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鞍山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詹天佑》一文以_______为题,重点记叙了_______主持修筑_______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_______干线的事迹,说明詹天佑是_______

  • 2、照样子写词语。

    1.怒气冲冲(ABCC):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呆头呆脑(ABAC):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昼夜(“昼、夜”反义构成的词语):__________

    4.枯萎(“枯、萎”同义构成的词语):__________

  • 3、附加题:填写下面古诗词中的花名。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________开。

    2.人闲_______落,夜静春山空。

    3._______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_______   

    5.竹外________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________别样红。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______,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出自___________所写的《春日》。

  • 5、词语积累。

    (1)比喻效仿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来的本领。(邯郸学步)

    (2)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__________

    (3)比喻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担忧。(__________

    (4)比喻没有才干,却混在行家里充数。(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1929年的早春,毛泽东和朱德、陈毅等率红军主力三千六百余人离开井冈山,向赣南进击。由于敌军重兵围追,又来到外地,人生地不熟,红四军沿途五战皆告失利。后来红军在瑞金以北约30公里处的大柏地麻子坳布下口袋阵。自第二日下午3时一直激战到次日正午,终于击溃敌军,取得这次转战以来首次重大胜利。而胜利之地就是大柏地。1933年夏天毛主席因从事调研工作,领导中央苏区的查田运动重返大柏地,面对昔日金戈铁马的战场,他触景生情,回忆往事,欣然命笔,写下了《菩萨蛮·大柏地》。请认真阅读并回答问题。

    菩萨蛮·大柏地

    毛泽东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①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1】词中哪几句描写了大柏地雨后的美丽景色?请画上横线。

    【2】“彩练”指的是___________“斜阳”指的是___________

    【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首句先从夕阳西下的天空入笔,形象传神地展示了一幅斑斓的春日黄昏图。

    B.作者用了一个独具匠心的“舞”字,使本为静态的彩虹活了起来。

    C.“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点出追忆的主题,这些弹洞点缀祖国河山,显得分外美丽。

    D.本词通过对大柏地夏天傍晚山川风景的描绘,表达了词人乐观豪迈的胸襟。

  • 7、阅读《七律·长征》,完成问题。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

    2这首诗是围绕着“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3诗中表现红军战士乐观主义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 ______

    4诗中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发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概的诗是_______ _________

    5诗中高度概括红军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

    6诗中写到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有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7诗中的一暖一寒,既表达了______,又表现了_______

  •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裁。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茅檐长扫净无苔”中“长扫”的意思是____________,“净无苔”说明了茅屋____________

    2通过“手自栽”可以感受到( )

    A.主人的生活非常无聊。

    B.主人非常勤劳。

    C.主人只会栽花种草,没有别的专长。

    3表现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山清水秀的诗句是哪两句?请你体会这两句诗在结构上的特点,再写出两句这样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首诗,你觉得湖阴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bó学的人。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yuānbó,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yuānbó.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yuānbó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1选文中反复提到先生的yuānbó,请写出这个词语

    2选文中提到了与先生相处的几件事,请概括其中三件:

             

    3文中画线句主要对先生进行了   描写,作用是:写出了先生   的姿态。与前文中对先生进行评价的一句“   ”遥相呼应。

    4下列各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A. “匾下面……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喻意为“福禄”,这是先生对书塾中弟子们的美好祝愿。

    B. 先生不愿解释“怪哉”,因为弟子们拜的是孔子,子不语“怪力乱神”;也因为他希望弟子们专心阅读指定的书籍。

    C. 弟子们在书屋的后园中静悄悄地玩耍,表现了孩童们好奇、调皮的天性,也侧面表现了书塾中其实规矩并不森严。

    D. 作者用“人声鼎沸”来形容学生们读书的专注、认真,强调了“这是极好的文章”,也为后文写先生读书的姿态作铺垫。

  • 10、阅读理解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   )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   )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横线①的句子中,困难指的是________,“嘲笑指的是________,“毅然一词表现出了詹天佑________。

    3从詹天佑对工作人员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詹天佑在勘测线路中是怎样克服困难的?用横线②画出相关语句。

  • 1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下面是阳光小学做的一项小调查,用数据说明了一些问题。请你认真读一读,做出简要的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议。

    阳光小学六年级100名学生学习、生活情况调查表

    调查项目

    家庭作业完成情况

    睡眠情况

    体育锻炼情况

    调查情况

    2小时以上

    2小时以下

    8小时以上

    8小时以下

    1小时以上

    1小时以下

    人数

    84

    16

    27

    73

    21

    79

    【1】从调查表中可以看出,该学校小学六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

    【2】新颖点根据以上调查结果,你认为应该给有关部门提出怎样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没见过大漠的广袤,旧遗憾;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还是遗憾。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汪国真《我喜欢出发》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仍然rēng   浩瀚hàn

