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查字典要求填空。
用音序查字法查“肺”,应查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_)。“肺”是(________)结构的字,共有(______)画。我能写出与“肺”有关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先写出句子的意思,再写出这段话所表达的情感。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句意是:____________这段话表达了伯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知音”是指______。《文言文二则》中是指_____和______,是音乐让他们成为知己。
4、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德高望重 幽默风趣 爱憎分明 入木三分
鲁迅先生是位_________的作家,受到许许多多人的爱戴。他笔力雄健,鞭挞丑恶_________,语言_________,他还_________,即蔑视权贵,又爱护劳动人民,所以去世时,有各色各样的人来吊唁他。
5、填动物,补充歇后语。
1.后的( )——蹦跶不了几天
2.热锅上的( )——急得团团转
3.( )的眼泪——假慈悲
4.( )的尾巴——长不了
5.天下( )——一般黑
6.( )过街——人人喊打
6、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把这首词补写完整。
【2】正确理解词语有助于理解整首词的意思。读这首词,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这首词有两个题目,分别是《西江月》和《夜行黄沙道中》。( )
(2)从“夜行黄沙道中”可以看出词人是在满是黄沙的路上行进的。( )
(3)从“蛙声” 可以知道,这首词描写的是夏天的景色。( )
(4)在这首词中,作者写出了行进途中下雨心中的失望。( )
【3】阅读时,要善于从所读内容想开去。在这首词中,作者抓住“稻花香、蛙声、星、雨……”等,用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词中哪种景物最吸引你?请把你想象到的画面用文字描绘出来。(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十五夜望月》,完成后面的练习。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中秋佳节,望月思亲,情真意切。从你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两句也是通过描写月亮,来表达诗人思念故乡,期待团圆的诗句。
A、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2】下面对于诗歌的理解错误的一组是( )
A.这是唐朝诗人王建写的一首描写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绝。
B.“中庭地白树栖鸦”是写那皎洁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
C.“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人通过委婉的语气,道出了心中入骨的相思之情。
D.这首诗写得很美,但没有体现“诗中有画”的艺术魅力。
8、古诗鉴赏
江南春
_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________。
【1】补全诗句。
【2】这首诗是____代诗人____所著。他与李商隐并称为______,他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你还曾学过他的《_______》。
【3】“南朝四百八十寺”一句中,你如何理解“四百八十”这个数量词,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江南春》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又表达了诗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请你说一说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检阅台
最简单的美容方法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了让自己更漂亮一些,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刀兵相见的整容;涂脂抹粉的化妆;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注射肉毒杆菌,换来皮肤的暂时平滑,如此美容让人胆战心惊。
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了,那就是读书!
春秋时期,有个叫闵子骞的人,他拜孔子为师。起初,他脸色蜡黄,过了一段时间,开始变得红润。孔子注意到他的这一变化,觉得奇怪,便问他原因。闵子骞说:“我生活在偏僻的乡下,看到达官贵人坐在华丽的车上,前后龙旗飘舞,很是羡慕,因此寝食不安,脸色蜡黄。如今,我受先生的教化,精读做人治国之书,懂得的道理日多,能辨是非、知美丑了,那些‘龙旗’之类的东西,再也打动不了我的心了,因而心情平和,脸色也就红润起来了。”
读书,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坚持下去,美就像五月的花环,飘然而至,簇拥你颈间,何乐而不为呢?
【1】照样子,写出含有“不”字的四字词语。
例:寝食不安 ________ ________
【2】用“____”画出文中的过渡句,它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
【3】人们为了让自己更漂亮一些,使出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手段。作者则提出了靠_____美容的方法。
【4】作者说读书可以美容,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与理解。
《童年》第二章(节选)
①姥爷家里充满了仇恨,大人之间的一切都是以仇恨为纽带的,孩子们也争先恐后地加入了这个行列。
②后来从姥姥那儿我才知道,母亲来的时候,她的两个弟弟正强烈要求姥爷分家。母亲带着我突然回到这个大家庭来,这使他们分家的愿望更加迫不及待了。他们怕母亲向姥爷讨回她本应该得到的嫁妆。那份嫁妆因为母亲违抗父命结婚而被扣下了。两个舅舅一致认为那份嫁妆应该归他们所有。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些别的琐事,诸如由谁在城里开染坊,又由谁到奥卡河对岸纳维诺村去开染坊,等等等等,他们吵翻了天。
③我们刚到这里几天,在厨房里用餐时就爆发了一场争吵。唰的一下,两个舅舅都跳了起来, ,指着桌子对面的姥爷狂吼, 。姥爷用饭勺敲着桌子,脸涨得通红, :“都给我滚出去要饭去!”
④姥姥痛苦地说:“行啦,全分给他们吧,分光拿净,省得他们再吵!”
