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泰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照样子,写出相应的词语。

    (1)霎时间(形容时间短)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断断续续(描写琴声)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微波粼粼(描写大海)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2、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______

    ⑵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______

    ⑶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______

    ⑷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______

    ⑸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______

    ⑹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______

  • 3、按原文填空或联系语境填空。

    (1)在古代诗人笔下,祖国的山川湖海是那么迷人,有“卷地风来忽吹散,_________”的西湖水,有“___________,清风半夜鸣蝉”的明月清风。

    (2)《宿建德江》的作者是___(诗人),诗中借景抒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 4、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根据拼音,结合语境写字词。

    参观了摄影péng______里的dǒu péng______、蓑衣、石磨,他不再jǔ sàng______。来到jù lí______cǎo píng______500米的玉湖,只见wǎ lán______的天空,翠绿的柳树倒映在湖里。他急忙上船,拿竹篙往船舷上一抹,微波连同píng zǎo______游鱼yàng______开去……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读古诗,完成练习。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等闲识得东风面,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胜日的意思是_____A.胜利的日子。B.天气晴朗的日子。

    2等闲的意思是_____A.平常、轻易。B.等到闲时。

    3诗句中出现的四字词语是______,与它意思相近的成语我还可以积累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用斜线给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2】读前两句诗,说说诗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写出了夏天的雨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课内片段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补充文中词句。

    2这是一首词,词牌名是《_________》。

    3词中描写的是_________季的景象。你是从_____________看出来的。

    4路转溪桥忽见一句让你想起《游山西村》里的一句诗__________________

    5关于这首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

    B.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对农村丰收的喜悦之情。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认真阅读下面三份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节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材料二】

    2014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

    读书时间

    读报时间

    看电视时间

    38分钟

    18分钟

    98分钟

    (摘自网络)

    【材料三】

    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的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左脑交流,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摘自报刊)

    【1】上面三则材料的搜集途径不包括(   

    A.阅读书籍

    B.上网浏览

    C.阅读报刊

    D.调查问卷

    【2】周国平关于阅读观点的描述,下列各项中最准确的一项是(   

    A.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

    B.阅读经典就是真正的阅读。

    C.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生活的需要,也是一种阅读。

    D.阅读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是为了消遣,在时光的消磨里获得精神的启迪和享受。

    【3】阅读上面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消遣,我们可以阅读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

    B.我国国民看电视的时间远远超过看书读报的时间。

    C.阅读书籍是在和我们的右脑交流。这是卢格曼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

    D.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感觉闭合。

    【4】周国平认为人们读书的目的主要有哪几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草地夜行(节选)

    听了他的话,我快走几步,紧紧地跟着他,但是不一会儿,我又落下了一大段。

    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来吧,我背你走!”我说什么也不同意。这一下他可火了:“别磨蹭了!你想叫咱们俩都丧命吗?”他不容分说,背起我就往前走。

    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大雨来。我一再恳求他放下我,可他怎么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地背着我向前走。

    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

    我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好,只觉得自己也随着他往下陷。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

    我使劲伸手去拉他,可是什么也没有抓住。他陷下去了,已经没顶了。

    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地往下流。多么坚强的同志!为了我,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

    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对,要记住革命!我抬起头来,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的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1】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A.表示内容的省略

    B.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C.表示列举的省略

    【2】文中画“ ”的句子形象地写出了当时“我”的________之情。

    【3】文中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               ”的部分中“一条光明大路”指的是(             

    A.革命之路。

    B.通向遥远陕北的道路。

    C.天亮了,大路变得很光明。

  • 11、课外拓展。

    可爱的地球

    ①我登上月球以后最强烈的感受,就是对地球的爱更深了。地球虽有缺点,可是比月球上的满目凄凉、到处窟窿要强得多。金星被炽热的气体包裹着,火星周围则笼罩着一层冰冷的二氧化碳。它们都不适合人类居住。

