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只用__________________,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____________,轻轻流入云际。
2.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_________。
3.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__。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____________。
4.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______。金沙水拍云崖暖,__________________。
5.鞠躬尽瘁,__________________。
6.祖宗疆土,当以死守,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生字。
走进博物馆,我们不时在1í(______)耙、1ián(______)刀等农具展厅zhù(______)足,不禁感叹那些衣不bì(______)体、深受nú(______)役之苦的贫苦百姓的遭遇,庆幸自己生活在幸福的新时代。
3、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
(1)__________,万水千山只等闲。
(2)茅檐长扫净无苔,__________。
(3)《浪淘沙》中,描写黄河浩荡气势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天气由骤雨到晴朗的转变之快。
(5)《童年》是作家__________的小说。
(6)伯牙是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__________,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
4、补充句子。
(1)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3)待到重阳日,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大渡桥横铁索寒。
(5)五行:__________________;五彩:__________________。
(6)祖宗疆土,当以死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一读,写词语。
1.春节期间,孩子们一听到鞭炮声便瞬间fèi téng( )起来,整个村子张灯结彩,红红火火,fèn wài( )热闹。
2.鲁滨逊的船在没有人居住的荒岛边qīng fù( ),但所幸没有野兽的qīn xí( ),还有航海类的shū jí( )可以消磨时间。
3.我把甜腻腻的zhōu( )大chí( )地往嘴里塞灌。晚饭后,我从shuǐ gāng( )中舀水,将脏wǎn kuài( )清洗干净。
6、读句子,完成练习。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1】“冠冕”的“冠”读_______,“冠冕”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2】句中的“我”指_____________。
【3】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的_____________。
7、牛刀小试。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1】这首诗写于1903年前后,这是中国处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人民生活异常痛苦的年代。鲁迅用这首诗来表达________。
【2】伟大领袖毛泽东认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革命家。你眼中的鲁迅是:________。
8、课文片段阅读理解:
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② ,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④ ,三军过后尽开颜。
【1】填空。
【2】诗中运用了 、 、 等修辞手法。
【3】诗词中“暖”字暗示了_______;“寒”字暗示了______________。
【4】诗中第②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 。
9、欧阳修追字
欧阳修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著作很多,创作态度严谨。每写完一篇文章,他总是反复推敲,一丝不苟。
宋朝的时候,每当亭台楼阁建成,总要请文坛有名望的人写文章记载。韩琦是欧阳修的朋友。他在相州任职时,曾建造了一座别墅,取名“画锦堂”。画锦堂即将竣工时,他写了一封信,派人送给欧阳修,请他写一篇文章。信中还特地言明,文章写成后,马上交给来人带回,以便在重阳节前镌刻堂上。
欧阳修计算了一下时间,立即闭门谢客,拟好腹稿后,写下了《画锦堂记》。写完就交给来人,来人立即骑马返回。
欧阳修有个习惯,就是每天晚上临睡前,总要把白天写的文章拿出来,逐字逐句诵读品味,发现不满意的地方就及时修改。这天晚上,他重读《画锦堂记》,当读到“仕官至将相,锦衣归故乡”时停住了,觉得这两句意思太直,与上下文衔接也不甚连贯。他用心推敲,在两句中各加上一个“而”字,变成“仕官而至将相,锦衣而归故乡”。这样,不但上下文连贯顺畅,意思也比原文深邃了。
欧阳修想到这里,马上牵出一匹快马,将家人从梦中叫醒,把添字的事向家人述说了一遍。家人急忙骑马向相州飞奔。第二天傍晚,终于赶上了韩琦派来的人,把“而”字补上了。
从此以后,欧阳修快马追字的佳话不胫而走。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4分)
一丝不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胫而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欧阳修为什么让家人快马追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欧阳修追字,说明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习了这篇短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三轮车夫
深夜,小城仿佛睡着了,只有马路两旁的街灯,还在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给寒冷的冬夜带来些许温馨。
她抱着正发高烧的女儿,穿过漆黑的小巷,奔向街口。鞋跟敲打在冻得坚硬的地面上,发出急促而清脆的响声。从这儿到医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程,而怀中裹得严严实实的女儿却变得越来越沉重,她不由得咬咬牙,加快了脚步。
突然,她看见前面街口处停着一辆三轮车,旁边还晃动着两个人影。她赶忙跑了过去,见一个中年男子正在和车夫谈着价钱。
她对那个中年男子说:“大哥,让我先坐这辆车好吗?我急着上医院呢!”中年男子看了她一眼,没有吭声。车夫走过来,瞅了瞅她怀中的女儿,问道:“孩子病了?”
