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咸阳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将下面的词语填写完整.

    ____珑剔____          ________              ____)(____盛名

    ____)(____           ____)(____奔月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打开——_______   喧闹——_______   小心翼翼——_______

    兴奋——_______   凉爽——_______   理直气壮——_______

  • 3、下列诗句中不是表达陆游爱国情怀的是 ( )。

    A.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B.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C.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D.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 4、解释下列带点字的意思。

    (1)终日不成________________

    (2)曰,非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日出时去人近_________________

    (4)任东西南北风___________________

    (5)粉骨碎身不怕____________________

  • 5、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登山队员们心中fèi téng( )了,他们惊喜地看到,在长满tái xiǎn( )的xuán yá( )上,一枝枝色彩鲜艳的huā lěi( )正wēi xiào( )着tiào wàng( )远方,它们在páo xiào( )的山风中翩翩起舞……这是大自然kāng kǎi( )赠予奋斗者的礼物!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课内阅读。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解释加点的词语。

    九曲:___________ 簸:_______

    【2】写出了黄河的雄浑气魄,突出了黄河一往无前气势的两句诗是“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下列诗句中,与这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将黄河的源远流长写得出神入化的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写出画线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首诗后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如今直上”有沿着黄河河道逆流而上之意,体现出诗人不惧艰险的豪迈气概。

    B.诗人梦想自己能够像牛郎织女那样,成为神仙,过着幸福的生活。

    C.后两句由前面的“实境”幻化成“仙境”,把读者带入奇异的神话世界。

    D.诗人想象去拜访勤劳善良的牛郎织女一家,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7、快乐阅读。

    游子咏(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报得三春晖。

    【1】在横线上把诗句补充完整。

    【2】给带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在括号里“√”。

    (1)临密密缝________ A.出门 B.可以 C.行动

    (2)恐迟迟归________ A.意思 B.心中 C.心意

    (3)报得三春________ A.光辉 B.月亮 C.照耀

    【3】这首诗把母爱比作__________,把自己比作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之情。

    【4】诗中这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厚爱。

  • 8、阅读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1】将文中的词补充完整

    【2】《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请结合诗句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明月”外,作者还选取了哪些景物进行描写?请你选取一中景物说说写景的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作为一代理学宗师的代表人物,朱熹在闽北“琴书五十多载”,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可谓“县县有朱子,处处有遗存”。目前,南平市共有朱子文化遗存140处和一条古街(五夫里街),馆藏可移动朱子文化遗存23件,非物质文化遗产73项。

    (材料二)

    南平市相关部门设计的“卡通朱子形象”,如下图。

    1材料一中的“闽”是(   )省的简称。

    A.海南 B.河北 C.福建 D.江西

    2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可知,南平市将一位古代名人作为形象代言人,他就是(   )

    A.朱德 B.朱熹 C.朱元璋 D.孔子

    3根据材料来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熹在闽北一带度过了五十多个春秋,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B.南平市“县县有朱子,处处有遗存”。

    C.南平市有非常丰富的朱子文化遗存。

    D.朱子是南平市为了加强城市形象宣传而塑造的卡通形象。

    4材料二的卡通图中重点推荐的南平特产不包括(   )

    A.大红袍茶叶 B.建阳建盏

    C.朱子家训 D.政和白茶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图中“乘风再来武夷山,绿色发展南平市”这则宣传语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传说战国时期,一位叫韩娥的女子来到齐国,因为一路饥饿,断粮已经好几天了,于是在齐国临淄(zī)城西南门卖唱求食。她美妙而婉转的歌声深深地打动了听众的心,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天以后,人们还听到她歌声的余音在房梁间缭绕,人们都说韩娥之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韩娥投宿一家旅店,因为贫困,韩娥遭到了旅店主人的侮辱,她伤心透了,“曼声哀哭”而去。声音是那么悲凉,凡是听到她歌声的人都觉得好像沉浸在哀怨里。一时间,“老幼悲愁,垂泪相对,三日不食”,旅店主人只好又把她请回来唱一首欢乐愉快的歌曲。韩娥“复为曼声长歌”,众人闻之“喜跃抃(biàn,拍手鼓掌)舞,弗能自禁”,气氛顿时欢悦起来,把此前的悲愁全忘了。其歌声之动人,乃至于此。

    因此,后世就有了“余音绕梁”“绕梁三日”的成语典故,以形容美妙的歌声和音乐的魅力。

    【1】从哪里可以看出韩娥之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旅店主人为什么又把韩娥请回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韩娥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丰碑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有一个人被冻死了!”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颗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丰截纸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风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狮子,样子十分可怕。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快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脸上,溶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1短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摘抄一处写将军神态的句子,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写将军神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一读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写出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最后才点明冻僵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为什么以“丰碑”为题?联系短文相关内容,写出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内阅读,完成问题。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 ,照着她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 ——月光

    【1】概括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语段中的横线上补充原文。

  •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界70年代,我国火警电话号码统一定为“119”。1992年,国家公安部发出通知,将每年的11月9日定为“119消防宣传日”。

    材料二:灭火器是一种轻便的灭火工具,可以用于扑救初起的火灾,控制火势蔓延。不同种类的灭火器,适用于扑灭不同物质引起的火情,使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二氧化碳灭火器

    加压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再将其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用来扑灭图书、贵重设备、精密仪器、油类引起的火灾。

    泡沫灭火器

    灭火时,能喷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它们能附在可燃物上,使其与空气隔绝,同时降低温度,达到灭火目的。

