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辽阳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按要求填空。

    1.“字如果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再查音节_____;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部,再查_____画。

    2.用读音是“dùn”的字填空。

    (1)外婆____了一大锅鸡汤,邀请我们去她家做客。

    (2)爷爷年轻时身手敏捷,现在年纪大了,反应也迟____了。

    (3)听到校长宣布我班被评为优秀班级的消息,同学们____时欢呼起来。

    (4)你刚才的那些话前后自相矛____,肯定是在说谎。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2.《七律·长征》中概述红军长征经历的千难万险以及面对困难时的态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________________,下面是海边的___________,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___________

  • 3、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不甘心落于他人之后。 ____________

    2.想尽或用尽各种办法。   ____________

    3.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   ____________

    4.形容路途遥远。   ____________

    5.不能分开的缘分,指亲密的关系或深厚的感情。 ___________

    6.随着自己的心意,想要怎样就怎样。 ___________

  • 4、根据语境填写名言、名句。

    (1)看到大量的耕地被征用,我想起了这句宣传口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正如诗句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讲话中引用朱熹的《春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起兴而结束讲话。

    (4)年老的贺知章重回故里,故乡的人们却认不出他了,这就是《回乡偶书》里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填上合适的词语(按课文)。

    ________的眼睛 ________的教授 ________的潭水

    ________的去处 ________的音符 ________的语言

    ________的清晨 ________的林子 ________的小令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古诗赏析二。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陶者

    [宋]梅尧臣

    陶尽门前主,

    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

    鳞鳞居大厦。

    农家望晴

    [唐]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

    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

    麦场高处望云开。

    【注释】①陶者:烧制陶器的人。这里指烧瓦工人。②陶,同“掏”,指挖土烧瓦。③鳞鳞:形容屋瓦如鱼麟般整齐排列。

    【1】了解诗人通过写哪些人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补全下列思维导图。

     

    《江上渔者》

    《陶者》

    《农家望晴》

    人物:

    ______

    ______

    ______

    三首诗都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三首古诗。

    (1)《江上渔者》一诗将____________进行对比,反映了渔民______________

    (2)《陶者》一诗将“______”与“______”两句进行对比(用原诗句回答),写出了_________,体现了当时社会的________

    (3)《农家望晴》一诗中“白发老农如鹤立”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鹤立”一词比喻_____的站立姿态,形象地表现了他_______的心情。

    【3】下列对三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君看一叶舟”中的“一叶舟”突出了打鱼的船很小。

    B.“鳞鳞居大厦”一句中的“鳞鳞”二字既写出了大厦之多,也写出了剥削者比比皆是。

    C.《农家望晴》一诗中的“早晚回”即何时回,这一问表现的心情是喜悦的。

    D.这三首诗都是悯农诗,写出了当时劳动人民生存的不易。

    【4】读下面的资料,结合三首诗的内容,说说你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政治抱负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古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一首词,词是诗的别体。其中“西江月”是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你知道的著名的词作品:《________________》。

    【2】在这首词里,作者借“惊鹊”“鸣蝉”“蛙声”,使农村静谧的夜景洋溢着一派生机;更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显示了丰收在望的喜悦。

    【3】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上下两小节都写出了明月当空、繁星满天的晴朗夜空的美妙景色。

    B.作者通过写茅店、社林、溪桥,突出了江南水乡的特点。

    C.第一节的最后两句,作者主要是从嗅觉和听觉两方面加以描写的。

    D.“路转溪桥忽见”一句中的“见”同“现”。

    【4】请你展开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写一写“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所描绘的夏夜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课外阅读。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词牌名______,词名是______

    【2】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拓展阅读。

    香港明天更美好

      归家,归航。

      沐过世纪的风雨,一个信念伴随一个民族走过了百年沧桑。

      长久的期待,苦苦的渴望,今夜紫荆花以一瞬的盛开凝聚了一个世纪的守望。

      千紫万红是花,万紫千红是人。从南疆到北国,从东海至西域,延至五洲四洋,花千树,星如雨,狮龙舞。亿万颗心灵为这一时刻歌唱。

      香江——长江——黄河,当归家的女儿带着一路征尘,踏入家门时,迎接她的,是亲人最真的笑脸,最醇的问候。

      火树银花,凤箫声动,狮龙竞舞。任何欢乐的字眼都无法尽述中国人那浓得化不开的激情。

      1997.7.1,归家的日子,香江为温情亲情陶醉。

      1997.7.1,一个民族用无比的欢乐向世界宣告:香港回家了,香港明天更美好。

    1照样子,仿写含有颜色的词语。

    万紫千红  ________  ________

    2第二自然段中的一个信念指的是什么信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画出文中的夸张句,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外阅读

    多年来,人们总是讴歌松柏,称道杨柳,也有人颂扬木棉……可从来没有人赞美过臭椿树。

    松柏常青,不畏严寒,那是傲霜斗雪的勇士,杨柳青绿如烟,袅娜多姿,不时激起人们的诗情画意;木棉那火红的花朵,象征着革命的热情和希望,不愧为南疆的英雄……这些树,受到人们的称颂,原是合乎情理的。

    至于臭椿树,它皮粗色黑,谈不上雅观;枝干扭曲,不能作栋梁之材;叶有臭气,不堪入鼻。真可说是外貌丑,材质差,气味恶,有谁去喜欢它呢!

