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徐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_____( )_____( )_____( )

    _____( )_____( )

    _____( )_____( )

    _____( )_____( )

  •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从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巧夺________)   (_______如生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不安   ____________

    1.柱子和屋檐上雕刻的飞禽走兽都________,真可谓________

    2.在我的家乡,中秋节一定要放孔明灯,这是千百年来________的。

    3.妈妈的一个拥抱,使我________的心平静了下来。

    4.形容“很多次”的词语是________,请用这个词语写一个句子:____________

  • 3、按课文内容填空。

    1.《负荆请罪》讲述的是________时期赵国的大将军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向________请罪的故事。现在负荆请罪这个成语表示________。  与蔺相如有关的故事还有:________、________。

    2.读《爱之链》一文,从文中的“________”“他没穿袜子”“________”“餐馆里面十分破旧,光线昏暗等细节我们可以体会到乔依的生活十分________,更衬托出他________的品质的高贵。

    3.“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他仿佛________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一切似乎都在________。”这句话中的指的是________,他是一个________的人。

  •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飘带____ ________味 孤芳________

    ________自怜 群马________ 心驰________

  • 5、根据有关学习内容填空。

    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南宋著名词人________的作品,其中“西江月”是这首词的________。这首词写出了乡村夏夜的___________________

    2.“她来祭奠两个人。”这句话选自课文《桥》。其中“两个人”指____________,这“两个人”都是具有______________精神的共产党员。

    3.通过读《伯牙鼓琴》的故事我们知道了,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___,因此人们常常用______这个词比喻乐曲高明美妙或知心朋友难觅。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诗人采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描写了长征波澜壮阔的场面。诗人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度概括出红军不畏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再现长征宏大的场面,接着精心选择过五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岷山五个典型事例,表现红军翻越万水千山的艰难。

    【2】画线的诗句是围绕“_______”字来写的。读了这两句诗,我体会到了红军战士翻越岷山的喜悦心情,耳边仿佛听到了红军战士在欢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这首诗歌的朗读,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红军不怕远征难”要读出红军“不怕难”的气概,语气要坚决,充满信心;“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只等闲”要放缓慢,读出红军把长征中的困难当作平常事的平淡语气

    B.读第三、四句时要突出五岭山脉的绵延不绝和乌蒙山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则要读得平淡,表现出红军的“不怕难”

    C.第五句要读出红军的欢快心情,读第六句时语气要低沉一些,以表达出对牺牲战士的缅怀之情

    D.第七、八句应读出欢欣鼓舞的语气,因为红军历尽艰辛终于翻过了终年积雪的岷山,“更喜”二字既是红军当时喜悦心情的写照,也是红军对革命征途的展望,要重读

  • 7、按要求完成诗句练习。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1】用“/”标出诗句的朗读节奏。

    【2】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句中“________________”点明题意,”交代了时间,一个“________”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__________”是“客愁新”的原因。

  • 8、课外阅读。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的韵脚是____________,描写的季节是__________

    【2】给下面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乱花”的意思是(________

    A.指花朵大小不一,显得很杂乱。

    B.各种颜色的野花。

    (2)“渐”的意思是(________

    A.渐渐。 B.进。

    (3)“欲”的意思是(________

    A.副词,将要。 B.欲望。

    【3】解释下面的诗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本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漫步西湖所见到的明媚风光。(________

    (2)本诗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诗歌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孤山寺和白云。(________

    (3)“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________

    (4)“早”字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之情。他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情态,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________

    【5】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只有一个地球(节选)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  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  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1.地球在宇航员的眼中是怎样的?请用一句话概括。

     

    2.文中画 的句子将地球比作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

    3.文中画 的句子用了对比、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4.“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这句话中同茫茫宇宙相比能去掉吗?为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作者在表达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5.读过这两段话后,你有什么话想说?请你写下来。  

     

     

  • 10、阅读。

    湮没在岁月中的读书时光(节选)

    顾晓蕊

    ①园中读的自然是闲书,好在母亲从不认为闲书是“无用的书”。母亲年轻时家里穷,没上过几年学,这成了她的一桩憾事,也因此认为读书是第一等好事。每每看到我读书,她的目光里就隐隐地闪着光,恍若看到希望。

    ②那个年代,课外书不多,偶尔买回一本,我便视作珍宝。这本《红楼梦》是我一个好朋友父亲从外地买回来的,看到它我眼前猛地一亮,跟好朋友商量了许久,她才勉强答应借给我看一周。

    ③我正看得起劲,听见母亲隔窗喊道:“该吃饭了。”我站起身舒展舒展腰,远远地看到我的好朋友朝我家过来,赶紧把拿着书的手背到身后。

    ④“说好的,我来取书了。”她走到我跟前并硬声说道,果然是来催我还书的。

    ⑤我刚想开口说话,喉咙里像伸出一只手,把到嘴边的话摁了回去。沉默片刻后,我突然结结巴巴地说:“书……不小心丢了。”她呆住了,脸上露出比哭还要难看的神情。

    ⑥“当心蜜蜂。”慌乱中我随手一指,她扭身看去,我趁机把书藏在花叶间。随即跑上前去,把她拖进屋,我拿出一堆零食,说:“送给你,算我向你道歉。”

