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泰斯在地牢中总共被关押的时间是( )
A.10年 B.11年 C.14年 D.17年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香菱是大彻大悟的甄士隐的女儿,她的基因高尚,而曹雪芹是重视门第的,看看他对赵姨娘的描写就能体会到这一点。香菱被人贩子拐卖,留下了呆气,同时仍保持着雅气与正气。《红楼梦》中出现这样一个命途多舛的人物形象,对于警告读者不要对人生抱太多的天真玫瑰梦十分必要。但整个说来曹雪芹笔下的香菱,虽名在“钗”列,却远不像其他几个“钗”写得那样活灵活现。这说明曹公写作中也有心余力绌的情形。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中出现这样一个命途多舛的人物,对于警告读者不要对人生抱太多的天真玫瑰梦十分必要。
B.《红楼梦》中出现这样一个命途多舛的人物形象,对于警告读者对人生不要抱太多的天真玫瑰梦十分必要。
C.《红楼梦》中出现这样一个命途多舛的人物,对于警告不要对人生抱太多的天真玫瑰梦的读者十分必要。
D.《红楼梦》中出现这样一个命途多舛的人物形象,对于警告不要对人生抱太多的天真玫瑰梦的读者十分必要。
3、下列加点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皱褶(zhě) 怏怏(yàng) 攥(zuàn)住 篡(cuàn)权
B.掺杂(cān) 臻(zhì)于化境 踮(diǎn)脚 掂量(diānliáng)
C.拉纤(qiān) 轧(yà)钢 颤栗(zhàn lì) 桎梏(kù)
D.娇嗔(chēn) 瞠(chēn)目结舌 磨蹭(mó ceng) 憎(zèng)恨
4、老师在讲解古诗词时用到“意境”一词,八斗不甚理解,课后请教老师,老师耐心讲解之后,还推荐给他一本中国古代关于“意境”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你觉得老师推荐给八斗的应该是下面哪一本书呢?( )
A.《诗品》
B.《沧浪诗话》
C.《人间词话》
D.《随园诗话》
5、李清照《永遇乐》中的“捻金雪柳”指的是什么? ( )
A.头饰
B.植物
C.花纹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虽然“生态美学”并不是我国学者首先提出来的,但正如蒙培元先生提出的观点:“中国哲学是深层次的生态哲学。”我国生态美学贯穿于古典哲学中,与儒释道三家思想相生相伴,始终影响着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
我国生态美学观在哲学上主要体现在对“生”的探究与重视上。儒家提出“敬鬼神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应远离对虚妄无形的神灵鬼怪的探索,而将重点放在“生”之事上。孔子也曾言“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这些都体现了儒家重生、贵生的态度。儒家“不违农时”“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等观点便展现出在“人之生”的基础上对“自然之生”的爱护和尊重,体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道家则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说明万物生于天道的过程,同时道家的“道法自然”“道为天下母”及“万物齐一”等观点也表现出尊重自然、爱护众生的理念。佛家的“轮回转世”“众生平等”等观点则体现出对生的无限渴望以及对自然万物生存状态的尊重。
中西方生态美学发展侧重点不同,有着“生态”与“环境”之辨。西方偏重于发展环境美学,将环境作为区别于人的一种背景、围绕物看待,这便有着“人类中心主义”的色彩。我国则重点发展生态美学,“生态”一词本身便将人包含于自然之中,人与万物在自然生态中和谐共生,消解了主客二分,也符合我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根本精神。此外,西方的生态美学在阐释我国传统艺术时存在理论不适用的情况。我国传统生态美学观在绘画、音乐、诗学以及建筑领域均有体现,而其中涉及的一些概念很难用西方理论进行阐发。例如在音乐理论方面,中西方音乐理论都强调音乐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便提出“音乐的和谐体现了宇宙万物的本原”。由于我国的音乐理论与古典哲学联系密切,《乐论》中往往涉及“天”“和”“性”等概念,例如《礼记·乐记》中提出“大乐与天地同和”“乐者天地之和”;《乐论》认为“夫乐者,天地之体,万物之性也。合其体,得其性,则和;离其体,失其性,则乖”。这些理论体现了我国古典音乐观中天人合一、万物共生的生态观念,但其中的特有概念和深层内涵很难用西方环境美学理论加以解读,因此需要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生态话语体系,对传统哲学中的生态美学观点进行阐释。
我国古典哲学中丰厚的生态美学观是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同时也为当前构建中国生态美学话语体系提供了理论资源,这是我国发展生态美学的一个特有优势,“生生美学”的成功阐发便体现了这一点。“生生美学”作为一种生命美学是我国传统的生态存在论美学,与当前西方的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具有相通之处。“生生美学”关注生命的创生、保育、流变,包含着天人合一、天人共生的理念。此外,传统生生美学向人提出了爱护自然、保持仁爱之心的要求,从德的角度展现了贵生的思想。
建设反映新时代生态文明需求的生态美学话语体系,我们在传承发展中华传统生态美学思想的同时,还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其持续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实现中华传统生态美学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传统美学思想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摘编自胡友峰《生态美学立论的深厚渊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轮回转世”“众生平等”等观点体现出佛家对生的渴望以及生命高于一切的观点。
B.西方的环境美学将环境区别于人看待,是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体现。
C.我国古典哲学为构建中国生态美学话语体系提供了理论资源,这是我国发展生态美学的一大优势。
D.“生生美学”包含了天人合一的理念,故而在道德层面展现出贵生的思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首先引用蒙培元对于中国哲学的论断,然后肯定了中国生态美学在我国思想文化发展中的地位。
B.文章以《乐论》蕴含了天人合一、万物共生的生态观念为例,旨在论证我国音乐与自然生态密切相关的特点。
C.文章将中西方生态美学发展的侧重点进行了比较,指出它们主要的差异点在于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
