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重庆三模]重庆市2024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从日本处理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邻国的领土主权争端中,我们看不出日本对过去的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有丝毫的悔意。

    B. 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性却真实坦白的群体,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

    C. 这十名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水平的参赛选手将在未来的一个月内完成苛刻的野外生存训练,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能获得奖励。

    D. 北京大学未名湖畔,一位87岁的老人依旧笔耕不辍。作为首席《儒藏》项目的专家,他计划在2025年完成这项浩大的典籍编纂工作。

  •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明清四大古典小说是《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B.被鲁迅誉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的作品是《儒林外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

    C.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鲁迅。他小说的代表作是《狂人日记》。

    D.“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其中“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易》《尚书》《礼》《诗》《春秋》。

  • 4、对文章最后一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善行能联合一乡之人,宋荣子嗤笑他们,而没有向他们学习,这是不对的。

    B.世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并不因此奋勉,这表明他成功后的懈怠。

    C.宋荣子对世俗的荣誉并没有汲汲去追求,他超然脱俗,树立至德。

    D.只有无所待的人才能达到至人境界。

  • 5、下列句子感情色彩有所不同的一项是

    A.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B.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C.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   D.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从淦女士到冯先生——作为教师的冯沅君

    张可礼

    冯沅君是五四后涌现出的杰出女作家,以淦女士等笔名而广为人知。她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学者,还是一位一辈子都在教书育人的教师。冯沅君的情趣和爱好是多方面的,她到高等院校任教以后,虽然对上述的多方面的爱好仍有兴趣,取得了不少成就,但她能做到割爱,始终把主要精力投用在教学和教书育人上。

    冯沅君一生讲过多门课程,除了基础课外,还开设了几门选修课。她在讲授时,基于讲稿,但又从不照本宣科。研究文学史、作家作品属于人文学科,其中有一些属于基础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着的丰厚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教者和听者重在体悟、体验。冯先生讲文学史、作家作品,感情特别投入。1949级学生吕家乡回忆:冯先生讲课则富有感情。有一次讲到王维的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她按照‘三叠’的方式朗诵了一遍,语流很快,像绕口令一样,引得同学们大笑。还有一次讲到明代散曲家王磐的《咏喇叭》,冯先生又朗诵又表演又赏析,我至今还记得她眉飞色舞的神态。冯先生课堂教学的情感投入,1949级学生赵淮青也铭记不忘:有一次,她讲苏东坡的词《念奴娇》,一字不落地背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她的讲解,完全沉浸在作品中,洋溢着对千古名篇的挚爱。我还记得她在讲台上踱着步子,目光凝视前方的风度神态。这首词写得大气磅礴,她讲得也铿锵有力。先生虽外表纤弱,却传达出词中神魄飞扬的气势,把苏词的感情发挥到极致,自然也难忘。冯先生讲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时,又完全是另一种气氛。又是一次一字不落地朗诵,声音低回,如泣如诉,充满似水柔情,字字送进听者的耳膜,令人肃然动容。无意间,发现她的眼角闪烁着晶莹的泪光。沅君先生很推崇元代杂剧大家关汉卿,高度评价关汉卿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窦娥冤》这部作品。当她朗诵到《不伏老》中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时,声音高亢壮烈,富于感染力,也透露出她爱憎分明的性格。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真挚感情的自然流露,每篇作品都是独特的,不同的作品情调也不同。冯先生讲授时,针对不同的作者作品,设身处地,满怀真挚的感情,讲出了真情别调

    冯先生讲课,常有顿悟,随时随地发挥。1953级学生郭同文回忆,1954年春,冯先生讲授岑参的诗歌,此时,她虽然大病初愈,但讲起课来却精神焕发、口若悬河,声音铿锵有力。她绘声绘色地分析了岑参写边塞风光的《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当讲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时,她望了望窗外:校园里梨花盛开,洁白如雪,阵阵春风扬起片片梨花飞舞。她满含深情地讲道:‘诗人用春风比北风,用梨花比雪花。何等深切,何等独特!同时也表明了:寒冷的日子里也蕴含着明媚春意来临,显示了诗人在严寒中的乐观情怀!自古以来,写春风的诗歌甚多,而用春风比北风的诗,这却是首创。’