⑤“你给我闭嘴,都是你惯的!”姥爷个头儿小,声音却出奇地高,震耳欲聋的。
⑥我的母亲站起来,走到窗前, ,一声不吭。
⑦这时候,米哈伊尔舅舅突然抢圆了胳膊给了他弟弟一个耳光!弟弟揪住他,两个人在地上滚成了一团,喘息着,叫骂着,呻吟着。
⑧孩子们吓得哇哇大哭,挺着大肚子的娜塔莉娅舅妈拼命地喊着,劝着,我母亲把她给拖走了,永远乐呵呵的麻子脸保姆叶夫根尼娅把孩子们赶出了厨房。
⑨战争一开始,我就跳到了炕上,又好奇又害怕,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姥姥用铜盆里的水给雅可夫舅舅洗脸上的血迹,他哭着,气得直跺脚。姥姥痛心地说:“野种们,该清醒清醒了。”姥爷把撕破的衬衫拉到肩膀上,对着姥姥大喊:“老太婆,看看你生的这群畜生!”姥姥躲在角落里,号响大哭:“圣母啊,请你让我的孩子们懂点人性吧!”
⑩我一翻身把熨斗碰掉了,稀里哗啦地掉进脏水盆里。姥爷一个箭步扑过来,把我拎起来,死盯住我的脸,好像第一次见到我似的:“谁让你在这儿的?是你妈妈吗?”“我自己。”“胡说。”“不是胡说,是我自己上去的。”他指了一下我的额头,把我扔在了地上:“活像你爹!快滚!”我飞快地逃出厨房。不知道为什么,姥爷那双尖利的绿眼珠儿老是盯着我不放,我非常怕他。
【1】片段节选自苏联著名作家_________的小说《童年》,这部小说以作者自身经历为原型,真实地记载了主人公阿廖沙在_________家中的所见所闻。小说刻画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慈祥善良的_________、脾气暴躁的_________、贪婪恶毒的_________,以及快乐的“小茨冈”和执着的“好事儿”等。其中对主人公优秀性格的形成起关键作用的人是_________。
【2】请为以上片段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小标题( )
A.姥爷把我赶出了厨房
B.两个舅舅为琐事吵翻了
C.两个舅舅为分家大打出手
【3】第③自然段和第⑥自然段中的横线上缺失了对人物神态动作的细节刻画,请你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将下面的语句还原到横线上。(把正确的选项填到文中的横线上)
A.背冲着大家 B.公鸡打鸣一样地叫
C.狗一般地龇出了牙 D.俯身向前
【4】如果没有上述这些细节的描写,故事情节也是完整的,作者加上这些描写,有哪些好处呢?请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请你为同学复述这段故事,你应采用的阅读方法是( )
A.重点关注文中对人物神态、动作的描写,把握每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
B.主要关注片段中人物的语言描写,把握人物说话时的不同语气。
C.主要关注片段中的故事情节,梳理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11、短文阅读
①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②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①低谷( ) ②高雅( )
【2】①②句分别是此部分内容的( )和( ),从这儿也可以看出作者在这里采用了( )→( )→( )的文章结构方式,这部分重点写了灯的( )、( )
【3】将“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
12、课外阅读材料:
一张信纸上的46个名字
他是个怪人。
他很少说话,经常迟到,脾气还特别大。我没见他跟谁一起走过路或者吃过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每个学期的学费总要拖很久才能交。他成绩不好,又不大合群,因此,同学老师都不太喜欢他,尤其是班主任,隔三岔五就在课堂上点名让他交学费。他不说话,把头埋得很低很低,像要塞进课桌里一样。
再后来,他与我同桌。可不到一周,我们就被调开了。他喜欢把书堆得乱七八糟,有时还会闯进我的地界。我和他不熟,因此,就会板着脸数落他。有一次,我怒了,指着他的脑袋问他:“你怎么这么没有家教呢?你爸爸是怎么教你的?”