    B.仍然rēng   浩瀚hán

    C.仍然réng   浩瀚hán

    D.仍然réng   浩瀚hàn

    2根据文中拼音所写的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衣旧   神秘

    B.依旧   神秘

    C.衣旧   神密

    D.依旧   神密

    3上面文字中,“风景”中“景”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风景,风光

    B.佩服,敬慕

    C.指日光

    D.戏剧、电影等中的场面和景物

    4“海”字第八笔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5下面词语中的“绝”和“不绝”中的“绝”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断绝

    B.绝活

    C.绝妙

    D.绝顶

    6假日里,小明和爷爷奶奶来到烟台海边,他看到山上小亭子里有一副对联,当时就背了下来。可是走到半路,对两个字产生怀疑。请你帮他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括号里。

    天月

    海到无边_____是岸

    江开浩瀚_____为舟

  • 13、阅读

    美的启发

    我家住在古城一角,窗外有一块难得的空地,附近的居民竟把它当成了堆垃圾的地方。怎么办?我制了一个“禁止倒垃圾”的木牌插在那里,可人们连看都不看一眼。这里仍旧垃圾成堆,臭气熏天。为此我们一家人伤透了脑筋。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爸爸、妈妈嘀咕了一阵,然后兴奋地告诉我一个好主意。我听了,乐得直拍手。于是我们全家一齐动手,先将垃圾铲成一堆,接着从河边挑来石块,砌成一个椭圆形的花坛,再糊上水泥,并在石缝处勾出十分好看的图案,又在花坛的垃圾上面堆上一尺多厚的细土,栽上各种花苗,还就近挖来了两笼翠竹,种在花坛的东西两旁。一天工夫,这儿完全变成了另一番景象。附近的居民[  ]没来这儿倒垃圾,[  ]纷纷把家里珍贵的花木慷慨地奉献出来,为这小小的花圃增美添色。

    春去秋来,昔日的空地已经是花团锦簇,翠木葱茏,成了古城的一角风景。人们工作之余,便来这儿休息聊天,看书下棋。你瞧,一位小姐姐正坐在花坛边抚弄着琴弦呢!

    窗外,飘散着动人的琴声;窗外,洋溢着沁人心脾的清香;窗外、小鸟在枝头欢乐地歌唱……看着窗外那幅人与自然相映成趣的风景图,我蓦然懂得了:只有用美,才能启发更多的人热爱美,创造美!

    1在文中[  ]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仍旧——____ 慷慨——____ 奉献——____

    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用“~~”在文中画出来。

  • 14、烧炭工和绅士

    诺比斯的父亲是当地有钱的绅士,因此诺比斯便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他父亲身材高大,蓄着浓密的黑胡子,表情十分严肃,几乎每天送儿子上学,接儿子放学。昨天上午,诺比斯跟班里最小的一个孩子——烧炭工的儿子倍梯吵架。诺比斯自知理亏,无法辩解,就冲着倍梯气急败坏地说:你父亲是个乞丐!倍梯委屈得要命,顿时面红耳赤,默不作声,热泪夺眶而出,回到家里,便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

    午饭过后,全身黑糊糊、个子矮小的烧炭工领着孩子来到学校,向老师抱怨。大家都不吱声,只是静悄悄地、全神贯注地听着。跟往常一样,诺比斯的父亲正在门口给儿子脱外衣,他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便走进教室,问是怎么回事。

    ③“是这位先生在抱怨您儿子。您儿子对他儿子说:你父亲是个乞丐!老师回答。

    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于是询问儿子:你说那句话了吗?诺比斯站在教室中间,当着倍梯的面,低着头不言不语。父亲紧紧抓着儿子的胳臂,把他拉到倍梯的面前说:快道声对不起。

    烧炭工以和事佬的口吻连声说:算了吧,算了吧。

    可绅士不理睬他,依然谆谆劝导儿子说:照我的话这样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如果我的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烧炭工做了个果断的手势,好像在说:我不愿意。绅士没有理会,逼儿子照他说的办。他的儿子头也不抬,轻声细气且断断续续地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你的——父亲,请——你原谅。如果我的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然后,烧炭工推了儿子一把,儿子心领神会,扑到诺比斯怀里,两人紧紧拥抱。

