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年高考真题——语文(澳门特别行政区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学习传统文化课程,绝不是某一科教师的任务,而是全体教师的责任,这是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整体之学、素质之学。

    B. 海安县引进无土栽培、自动水肥一体、电力恒温大棚等先进农业设施和技术,进行有机、绿色、无公害种植,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新引擎。

    C. 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表示,习近平主席自宣布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来,已经有不少国家和企业表达了积极参加博览会的意愿。

    D. 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学习中不要为生活中的枝枝节节所累,过分的关注琐事往往会分散精力,影响学习效率。

    ②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习惯、方法休戚相关,脱离这三个方面去追求好成绩,无异于痴人说梦。

    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概莫能外。只要触犯了法律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这就是真理。

    ④商品社会中“顾客就是上帝”的理念很重要,但不是说店员就是奴仆,顾客花了钱就该趾高气扬

    ⑤张嘉佳导演的《摆渡人》由于缺乏经验,和王家卫导演的影片比起来,自然也就显得相形见绌了。

    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怎样富有安逸,当他们听到《游子吟》时,也会撩起对家乡的思念。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④ D. ③⑤⑥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八年前,在国际金融危机最紧要关头,二十国集团临危受命,秉持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把正在滑向悬崖的世界经济拉回到稳定和复苏轨道。

    B. 在传承红色文化精神内涵的同时,一些地方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开始从内容、形式、体验设计等方面创新,以提升红色旅游体验的丰富和品质。

    C. 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这是首次SDR创建以来纳入新兴经济体货币,人民币开启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新征程”。

    D. 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网站的最新数据显示,在197个缔约方中已有73个批准加入《巴黎协定》,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56.87%。

     

  • 4、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月华流照君   逐:逐渐

    B.月照花林皆似   霰:雪珠

    C.青枫浦上不愁   胜:承受

    D.应照离人妆镜台   离人:离家在外的人

  •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构建“一带一路”这一跨越时空的伟大倡议,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它既传承以平等互利、包容互鉴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它不仅是一个_________的战略构想,也是一条和平发展的共赢之路,还是一项脚踏实地的伟大事业。此倡议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得到沿途各国的广泛支持,国内相关省市也是________,其影响可见一斑。

    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沿途国家正编织陆、海、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大网络。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的新亚欧大陆桥、贯穿中南半岛国家的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以及连通南亚半岛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作为“一带一路”的骨干通道________。沿途区域种类物流中心正在建设中,各种类型的自贸园区________般出现;一张辐射“一带一路”的高标准自贸区大网络也正在编织中,最终形成经济走廊沿途的生产、流通、市场规模效应。

    A.高瞻远瞩 摩拳擦掌 初露雏形 雨后春笋

    B.远见卓识 大展拳脚 初露雏形 星罗棋布

    C.高瞻远瞩 大展拳脚 崭露头角 雨后春笋

    D.远见卓识 摩拳擦掌 崭露头角 星罗棋布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幸福递减律

    江曾培

    平时用水,家中有人大手大脚。洗一块手帕,要冲几盆水。我对节约用水,虽“言之谆 谆”,但家里人“听之藐藐”。水,似乎来得容易,不足珍惜。日前,我们居住区断水,日常 生活顿起困扰。对家中残留的一小盆水,大家都精打细算起来,先作洗脸用,再作洗抹布 用,最后还用它来冲马桶。水,显示了它平常少为人感到过的珍贵。

    由此我想到一篇题为《幸福递减律》的作品,文中提及不少类似的情景:

    一位美国青年在非洲沙漠里,口渴难熬,当时得到一杯净水,给他带来无比的满足与幸

    福。而当他回到美国,到处都有饮用水,一杯净水给他的幸福降到零。

    一个中国老太太,“文革”期间在东单菜市排队买鱼,冻了两三个钟头,买回一条胖头 鱼。中段清蒸,尾段红烧,鱼头做砂锅,一条鱼让全家高兴两个礼拜。后来去了美国,鱼 随时可以买到,再不用排队,她却觉得美国鱼没有当年北京鱼好吃。

    朱元璋还是个穷小子时,一天又饿又病,乞得一碗杂七杂八的汤水,上面漂着几片青 菜,还有几块豆腐,觉得滋味美极了。后来他当了皇帝,山珍海味越吃越没胃口,下旨御 厨做当年的所谓“翡翠白玉汤”,可是御厨做来做去,也做不出朱元璋要的当年的美滋味。

