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知识:填空
1. _________是我国的国旗,____________ 是我国的首都。
2.我们的休闲、学习活动,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网上搜索资料最好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站。
4.四大文明古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
2、看拼音写词语。
shàng wèi( ) yǎng qì( ) shā mò( )
mí yǔ( ) qīng xié( )
3、拼写辨析
严jùn | jùn 工 | jùn 秀 | jùn 岭 |
严lì | 鼓lì | lì 史 | lì 害 |
饭wǎn | wǎn 转 | wǎn 如 | 委wǎn |
4、积累运用。
1.《穷人》的作者是_______ 国作家 _________ 其代表作有《__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说服妈妈,让她同意你在家里养一只小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拼音,写词语。
zhān mào______ shù fù______ chú fánɡ______ táo cuàn______
cuò zōnɡ______ shùn jiān______ nínɡ shì______ cì wei______
6、沙白的《秋》令人称奇,你最喜欢我国现代或当代诗人的哪首小诗?请说说原因。
7、课外阅读。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1.最能概括青松特点的是( )。
A.挺且直 B.高洁、挺直 C.高洁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 )。
A.坚强、勇敢、不畏艰难的精神和高尚的品质
B.乐观、向上、对前途充满希望的精神品质
3.《青松》和《苍松怪石图题诗》都描写了青松的品格,《青松》中赞美松树品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苍松怪石图题诗》中赞美松树品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首诗通过对松树的描写,都表现了作者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精神。
8、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暖,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根据古诗完成填空。
这首诗的作者是 ______。“尽开颜”的意思是_____。
【3】写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意思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意:________。思想感情:_______。
【4】“红色”家乡我知道
红军长征途中,为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在我们桐梓县的 (地名),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战斗胜利后,毛泽东在此慷慨激昂,赋词一首: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9、快乐阅读
①飘飘洒洒,纷纷扬扬,翩跹起舞,像鸟一样疾,像烟一样轻,像银一样白。亲吻着久别的大地,拥抱着可爱的故土。啊,北国的第一场雪!
②一别七个月,这二百多天的时间你到哪里去了呢?噢,你化作了晨霜,化作雨滴,化作青雾……牺牲了自己,滋润着大地。如今,你又穿上了洁白的羽裳,娉娉婷婷,袅袅娜娜,来到了人间,来到了祖国的北方。
③北方的亲人啊,哪个不对你思之情深?“________________”在冰封大地的寂寞中,在寒风刺骨的凛冽中,在数九隆冬的清冷中,只有你点缀了美丽的北国风光。
④我欣赏这一望无垠的广袤,洁白千里的冷峻,银光闪烁的热烈。当太阳升起的时候,雪野中托起一片金辉,大地一片光明,晶莹如玉,洁白无暇!
⑤然而我更喜爱山区的雪,在那里奇峰叠嶂,镶银点翠,那山,那岭,那树,那林都着上了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于巍峨中见清秀,于险峻中见超逸,站在银峰之巅,眺望浩瀚的雪海,你会马上被自然创造的奇迹迷住,为之陶醉。
⑥“________________”当积雪覆盖着冬麦的苗娃儿们的时候,谁不看见那积雪蓦地变成一片金黄,在第一次暖流漫过来的时候,你悄悄地隐去了,但随后涌起的确是无边的碧波。难怪人们盼你。
⑦啊,北国的雪!
