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
(2)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 )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
(4)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
2、用“烈”组词,填在括号里,不能重复。
(1)当灾害袭来时,两位老师明知自己的生命遭遇到巨大的威胁,可是,他们义无反顾,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绽放出善良的光芒,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谱写出(________)的篇章,铸就了生命的永恒和伟大。
(2)他在奥运会上拿下了历史性的第一枚拳击金牌。当他走上领奖台时,观众席上响起了(________)的掌声。
(3)爷爷这段时间身体不好,总是(________)地咳嗽。
(4)这场足球比赛,双方的对抗十分(________)。
(5)钱学森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回国工作的想法越来越(________)。
3、读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鲁滨逊在那片荒芜的土地上(_______)没有挨饿,(________)没有奄奄待毙。
2.这(_______)粥,(_______)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3.至于内衣之类,(_______)缺乏,(_______)我很快就习惯了。
4.我(_______)不得不干这活儿,(________)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
4、写出下列成语故事的主人公。
入木三分( ) 负荆请罪( )
卧薪尝胆( ) 凿壁偷光( )
5、比一比, 再组词。
陈_______ 稍_______
阵_______ 梢_______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解释下列词语。
山郭:_______________四百八十寺: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不少于4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1】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多选)
A. 对比 B. 排比 C. 比喻 D. 拟人
【2】“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动词形象地刻画了两种人对人民不同的态度。
【3】诗句热情歌颂了________,批判了_________。
8、课外阅读。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天净沙·秋》中“天净沙”是_______,“秋”是_______。
【2】这首散曲中描写的景物构成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有病的时间,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起来。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八十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笔做武器,同敌人战斗。他在逝世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浪费过时间。
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如饥似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以继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缘无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的含义是( )
A. 鲁迅很谦虚。
B. 鲁迅不喝咖啡,别人喝咖啡时他在工作。
C. 鲁迅抓住一切时间紧张地工作。
【3】找出文中的一个过渡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单说说你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怎么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草原(节选)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 ),天空是那么(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 )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在括号中填入原文中的词语。
【2】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草原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句中“无边的绿毯”指______________,“白色的大花”指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直接写草原景色的用“____”标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用“﹏﹏﹏”标出。在写景中融入感受,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文《开国大典》片段,完成练习。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 奋斗)的声音,曾经(鼓励 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战斗 奋斗)。接着,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跃 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 欢呼)起来。
【1】用横线画出选文内括号里合适的词语。
【2】“这庄严的宣告”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这不仅说明了喜讯传播的范围_____________,还说明消息传播的速度______________。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__________,国歌是《______________》。请写出国歌的词作者_____________,曲作者_____________。
12、阅读能力展示台。
大自然的启示
闷热的夜,令人窒息,我辗转难眠。窗外,一道道闪电划破了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大炮轰鸣,使人惊恐。
一道闪光,一声清脆的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了一种强烈雷电现象,接着便下起瓢泼大雨。宛如天神听到信号,撕开大幕,把天河之水(倾注 倾泻)到人间。
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
一小股雨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
不一会儿,铿锵的乐曲转为节奏(单一 单调)的旋律,那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着沉睡人儿的疲惫躯体。
从窗外射进来的第一束光线报道着人间的黎有。碧空中飘浮着朵朵白云,在和煦的微风中翩然起舞,把蔚蓝色的天空擦拭着更加明亮。
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迎接着喷薄欲出的朝阳;被暴风压弯了腰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梦中惊醒;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江山似锦,风景如画,艳丽的玫瑰花散发出阵阵芳香!