“是呀是呀,病得不轻呢!孩子她爸在外面打工,家里就我一个人带着孩子,这深更半夜的真急死人了!”
“孩子看病要紧,你先上车吧。”车夫说。女人刚要上车,没想到被那中年男子一把拦住:“哎,车是我先要的,我也急着要回家呢。”女人停下脚,惶惑地看着车夫。
车夫想了想,说:“这样吧,你们谁肯出20块钱,我就拉谁!”“咦,你这不是宰人吗?平时两块钱的车钱,你开口要20,心也太黑了!”
“别啰唆,上不上?”车夫不耐烦了。“太贵了,能不能少点儿?”那男子还想讨价还价。“一分钱都不能少!”车夫斩钉截铁地说。随即,他转身问那女人:“喂,20块钱,你坐不坐?”望着怀里的孩子,她把心一横:“20就20。”说完,她毫不犹豫地抱着孩子上了车。车夫一使劲,三轮车一下子蹿出去好远。
女人坐在车上,心里这才感到有些踏实。她问车夫:“大哥,你这么晚还出来蹬三轮车?”“没办法,厂子效益不好,我下岗了,只好靠蹬三轮车挣点钱补贴家用。”想到自己和丈夫下岗后的艰难,女人不禁对车夫有些同情起来。不过,要不是为了女儿,她是怎么也舍不得花20块钱坐这三轮车的。
车子很快就到了医院。她抱着孩子下了车,伸手去口袋里掏车钱。
“大妹子,快带孩子进去看病吧!看得出你过得也不易,两块钱的车钱就不用给了。”“刚才……不是说好20块吗?”“不这样说,那个男人肯让你先坐吗?”车夫咧开嘴,有几分得意地笑了起来。
她还是从兜里去掏那本来该付的两块钱车费,没想到车夫已经迅速调转了车头,用力一蹬,转眼就消失在浓浓的夜色中了。
【1】车夫开价20元的目的是( )
A.增加收入。
B.用高价吓退中年男子,让母女先坐车上医院。
C.抬高价钱,让中年男子与女人竞价,谁出的价钱高就拉谁。
D.让女人放弃坐他的车。
【2】“车夫一使劲,三轮车一下子蹿出去好远。”的原因是( )
A.车夫收的车费高,所以应当跑得快一些。
B.车夫想跑快点,好回头拉中年男子,多赚一笔。
C.车夫想快点把母女送到医院,好让孩子早点看病。
D.天气太冷,车夫想快些把母女送到医院,早点回家。
【3】文章主要通过描写车夫的( ),塑造车夫的形象。
A.语言 B.动作 C.神情 D.内心活动
【4】下列不适合用来概括车夫特点的一项是( )
A.勇敢 B.机智 C.善良 D.勤劳
【5】有同学觉得第九自然段可以删去,你怎么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女人”,在车夫转身离开医院的一刹那会怎么想?怎么做?请用文字表达出来。(要求:想象合理,符合语境,不超过6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永不凋谢的玫瑰
①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可爱的要儿的笑脸﹣一你肯定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花儿!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
②这天早晨,又有许多同学来观赏玫瑰花。他们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这时,来了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小女孩,她径直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下来,抓在手中,从容地向外走去。
③同学们惊讶极了,有的非常气愤,有的甚至要上前制止那小女。正在旁边散步的苏霍姆林斯基校长看到了,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他走过来,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搞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
④“妈妈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她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再把花送回来。”女孩害羞地说。
⑤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同学们不语了,教育家的心颤动了。苏霍姆林斯基牵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她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 。”
⑥这个故事长久地激励着我。我幻想着生活中能有这样的美好。
⑦乒年前,我偶然想到,如果用这个故事的前半段出一道材料作文题,让学生续写,他们会想象出什么样的故事?