    ②地球对我们却非常合适。它有个美妙的大气层。氧的含量恰到好处,使我们不至于过度兴奋,也不会自行焚化。混合而成的空气又有足够的强度,使我们到处感觉到它的存在。这无疑是太阳系中最美好的大气层。

    ③地球的一大特点是它有斜轴。正是斜轴,造成了四季的交替变化。人们可以毛衣之后穿夏装,绿叶之后赏红叶,避免生活单调。

    ④我们很幸运,地球自转一周是二十四小时,这样的速度也刚好合适。你想一想,地球如果转得像,土星一样快,每十小时自转一次,情形会怎么样?你就要不断地上床、起床了。

    ⑤有些人批评过地球的引力,说它太强,人从一两米那么高的地方跌下来,就会把腿摔断了。不过它也有一些很大的好处足以与此相抵,例如房子不会轻易被风吹走。

    ⑥有时候我们也听到有人埋怨地球上的气候。但是,无论天气多坏,也比根本没有好。如果人们在月球上相遇,恐怕没有什么可寒暄的。也许只能说:”这个季节,陨石似乎多了一点。”接下来就只好僵住,相对无言了。

    ⑦地球千秋万世运转不停,只要妥善维护,总可以做我们永世的乐土。

    【1】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就会有所不同,如果给你下面的任务,你会优先选读哪部分内容?

    任务一:短文中,作者列举了地球的哪些优点?

    优先选读第___到第___自然段的内容。

    读后,请作答,优点有:_________

    任务二:小明要做一期关于地球季节和气候的手抄报,他可以优先选读第___自然段的内容。

    【2】文章第①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短文,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呢?

    __________________

  • 12、按要求回答问题。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本段选自________一文,课文中的句段大多非常简短,作者这样写意在( )(多选)

    A.渲染紧张气氛             B.增强故事悲壮色彩

    C.使语言精练             D.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2】结局才点明老汉和小伙子是父子,课文这样安排结构有什么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

    毕业赠言(胡适)

    诸位毕业同学:

    ①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②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的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减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也绝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③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       )没有图书馆,(       )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④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能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缩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⑤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30年可读11万页书。

    ⑥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3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功夫;4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⑦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⑧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

    ⑨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这篇毕业赠言的中心话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请根据提示梳理全文思路:

    提出赠言→________________→指出怎样做学问→________________

    【4】第②段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少年”指的是____________。这句话可以用与其意思相同的诗句或格言替代。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1)只要愿意读书,没有图书馆创造条件也可以读书。             

    (2)是否可以读书,取决于是否有图书馆。                              

    【6】即将毕业的你,写下对学弟学妹们的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内阅读。

    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零下五十摄氏度至零上一百五十摄氏度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体系提供能源。

    1读文中画浪纹线的句子,想想它们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天体上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

    3举例说明,短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

    4注意文中加点的部分,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完成下面句子。

    (1) 我被聘为北大生物副教授一职。(改病句)

     

    (2)农业的意义对于生命科学十分巨大。(改病句)

     

    (3)我被其他孩子成了班长。(改为反问句)

     

    (4)人类被很多疾病困扰。(改为感叹句)

     

     

  • 17、图书管理员把我放在一个奇怪的机器面前。(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写句子。

    小军对我说:“如果明天不下雨,我就和你一起去河边钓鱼。”(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照例子,选择一个词语或自定词语,发挥想象,把一种情感写具体。

    例句:(沉重的心情)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欣喜落狂、激动、沮丧、饿、愤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题文)按要求,写句子。

    1.你己经看过好多遍了,老看还有什么意思?(改为陈述句)

       

    2.我把报纸按日期排列起来。(改为字句)

       

    3.在妻子面前碰了钉子,我只好硬着头皮去向父亲要。(改为双重否定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妙笔生花。

    你有晚上一个人在家的经历吗?当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请写一写。要求运用环境描写,衬托自己当时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