    可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固体物质燃烧引起的火灾。

    干粉灭火器

    利用气体吹出磷酸铵盐等干粉来灭火。

    可扑灭一般火灾,还可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材料三:发生火情,要及时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报警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事项:牢记火警电话“119”;向接警中心准确报出失火地址、着火物、火势大小及着火的范围;将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告诉对方,以便联系;报警后,立即派人到路口等候消防车,引导消防车迅速赶到火灾现场,及时扑救;如果火情发生新的变化,要立即告知消防队,以便他们及时调整力量进行部署。(注意:不能随意拨打火警电话,更不能假报火警。)

    材料四:火场逃生口诀:

    熟悉环境,出口易找;发现火情,报警要早;保持镇定,有序外逃;

    简易防护,匍匐弯腰;慎入电梯,改走楼道;缓降逃生,不等不靠;

    火已及身,切勿惊跑;被困室内,固守为妙;逃离险地,不贪不闹。

    【1】这四则材料围绕消防安全介绍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火警电话机“119”消防宣传日、 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材料,为下面题目选择正确答案。

    (1)小强一家外出旅游,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他们住进宾馆后首先应该做的是 ______

    A.打听附近哪里有美食。

    B.打开电视观看节目。

    C.观察“紧急出口”“疏散通道”等标志的位置及方向。

    (2)学校要购进一批灭火器,图书馆应该配置 ______ 灭火器最合适。

    A.二氧化碳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泡沫灭火器

    【3】判断下面说法或做法的对错,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位于商场七楼的电影院着火了,观众们赶紧乘坐电梯下楼逃生。 ______

    (2)如果山林中刚开始起火,火势很小,材料二中的灭火器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______

    (3)林林想了解突发火灾时应如何报警,就重点阅读了材料三,并实际操作了一次。 ______

  • 14、课外阅读。

    雕像

    ①一位致富不忘家乡的农民企业家出资修了一座跨河大桥。

    ②大桥竣工后,企业家找到一位颇有名气的雕塑家,请他塑一尊人物石雕立在桥边。

    ③企业家说:照片我没有,但请您听听这个故事——

    ④20年前一个夏日的傍晚,山洪暴发,天昏地暗。一个放学归来的少年躲在河边一棵孤柳下浑身湿透,惊恐地盯着面前咆哮的河水。突然,少年听到一声声呼唤:狗子——狗子——少年隐约看见河对岸母亲顶着一块儿塑料布艰难地走来了,可河上的小木桥早被洪水冲走了。母亲也看见了儿子,来不及挽起裤腿便踏进湍急的河里。突然,一股更猛的洪水奔涌过来,母亲一闪不见了。少年急了,跟着洪水往下游跑。

    ⑤良久,母亲又被洪水托了起来。

    ⑥娘!娘——少年哭喊道。

    ⑦母亲被浪头掀起的片刻,用了最大的声音喊:狗子——饭在灶膛里……热着——有20块钱在床上的棉絮里……母亲话音未落就被洪水卷走了。

    ⑧后来少年chuò zhuì)学了。少年用母亲积攒下的分分角角到镇上做生意,一直到今天。

    ⑨企业家讲到这里声音有些哽yān   )了,他说:您知道,那少年是我,我要给母亲塑一尊雕像。

    ⑩那一夜雕塑家失眠了,那场景总缠绕在脑子里。雕塑家开始了自己雕塑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幅作品的创作与雕刻。

    雕像揭   )的那一天,当这位农民企业家亲手掀起雕像上的红绸时,他惊呆了,久久不语——风雨中,一位头发凌乱的母亲顶着一块儿雨布,佝偻着腰,神情焦急地呼唤着……母亲的背后,映衬着彩虹一样的跨河大桥。

    企业家紧紧抓起雕塑家的手:谢谢您!谢谢您!企业家的声带chàn zhàn)动着,眼睛闪着泪光。随后他说:工钱多少?您说个价!

    雕塑家轻轻推开企业家的手,郑重地问:你说呢?

    【1】用“√”给文中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1)咆哮:_______

    (2)颇有名气:________

    【3】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想想这尊雕像表现出了怎样的深刻意义。_______

    【4】读文中画“_____”的句子,说说雕塑家想表达什么意思? ______

    【5】请你简要评价文中的三个人物特点。

    企业家:________

    雕塑家:________

    母亲:_______

    【6】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这是了不起的奇迹。(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环境污染成为当今世界性的三大社会问题。(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漫步句子关。

    第二天,正太郎把小狐狸要了回来。

    字句:________

     

  • 17、照要求写句子。

    例:店里冷。

    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

    1)声音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是我和一个同住的失业工友几天的饭费。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饭是不能不吃的。

    变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句子练习。

    (1)例:“我还有作业没有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 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请用其他的词代替)

    ①看着纷纷飞舞的雪花,她____________道:“雪精灵实在是太美了!”

    ②“路上注意安全,上课要认真听讲……”每天早晨上学前,妈妈总要______我。

    ③“加油!加油!” 操场上传来同学们的阵阵____________

    (2)盲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是随便说说罢了。”(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月光下的丁香白的潇洒,紫的朦胧。(仿照例句的形式补充句子)

    阳光下的月季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作文。

    题目:生活因 而精彩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以填“友谊”“读书”“爱”“挫折”……

    2.通过一件具体的事例,写清楚其令生活更精彩的原因,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