D.文章通过对中国生态美学的哲学思想与发展的阐述,论证当下研究生态美学的理论基础与方法、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不违农时”“钓而不纲”等观点与道家的“道法自然”“万物齐一”等观点,虽存在着一定差异,但也有同一性,即体现了“重生”的思想。
B.西方生态美学偏重于发展环境美学,将环境看作区别于人的背景、围绕物,且难以适用于我国传统艺术理论的阐释,尤其是传统生态美学。
C.“生生美学”是我国传统的生态存在论美学,同时又与当前西方的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具有相通之处,实现了中西方生态美学的完美融合。
D.我国当前的生态美学发展必须植根于传统生态美学之中,但需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使生态美学的发展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男子婚后的行为让女主人公清醒认识到:当年的“___________”,男子已违背,“__________”的婚姻愿景,也只能让自己心生怨恨。
(2)李白《蜀道难》用鸟鸣渲染蜀道空寂苍凉的氛围,如“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借林中鸟和月下鸟的鸣叫烘托哀愁之情。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经历安史之乱后,国仇家恨让诗人潸然泪下。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曾子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一句用双重否定的句式对君子提出了要求,后一句则说明了君子要达到这样的要求的原因。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到高地和溪流边游玩时的自在而高雅的生活情趣。
(3)“秋风”是古代诗人笔下的常见意象,多用来描写秋天景色,可表达豪迈、肃杀、伤感、凄凉等,衬托一种悲凉的感情,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质性自然、与世俗不和的性格,这是诗人辞官归隐的根本原因。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用形象的语言提醒南宋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否则北伐就会遭到失败的一句是“_____”。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对大自然变化不息的认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登高怀远,想到孙权这位著名历史人物时,发出时无英雄的感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正面和侧面结合对月光进行描写,营造了一个月光清朗、竹影斑驳的夜景。
(3)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认为,人们有比生命更喜欢的,所以“________________”;人们有比死亡更厌恶的,所以“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蓦山溪 登历阳城楼
蔡伸(注)
孤城暮角,落日边声静。醉袖拂危阑,对天末、孤云愁凝。吴津楚望,表里抱江山,山隐隐,水迢迢,满目江南景。羁怀易感,往事伤重省。罗袂浥残香,鬓星星、忍窥清镜。琼英好在,应念玉关遥,凝泪眼,下层楼,回首平林瞑。
(注)蔡伸,字伸道,号友古居士,曾经历南渡的劫难。本词即作于词人南渡之后。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城暮角,落日边声静”两句以景渲染情,孤城暮角声给人以凄凉之感,一个“静”字烘托出环境的幽静冷清。
B.词上阕的后五句,通过描写眼前江南的景色表达词人对故乡的思念。
C.“罗袂浥残香,鬓星星、忍窥清镜”两句说的是佳人罗袖的残香犹存,但人却不知去处,更念年华老去,情何以堪?
D.“琼英好在”一句中的“琼英”指美丽的女子,即词人心中的佳人,这两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词人对佳人的思念。
【2】请简要赏析“对天末、孤云愁凝”一句。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朋党论
欧阳修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嗟呼!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B.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C.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D.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与“幸可广问讯”(《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幸”意思相同。
B.“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与“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两句中“信”意思不同。
C.“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与“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陈情表》)两句中“治”意思不同。
D.“善人虽多而不厌也”与“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厌”的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指出,朋党的存在有其历史的依据,作者用“同道”“同利”鲜明地概括出两者的不同,使自己的观点十分明了。
B.第二段对比分析了“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本质差异,得出“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的结论。
C.第三、四段,作者举例分析,阐述了迫害君子之朋则国亡,信用君子之朋则国兴的道理,表达了作者对当今人君诛戮君子之朋的痛心。
D.这篇文章结构严谨,先提出“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的问题,接着从多方面举例分析问题,最后达到意味深长地提醒当今统治者的目的。
【4】把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
(2)嗟呼!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中国人对格子再熟悉不过了。从小学开始习字时,老师就告诉我们要把字写在田字格内。这不仅是练字方法,其实隐含着一种思维训练和规矩培养。汉字方方正正,书也要规规矩矩,潜移默化中教导我们为人处事要端端正正,不能出格。(2016年04月21日《人民日报》)
你对“格子”如何看待?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