    但是,久而久之,我发现臭椿树自有许多长处。

    首先,它成长快,一年小,二年大,三年过后树冠就可以荫庇行人和耕畜。其次,椿树的树叶是椿蚕的饲料。尽管人们厌恶椿叶的臭气,臭椿树还是默默地养育着那些蚕儿。再次,臭椿树对于人几乎一无所求。随便一粒种子,不管风把它刮到什么地方,只要有一点合适的土壤,它都会自己发芽,成长。它从不会让虫蚁蛀蚀,无须人们的特殊关心和照料。长成后,它悄然把自己的子孙交给风儿带往异域他乡,安家落户。

    臭椿树就是这样,虽然其貌不扬,其味不香,但是它仍在悄悄地、不声不响地造福于人类。

    松柏理应讴歌,杨柳值得称道,木棉应受颂扬……而我内心深处,却总想着要赞美臭椿树,歌颂它那无愧于自己的生命,尽管受到冷遇,却仍然默默地做出贡献的崇高品格。

    1把文章中赞美一词的近义词找出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文章分段,并概括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文章拟一个确切的标题,写在文前横线上。

    4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白处填写恰当的话,从而明确文章的写作特点和中心思想。

    文章用的是借物喻____的写作方法。借赞美臭椿树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赞扬那种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 11、现代文阅读

    善良是美丽的

    那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周末,我像往常一样外出上课,照旧经过那个小小的车站。

    突然,一个白白净净且有点胖乎乎的小女孩,气喘吁吁地从马路对面(走 奔)过来。(这样放置,制作那会误会格式)一只小手里还(拎   握)了一大包吃的。仔细一看,她白嫩的额上布满了细细的汗,不住地用小手擦拭着额上那像珍珠似的汗滴。

    我十分纳闷:她的父母是怎么回事?竟会放心让这么小的孩子来单独乘车?正思考间,却看见那个小女孩一下子窜到车站的一角,蹲下身,兴奋地嚷嚷着:叔叔,叔叔!我来看你啦!我这才注意到原来在那个小角落还窝着个人!他身上十分破旧,身前放了个装钱的小碗——原来他是个乞丐。

    我看着他们两个不禁出了神。只见他微微动了下身子,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叔叔,你看,我带来好多好吃的呢!声音清脆悦耳,我的注意力瞬间又集中到小女孩身边那个鼓鼓囊囊的马甲袋上。她胖乎乎的小手打开袋子,拿出了一大堆零食。有薯片、海苔、山楂片、可乐,甚至还有口香糖……

    我在一旁,不禁哑然失笑。这小女孩,真的是好可爱好善良啊!叔叔,这些都是我最爱吃的东西哦!你快吃点嘛!稚嫩的女童声再次响起。

    那个人听后,愣住了,手也有些颤抖,小姑娘见他没反应,随手抓起一包薯片塞进他手里,满脸不高兴地嘟起小嘴,说:叔叔,你为什么不肯吃我的东西嘛!一脸委屈的样子。

    那人仿佛一下子慌了神,忙撕开包装,大口吃起来。小女孩就安静地蹲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他,满脸快乐。

    那一刻,站台上的人们的视线都被束拢在他们两人身上。小站一下子变得极为安静,人们似乎忘记了乘车,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而我,只是静静站在那儿,任由视线滞留在他们身上,久久也挪移不开。

    我忽然有种错觉,觉得这个小女孩仿佛是个小天使的化身:头顶着金灿灿的光环,背后展开洁白而美丽的翅膀,四周灿烂耀眼。她那纯洁天真的笑容在我心灵深处闪过,真如同那小天使般圣洁、动人。

    忽然,小女孩起身,回头望向不远处,挥了挥手,又露出甜美的笑容。循着小女孩的目光,我也向不远处张望:一对年轻夫妇站在那儿,对着小女孩微笑,目光中,满是善良,满是鼓励,满是赞许。他们就这样平和地望着自己的女儿,仿若守护着一个小天使,守望着一份纯真的善良,一颗纯粹的爱心。