1、第①段写雪,使用的修辞方法有_________、 、 。
2、第②段写雪用的是第( )人称?这样写的好处是( )
A.为了区别下文的第一人称,使得文章表达更为清晰。
B.因为雪是物,无法用“他”或“她”来定位人称,只有用你最为恰当。
C.把雪人格化了,一下子拉近了“我”和雪的距离,读时令人倍感亲切,也自然表达出作者对雪的深切喜爱之情。
3、第③段的横线上引用最恰当的诗句是( )
A.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4、“北方的亲人啊,哪个不对你思之情深?”请把这句话改为陈述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④段写____________雪景,突出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⑤段写__________雪景,突出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第⑥段开头的横线上应填上的谚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对“那积雪蓦地变成一片金黄”这句话的理解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金黄”代表着丰收,这句话突出雪会给农民带来好收成。( )
B.因为雪下面有绿色的冬麦苗,所以颜色呈现“金黄”。( )
C.因为阳光的照射,雪呈现“金黄”色。( )
7、给短文你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前面的横线上。
10、鲁迅爱惜时间
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他在30年间,为我们写作和翻译了600多万字。大家都说鲁迅是天才,可是鲁迅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鲁迅爱惜时间,总想在一定时间内多做一些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省时间,就等于延长了一个人的生命。”
鲁迅工作起来是不知道疲倦的。他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到了老年的时候,他对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在他逝世前不久,他生着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40公斤,仍然拼命地写作和翻译文章。他逝世前三天,还替别人翻译的一本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逝世的前一天还写了日记。鲁迅一直工作到他离开我们的那一天,从来就没有浪费过时间。
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爱惜别人的时间。他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着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爱惜时间的精神,要有计划地支配自己的时间,也要爱惜别人的时间,不让宝贵的时间浪费掉一分钟。
【1】写近义词:爱惜—( ) 疲倦—( )
【2】写反义词:浪费—( ) 紧张—( )
【3】根据下面意思在短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写下来。
形容要求非常迫切。 ( )
日夜不停,干劲十足。 ( )
【4】当大家都说鲁迅是天才时,鲁迅是怎么回答的?(抄写这句话)____________
【5】抄写文中的过渡句,___________它在文中起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6】短文从几个方面来写鲁迅爱惜时间的?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这篇短文后你有怎样的感受?你打算怎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写两句关于时间的名言或谚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 )我又不敢,( )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 )只许看,不许动。”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 )被表盖保护着,( )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 )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1】给文段中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文段采用第________人称方式写作,这么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段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那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1】这个片段节选自____________写的《腊八粥》。原文写的是八儿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过程,详写的是____________。这个片段写的是____________的情景。
【2】对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八儿连叫两声“妈”和“才”字,让我感受到八儿十分着急,突出了他感觉自己已经等了很久很久,想马上喝到粥的急切心情。
B.八儿连叫两声“妈”和“才”字,让我感受到八儿十分着急。写出了他脾气急躁,等粥等不耐烦的样子。
【3】“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一方面写出了粥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煮熟,另一方面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最喜欢吃的节日食物是什么?你是怎么急着等待吃它的?请写一个片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片段阅读。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1】选段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请用“﹏﹏﹏”画出一处表现“面”的描写的句子。
