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查字典。
“深”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________部,再查______画,“深”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深度 ②深奥 ③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跟“浅”相对) ④深刻 ⑤感情厚 ⑥颜色浓 ⑦距离开始的时间久
请你为下列句子选择恰当的解释(只填序号)
A、这本书内容很深,初学者不容易看懂。 ( )
B、河水有三尺深。 ( )
C、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 ( )
D、他们的感情很深。 ( )
E、这件事影响很深。 ( )
F、这件衣服是深红色的。 ( )
2、看拼音,写词语。
rì kòu bèn zhuō jū shù jiǎn yuè
( ) ( ) ( ) ( )
gē da dǐ yù yōng dài kuí wǔ
( ) ( ) ( ) ( )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模糊---( ) 沙哑---( ) 牢记---( )
正常---( ) 干燥---( ) 坚硬---( )
4、根据下面的意思,分别从课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________________: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________________:形容脚步迈得大,走得快。
________________: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
________________: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5、下列加点字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晦暗(huì) 羁绊(jī) 冗杂(yǒng) B. 烧灼(zhuó) 戛然而止(gá)亢奋(kàng)
C. 搏击(bó) 淋漓(lín lì) 辐射(fú) D. 蓦然(mò) 磅礴(páng)渺远 (miǎo)
6、古诗词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朝的____。
【2】解释词语。
别枝:____。 见:____。
【3】请用“/”画出下面语句的停顿。
七八个星天外 , 两三点雨山前。
【4】这首词中,作者写“鸣蝉”“蛙声”,是运用_____的手法,写出了乡村夜晚的________。
【5】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延伸阅读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毛泽东1935年10月)
【1】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清平乐(lè yuè) 屈指(qū qǔ) 长缨(yīn yīng) 缚住(fù bó)
【2】这首词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
“清平乐”是(__________),“六盘山”是(___________)。
【3】体会词句的意思,写出所描绘的景象。
(1)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这里的“长城”指( )
A.万里长城。 B.长征的目的地。
【5】“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表达了一定要登上长城的决心。
B.重在抒写革命者从容豪迈、不畏艰难困苦、投身革命的英雄本色。
【6】“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两句词意在说明( )
A.凭中国工农红军保存着的有生力量,一定会打倒蒋介石政权。
B.凭红军的勇气,一定能征服长征中的一切困难。
8、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声音里有爱
加拿大渥太华市,年仅14岁的少年麦克在地铁站孤独地拉着小提琴。他自幼喜欢音乐,因一只手却意外受伤,根本无法进入正规的音乐学校深造。他喜欢地铁站,因此每天去那儿排遣心中的郁闷。
麦克的曲风十分复杂,时而柔和,时而狂欢,他自己常常沉浸在如泣如诉的音乐声中不能自拔。有时候,想到自己可怜的身世与怀才不遇,禁不住热泪盈眶。
一个乞丐接近了麦克,他原来远离麦克的地盘,可能是被乐声吸引,更可能是惺惺相惜。
更多的时间里,乞丐成了他唯一的听众。由于音乐的吸引,乞丐竟然开了张,他兴奋地买了两个馒头,将一个塞进麦克的手里。
谁都没有想到,麦克不但没有驱赶乞丐,居然还与他成了好朋友。
每天与乞丐的约定,成了他的必修课,两人并不说话,只是默契地配合着。父亲得知此事后,劝告麦克换个地方,但麦克却告诉父亲:乞丐冲着我的音乐而来,如果没有音乐,我一样一文不值。
半个月后,在地铁站地下通道里,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十几个乞丐围着一个少年,少年演奏,乞丐聆听。路人停下脚步,将钱放在他们面前。
“他是在帮助我们,本来我们讨不到钱,是他的音乐吸引了无数人。”乞丐的一句话,惊动了路人。之后媒体报道:“一个音乐少年,一年多来,无私帮助乞丐乞讨。他的小提琴悠扬无比,宛如天籁。”
一位老者站在地铁口,他静静地听着少年的音乐,听到动心处,禁不住鼓掌叫绝。一周后,麦克走进了渥太华音乐学院,他的导师叫唐德,正是那位看到报道后闻风而来的老者。
唐德告诉麦克:声音能够表达爱,如果想打动人,你的音乐,一定要有爱。
一个人的激情与理想越多,便越有可能获得幸福。麦克·唐纳,这位加拿大籍的著名音乐大师,有一句名言:最成功的声音,一定要表达爱。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如泣如诉——___________
惺惺相惜——___________
【2】用一句话概括短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德教授为什么收麦克为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一句有关音乐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走远了再关门
①QQ里,好友颇多。那日与一聊友闲谈,忽然收到一好友的信息:夜已深,我先下了。我正欲对他说一声“晚安”,却发现他的头像已变成了灰色。我的双手停在键盘上,只得删除那句已经打出来,却还没有来得及发出去的问候。
②真的有这么急么?连跟我说声“再见”的时间都没有,抑或是我过于矫情?
