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要求填空。
(1)“崖”字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
(2)“礴”字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部,再查______画,是_____结构。
(3)“远征难”中的“难”读________,“尽开颜”中的“尽”读________。
2、读句子,在括号里填入与加点词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劳动节期间,重庆的各个景点迎来了大批游客。解放碑人山人海,南山观景台( ),朝天门广场( ),洪崖洞( )。
3、组词。
帕( ) 柏( ) 腔( ) 控( )
秩( ) 袄( ) 胎( ) 怠( )
扰( ) 犹( ) 捕( ) 辅( )
4、选词填空。(5分)
简单 简朴 咨询 询问 审阅 浏览
(1)我们提倡国家公务员的生活要( ),反对奢侈。
(2)这是一道( )的应用题,很好解答。
(3)星期日,在科技宾馆举办了本届高校招生考试的( )活动,解答了家长和考生的有关问题。
(4)总理仔细地( )了灾区人民的生活情况。
(5)推开办公室的门,只见他在认真地( )稿件。
5、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17% 8+8+2)
(1)你好, 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 吗?
你好, 的溪流!你 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 吗?
你好, 的瀑布!你天生的 , 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这几句话选自课文 ,是一组 句,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与
(2)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 , 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 。
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 ,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 ,进行 计算。詹天佑经常 工作人员,说 我们的工作首先要 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 差不多 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请给第三句话加上标点符号,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詹天佑 的品质。
(3)“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6、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词补充完整,填在横线上。
【2】请找出诗词中表现词人喜悦之情与丰收景象的句子,并摘抄下来。注意行款整齐,书写正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画波浪线的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展开想象,把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诗句中与“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修辞手法相同的是( )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C.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D.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7、古诗阅读
(甲) 十六字令 (乙)望岳(节选)
毛泽东 杜甫
山, 造化钟神秀,
刺破青天锷未残。 阴阳割昏晓。
天欲堕, 荡胸生层云,
赖以拄其间。 决眦入归鸟。
【1】解释词语 钟:_____
【2】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A. 《十六字令》和《望岳》分别为甲、乙两首诗歌的题目。
B. 两首诗歌都突出表现了“山”之巍峨高耸。
C. 两首诗歌都借描绘“山”的艺术形象来表达诗人心中建功立业的豪情。
D. 甲被称为词中“小令”,乙被称为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
8、古诗阅读。
江畔①独步寻花②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③,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④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⑤啼。
【注释】①江畔:江边。②独步寻花:一个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③蹊:小路。④留连:舍不得离开。⑤恰恰:这里形容鸟叫声和谐动听。
【1】请你帮李亮把这首诗工整美观地书写下来,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借助注释,我知道“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留连戏蝶时时舞”一句中“留连”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前两句通过“花满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描绘了春花明丽繁多的画面,后两句“时时”与“___________”相对,叠字的运用渲染了春意盎然的情趣。“自在”不仅是娇莺的客观姿态,也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的心情。
9、阅读以下三则材料。
材料一: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建,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材料二:
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摘自网络)
读书时间 | 读报时间 | 看电视时间 |
20.38分钟 | 12分钟 | 14分钟 |
材料三: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的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的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的左脑交流,而电视是与我们的右脑交流,而左脑通常是负责理智的部分,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
(摘自报纸)
【1】上面三则材料是六年级的小宇同学在调查过程中搜集到的。从中可以看出,该同学搜集信息的渠道有阅读书籍、______和______。
【2】根据材料一,周国平认为人们读书的目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三则材料,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为了消遣,我们可以阅读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
B.我国成年国民看电视的时间远远超过读书读报的时间。
C.阅读书籍是在和我们的右脑交流。
D.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的感觉闭合。
【4】结合三则材料,你会对那些爱看电视不爱读书的小朋友提出什么建议?理由是什么?(恰当地用上一句读书名言)
_____
10、课外阅读。
登长城
“不到长城非好汉”,这是毛主席的名句。去年暑假,我有幸登上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实现了成为一名“好汉”的心愿。
那天,我一早就匆匆启程。在车上,我闭着眼,想象着即将出现的奇观。不知过了多久,忽然身旁有人惊叫一声:“长城!”啊,那高耸的八达岭上,长城像一条横卧着的巨龙,随着山势,蜿蜒蠕动,直伸向遥远的天边。明媚的阳光给气势磅礴的长城镶上了金边。那苍翠的树木,就像绿茸茸的大地毯,遍布在长城脚下。峰顶上,矗立着一座座烽火台,犹如山脊上的城堡,蔚为壮观。
旅游车在八达岭下刚停稳,我就一步跳下车,甩开同伴,冲上八达岭。我抚摸着长城巨大的砖石,不由得呆住了,刚才还在我想象中的长城,现在确确实实地呈现在我眼前,一伸手即可摸到,我的确登上长城了!