    ⑨“老师,请您帮个忙,让他俩坐在一起好吗?绅士问老师。于是,老师把倍梯安排到诺比斯旁边坐下。待他俩坐好后,诺比斯的父亲打了个招呼告辞了。

    烧炭工若有所思地站了片刻,凝视着靠近坐好的两个孩子,然后,来到课桌前,带着爱怜和歉意的表情端详着诺比斯,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他伸手想慈爱地跟他亲热一下,似乎又没有这个胆量,只是用他那粗大的手指轻轻地碰了一下诺比斯的额头。他走到教室门口,回头瞥了诺比斯一眼,才迈着慢慢的步子走开了。

    孩子们,你们要牢牢记住今天看到的事情。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

    【1】“趾高气扬”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

    【2】“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是因为__________

    【3】从短文第⑥⑦⑧段可以看出绅士( )。(多选)

    A.对孩子严于教育,要求孩子有错必改

    B.没有贫贱观念,平等待人

    C.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不尊重孩子

    D.看不起烧炭工和他儿子

    【4】第⑩段写到烧炭工“仿佛想说些什么”。他可能想说什么?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从加点词“用力”可以看出烧炭工为绅士教子有方而感动。 ______

    (2)烧炭工若有所思地站了片刻,凝视着靠近坐好的两个孩子,是因为他担心两个孩子再次吵架。 ______

    【6】读画“ ”的句子,为什么说这是“最精彩的一课”?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实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桂花盛开,香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下面各组中的两句话写成一句话。

    (1)我们坚持植树造林。   我们使这个地方变成了绿色公园。

     

    (2)晴天雨天。 老人每天来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桑娜不得不把邻居家的孩子抱回家。(改为肯定句)

     

    2.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缩句)

     

    3.我面对老人演奏。(扩句)

     

    4.都像你这样白看书,人家日子怎么过?(改为陈述句)

     

    5.当时我忘记了完全白看书的尴尬。(修改病句)

     

    6.父亲对我说:打你不是为别的事,就为你白看人家的书。(改为转述句)

     

  • 18、按要求写句子

    (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盲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魏源的籍贯是湖南省隆回县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太阳离我们那么远。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照样子,用一句话描写同学看书入迷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把下面句子改成用把字的句子。

    ①一座堤坝被汹涌的洪水冲垮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雨水淋湿了小菲的衣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仙境怎能离得开浩瀚的云海呢?(改为感叹句)

       

    (2)这些松石也有挺拔之感,这些松石总显得有些朦胧。(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3)经过努力,我的学习目的提高了。(改病句)

       

    (4)几缕朝霞染红了东方。(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表达

    题目:我尝到了   的滋味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如:劳动、成功、读书……),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通过具体事例写出真情实感。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100

     

     

     

     

     

     

     

     

     

     

     

     

     

     

     

     

     

     

     

     

     

     

     

     

     

     

     

     

     

     

     

     

     

     

     

     

     

     

     

     

     

     

     

     

     

     

     

     

     

     

     

     

     

     

     

     

     

     

     

     

     

     

     

     

     

     

     

     

     

     

     

     

     

     

     

     

     

     

     

     

     

     

     

     

     

     

     

     

     

     

     

     

     

     

     

     

     

     

     

     

     

     

     

     

      200

     

     

     

     

     

     

     

     

     

     

     

     

     

     

     

     

     

     

     

     

     

     

     

     

     

     

     

     

     

     

     

     

     

     

     

     

     

     

     

     

     

     

     

     

     

     

     

     

     

     

     

     

     

     

     

     

     

     

     

     

     

     

     

     

     

     

     

     

     

     

     

     

     

     

     

     

     

     

     

     

     

     

     

     

     

     

     

     

     

     

     

     

     

     

     

     

     

     

     

     

     

     

     

     

    300

     

     

     

     

     

     

     

     

     

     

     

     

     

     

     

     

     

     

     

     

     

     

     

     

     

     

     

     

     

     

     

     

     

     

     

     

     

     

     

     

     

     

     

     

     

     

     

     

     

     

     

     

     

     

     

     

     

     

     

     

     

     

     

     

     

     

     

     

     

     

     

     

     

     

     

     

     

     

     

     

     

     

     

     

     

     

     

     

     

     

     

     

     

     

     

     

     

     

     

     

     

     

     

     

     

    400

     

     

     

     

     

     

     

     

     

     

     

     

     

     

     

     

     

     

     

     

     

     

     

     

     

     

     

     

     

     

     

     

     

     

     

     

     

     

     

     

     

     

     

     

     

     

     

     

     

     

     

     

     

     

     

     

     

     

     

     

     

     

     

     

     

     

     

     

     

     

     

     

     

     

     

     

     

     

     

     

     

     

     

     

     

     

     

     

     

     

     

     

     

     

     

     

     

     

     

     

     

     

     

     

    500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