③数日前,我去拜访一位前辈。该翁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最让我佩服的是那份平易近人,那种超脱淡然。攀谈一番后,我起身告辞,老人把我送到门口,握手告别之后,我便向楼下走去。下到一楼时,我忽然想起自己的车钥匙落在他家的客厅里了,便又“咚咚”往上跑。当我又回到他的门前时,老人才刚准备关门回屋。看我又上来,就问我有何事。我说明原因,老人走进客厅又折回来,将钥匙递到我的手中。
④又是一阵告别,我下了几层台阶,一转身,发现老人正在看着我,我既客气又好奇的说:“外面太热,赶紧回屋吧。”老人微笑着说:“我身体不好,不能送你下楼,那就等你走远了再关门。”
⑤等你走远在关门,多么温暖的一句话。
⑥去年有一天,我急于外出办事。出门前,孩子拿着刚做完的作业让我检查签字。我大致瞟了一眼,其中有道题是这样的:下课了,同学们纷纷_____教室。只见儿子歪歪扭扭地填了一个“跑进”。我立刻火冒三丈,大声呵斥道:“下课了,你跑进教室,你上的什么课啊?”为了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我特意把“下课”和“跑进”两个词说得很重。儿子刚想辩解,我一把将他的作业扔在茶几上,然后,摔门而去。事情过去了大半年,我早已把那件事忘得一干二净。有一天收拾屋子,无意间看到了儿子的日记:
⑦“2008年12月22日,天气阴。今天我让妈妈检查作业,其中有一道题目我并没有做错,上体育课的时候,下课铃一响,我们的确是往教室跑啊。可是妈妈为什么不给几秒钟让我解释呢?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了整整一下午。”
⑧儿子的话像一道闪电穿过我的五脏六腑,让我浑身顿时有一种触电的感觉。那一刻,我真的感到自己好狭隘。
⑨客人走远再关门,是一种善;留下几秒,听对方把话说完,是一种善;在骄阳的炙烤下耐心等待红灯而不抢行,是一种善;等对方先挂电话,是一种善;路面积水,司机把车速降下来,是一种善。有些善,很小很小,就发生在身边短短几秒钟的时间。然而,正是那么短短的几秒钟,却能在心中氤氲(yīn yūn烟云弥漫)起一份真情的感动。
【1】本文写了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5)段中的“等你走远再关门”为什么会让“我”感到温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6)段中的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方法刻画人物?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第(8)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本文内容,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践行“善”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苹果里的星星
儿子走上前来,向我报告幼儿园的新闻,说他又学会了新东西,想在我面前显示显示。他打开抽屉,拿出一把小刀,又从冰箱里取出一只苹果,说:“爸爸,我要让您看看苹果里头藏着什么。”“我知道苹果里面是什么。”我说。
来,还是让我切给您看看吧。”他说着把苹果一刀两半——切错了,我们都知道,正确的切法应该是从茎间切到底部窝凹处。而他呢,却是把苹果横放着拦腰切下去。然后,他把切好的苹果伸到我面前:“爸爸,看哪,里头有颗星星呢。”
真的,从横切面看,苹果核组成一个清晰的五角星状。我一生不知吃过多少苹果,总是规规矩矩地按正确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疑心过还有什么隐藏的图案我尚未发现!直到那一天,孩子把这个消息带回家来,才彻底改变了冥顽不化的我。
无论是谁,第一次切“错”苹果,大凡都仅出于好奇,或由于疏忽所致。使我深深触动的是,这深藏其中,不为不知的图案竟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它先从不知什么地方传到我儿子的幼儿园,接着便传给我,现在又传给你们大家。
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苹果——切“错”的苹果。
【1】联系短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
(1)冥顽不化:_________
(2)不为人知: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短文中的“星星”指的是_________,“我”认为正确的切苹果的方法是_________,“儿子”的切法是_________。
【3】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
12、阅读
甘拜下风
春秋时,秦、晋两国之间发生了战争,结果晋军大败,晋惠公也被秦俘获。秦穆公对晋国的君臣们说:“尽管晋惠公忘恩负义,但我是不会将你们当俘虏押回秦国的。”晋国的大臣们说:“我们是跪在您的下风头,希望您在上风头说的话能算数。”
【1】甘拜下风的反义词是( )
A.不甘示弱
B.心悦诚服
C.反唇相讥
【2】文中划线句子中“您”指的是( )
A.晋惠公
B.秦穆公
C.秦孝公
【3】甘拜下风在哪个句子中运用错误( )
A.他的棋艺高超,我甘拜下风。
B.我们学校篮球水平很高,这次比赛肯定会让你们甘拜下风。
C.人家是国家级的乒乓球运动员,在他们面前,我只好甘拜下风。
13、阅读。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1)这段课文选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2)回忆整篇课文说说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3)整段文字没有一个“穷”字,你从哪些描写中看出了“穷”?