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
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 限制),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
【1】划去文中括号里不合适的词语。
【2】用波浪线画出前三段中联想的内容。
【3】用“_______”画出文中描写雨的句子。
【4】文章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完成后面的练习。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节选自《少年闰土》)
【1】“无穷无尽”说明闰土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一个“啊”字饱含着作者对闰土的________和________之情。
【2】“我往常的朋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他们和作者“不知道一些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课文内容思考,写出画线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贝多芬
①乡下一家简陋的旅店里,躺着一位客人。他正闭目(观赏 玩赏 欣赏)楼上(优良 优美 优秀)的钢琴声。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他仿佛看见珠子在滚动,高的时候他仿佛听到雷鸣振撼着大地。
②“这是谁弹的呢?”旅客想。忽然,“滴”的声,一滴水滴在他的脸上。他睁开眼往天花板瞧去,又滴下一滴水,正好滴进他的眼里。他跳了起来,放开喉咙喊:“来人呀!来人呀!”
③“什么事,先生?”服务员慌慌张张跑进来。
④“楼上是谁,怎么往天花板上倒水?”旅客生气地问。
⑤服务员看着漏下的水,答道:“上面住的是当代大音乐家贝多芬先生!”
⑥“哦!是贝多芬!难怪弹得这样好!”旅客一听这句字,怒气立刻消了大半。
⑦“要不要我去关照他不要让水漏下来呢?”
⑧“不,不!你不要(搅扰 打扰 干扰)他,我自己看看吧。”
⑨旅客轻步走上楼去,透过门缝见贝多芬正全神贯注地弹着。琴边放着一盆水。他正在纳闷,突然,看见满身大汗的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一浸,又继续弹下去。啊!原来贝多芬苦练得连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冷水冷却一下。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板缝滴到楼下去了。
⑩这位旅客站了很久才离开,当他下楼时,不禁暗暗(赞叹 赞美 赞颂)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用“√”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2】填空回答问题。
第一自然段中的“他”是指__________;第八自然段的“他”是指__________。
【3】默读第一自然段中的最后一句,用“——”线画出实在事物;用“~~~~~”画出由此产生的联想。
【4】联系全文,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旅客生气的原因是板缝滴水滴进他的眼里。(___)
(2)旅客怒气消了大半的原因是服务员答应关照楼上客人不要让水漏下来。(___)
(3)板缝滴水是贝多芬用冷水冷却发烫的手指,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板缝滴到楼下。(___)
(4)客人赞叹贝多芬的原因是贝多芬的琴声像珠子在盘中滚动,像雷鸣振撼着大地。(___)
【5】把下面的中心思想补充完整。
文章通过一位旅客在旅店里的所见所闻,赞美了贝多芬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6】结尾处顾客会说写什么?请发挥想象在空线上补写出人物的语言。
15、(题文)按要求写句子。
1.虽然他们都不免带有民族和历史的局限,但他们不计生死坚持信念的浩然正气,是我永远崇敬的。(用加点词语造句)
2.史德威得不到史可法的尸骸,就安葬了史可法的衣冠。(改为“把”字句)
3.一想到这里,我就感慨万分。(改为陈述句)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你也会去睡觉吧。”(改为转述句)
2.用词语的不同意思分别造句。
温和(气候不冷不热 使人感到亲切)
3.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修改病句。
只要山势多么险峻,他就敢攀登。 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4.仿写句子。
白桦林银白的树干摇曳着身躯和手臂,仿佛在向我们低吟浅唱。
5.选择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a用于引文的省略;b用于列举的省略;c用在话语中间,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①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 ( )
②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 )
③秋天到了,果子挂满枝头,橙子、柚子、葡萄、苹果……一派丰收景象。( )
17、这件事他一定知道。(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著名的钱塘江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汐最大。 (次序改变,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地这么大。陆地还占不到地球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用关联词将两句合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图书管理员把我放在一个奇怪的机器面前。(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6分)
(1)冀中人民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明上河图》是幅画。(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一对年过六旬的老人被乡亲们乐于助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毛泽东的这首《七律·长征》洋溢着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无不体现这种精神,发挥你的想象,写一个片断描写,表现红军战士趟细浪、走泥丸时的精神风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