⑧结果让我大失所望。几百名高中学生,文章的内容都是写教育家如何教育小女孩不能损害公物,写教育家对儿业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而忧心忡忡,甚至写了教育家对小女孩作出了处罚………那些竭尽全力地从道德高度教训4岁小女孩的全过程,让我从心底里厌恶。
⑨这件事曾强烈地刺激了我,我没想到传统的道德说教如此深入人心,让我们的学生耳熟能详。在他们的文章中,似乎只有道德规则虽然他的内心未必会认为这有多么重要,他们可以板着面孔说出一番大道理,他们缺乏对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感悟,缺乏同情与怜悯之心﹣一在他们的心中,似于所有的花都已经凋谢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忧心忡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竭尽全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一两句话试着概括文中苏霍姆林期基的小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短文,请在文章第⑤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相关内容。
【4】文中“惊讶”一词共出现了_____次,请你分别说出惊讶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文中“永不凋谢的玫瑰”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yū yú)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shang cháng),群马疾驰,襟(jīn jīng)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méng měng)古包。
【1】在“□”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用“√”画出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3】片段中画线的一句是比喻句。这句话把____比作____,表现了____。
【4】“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这句话中“飞”字能换成“驶”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童年的馒头
如今的幸福时光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那时候,我在上小学。六岁的妹妹在家烧火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一人拉扯着我的妹妹起早摸黑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干枯的灯笼花。
有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给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我对娘和妹妹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兴奋 急切】妹妹笑了,娘也笑了。
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馒头。开完典礼,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
回家路上,看着手中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子也发出咕咕的叫声。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那个。三两口下去,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又走了一段,口水和肚子故伎(jì)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干脆,把娘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娘平时不是把麦粑(bā)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糊糊吗?娘说过,她不喜欢麦粑呀!……等我回到家,手中荷叶里空空的,连馒头屑也不见了。我不知道自己怎样进了门,怎样躲开妹妹的目光。娘笑笑,没吭声。【失望 羞愧】
呆立间,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大声地嚷:“平娃娘,你家平娃带馒头回来了吗?你看我家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家了!”
娘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来了!你看嘛——”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地蒸着五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人家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
二丫娘看看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拾给我和妹妹,淡淡一笑:“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吗!”妹妹大口大口咬着馒头,我却哇的一声哭了。【悔恨 悲痛】
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画线词语的意思。
(1)“厉害”在词典中的解释有:①凶猛,难以对付;②严厉,严格;③剧烈,严重。短文中的“厉害”应选第 种解释。
(2)“故伎重演”在词典中的解释是:老手法又重新施展。在这篇短文中指的是 。
(二)认真阅读短文,尤其是画“ ”的句子,从【 】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我”当时的心情,用“√”标出。
(三)文中三次写到母亲的一个相同的神情,那就是 。从这个相同的神情,却能体会到母亲不同的情感:第一处表现了 ,第二处、第三处表现了 。
(四)短文最后一句话说“我的童年结束了”,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
(五)第四自然段的省略号省略了怎样的内容?请展开想象写下来,注意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
(六)读第一自然段画线的句子,这句话的作用是:
(七)读了短文,你想对文中的母亲说: 。
14、阅读理解,完成练习。
“我是中国人!”
