归”回国发展的原因,还分析了我国要成为人才强国必须解决的问题。
C. 第二则材料是调查报告,反映了海归人才在回国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素,为他们在国内的职业发展提出建议、指明方向。
D. 第三则材料是新闻评论,该评论认为杨振宁回归中国国籍这一事件彰显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更体现了文化归属感的强大作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在吸收海归人才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源自我们在人才管理中“编制过死,编制偏紧”的体制,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坚定不移的深化改革。
B. 我国出国留学及留学归国人数逐年增加,出国人数和回国人数之间的差距逐年缩小。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这样的发展趋势将持续下去。
C. 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在耄耋之龄转为中国公民,虽然已经不能在科研上为祖国做出贡献,但他们为更多的海外精英做出了积极示范。
D. 海外科技人才的大量回归,有助于我们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科技成果,有助于中国科研从项目到建制与国际接轨。
E. 当前,无论是回国创业还是入职国内企业,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可以很好的把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3】请综合三则材料简要概括我国当前出现“海归”热潮的主要原因。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借先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杜甫的《登高》有着无尽悲愁,但这两句“______,______”体现了空间的辽阔和时间的绵亘,可谓是悲不压壮。
(3)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将自己的身世与国家的命运交织在一起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陋室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借孔明的房子来写自己的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借孔子的话以表明自己安贫乐道。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首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接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用衬托的手法抒发送别之时的愁苦心情。
(3)《荀子·劝学》中论证学习需要积累时举例,如果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不积累细流,就“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重乎?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远乎?”(《论语》)
(2)廊腰缦回,_____________________;各抱地势,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3)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力西向,_____________________。(苏洵《六国论》)
(4)___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离思》)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荀子·劝学》)
(2)_______,宫车过也;辘辘远听,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3)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4)曾子曰:“________,________。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论语》)
(5)过春风十里,________。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_________。(姜夔《扬州慢》)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履至尊而制六合,____________,威振四海。(贾谊《过秦论》)
(2)耳得之而为声,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海上生明月,__________。(张九龄《望月怀远》)
(5)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落星寺①(其三)
黄庭坚
落星开士②深结屋,龙阁老翁③来赋诗
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
宴寝清香与世隔,画图妙绝无人知。
蜂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