    这些现象表明,同样的物品,对处于不同需求状态的人,其幸福效益是不一样的。这在 西方经济学中,把它概括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这就是说,人从获得一单位物品中所得 的追加的满足,会随着所获得的物品增多而减少。按《幸福递减律》作者林火女士的观 点,这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悖论。经济发展本是为了给人类创造更多幸福,但经济越发 展,物质的边际效益就越递减,人们从物质当中得到的幸福就越少,背离了经济发展的根 本目的。据此,有人说,上帝所以不时在人间制造一些天灾人祸,就是为了解决这个悖反 律。在战争中,在灾难中,物质的边际效益就会陡然增加。我们自然不会赞同“上帝”的做 法,但到底应该怎样解决,人们似乎还在探索中。在我看来,不贪得无厌,不暴殄天物, 永远怀着一种“常将有时思无时”、“常将甜时思苦时”的心态,也许不失为控制“幸福递减”的 一种方式。时下无论国内外,都有些富裕程度相对较低的人,从物质中获得的快乐与满 足,超过富裕程度高的人,原因与这种心态不无关系。

    他们在走向富裕时,没有忘记沙漠中的口渴,没有忘记无鱼无食、又饿又病的日子。 此外,要控制“幸福递减”,还在于要“恒念物力维艰”,“常思一饭一粥来之不易”。先哲们早有这样的话:得之愈艰,爱之愈深。如果认为自来水真的是“自来”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那自然就不会珍爱它了。断水这件“坏事”教育了人,让他们认识到水的来之不 易,水的弥足珍贵,从而在对自来水的享用中,增添了珍贵感、幸福感。这似乎可以表 明,人们从物质享受中获得的幸福与愉快,不仅与物品本身有关,而且与人的心境、心态 有关。健全文明的心态,也有助于人们不至于在物欲横流中,让幸福递减下去。

    1文章开头举人们对水的态度,作用是什么?

    2文中说“经济越发展,物质的边际效益就越递减,人们从物质当中得到的幸福就越

    少”,是否意味着,要想获得更大的幸福感,就不应该发展经济?为什么?

    3结合文意,给“幸福递减律”下一个定义。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空缺的部分。

    (1)《旅夜书怀》中,紧扣“旅夜”并描写了诗人所见的近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旅夜书怀》中写景雄浑阔大,体现诗人开阔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旅夜书怀》中,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表现内心漂泊、无依无靠的感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当代青年要攀登知识和创新的高峰,就离不开不言苦、不畏难的进取精神,既要志向远大,也要意志坚强,如《论语·泰伯章》中曾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李白以殷切的语气询问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他对友人西行道路艰难的担忧。

    (3)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以“折柳”这种极具东方韵味的方式送别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让人想到了古诗词常以“柳枝”寄情,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天寒更觉衣被薄,故而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_______________”、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相似体会。

    (2)《赤壁赋》结尾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照应了开头,又生动地描绘了主客和衣而卧、乐而忘归的场景。

    (3)韩愈的《师说》文末用“好古文”点出了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同时还以“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交代了作者作此文的直接原因。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游山西村》中写出农家款客尽其盛情的句子是   ________”,写出诗人山间漫步迷惘之际豁然开朗的句子是“______”。

    (2)《蜀道难》中由上至下正面写出蜀道之高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学》中写出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   ____”;文中“___________”的学习观,阐明了学习是每个人的终身使命和价值追求。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苏子答客之语,令人超然物外,忘怀得失,欣然洗盏更酌,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两句,间接写出了主客一番豪饮,极尽游赏之乐的情景。

    (2)荀子在《劝学》中阐述学习要专心致志道理时,用“蚓”和“蟹”作对比,前者“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后者虽有“______”却“______”,就在于前者“用心一也”,后者“用心躁也”。

    (3)《逍遥游》中,庄子运用类比的手法写________只需带上三餐的干粮,返回时________,但要到百里、千里之外去,却要准备充足的粮食才能成行,说明了鹏鸟须“之九万里”方能“南为”的道理。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宋诗,回答问题。