①一九三一年秋,我父亲吉鸿昌担任第二十二路军总指挥的时候,曾被迫出国做了一次考察。出国之前,已是震撼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蒋介石为了阻挠父亲的抗日活动,立逼他“携眷出国”,做“军事考察”,而实际上是夺去了父亲的军权,将他流放国外。
②父亲来到了美国纽约,一次,他穿着整齐的军装,率领一行从属人员走在街上,突然有人拦住他故意问道:“你是日本人吧?!”父亲叫翻译回答说:“不,我是中国人!”对方听了摇摇头表示不相信地说:“中国人?东亚病夫,不可能有这样魁梧、高大的军人……”
③又一次,他到纽约的一家邮局寄送东西,那里的l作人员又明知故问地说:“你是哪国人?”我父亲大声说道:“我是中国人!”对方奚落说:“地图上已经找不到中国了。”
④接连受到这样的嘲笑和侮辱,使父亲异常气愤,甚至连饭也吃不下去了。当我母亲和属下劝慰他的时候,他严肃地说:“侮辱我吉鸿昌本人,我并不在乎,但是我们是代表中国到美国来考察的,受侮辱的是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啊!”他坚决地表示:“下次外出时,就带上‘我是中国人’的牌子,让外国的朋友们都知道中国人是有血性的,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一定会重新振兴起来的!”
⑤果然,他用草板纸自制了一个约半尺长的长方形牌子,用毛笔书写着“我是中国人”几个大字,并在下边注上英文。当他挂着牌子走在大街上的时候,引起很多人的注目,但父亲总是挺着胸膛,昂首阔步地穿过围观的人群,显示出中华民族的骄傲。
【1】联系上下文,选出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对方奚落说:“地图上已经找不到中国了。”___
A.冷落、怠慢 B.讥讽、嘲笑
②父亲总是挺着胸膛,昂首阔步地穿过围观的人群,显示出中华民族的骄傲。___
A.勉强支撑 B.很 C.伸直或凸出 D.杰出
【2】父亲被迫出国考察,因为_____。
【3】吉鸿昌将军在身上挂着“我是中国人”的牌子,是因为( )
A.美国一家邮局的工作人员奚落说:“地图上已经找不到中国了。”
B.吉鸿昌想让外国的朋友们都知道中国人是有血性的,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一定会重新振兴起来的!
C.吉鸿昌认为这样能显示出中华民族的骄傲。
D.外国人不相信中国人有这么高大、魁梧。
【4】当父亲挂着牌子走在大街上的时候,引起很多人的注目,在这种情况下他是怎么做的?为什么?
_____
【5】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吉鸿昌将军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说明。
_____
15、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用带点词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大厅里安静极了。
改写成夸张句:
(2)赖宁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调整词序,不改变原意:
(3)看到美国轰炸我驻南大使馆的暴行,我不能无动于衷。
改成反问句:
(4)诸葛亮对鲁肃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我自有妙用。”
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5)这是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缩句:
17、改为直接引述句。
1.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说,这是他对我们的希望。(改为直接引用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改写句子。
例: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贝多芬说,不,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那位姑娘听的。
贝多芬问盲姑娘:“你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 )自由战死沙场,( )给贵族老爷们取乐而死于角斗场。(填关联词)
(2)一个奴隶用斧子把锁着的铁门砍开。(改为被字句)
(3)( )食物又大又合口味,蚂蚁的触角( )摆动得特别厉害。(填关联词)
(4)老虎的吼声特别大。(改为夸张句)
20、扩句。(至少扩两处)
①浪花高。
②风吹倒了小屋。
21、习作·表达
题目:《成长需要 》
提示:在成长的历程中,有的人需要鼓励.关怀,有的人需要理解空间……你认为成长需要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认识和感受,在横线上填入一个你自己认为最重要的词语(如“鼓励.宽容.空间.挫折.快乐.关爱”等)然后写一篇习作,注意表达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5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