(注)①落星寺:在都阳湖北,庐山南。相传天降巨星化为岛,寺即因此得名。②开士:和尚。③龙阁老翁:泛指文人墨客。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深结屋”的“深”字是全诗的关键,落星寺坐落在山间深处,因而幽静寂寥,下文便全从“深”字铺展开去。
B.领联于写景中表现了落星寺的清幽僻静,那江上的孤帆远影反衬出落星寺的遥远,更显出诗人的冲淡平和之性情。
C.尾联构思新颖,写在像密集的蜂房一般的僧房中以藤煮茶,既见山中的无聊,又巧妙烘托出寺院孤寂清幽的氛围。
D.全诗不用典故,不加藻饰,诗人借助娴熟的烹字炼句技巧,使平淡的语言彰显无穷韵味,像是一首优雅的清唱曲。
【2】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诗人又是如何表现这种感情的?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
罗士信,齐州历城人。隋大业时,长白山贼王薄、左才相、孟让攻齐郡,通守张须陀率兵击贼。士信年始十四,短而悍,固请自效。须陀疑其不胜甲,少之。士信怒,被重甲,左右鞬,上马顾眄。须陀许之。击贼潍水上,阵才列,执长矛驰入贼营,刺杀数人,取一级掷之,承以矛,戴而行,贼皆眙惧无敢抗。须陀乘之,大破贼。士信逐北,每杀一贼,辄劓鼻纳诸怀,暨还,验以代级。须陀叹伏,遗以所乘马。凡战,须陀先登,士信副,以为常。炀帝遣使画须陀、士信战阵之图,上于内史。
后须陀为李密所杀,士信与裴仁基归密,署总管,俾统所部讨王世充。身被重创,见获于世充。世充爱其才,厚遇之,与同寝食。后得密将邴元真等,故士信稍稍疏斥。士信耻与伍,率所部千余人来降高祖,拜陕州道行军总管,因谋世充。
士信行则先锋,反则殿,有所获,悉散戏下有功者,或脱衣解马赐之,士以故用命。然持法严,至亲旧无少贷,其下亦不甚附。师次洛阳,攻千金堡,堡有恶言诟军,士信怒,夜遣百人载婴儿啼噪堡下,若自东都出奔者,既而佯悟曰:“非也,此千金堡耳。”因散去。堡兵开门追掠,士信伏入,屠之无类。贼平,授绛州总管,封郯国公。
从秦王击刘黑闼洺水上,得一城,王君廓戍之,贼急攻,溃而出。王语诸将:“孰能守此?”士信曰:“愿以守。”乃命之。士信已入,贼悉众攻之甚急,方雨雪,救军不得进。城陷,黑闼欲用之,不屈而死,年二十八。王隐悼,购其尸以葬,谥曰勇。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至是如所志。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所做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至是/如所志
B. 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至是/如所志
C. 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至是如所志
D. 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至是/如所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祖:一是用于皇帝的庙号,这里指的是唐高祖李渊。另一层意思是指曾祖父的父亲,而与之对应的亲属称谓是玄孙,即曾孙的儿子。
B. 秦王:是指李渊的儿子李世民,也就是后来“贞观之治”的君主唐太宗李世民,而炀帝是指唐朝皇帝杨广。
C. 劓:此处为“割掉”的意思,原指中国古代割掉鼻子的一种刑罚。古代“割裂肌肤,残害肢体”的刑罚手段有墨、劓、刖、宫、醢、焚、刳、剔等。
D. 道:唐贞观元年全国分为十个道,相当于汉代的州,形成了道、州、县三级行政制。宋朝时的“路”和今天的省大致相似,如广西路、湖北路、陕西路等。
【3】下列对原文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罗士信年轻气盛。他年仅十四岁就主动请缨,要反击正在攻打齐郡的长白山贼寇,为了向张须陀证实自己的实力,身披双层的铠甲骑上战马。
B. 罗士信作战不退缩。只要是与张须陀一同作战,罗士信便经常做张须陀的副将,冲锋陷阵。皇帝还派画师将他们作战的场面描画出来并上报给内史省。
C. 罗士信为人心胸狭窄。他在被王世充收降后曾被其重用,但是王世充后来收降了邴元真后便疏远了罗士信,因此罗士信一心想与唐高祖密谋杀死王世充。
D. 罗士信赏罚分明。他能够将战利品和朝廷的封赏赏赐给手下有功劳的人,也不吝惜于自己的战衣和战马,但是处罚起来也绝不会宽容最亲近的部下。
【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身被重创,见获于世充。世充爱其才,厚遇之,与同寝食。
(2)士信已入,贼悉众攻之甚急,方雨雪,救军不得进。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21年春节后,电视剧《觉醒年代》火遍中国。其中,学贯中西的辜鸿铭在北大演讲《中国人的精神》的片段让人印象深刻。他说:“温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同情和人类智慧的力量。我告诉你们一个秘密,中国人之所以有这种同情的力量,是因为我们完全地或几乎完全地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的生活,是一种来自于心灵的激情和人类之爱的情感。”
材料二: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论语·学而篇》)
材料三:温良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美。因为温良的力量,我们国家创造了历史和奇迹;也因为温良的滋润,我们的生活大美而无言。
请从下列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1)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市青年联合会拟举办以“脱贫·历史·未来”为主题的座谈会,邀请你作发言。请以“温良的力量”为话题写一篇发言稿,畅想未来。
(2)学校校刊《生活与美》正在征稿,全校同学踊跃投稿。请你以“温良之美”为话题写一篇寄语,发表在校刊上,与同学们共勉。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