    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南二十五里野人舍

    苏 轼

    溪上青山三百叠,快马轻衫来一抹。

    倚山修竹有人家,横道清泉知我渴。

    芒鞋竹杖自轻软,蒲荐松床亦香滑。

    夜深风露满中庭,惟见孤萤自开阖。

    注:苏轼因处黄州五年,一旦得内移汝州,遂往江西筠州一晤兄弟苏辙。途中作。

    (1)诗中描写的“野人舍”有的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3)结合尾联,赏析“孤萤”这一形象的作用。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以荫登第,调郴尉。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恪争之,令曰:“否将为君累。”恪曰:“吾为尉而盗不能捕,更俾亡辜死乎?”躬出访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尸,遂获盗。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大观中,召为屯田员外郎,持节招纳夷人。夷始恫疑,衷甲以逆,恪尽去兵卫从数十卒,单行。夷望见欢呼,投兵听命。

    徙沧州。河决,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龄怒,劾之,恪不为动,益治水。水去,城得全,诏书嘉奖。乃上疏请暂免诸县租,等第振贷,以宽被水之民,民大悦。

    靖康初,金兵入汴,李邦彦荐之,拜同知枢密院事,至则为中书侍郎。八月,进拜少宰兼中书侍郎,帝注礼之甚渥。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使者既行,于是诸道勤王兵大集,辄谕止令勿前,皆反旆而去。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密言于帝曰:“唐自天宝而后屡失而复兴者,以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也。今宜举景德故事,留太子居守而西幸洛,连据秦、雍,领天下亲征,以图兴复。”帝将从其议,而开封尹何栗入见,谓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甚者。帝幡然而改,以足顿地曰:“今当以死守社稷。”擢栗门下侍郎,恪计不用。

    从帝巡城,为都人遮击,策马得脱,遂卧家求去。御史胡舜陟继劾其罪,谓:“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乃以栗代为相。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一》,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

    B. 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

    C. 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

    D. 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登第”,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登第”就是科举考试考中,但文中的“唐恪”是凭借“荫护”考中。

    B. “折节”,指降低自己身份或改变平时的志趣行为。文中指“改变当初行径”。

    C. “夷人”,指少数民族的一种,引申为对中国境内华夏族之外的各族人的通称,有“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之说。

    D. “社稷”,谷神和土神的总称,分言之社为谷神,稷为土神。土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恪执政有方。为官期间,豪绅子弟称霸乡里,后因其言省悟自悔,夷人亦因其行扔下兵器服从命令。

    B. 唐恪忠于职守。在沧州做官时,遇黄河决堤,拒绝了都水孟昌龄索要船只与士兵的要求,一心治理水患,保全了沧州城,受到皇上嘉奖。

    C. 唐恪得到重用。“大观”“靖康”两朝分别任“屯田员外郎”“中书侍郎”“少宰”等职,两朝皇帝对其礼遇有加,亲自下旨褒奖。

    D. 唐恪能力有限。曾建议皇帝放弃汴梁迁都洛阳,后遭到了开封尹何栗的反对,计谋不被采用,后被免去相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

    (2)从帝巡城,为都人遮击,策马得脱,遂卧家求去。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曾经,一位年已花甲的老兵来到湖南一个革命老区的偏远山村,开展义务驻村帮扶工作。他带领大家架桥修路,并决定因地制宜,兴办“共富”有机茶厂。后来,他因病去世了,他的女儿来了。她说:“爸爸,我懂你了!没做完的事,我来!”她怀揣青春的梦想与奋斗的勇气,毅然辞去舒适工作,接过了义务帮扶的“接力棒”,继续振兴“共富”有机茶产业。终于,她按照父亲的遗愿建起了全自动化有机茶厂和可观光的有机茶园……

    两代人“接力”义务驻村帮扶,致力于乡村振兴,不禁让人感慨和赞叹。

    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作,自选角度,自拟或完善标题,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800字。

    (1)学校将举行“____________有我”半命题演讲会,你将作为毕业生代表参加。上述材料应该引发了你的联想与思考,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社会实际,写一篇演讲稿。(横线上可填“接力”“青春”“筑梦”“奋斗”“乡村振兴”等)

    (2)如今,这个山村逐渐变得富裕和美丽,将筹建“乡村研学”基地,恳切希望听到青少年学生的心声。请你作为学生代表向筹委会写一封信,表达你的心愿和建议。(书信统一称呼为“山村研学基地筹委会”,署名“李华”)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真题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