因为这句话,他忽然跳起来踹了我一脚。年少血气方刚,我哪儿忍得住?我们大干了一场之后,彻底成冤家仇人了。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会忽然莫名其妙地跳起来打我。
初二上学期,他继续欠缴学费。班主任天天站在讲台上点名,问他具体什么情况,是不是有什么困难。他仍旧不说话,把头埋得很低很低。
因为没人愿意和他同桌,加上他学习成绩极为糟糕,所以被调到清洁区的角落里一个人坐。没人理他,他也没有朋友。体育课,他通常都是一个人躲在教室里睡大觉。很快,我们便把他忘却了。
初二票选,班长是个女生,不但温善勤奋,还弹得一手钢琴,因此人缘超好。体育课自由活动的时候,她拿着一张绿色的信纸来找班里的每个人签名。她说还有一年就毕业了,想把大家的字迹都留在一起,这样比较有意义,而且,只要签字,就免费请喝一瓶可乐。所有人都高兴坏了,争先恐后地跑过去签。
最后,46个人拿着46瓶可乐回到教室,有说有笑,更把角落里的他衬显得孤独与落寞。
再后来,他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起初我以为是错觉,后来一问,大家都这么认为。
他不但把整个班里的卫生都承包下来,还天天顶着大太阳去操场上提水给同学喝。最离谱的是秋季运动会,他陪跑、送糖水不算,还把“加油”两个字喊得比谁都热血沸腾。
没人知道他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干,但他的行为的确像一颗颗晶莹的水珠,在努力汇聚的同时,也已把周围的心灵全然濡湿。
很多人觉得感动,对他伸出援助之手。有人帮他补习,有人给他买早餐,甚至有人提议在新学期秘密募捐,帮他把学费的问题给解决掉。
期末考试过后,他虽然只是中等,但仍旧被选为年度进步最大的优秀学生,上台发言。那是我第一次见他流泪。他从兜里掏出一张绿色的信纸,小心翼翼地摊开:“我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爸爸很早就去世了,妈妈一个人带着我和弟弟,很辛苦。那天我来得很早,打算收拾书本然后退学,没想到,竟收到了这封信。真的很谢谢大家对我的帮助,之前我还一直担心你们会看不起我……没有你们给我凑的学费,我可能已经是苦命的煤炭工……”
所有人都看清楚了。那张绿色的信纸上,有46种不同的笔迹和46个熟悉的名字。
没人说话,也没人转头去看班长。很久之后,教室里才响起潮水般的掌声。
【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全故事的主要情节。
他不合群,大家都不喜欢他→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发生改变,被选为年度进步最大的优秀学生→________________
【2】“因为这句话,他忽然跳起来踹了我一脚。”这一举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前三段交代“他”的“怪”和“不合群”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很久之后,教室里才响起潮水般的掌声”,你认为这掌声是送给谁的?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飞夺泸定桥(节选)
①1935年5月,红军长征来到大渡河。为挫败国民党军前后夹击红军的企图□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果断决定□红军兵分两路□夹河而上□相互策应□夺取泸定桥□红四团接到命令时,离期限已不足一个昼夜,而距离泸定桥还有240里。况且刚经过摩战,全团非常疲惫。当时又下起瓢泼大雨,山道又窄又滑,完成任务可谓千难万险。“不完成就是死路一条!”在团长黄开湘和政委杨成武鼓舞下,全团士气高涨,决心以钢铁纪律确保圆满完成上级命令。
②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舞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 )短枪,( )马刀,( )手榴弹,( )敌人密集的枪弹,( )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舞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③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革命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人展开了激烈地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后,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
④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1】第①自然段□地方填标点符号,正确的是( )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2】第②自然段的括号中填动词,正确的是( )
A.攀着 背着 拿着 冒着 带着
B.拿着 背着 攀着 冒着 带着
C.拿着 攀着 背着 带着 冒着
D.拿着 背着 带着 冒着 攀着
【3】选文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分别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场面(用小标题概括),第②③自然段对__________(填人物)的描写是“点”的描写。
【4】第①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是这样描写“飞夺泸定桥”这一场景的:“金沙水拍云崖暖,____________________。”
【6】“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此时,你想对红四军团的战士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2023年9月26日 周二 云南陆军讲武堂创办日
昆明翠湖西侧的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军事院校,开办于1909年,与创办于1906年的北洋陆军讲武堂和创办于1908年的东北讲武堂并称三大讲武堂。1935年,云南陆军讲武堂改编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昆明分校”,开办26年,培养了各类军官、军士近万名。
想象:六年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昆明分校”再度招生,你会报考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天空中挂着一轮圆月
扩句
2.我日日盼新年。
扩句
3.他的父亲带来了几只很好看的鸟儿
缩句
16、按要求写句子。
1.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改为陈述句)
2.人们将其衣冠葬在他的飞升之地乔山。(改为“把”字句)
3.5000年前黄帝和炎帝的传说更是令人遐想。(改为反问句)
17、按要求完成句段练习。
(1)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做作业要认真仔细,尽量防止不出现错误。(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将句子补充完整。
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归雁的行列中,我读出了集体的力量;从穿石的滴水中,我读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低垂的谷穗中,我读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下面的句子合成一段有条理的话,用上冒号和分号。
请求他人支持要注意三点。请求他人支持要礼貌诚肯地说明来意。请求他人支持要把自己的设想讲清楚。请求他人支持要想办法打消他人的疑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仿照例句改写句子,使句子更生动。
例句:秋天到了,大豆成熟了。
秋天到了,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哗啦啦的笑声。
下课了,同学们玩起了陀螺,许多陀螺在地面上飞转。
19、句子训练营。
1.我和小精灵聊天。(扩句)
2.小精灵果然在里面。小精灵是个有着温柔嗓音的女子。(两句合成一句)
20、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 (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改成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题目:那些 的时光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温暖、快乐、留恋…),围绕你想表达的中心意思,选择具体事例来写,情感真实,语句通顺;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正确运用标点符号,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