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拼音,写词语。
bān diǎn gān zào chōu ti wēi fēng lĭn lĭn
(__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xiàng pí cí chăng dĭ yù bié chū xīn cái
(_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2、古诗文默写。
(1)河汉清且浅,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脉脉不得语。
(3)《十五夜望月》这首诗中描写中秋月夜景色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长歌行》中劝人要珍惜时间,努力奋进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增广贤文》中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其中有劝诫我们认真读书的“_________,一字值千金。”也有善于从他人的话语中得到启示的“____________,胜读十年书。”还有提示我们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需严格要求自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回忆《伯牙绝弦》,完成练习。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课文的主人公分别是____ 和____。“善”的意思是_______,“鼓”的意思是_______。
2.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我还积累了下列知识。
(1)除了《月光曲》,贝多芬还写过______、_______、______等著名的曲子。
(2)《蒙娜丽莎》是一幅世界杰出的肖像画,作者是________。
(3)《我的舞台》的作者是________,她的母亲是著名评剧演员____。
4、近义词。
严肃——_____ 清晰——_____ 赞叹——_____
热闹——_____ 训斥——_____ 屈辱——_____
5、填同音字。
tǎnɡ méi shēn fèi
流________ 发_____ ______吟 浪_____
______若 草_____ ______手 ______话
平_______ ______碳 _______请 ______腾
6、春 山 夜 月
于史良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这首诗如用诗中一个字来概括作者对景物的感受,这个字是“________”。
【2】结尾用南望的景物作结,照应了开头的“________”一词,表达了作者______ 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说说诗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于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1】一个“骑”字,( )
A.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和凶暴的本质
B.表明擅长某事物的人,反而容易大意,招致失误
【2】“呵,我多伟大!”这一句( )
A.表现了自信、自豪。
B.刻画了反动统治者的外强中干和自我吹嘘的丑态
【3】“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的含义是( )
A.全心全意地为广大人民服务
B.一心一意地为革命事业而奋斗
【4】下列诗句各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精神?
①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1.这首诗的时间是________,诗人告诉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____”的诗句让我们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认为我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能写出朱熹的一句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草原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 清鲜),天空是那么(晴朗 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柔软),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 惊讶),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用“√”在文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
【2】文中有2个表示“绿”的意思的词语,分别是_____和______。
【3】默读选段,你肯定感触很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作者此时的心情,然后用这个词造句。
这个词是:________。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5】文中“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中的“绣”字用得真好,你能说说好在哪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竭泽而渔
春秋时期,晋国同楚国在城濮(今山东濮县南)曾有一场大战。当时,晋国的兵力不如楚国,晋国的国君晋文公向大臣狐偃请教用兵的策略:“现在敌众我寡,对我们很不利,我们怎么做才能取胜呢?”
狐偃说:“用兵打仗并不排除‘欺诈’,您可以骗楚军上钩啊。”然后他讲了怎样利用欺骗的手段赢得战争的计策。
晋文公把狐偃的计策转告了雍季,征求他的意见。雍季借用浅显的例子说明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先把湖泊里的水排干,当然捉得到鱼,但是以后这里就无鱼可捉了。“欺诈”这种战术偶然用一次可以帮助取胜,但以后不能再用,毕竟这不是长远之计。
晋文公采纳了狐偃的计策,果然取得了胜利。战争结束,晋文公论功行赏,雍李在狐偃之上。有人觉得奇怪,以为文公赏错了。文公解释说:“雍季所说的,关系到百年大计;狐偃的策略,只是为了一时之利,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
(1)故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
(2)用直线在文中画出能解释“竭泽而渔”这一成语意思的语句。
(3)把词语补充完整。
一________之________ 百年________ ________ 论________行________
(4)判断对错。
①晋文公采纳了狐偃的计策,取得了胜利。________
②战争结束后,晋文公给了狐偃最高的赏赐。________
③“竭泽而渔”这个故事是雍季讲给晋文公的。________
11、课外阅读。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一切科学发现都是从疑问开始的,哥白尼对地球中心说的疑问,推动了他建立太阳中心说。牛顿认为:光是由一道直线运动的粒子组成的,即所谓光的“微粒子”。也许是牛顿的巨大权威吧,18世纪整整一个世纪光学研究没有任何发展。1801年,一个勇敢的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扬站了出来,他说:“( )我仰慕牛顿的大名,( )我并不因此非得认为他是万无一失的。我遗憾地看到他也会弄错,而他的权威有时甚至( )了科学的进步。”正是由于托马斯·扬破除迷信,没有被牛顿的权威吓倒,大胆质疑,敢于创新,所以在建立光的“波动学说”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上下连贯。
2.短文 。
3.作者主要举了哪两个人的什么事例来证明短文的主要观点?