来到一座烽火台前,我迫不及待地爬上顶楼。举目四望,远处是一望无际的山脉,四周极其空旷,在这大自然的怀抱中,我感觉心旷神怡。
我穿过烽火台,顺着城墙走向八达岭的制高点,城墙大约高出山头两丈多,每个城垛都有矛眼、箭孔和炮口,古代劳动人民在如此陡峭的山岭上,建起了万里长城,多么了不起啊!长城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它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宝贵文化遗产。
站在长城之巅,举目远眺,群山俯伏于长城脚下,我不由得高喊:“我是好汉了,我是好汉了!”
1.解释下列词语。
(1)迫不及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旷神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举目远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画出开头和结尾相照应的句子。
4.本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5.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宝贵文化遗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游人的增加,长城在慢慢地“衰老”。请你给游人提几条建议,让长城永远“年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文在线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向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凝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德高望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的“德高望重的老人”指的是什么?你从哪里体会到它的德高望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还能从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吗?请用“ ”画出一句来。你从这样的写法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 ”的句子描写的是作者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 ,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这种写法的好处是 。
(5)假如你是那座古桥,当你俯身凝望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时,心中会想些什么呢?展开你的想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学习与工作
穷爸爸:稳定的工作就是一切。
富爸爸:不断学习才是一切。
材料二 贫与富
穷爸爸:我不富有的原因是我有孩子
富爸爸:我必须富有的原因是我有孩子。
【1】阅读材料后,你赞同谁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怎样理解材料二中两人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学习和生活,你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光阴
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但世界上处处能听到他的脚步。
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当夕阳被朦胧的地平线吞噬时,他不慌不忙地走着,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他进行的节奏。
当蓓蕾在春风中灿然绽开湿润的花瓣时,当婴儿在产房里以响亮的哭声向人世报到时,他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
当枯黄的树叶在寒风中飘飘坠落时,当垂危的老人以留恋的目光扫视周围的天地时,他还是沉着而又默然地走,叹息也不能使他停步。
他从你的手指缝里流过去,从你的脚底下滑过去,从你的视野和你的思想里飞过去……
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衰败成荒凉的废墟,使锃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的。
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日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去,把过去变成越来越遥远的历史。
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他公正,不管你权重如山、腰缠万贯,还是一个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哪怕你一掷千金,他也绝不会因此而施舍一分一秒。
你珍重他,他便在你的身后长出绿荫,结出沉甸甸的果实。你漠视他,他就化成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有时,短暂的一瞬会成为永恒,这是因为他把脚印深深地留在了人们心里。
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这是因为浓雾和风沙湮没了他的脚印。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腰缠万贯:________(2)无影无踪:________
【2】文章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____。
【3】文章中的“光阴”有何特点?请分条概括。(写出三条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中对比手法运用得很成功,请用“______”画出一处并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棚架上看瓜蔓,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1】用“ ”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2】用方框标出这段话描写了哪些事物的生长。
【3】昨天是芭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
这句话中______、______、______三个词语都表示时间,我们可以体会到夏天植物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15、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那是何等惊心动魄的气概呀!(照样子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黄河飞旋而下。(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一条忽明忽暗的长长的带子蜿蜒盘旋在茫茫的大地之上。(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这情景真让人惊叹。(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6、将下面的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
(1)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这不是院中的丁香的香气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我班被评为先进班集体,全班同学个个感到自豪。(肯定句变为否定句)
2.他是一个好学生。(陈述句改为感叹句)
3.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4.王兰告诉老师:“我叫王兰,是从上海转来的。”(改为间接叙述句)
18、按要求写句子。
1.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照样子,仿写句子)
雪花落满了操场,__________________
2.这,哪里还是戏剧?(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3.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个大气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
19、没有比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更重要的事情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把内容写具体。”(改为转述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根据下面的提示与要求,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亲爱的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身边有许多的人在关爱着我们,也许他是我们的亲人,也许他是我们的老师,甚至他是一个陌生人。此刻坐在这里,你想到了什么?请你以《我又想起了 》为题写一篇文章吧。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3.书写端正,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