    冯先生特别重视课后辅导这一环节。她同课堂教学一样,认真负责,而且有自己的探索和特点。重视个别辅导,也重视集体辅导。

    冯先生个别辅导多是在她家中。她为了辅导有针对性,事先尽量汇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认真准备,然后细心地讲解。1955级学生吴长华回忆:那时我们高年级要准备写学年论文,我选的题目是《论<牡丹亭>》,每一周总有一晚上要到她那里去。每次到她家里,她总是早已等在会客室里了。那时她身体不好,没讲几句话,就常常要咳嗽,可是她还是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辅导、讲解。在讲解前先朗读一遍。使我惊奇的是她身体那么弱,朗读却是铿锵有力,节奏性很强,至今仿佛仍在我的耳边回响。她对我们很亲切,没有一点教授的架子,对我们提出的哪怕是幼稚的问题,也都认真解答。

    (有删改)

    文本二:

    冯沅君的作品中无一例外地浸染了古典诗词的艺术情调。冰心擅长诗化的白描,并常常引用或化用古典诗词的词句: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斯人独憔悴》)这种特征亦体现在冯沅君的小说中,如《慈母》题下引孟郊的诗《游子吟》,《劫灰》集题词引《诗经》中《小雅·节南山》的诗句等等,几乎是惯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冯沅君还在某一篇作品中引用古诗的句子或自作诗词来表达主人公特定的心理活动。如《误点》中引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隔绝》中嵌进一首长达四节的新诗,都和作品的情节和主人公特定情境下的心理活动、情绪特征相吻合,起到了极好的烘托作用。冯沅君这一创作上的特征,无疑和她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有关。这一特征使她的作品更加深入人心,深得新文学初期受过古典文学熏陶、训练的读者的喜爱。总之,她的作品别具一格,很有特色。

    (摘编自百度百科)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用“杰出”“卓有成就”“教书育人”分别修饰“作家”“学者”“教师”显示出冯沅君各方面成就的大小。

    B.冯沅君是位女老师,文本一的作者却尊称她为“冯先生”,因为“先生”也可以称呼有较高身份、声望的女性。

    C.“冯先生讲课,常有顿悟”,有时是善于联想,由古诗中的描写与身旁景物进行联想,悟出新的见解。

    D.冯先生在教授文学作品时深受学生称赞,在小说创作上深得人心,都与她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有关。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通过冯先生的学生的文字进行侧面描写,写出了冯先生讲授文学作品时的神态。

    B.文本一中,引用冯先生学生的回忆时,除指名道姓外,还说明其年级,这增强了真实性。

    C.文本一中,两次把冯先生纤弱的身体与授课的铿锵有力进行对比,表达对其身体的担忧。

    D.文本二中,将冯沅君的创作风格与冰心的创作风格进行类比,突出冯沅君作品的艺术情调。

    【3】请结合文本一的正副标题,分析作者是怎样处理作品素材的。

    【4】文本一指出冯沅君讲授作家作品时的主要特点是“真情别调”,请根据文意,结合具体内容,对“别调”这一特点进行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陋室铭》中描写往来于陋室的客人与众不同的句子是:  

    2)不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会让后人倍感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贼》中所说:  

    3)《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自己穷其一生迫求美政的两句诗是: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极言宫女之侈;“烟斜雾横,焚椒兰也”,极言宫中之香;“雷霆乍惊,宫车过也”,极言秦皇之势。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倒装既突出强调了孙权是英雄,也更能突出作者内心的无奈和心酸。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 ”表达诗人同友人的依依惜别,“________________ ”则点明诗人与友人都是离乡宦游之人,却又在他乡分手,更加重了离别的伤感。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饮酒(其五)》中“______”一句写出了诗人悠闲地遥望南山。作者用“______”一句交代了他有这种感受的原因是不论身处何处他都能享受宁静自然的清静。

    (2)《赤壁赋》中苏轼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绘出了曹操率领军队在攻破荆州后志得意满的形象。

    (3)《离骚》中作者运用反问表达不同志趣的人不能相安共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即使粉身碎骨也不会改变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读书人应立志成为国家和民族的脊梁,承担起社会的重任,《论语·泰伯》中曾子就曾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庭坚的《登快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期盼,想过一种了无心机的归隐生活。

    (3)啸,作为一种歌吟方式,可随心所欲地表达情感。魏晋名士,风流倜傥,雅好长啸,陶渊明就曾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3)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白居易的《南湖早春》,回答问题。

