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的作者龚自珍与下列诗人不属于同一朝代的是 ( )
A.文天祥
B.郑燮
C.姚鼐
D.袁枚
2、“变脸”是哪个剧种的绝活?( )
A.京剧 B.秦腔 C.粤剧 D.川剧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追溯(sù) 隽(jùn)永 忙不迭(dié) 返璞(pú)归真
B. 信笺(qiān) 洗漱(shù) 一溜(liù)烟 恪(kè)守不渝
C. 收敛(liǎn) 蕴藉(jiè) 一刹(chà)那 敷衍塞(sè)责
D. 整饬(chì) 框(kuàng)架 肇(zhào)事者 心无旁鹜(wù)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纯萃 根据 削弱 混乱不堪
B.衡量 榜样 祥细 拨乱反正
C.纲领 预料 局限 五花八门
D.摧毁 裁剪 僵死 蒙味主义
5、下面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②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③而御六气之辩 ④空余报国之情
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 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D.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下雨了
万芊
下雨了,江南的雨,老是在神不知鬼不觉的当儿,悄悄地下起来,淅淅沥沥,没完没了,悄无声息。让人总觉得江南就该有雨,尤其是那种细如鹅绒绵绵不绝的细雨。
有雨才是江南。慧珍原来就爱雨,尤其爱在那没完没了的缠缠绵绵的雨丝之间,斜撑着小雨伞,缓缓地从雨巷中穿过。穿兩巷而过的感觉就像在梦里——早已告别少女多梦时代的慧珍仍爱做梦,滋滋有味地做缠缠绵绵的好梦!曾见她从雨巷中款款而去的人都说,有慧珍的雨巷就像是一幅柔美的画。然而,穿过雨巷再去哪里?慧珍常常无所适从。于是,有点儿小聪明的慧珍,常常记得:下雨了,下雨别忘送雨伞。送爹爹,送妈妈,送老公,送儿子……
可今日又能送谁呢?小巷早已不是少女时的小巷,爹娘老了,只能相伴着在家看电视,儿子终于考取了市重点,寄宿在校。至于他,早不用为他记着:他有车不用伞,纵然要伞也不怕没人送。无须送伞的慧珍,不敢贸然撑着雨伞走入雨中,只是仍爱雨,更渴望缓緩地穿雨帘而去,但她常叹自己早已过了少女多梦的年龄。
下着雨,行人不多,慧珍的小店里有几个客人,但不多,冷冷清清的。
“来一碗清汤蛋皮丝‘捏空’”
慧珍没抬头,一听便知是那位近日常来的老者。他像从遥远的过去穿越时间隧道而来,操着老镇早些年还未异化的本地话,间或加一两个英语单词,他总固执地把小馄饨唤作“捏空”。这是早些年镇上的人对那种只需丁点儿肉末便可吃得有滋有味的迷你小馄饨的称呼,以区别那些得花大价钱买的除了肉还是肉的大馄饨。那日,老者跟慧珍说:“很早很早以前,你给我送过雨伞。”到家,慧珍问爹娘:“很早很早以前,我给一个不认识的操着本地话的老者送过伞吗?那时,他可能很年轻,我可能还很小很小。”
爹娘说:“很早很早以前, 我们一直住在锦溪乡下,你怎么可能給镇上的人送伞呢?”
慧珍说:“我想我怎么可能送呢?”第二日,老者仍说:“很早很早以前, 你给我送过雨伞,一把粉红色的小纸雨伞。”
慧珍又回去问爹娘:“很早很早以前, 我给人家送过一-把粉红色的小纸雨伞吗?”
爹娘说:“你那把粉红色的小纸雨伞,心肝宝贝似的,绝不可能送人的!”
又一日,老者付“捏空”钱时还给了慧珍一张写着慧珍大名的一万元支票。慧珍知道一定是因为那老者老了糊涂了,说什么也不肯收,说:“我不能多收您哪怕一分的‘捏空’钱。否则,我会睡不上安稳觉,吃不下安稳饭,问心有愧的。”
老者说:“你可知道,你那把粉红色的小纸雨伞,对我后半生有多么重要啊!它简直就是我生命中的太阳!”