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读这段文字,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桑娜的勤劳?
____________________
(5)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为什么会感到心惊肉跳?
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挥师出祁山,准备一举歼灭曹魏大军。但是,由于蜀将马设失守街亭,彻底打乱了诸葛亮的战略部署,诸葛亮只好率领大军退守西城。
司马懿攻占街亭、列柳城之后,率领十五万曾魏大军,直奔西城杀来。这时,诸葛亮身边已经没有得力战将,只剩下一些文官。他带来的五千军马,已派走一半去搬运粮草,只剩两千五百名士兵留守在城中,以备不时之需。官员们听说司马懿率领十五万大军向西城杀来,个个吓得魂不附体。诸葛亮登上城楼一看,只见东北方向尘土扬天,显然魏兵已向西城杀来。诸葛亮仔细分析了一下,觉得逃跑已经来不及了,如果要拼死抵抗又缺兵少将,因此形势十分危急。在这紧要关头,诸葛亮并没有慌乱,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诸葛亮下令,把城头旌旗全部藏起来,诸将各自坚守岗位,不得慌张,否则立即处死。同时,大开城门,让一些士兵装扮成老百姓,在街道上洒扫,不得惊慌乱动。诸葛亮自己则端坐在城门楼上,羽扇纶中,焚香抚琴,摆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司马懿的大军很快就来到西城的城楼之下。此时,诸葛亮一人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掏,焚着香,弹着琴,还有两个童子伺候两旁,而且城门内外也只有二十多个百姓,只顾低头洒扫,脸上毫无惊慌的神色。司马禁见此情景,怀疑城中有重兵埋伏,于是就急忙下令退兵。
【1】选文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是
A.欲擒故纵
B.反间计
C.空城计
D.调虎离山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①诸葛亮挥师出祁山,一开始就是在防守,而不是进攻。________
②马谡失守街亭,让诸葛亮一方陷入了非常被动的局面。________
③听说司马懿大军要杀来的时候,诸葛亮身边的人都非常镇定。________
④故事的结局是,司马懿中了诸葛亮的计,怕有埋伏就退兵了。________
【3】为什么说诸葛亮一方“形势十分危急”?
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应对即将到达的司马懿大军,诸葛亮做了哪些安排?
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说说。
_________________
15、句子加工厂。(按要求改写句子)
1.妈妈对小东说:“我把你的书包缝好了。”(改为第三者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出来的话必须算数。(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子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海岛上有许多太平洋绿海龟用来孵化小龟的巢穴。(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1)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哪里还是戏剧?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变换句式。
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变换成否定句)
19、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怎么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不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整个森林的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改为比喻句)
2.昨天妈妈买了荔枝、苹果、南瓜等好多水果。(修改病句)
21、习作。
生活百味,细细体会,你会有许多的感受:集体的温暖;家庭的温馨;离别的痛苦;成功的喜悦……
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你有难以忘怀的经历吗?请你张开感受的“触角”,捕捉生活中那个最“亮”的点,以“我感受到了 ”为题,将自己的感受融入事件之中,有条理地写下来。书写整洁、规范。写之前想一想:
①你要表达的感受是什么?可以从哪些方面或者是用怎样的事例来表达?
②哪些部分应该写得具体些,哪些可以写得简略些呢?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