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潮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写出同音字。

    1.jiāo 香(   )  (   )通  (   )急

    2.tǒng  竹(   )  木(   )  (   )治

     

  • 2、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积累运用。

    (1)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他们看着脚下的峭壁悬崖,眺望着群众和主力部队远去的方向,想起了曹植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们昂首挺胸,相继跳下悬崖。

    (2)春风和煦,百花盛开,到处姹紫嫣红,让人不由得想起朱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来。

    (3)嗅着散发着甜香的丁香花,我们会吟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写出下面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

    ___________

    2.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

    呈祥的彩画。(___________

    3.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___________

  •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夏天里的成长》一文,为了表现夏天是__________,选择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动植物和成长中的“我们”作为例子,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夏日的______________

    2.《盼》一文紧扣“_______”字,具体写了“我”盼______,盼______,最后终于盼到了雨。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课外阅读。

    纸船——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地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 )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 )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作者“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是为了______________

    【3】诗歌最后一句,“爱和悲哀”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发挥想象,诗人的纸船还可能飘到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为什么总是不灰心地叠着一只又一只纸船?纸船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问题。

    (一)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二)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这两首词都是____代大词人所写。前一首作者是______,后一首作者是_____

    【2】两首词都描写了月亮,前一首描写的是______月,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心情,后一首描写了______月,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心情。

    【3】两首词所描绘的月夜景象,前者展现了一幅色彩______________的画面,后者展现的是色调__________的画面。

    【4】判断下面对两首词的理解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缺月挂疏桐”这诗句描写非常巧妙,“缺”和“疏”二字,写出了一种残缺的意境,传达出作者哀愁的心境。_______

    ②“西江月”和“卜算子”是题目,“夜行黄沙道中”和“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词牌名。______

    ③前一首词重在抒情,后一首词重在写景。_______

    【5】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______________        逶迤:_______________

    磅礴:______________        云崖: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补全诗中描写的红军长征途中的五件事

    红军:过五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岷山

    【3】在诗句“五岭逶迤腾新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诗人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_________的精神。

    【4】读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域。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430余人,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红军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根据资料可知,本诗是写的这五件事,仅仅是长征中的五个“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诗句)的描述才是整个“面”。这种写法叫作:“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

    我的老师

    曹文轩

    ①我的一生特别要感激的是我的高中语文老师。她是南京大学的高才生。这个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

    ②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望着我们说:“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什么叫语文。其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的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

    ③我至今还记得,当时所有人把脑袋转向了窗外。那个时候,外面有一大片荷花塘,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花塘里。

    ④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又走上讲台,那一天是作文课。她说道:“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前,我的历届语文老师都说作文写得最好的是曹文轩,这个反差也太大了吧。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儿就把作文本撕了,一头冲出了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处的一条大河边。我坐在河边,望着那条大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

    ⑤晚上我回到了学校,来到她宿舍门口。我记得我不是轻轻地把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门踢开。她拉开了门,微笑地看着我说:“请进来坐一会儿。”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桌子上,然后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这些字虽然非常稚拙,但是还是能看出你非常认真。你再看看那最后一本儿,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⑥她又说:“在这六本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你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的形容词吗?你看看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浮夸了。当那些老师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我听后羞愧得无地自容,自己之前就像一只骄傲的小公鸡,自我感觉已然是才华横溢的大人物了。

    ⑦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卧室,走进校园,月亮特别的好。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儿地铺在校园里。那个夜晚是我一生铭记的,老师的教诲更是让我受益无穷,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

    (有改动)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浮躁:_______________

    无地自容: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④自然段写出了“我”被批评后的一系列激烈反应,这一段主要是对“我”的________描写,从中可以看出“我”的内心________

    【3】现在,你明白老师当众批评“我”的真实用意了吗?写下你的理解。

    ________

    【4】概括短文第④~⑥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

    【5】你喜欢文章这样的结尾吗?说说理由。(开放题)

    ________

  • 10、读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哪一词语写出了五壮士跳崖时的奋不顾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声音”指的是什么?从“这声音”里面,你能够感受到五壮士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理解。

    散步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英雄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_____________。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⑧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家人散步过程中发生的事(每空五个字以内)

    (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

    2为文中第8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

    3第六自然段中的“我”最后选择走大路,为什这样做呢?请把“我”当时的想法填写在横线上。

    4“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联系上下文,注意句子中加点的词,这样写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第4自然段是景物描写,这样的用意主要是(   )