    ⑦哄走了她,我正暗自得意,身后传来一声低吼:“把书拿出来。”母亲的目光紧紧盯着我。

    ⑧“窃书不为偷。”我为自己辩驳。

    ⑨母亲瞪大眼睛喝道:“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学会做人,你怎么连这都不懂呢?”第一次见母亲生这么大的气,我很羞愧,将头低了下去。

    ⑩我把书还给了好朋友,后来搬家的时候,她又送给我留作纪念,我一直珍藏至今,这本《红楼梦》开启了我的阅读之门。

    【1】请用简略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两处写到母亲的“目光”。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两处“目光”描写有何不同。

    A.每每看到我读书,她的目光里就隐隐地闪着光,恍若看到希望。

    B.母亲的目光紧紧盯着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画线语句,完成下面的内容。

    (1)这是对母亲的_____________描写。

    (2)这句话是反问句,请把它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如此生气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呢?请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 ),有所(   ),有所( ),有所(   )。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选词在文中填空。

    发明   发现  成就  创造

    2、发现真理必须具备三个条件_____   __、___ ____、___ __ __,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举了三个事例,分别是①_______ __②_____   ___③______ ___

    3、读读划横线的句子,写下自己的感受。

     

     

  • 12、根据课文填一填,再回答问题。

    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 )便有一群海鸥(   ),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   )的乐谱。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   )地唱着什么。(   ),原来是( )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1将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2这两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字用得特别精彩,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文中的加点词分别换成干净起落行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

    好一朵木槿花

    ①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簪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一点不在乎秋的肃杀。以前我有“美人蕉不美”的说法,现在很想收回。接下来该是紫薇和木槿。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它们是外来户。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紫薇似娇气些,始终未见花,木槿则已两度花发了。

    ②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学生浴室边的路上,两行树挺立着,花开有紫、红、白等色,我从未仔细看过。近两年木槿在这小园中两度花发,不同凡响。

    ③前年秋至,我家刚从与母亲死别的悲痛缓过气来不久,又面临小弟人生的困惑。我们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陷入极端的惶恐中。我在坐立不安时,只好到草园踱步。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了我们的基本队伍——亲爱的玉替花之外。只有两棵忍冬树,结了小红果子。玛瑙扣子似的,一簇簇挂着。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

    ④忽然在绿草间,(   )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我忙拨开草丛走过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这是木槿。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

    ⑤木槿花的三种颜色,以紫色最好。那红色极不正,好像颜料没有调好;白色的花,有老伙伴玉簪已经够了。最愿见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

    ⑥惊喜之余,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做出一个浅坑,浇上水。水很快渗下去了。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色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

    ⑦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园旁小兴土木,盖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里 ,像是零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象,知道毁去了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这崎岖的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

    ⑧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⑨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折,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

    ⑩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

    (作者宗璞,有删改)

    【1】选择一个动词填入第④自然段的括号中,最恰当的是(   

    A.露

    B.冒

    C.闪

    D.开

    【2】第①自然段画线句子中连用三个“偶然”,说说你认为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提示提炼文中关键词,完成下列表格。

    A.文章开头写小园中的其他几种花,是为了告诉大家“我”是个爱花、懂花的人。

    B.文章主要描写了木槿花在小园中两度开花的样子,写出了此花的不同凡响。

    C.文章语言质朴,娓娓道来,在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真挚的感情。

    D.文中的木槿花虽然娇嫩却很顽强,使惶恐中的作者去掉悲伤、留住梦想。

  • 14、   

    材料一:学校端午文化节活动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①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天中节等。

    ②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据有关学者考证,端午节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③端午节在我国民间是较为隆重的,庆祝活动也是多种多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几种: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插艾草等。香囊做成不同的形状,以五色丝线缠绕,结成一串,玲珑可爱。如今,端午节已成为我国的法定节假日,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成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1】在学校端午节文化活动中,丁丁想去观看歌舞表演,他应该去____________

    【2】材料二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介绍端午节的。

    【3】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端午节还有“中元节”这个别称。( )

    (2)端午节这天,丁丁特意请了一天假去参加庆祝活动。( )

    (3)芳芳根据活动安排来到实验楼,为朋友制作了香囊。( )

    (4)冬冬在1号教学楼参加了诗词天地活动,吟诵了屈原的作品。( )

    【4】除了端午节,你还知道哪些中华传统节日及相关风俗?选一个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根据提示,围绕一个中心意思,续写几句话。春节快到了,人们比平时更加忙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句子训练营。

    (1)七月的新疆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用因为……所以……连成一句话)

     

     

    (2)虽然天山现在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繁花无边的天山呢?(改为陈述句)

     

     

    (3)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窝,都有鱼儿在游动。

    (改为拟人句)

     

     

     

  • 17、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改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 改成比喻句

    晨雾飘浮在黄海滩涂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在人生的经历中,一定有许多人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或父母、或朋友、或同学、或邻居、或伙伴、或老师……他们也许给过你帮助,也许给过你启示……请自拟题目,写一篇写人的记叙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