(1)
(2)
4.读句子,回答问题。
“18世纪……没有任何发展”这句话中加点词语让你想到了什么?
5.你认为托马斯·扬能在光的“波动学说”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原因是什么?
12、阅读大舞台。
绑在柱子上读书的人
19世纪30年代仲夏,红海上有一艘客轮,满载游客向欧洲行驶。谁知起航时还风平浪静,突然狂风骤起,天空乌云滚滚,客轮随着波涛忽上忽下,使人们几乎无法站立,一个个吓得胆战心惊。可是,唯有一个矮个头、戴眼镜的中国青年,毫不畏惧地拿着书,大声招呼服务员把他捆绑在甲板的圆柱上。人们还以为他是胆小怕摔跤,便找来绳子满足了他的要求。当人们牢牢地把他捆绑好后,他却聚精会神地读起书来。这时许多外国人才明白了他的用意,一个个伸出大拇指,连声夸奖说:“啊!这个中国青年真了不起。”
这个青年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把《资本论》翻译介绍到中国、日本,成为著名经济学家的王亚南先生。
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风平浪静——( )
三心二意——( )
2.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天气变化和人们反应的句子。这些句子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描写王亚南外貌的句子。
4.“这时许多外国人才明白了他的用意”中“他的用意”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宇宙生命之谜》选段,按要求作答。
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50~150℃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系统提供能源。
【1】这段话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文中画浪纹线的句子,想想它们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50~150℃之间。”这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注意文中加点的部分,想一想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风雨同舟
春秋时,吴、越两国相邻,但彼此之间争端不断,战争频繁。有一次,两国的人同乘一条船渡江,船到江心,狂风突起,大浪滔天,眼看着就要翻船。在这危急时刻,人们忘记了过去的仇恨,齐心协力,共同排除险情,使渡船安全地到达了岸边。在船上的两国人就像一家人一样。
【1】文中划线句子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 )
A.深化文章主题
B.渲染氛围
C.烘托或反衬人物形象
【2】船上的两国人像家人一样的原因是( )
A.两国停止了战争。
B.两国人在船上相处久了,关系变得亲近了。
C.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两国人齐心协力共同克服了危险。
【3】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
A.要团结一致面对困难和挑战。
B.战争带给人们非常大的苦难。
C.要学会宽容,要忘记仇恨。
15、将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1)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哪里还是戏剧?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句子。
(1)在台北问路,发现记者是从大陆来的。
马上显露出惊喜的表情。(用关联词语来连接)。
(2)学了《十万个为什么》,我们怎能不爱科学呢?(改为陈述句)
(3)人类生存的星球只有地球,我们怎能不保护地球呢?
(改为感叹句)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我被这位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改为“把”字句)
②我珍藏着这个秘密。(改为反问句)
18、按要求写句子。
(1)诗歌的海洋里,有无数好诗。(改写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跟好朋友分别,心里难舍。(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读了很多描写秋天的古诗。(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当时足球被称为“鞠”。(改为“把”字句)
(2)他一边使劲地踢骨头,一边不停地咒骂。(用加下划线词语写句子)
(3)飞机不得不改到另一个小城市降落。(改为肯定句)
20、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很神奇。(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妙笔生花:放开你的心扉,书写你的心声,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心愿,就像一粒刚刚发芽的种子,种在心的土壤里,尽管渺小,却终将开出美丽的花朵。课文中的张思德、李大钊等革命先辈,他们的心愿是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生活中,疫情席卷全球,中国多个省市遭到“新冠”的侵袭,于是我们有了共同的心愿——早日疫散,国泰民安……那么,你的心底埋藏着哪些心愿呢?请你以“心愿”为话题,选择你最想和伙伴交流的心愿写下来吧!
要求:(1)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详略得当,字数不少于400字。
(2)文中出现的人名、校名一律使用化名,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姓名等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