    A.南方的早春是万象更新、生机盎然的,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热爱之情。

    B.一波三折,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与寒冬对比,突出我们一家对春天的急切盼望。

    D.表现了春天生命新生的活力,同时烘托出一家人散步时感受春天之美的幸福愉悦心情。

  • 12、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回答问题。

    【1】学校举行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请你策划一个活动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图是建党100周年的标识,请同学们充分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分条写出标识的象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   伸出你充满善意的手

    ①深夜,一辆长途客车在贵州的深山中抛锚了,巨大的暴风雪一次又一次向旅客肆虐过来。尽管关紧了门,车上所有的人还是感觉到了浓浓的寒意。有人开始从旅行袋里取衣服,有人开始在车子里走来走去,试图驱除寒意。汽车的电力很快用完了,空调关闭,车里的温度一降再降,陌生的人们只好相互抱着取暖,然而还是无济于事。很多人在想:要是这时,有一团温暖的火那该多好。

    ②终于有一束手电扫了过来,车上所有的人都惊呼起来。来人是一个打扮非常普通的老人,他的背上还有一个篓子,里面是热腾腾的馒头。

    ③有人开了门,老人把篓子放在车上,他指着车前不远处说,那里就是他的家,他真诚地请车上的人到他家去。然而让人意外的是,车上没有一个人起身,老人连续说了三次,唯一的反应还是沉默。老人只好把篓子放下,自己一个人回家了。

    ④这时车上的温度已经是零下五度,热腾腾的馒头正在迅速变冷,有一个小男孩起了身,迅速被身旁的母亲拉了回来:“你要千什么?那东西有毒,吃不得。”“就是,我们即使挨冷挨饿,也不能去冒这个险。”车上不断有人附和。

    ⑤半个小时后,老人再次来到车上,当他发现篓子里的馒头一个都没少时,只是轻轻叹了一口气。他再次邀请,依然没有人反应。当他正准备下车时,车上终于有人说话了:“爷爷,我相信你,我跟你去。”说话的正是刚才那个被母亲拉住的小孩。

    ⑥老人的眼圈红了:“孩子,你不怕我是个坏人?”孩子走上去伸出他的手,挽住了老人说:“爷爷我相信你。”

    ⑦在孩子的影响下,车上才不断有人下车,跟随老人而去。

    ⑧第二天,所有人都安然无恙地上了车,面对送行的老人,很多人羞愧地低下了头。

    ⑨有记者问老人:“你的善意一次次被人拒绝和怀疑,你为什么还要坚持下去?”老人告诉记者,在这座深山里,他经常能遇到抛锚的长途车,这已经是他做的第一百件善事了。老人语重心长地说,他只是希望能以自己充满善意的手,为这个陌生而隔阂的世界多添一点爱和温暖,让人心不再可畏。

    【1】第①自然段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句子。

    (1)然而让人意外的是,车上没有一个人起身,老人连续说了三次,唯一的反应还是沉默。

    ①“老人连续说了三次”,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乘客们“唯一的反应还是沉默”,“沉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天,所有人都安然无恙地上了车,面对送行的老人,很多人差愧地低下了头。

    “很多人羞愧地低下了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你怎样看待车上的乘客?怎样看待这位老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站牌信息,回答问题。

    【1】本站牌所在站点名称为__________

    【2】从本站去往唐山站,可以乘坐的公交车共有__________趟,分别为__________

    【3】从“地震遗址公园”去往“唐山站”,可以选择先搭乘______路公交车,然后在__________站换乘______路公交车,即可到达。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请仿照例句的形式和修辞手法,从“大树”“鲜花”“清风”中选择两个作为“生命”的喻体来续写,与前一个句子构成意思相近的排比句。

    例句: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点嫩绿;

    假如生命是________________,我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生命是________________,我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句子练习。

    1.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用关联词改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种多么坚强的精神。(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1)文章难道不是在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强烈对比中彰显人物品质吗?

    (2)难道你看不出我是这里的下士吗?

     

    (3)真正的伟人怎能强迫别人尊重自己呢?

     

     

  • 18、将下列句子改为拟人句,

    (1雨滴落在雨伞上。

     

    (2)蜜蜂、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鸟儿在枝头鸣叫。

     

    (3)春风吹在你的脸上。

     

    (4)秋天,树上红红的果子在风中摇晃。

     

     

  • 19、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劳,她的头发还有不白的么?(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写句子。

    1天空中挂着圆月。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边的沙地上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闰土心里的希奇的事,让我羡慕。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书面表达

    小练笔。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请你在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观点。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拿_______来说,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