    南湖早春①

    [唐]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衴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①此诗是《琵琶行》同期作品。

    1颔联中“乱”和“平”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做简要赏析。

    2这首诗在情与景的关系上具有怎样的特点?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瑞,字良璧,望江人。成化五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尝于文华殿抗言内宠滋甚,词气鲠直。帝震怒,同列战栗,瑞无惧色。十五年疏请天下进表官各陈地方利病,帝恶其纷扰,杖之。

    湖广、江西抚、按官以所部灾伤盗起,请免有司朝觐。瑞等言:“岁侵民困,由有司不职,正当加罪,乃为请留。正官既留,则人才进退,何由审辨?是朝觐、考察两大典,皆从此废坏矣。”帝然其言,即命吏部禁之。进都给事中,言:“三载黜陟,朝廷大典。今布、按二司贤否,由抚、按牒报,其余由布、按评覆。任情毁誉,多至失真。举劾谬者,请连坐。

    十九年冬,瑞以传奉冗员淆乱仕路,率同官奏曰:“祖宗设官有定员,初无幸进之路,近始有纳粟冠带之制,然止荣其身,不任以职。今幸门大开,鬻贩如市。恩典内降,遍及吏胥。武阶荫袭,下逮白丁。或选期未至,超越官资;或外任杂流,骤迁京职。以至厮养贱夫、市井童稚,皆得攀援,妄窃名器,逾滥至此,有识寒心。伏睹荚庙复辟景泰幸用者卒皆罢斥陛下临御天顺冒功者一切革除乞断自宸衷悉皆斥汰以存国体。”御史宝应张稷等亦言:“比来末流贱伎妄厕公卿,屠狗贩缯滥居清要。文职有未识一丁,武阶亦未挟一矢。白徒骤贵,间岁频迁,或父子并坐一堂,或兄弟分踞各署。甚有军匠逃匿,易姓进身;官吏犯赃,隐罪希宠。一日而数十人得官,一署而数百人寄俸。自古以来,有如是之政令否也?”帝得,意颇动。居三日,贬李孜省、凌中等四人秩,夺黄谦、钱通等九人官。人心快之。

    明年正月,太监尚铭罢斥,而其党李荣、萧敬等犹用事。瑞等复奏劾之,不从。

    瑞居谏垣十余年,迁湖广右参议,谢病归,卒。

    (节选自《明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伏睹英庙复辟/景泰幸用者卒皆罢斥/陛下临御天顺/冒功者一切革除/乞断自宸衷悉/皆斥汰/以存国体

    B.伏睹英庙/复辟景泰/幸用者卒皆罢斥/陛下临御/天顺冒功者一切革除/乞断自宸衷/悉皆斥汰/以存国体

    C.伏睹英庙复辟/景泰幸用者卒皆罢斥/陛下临御/天顺冒功者一切革除/乞断自宸衷/悉皆斥汰/以存国体

    D.伏睹英庙/复辟景泰/幸用者卒皆罢斥/陛下临御/天顺冒功者一切革除/乞断自宸衷悉/皆斥汰/以存国体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奉:明代不由吏部铨选,而由太监视进呈珍异的多寡,以谕旨直接任命官吏的做法。

    B.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而取得的入仕权利。文中“荫袭”指子孙受庇荫承袭官爵。

    C.名器:名号(爵号)与车服。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等级。

    D.疏:古代臣下向帝王进程奏章的文书,用以向帝王陈述意见或进行说明。如注疏、奏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瑞不惧帝怒,抗言直谏。他对内宠滋甚现象直言不讳,言辞慷慨;即使因上疏被君王厌恶杖责,亦不悔改。

    B.王瑞遵守典制,反对任情。他针对湖广、江西官员请免朝觐及官员政绩考察失实之事,建议处事不可任情。

    C.王瑞正气凛然,指斥鬻官。他对朝中盛行的卖官鬻爵,官吏泛滥现象痛心陈斥,并请求圣心裁断予以解决。

    D.王瑞诚恳进言,卓有成效。他所呈奏疏均有关朝廷大政,屡犯龙颜,却坚持不懈终得帝王认可,予以施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任情毁誉,多至失真。举劾谬者,请连坐。

    (2)甚有军匠逃匿,易姓进身;官吏犯赃,隐罪希宠。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知乎网上有人提问:我现在30岁了,开始学习计算机编程,会不会太晚了?有人回答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