慧珍坚持说:“不管怎么说,我是绝对不会多拿您一分钱的,我肯定没给您送过伞。”老者快快地走了,走进了雨中,说:“那日也下着雨。” 老者的脸就跟雨天一般郁郁的。
老者走后,慧珍开始想,想呀想呀,她反反复复地对自己说:“定是那老者认错人了!”老是想呀想的慧珍,那日走在雨中还在想,以至于她不知道自己竟没有撑伞,然而就在她突然惊悟而想避一下雨的时候,头顶上已严严实实地遮了一把大伞,慧珍回头一看,竟是那位爱吃“捏空”的老者。
她冲老者笑了笑,只觉得风雨中有人送伞的感觉真好。
慧珍想:也许自己很早很早以前,真的给他送过一把雨伞,一把粉红色的小纸雨伞,那把雨伞也许真的成了他后半生中的太阳。因为她自小就爱有雨的日子,喜欢给人送伞,也曾经有把粉红色的小纸雨伞,而老者说,他早年有一位天使一般的女儿,可是不幸夭折了,他非常绝望。绝望之际,有一位天使一般的小女孩给他送了一把粉红色的纸工小雨伞,小女孩跟自己的女儿一模一样。绝望中,他突然觉得生命重新有了意义。这把小小的雨伞,后来伴他在外漂泊了三十多年。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送伞”在文中反复出现,如慧珍给人送伞、老者给慧珍送伞等,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怀。
B.小说写慧珍爱雨,常想着给人送伞,为下文写老者的故事作铺垫,也和后文老者给慧珍送伞形成照应。
C.老者送慧珍一万元支票,是对慧珍曾送他雨伞的感谢,因为那把雨伞让因丧女而陷入绝望的他觉得生命重新有了意义。
D.小说主要运用了语言、心理、形象、动作等多种描写手法,充分展现了人物形象,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2】“雨”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请简要分析“雨”在全文中所起到的作用。
【3】有人说这篇小说具有散文化的独特风格,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诗人说家住在湓江低洼潮湿之地,只能看到“_________”,从早到晚只能听到“_____________”,借此抒写贬官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情。
(2)韩愈《师说》中认为“圣益圣,愚益愚”的原因是对待从师的态度不同,圣人采取“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而一般人采取“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有“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其中“进亦忧”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退亦忧”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8、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两句写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可以把握。
(2)《红楼梦》中的俗彦“阿方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出自《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隔离天日”两句。
(3)杜甫在《咏怀古迹(其三)》中,以“____________,独留青冢向黄昏”两句,写尽了王昭君离开繁华的汉宫,在塞外孤苦无依直至终老的悲凉境遇。
(4)苏轼《赤壁赋》中“客”感叹自己生命短暂、羡慕江水长流不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
(5)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用“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____________?”阐释竭尽心力去做一件事的重要性。
9、古诗文默写。
(1)呦呦鹿鸣,食野之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2)枯松倒挂倚绝壁。____________,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尽上指冠。(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批评。
(2)韩愈在《师说》中以孔子为例,指出了古代的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老师和学生各有专长,可以互相学习的原因。
(3)《氓》中,用桑叶作比兴,写年轻貌美的少女初婚的幸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按课文原句填空。(只选三句)
(1)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
(2)郡县逼迫,催臣上道,_________,急于星火。
(3)指点江山,______,粪土当年万户侯。
(4)夏虫也为我沉默,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题米元晖①山水
[明]张以宁
高堂晓起山水入,古色惨淡②神灵集。
望中冥冥云气深,只恐春衣坐来湿。
江风吹雨百花飞,早晚持竿吾得归。
身在江南图画里,令人却忆米元晖。
[注]①米元晖,名友仁,宋代书画家米芾之子,擅长山水画。②惨淡:这里指画面色彩浅淡迷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晨起步入厅堂,壮阔的自然山水扑而涌来,令诗人胸襟开阔,尘虑顿销。
B.颔联中“春衣”二字点明了季节,“坐”则表现出鉴赏者以静体动、诚笃专一的状态。
C.“江风吹雨百花飞”一句,是对前面两句的承接与补充,让人感受到温润明媚的气息。
D.本诗风格清雅恬淡,充满自然真性,与米元晖山水画所表达的“平淡天真”两相契合。
【2】如何欣赏一幅画,这首诗为我们提供了哪些经验?请结合诗歌简要说明。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隐之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为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归舟之日,装无余资。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义熙八年,请老致事,九年,卒。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致事及于身没,常蒙优锡显赠,廉士以为荣。子延之复厉清操,延之弟及子为郡县者,常以廉慎为门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
B.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
C.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
D.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礼记·曲礼上》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二十岁行冠礼,同时必须取字。
B.吏部,三国时魏始置,隋唐、五代将其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尚书,号称“天官”。该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C.刘裕,代晋自立,建立南朝宋,曾“气吞万里如虎”,但后来想“封狼居胥”,结果“仓皇北顾”。
D.致事,可以指上报施政情况;也可以指辞官,即“致仕”,古代对官员退休没有什么规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隐之学识广博,为人儒雅。虽家境不富裕,但从不苟且贪财。侍奉母亲极尽孝道,使吏部尚书韩康伯之母大受感动,告诫康伯尽快提携此人。
B.吴隐之为官之后,清廉俭朴。虽居高官显职,但俸禄都分给了亲戚以致自己冬天没有被子,妻子自己出去背柴,生活过得和贫寒的百姓一样清苦。
C.卢循袭扰南海时,吴隐之被捉,经刘裕交涉后才得以返还。回来后,居处极为简陋,但他仍然坚决谢绝了刘裕的赏赐以及为他另建居所的好意。
D.吴隐之任中领军时,俸禄只留自己的口粮,其余分给亲族,家人要靠纺织糊口,有时都吃不上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
(2)常以廉慎为门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5】朝廷为什么让吴隐之做广州刺史?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二十四史”这个概念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三国时期,还只有“三史”之称,到了清朝,才经乾隆皇帝从上千史书中选定二十四部,正式命名为“二十四史”。到了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把《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二十五史”;但也有很多人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是把《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
在一档电视节目中,主持人提问:“《二十四史》你能说出几个?”在场的青年学生给出了下面的回答。
甲:《史记》,《汉书》,还有《三国演义》吗?
乙:现在不是都说《二十五史》吗?
丙:《史记》,《资治通鉴》,还有《聊斋志异》。
丁:《二十四史》不是一本书吗?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