【2】下列描写人物的方法在本段中没有体现的是( )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外貌描写 D.神态描写
【3】“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想象情境:五壮士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时,目光中充满了_________;他们回头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时,眼神里闪烁的是______________。
【4】加点的词语“屹立”换成“站立”好不好,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与欣赏。
昆虫的自卫术
动物一生中面临着很多危险:天灾、天敌、疾病,等等。尤其是弱小的昆虫,得随时防备天敌的侵犯。为了求得生存,昆虫的防敌之术可谓五花八门、千奇百怪。
东南亚的一种蜘蛛能为自己制造替身。当它捕捉到飞虫以后,就用蛛丝将飞虫层层缠绕,缠到飞虫的大小与它本身相仿时, 就把飞虫放到蛛网的显著位置上。那些以蜘蛛为食的飞鸟常常会错把蜘蛛的替身当作目标,蜘蛛因而保全了性命。
叶脩(xiū)具有扁平、横扩的腹部,扩展的腿节以及褐色或绿色的体色,这些特征使叶脩看上去和树叶毫无差别。当它们停下来时,长长的前翅覆盖在透明的后翅上,形成伪装,表面的纹理和色斑以及在微风中的摇摆使得伪装更为逼真。
无独有偶,枯叶蛾的自卫术跟叶脩非常相似。它的身体颜色灰暗,双翅叶脉清晰可辨,从整体上看,跟干枯的树叶没什么两样。当它停在树枝上休息时,能将自己完全融入周围的枯叶中,使敌人难辨真伪。
螳螂保护自己的绝招则是随季节变色。夏天,大地上到处都是一片葱绿,因此,这时的螳螂会把自己的体色变为绿色;而到了秋天,树叶开始慢慢枯黄,螳螂也会在这时将自己的体色变成枯黄色。正是由于螳螂很善于为自己提供这种具有保护色的“外衣”,所以它们能够躲过敌害。
竹节虫是昆虫界著名的伪装大师。它们的身体和脚仿佛竹节一样,整个看上去活像一节枯枝,只要一动不动,一般就不会被敌人发现。
放屁虫在遇到袭击时,会爆出一声巨响,随即向前来袭击的敌人喷出一种混合着过氧化氢及醌(kūn)醇(chún)的臭液。待敌人从巨响和臭液中清醒过来时,放屁虫早就逃得无影无踪了。
步甲虫遭遇敌害时,就会用双足往地上一撑,后腹部对准敌人,连连发炮,喷射出一种具有很强刺激性臭味的气体,将敌人熏得失去战斗力。步甲虫就是靠这种“化学武器”对付来犯之敌。
昆虫们的自卫高招真是让人惊叹!目前,昆虫学家们正在对昆虫自卫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期了解更多昆虫的自卫高招,以及它们高明的自卫术形成的原因。
(摘自《最不可思议的动物未解之谜》)
【1】第1自然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打比方
B.举例子
C.作比较
D.列数字
【2】自卫术是“随季节变色”的昆虫是( )
A.蜘蛛
B.叶脩
C.螳螂
D.竹节虫
【3】短文主要向读者说明了( )
A.昆虫防敌之术形成的原因。
B.动物一生中面临着很多危险。
C.蜘蛛、步甲虫等七种昆虫的自卫术。
D.昆虫有各种各样的防敌之术及其形成原因。
【4】根据短文内容,下列昆虫与自卫术搭配不正确的一项( )
A.叶脩——伪装树叶
B.蜘蛛——制造替身
C.步甲虫——喷出臭液
D.竹节虫——身体和脚像竹节
【5】第4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
A.承上启下
B.前后照应
C.侧面烘托
D.点明主题
【6】短文中的“自卫术”“为自己制造替身”“为自己提供这种具有保护色的‘外衣’”等词句有鲜明的特点,请结合短文内容,写一写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这是闹着玩的吗?(改成陈述句)w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身无分文。 我只能装作选书的样子,偷看几则小故事,然后溜之大吉。(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句子。
(1)在台北问路,发现记者是从大陆来的。
马上显露出惊喜的表情。(用关联词语来连接)。
(2)学了《十万个为什么》,我们怎能不爱科学呢?(改为陈述句)
(3)人类生存的星球只有地球,我们怎能不保护地球呢?
(改为感叹句)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桑娜不得不把邻居家的孩子抱回家。(改为肯定句)
2.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缩句)
3.我面对老人演奏。(扩句)
4.都像你这样白看书,人家日子怎么过?(改为陈述句)
5.当时我忘记了完全白看书的尴尬。(修改病句)
6.父亲对我说:“打你不是为别的事,就为你白看人家的书。”(改为转述句)
18、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请根据这一提示改写句子。
“既然这样,你以后再也不要找我借书了!”我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
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仿写例句,试着写一写“犹豫不决”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读例句,体会重复用语的妙处,并仿写句子。
例: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生活百味,细细体会,你会有许多的感受:集体的温暖;家庭的温馨;离别的痛苦;成功的喜悦……
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你有难以忘怀的经历吗?请你张开感受的“触角”,捕捉生活中那个最“亮”的点,以“我感受到了 ”为题,将自己的感受融入事件之中,有条理地写下来。书写整洁、规范。写之前想一想:
①你要表达的感受是什么?可以从哪些方面或者是用怎样的事例来表达?
②哪些部分应该写得具体些,哪些可以写得简略些呢?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