    叔叔再见。小女孩欢快地与那人道别,然后奔向她的父母。他们一家三口,手牵着手,缓缓离去,身影融化在夕阳那温暖的余辉里。这一刻,我真切地体味到:善良是美丽的。

    车来了,我跳上车,告别了那令人倍感温暖的小站……

    1在第2自然段中的括号里选出恰当的字。

    2这是一篇写________ (人   事)的文章。作者抓住小女孩的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等,写出了________  ,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的赞美之情。

    3人们看到小女孩要乞丐吃她给的食物那一幕的表现,体现出人们 ________

    410自然段是作者的 ________ ,是赞美小女孩________

    5读第11自然段可以体会到________

    6请认真体会《善良是美丽的》这篇文章,按要求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横线上所填写的句子不能重复)

    ①善良是________的,我们应该________

    ②善良是________的,我会________

  • 12、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练习。

    四海为家的微塑料

    微塑料的概念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纤维、颗粒或者薄膜。海洋中的微塑料可分为“原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两大来源。“原生”微塑料是指在生产时就是细小的,可直接作为产品或原料使用的塑料微粒,如用于清洁剂、洗面奶,以及工业研磨料、去角质、药物和纺织物的塑料原料等。“次生”微塑料是指在自然环境中,由大块海洋塑料污染物因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层层分解破碎而成的细小塑料颗粒。

    微塑料难降解,除此以外最大的特性就是粒径细小,数量巨大,非常容易被海洋浮游生物摄入,它的尺寸越小,危害越大,因为它容易堵塞生物食道。微塑料另一个特性就是高疏水性,加之有较大面积,容易吸附海水中的多环芳烃等疏水性污染物,并产生富集作用。而这些疏水性污染物基本都是持久性有机物,大都具有较大生物毒性,能在环境中持久存在,并通过生物食物链进行累积。最让科学家们担心的是,通过食物链,这些被海洋生物摄取的微塑料最终会进入生物链顶端——人类的体内,威胁人体健康。

    科学家们普遍呼吁,世界各国应一道提高塑料制品的回收利用率,并减少使用塑料制品,以降低塑料垃圾对海洋的污染。

    【1】微塑料的特性有_____。(多选)

    ①难降解       ②粒径细小,数量巨大

    ③容易被海洋浮游生物摄入 ④高疏水性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

    【3】下面说法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微塑料是半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纤维、颗粒或者薄膜。

    B.微塑料的尺寸越小,危害就越大,因为它容易堵塞生物的食道。

    C.通过食物链,这些被海洋生物摄取的微塑料最终会进入生物链顶端——人类的体内,威胁人体健康。

    D.提高塑料制品的回收利用率,并减少使用塑料制品,以降低塑料垃圾对海洋的污染。

    【4】画“  ”的句子中“基本”可以去掉吗?试着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欢乐岛。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 会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约 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用“√”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

    【2】用横线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3】缩句。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重点句子,选择正确答案.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A.“直奔”可以换成“走向”,都说明大家很急。

    B.“直奔”比“走向”更能反映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迫、兴奋的心情。

    【5】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    

    A.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容人很多。

    B.这句话是说天安门广场成了海洋,没有运用比喻的手法。

  • 14、阅读。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节选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       我说     您怎么会碰壁呢     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1】在第四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2】给这段选文拟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面上说______________,实际上指_______________

    【4】通过读上面短文,你感受到鲁迅先生的哪些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他必须马上回家。(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喜欢唱歌。他喜欢跳舞。(用合适的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妈妈的耐心教育,使我认识到了。(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4)你不能不听我的建议。(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数代人的心愿,一百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改为感叹句)

     

    (2)邓小平提出构想。

    (扩句)  

    (3)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缩句)  

     

  • 17、如果你们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句子乐园。

    1.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改成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说:我明天带同学们复习,你们明天把英语活动手册带过来。(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小女孩将碰到爱因斯坦的事情告诉了父亲。(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难道魔鬼的智慧能战胜人类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只小鸟在榕树上叫着。(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写句子。

    跟我学:修改成分残缺的病句。

    一般的句子构成:谁做()什么。但成分残缺的句子缺少必要的成分、意思不完整。修改方法:补全残缺部分。如下面的句子缺少主语,谁写了第一首诗?应将主语补充上。

    1.记得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的鼓励是爱,父亲的批评是爱。(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燕子从湖面掠过。(扩句,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用一句话概括从下面材料中得到的启迪。

    猫头鹰的样子不招人喜欢,叫声凄厉,被人视作不详鸟,然而它是益鸟;蝴蝶艳丽多姿,翩翩起舞,招人喜欢,然而,它是害虫。

    这则材料给我们的启迪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