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脍( )人口 惊( )失措 ( )风而起
大义( )然 宁死不( ) 洋洋( )意
花言( )语 ( )然正气 阴谋( )计
2、根据阅读积累填空。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____________ ,就像只用___________ ,不用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________,轻轻____________。”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小丘比作___________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面对这种境界,老舍先生的感受是这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里描写月亮的诗句分别是“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前者表达 ______________,后者表达________之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_________ ”这句诗描写了西湖骤雨停歇后的景象。从《过故人庄》的“________ , _________”这两句诗中,我感受到了故人相待的热情、做客的愉快和主客之间的融洽。
3、修辞方法判断。
⑴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 )
⑵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会忘怀吗?不,永远不会。 ( )
⑶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像无数小精灵在快活地眨着眼睛。 ( )
⑷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 ( )
4、默写填空。
①黑云_______未遮山,白雨_______乱入船。
②明月别枝________,清风半夜_________。
③红军不怕____________,万水千山____________。
④一水护田____________,两山排闼____________。
⑤________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_________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5、课文通过三个方面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请找出文中描写每个方面的关键句,完成填空。
只有一个地球: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6、阅读与理解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 ?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根据原文补全诗文。
【2】这首词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清平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词意,解释下列词语。
相媚好:_______________。 亡赖:____________。
【4】词的上片和下片各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列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下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西江月:词牌名
B.夜行黄沙道中:题目,主要点明词的写作地点
C.说:通“悦”,高兴
D.见:通“现”,出现
【2】下面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种侧面烘托极为动人。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侧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美的享受。
C.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D.整首词采用白描手法,如实地描写词人的所闻所感,表现了作者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3】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事物: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_____ 、_____ 。
【4】词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文阅读。
春日
宋.朱熹
, 。
, 。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与诗句中“等闲”含义相同的选项是( )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3】诗文中最能反映春天特点的两个词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
9、下图是毛泽东的书法作品《七律•长征》,笔力洒脱有气势。
【1】我能用两个成语来赞美这幅书法作品。它们是______和______。(填序号)
A.笔走龙蛇 B.妙笔生花 C.点睛之笔 D.行云流水
【2】这首诗中,我最喜欢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着这幅作品,我感慨万千,我要把想到的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5G,领跑未来
如果说3G是汽车速度,4G是飞机速度,那么5G就是火箭速度。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5G的网络速度和质量得到了跨越式提升。
5G的应用可以实现大容量视频的快速下载。只要花几秒钟,就能通过5G网络下载一部1G大小的高清电影——这样的期待,已经成为现实。
5G的应用可以让飞手随时随地对无人机进行操控。以前,飞手通过遥控器对无人机进行控制,局部遥控距离只有一公里左右。现在,只要有5G网络覆盖的位置,就可以实现对无人机的控制。
5G技术实现了超高清实景显示和低延时这对远程手术至关重要。5G的应用让专家可以在手术进行过程中手把手地指导,及时给出意见。这能助力省级优质医疗资源沉到县域,造福更多山区患者。
5G的使用,就像给工厂生产装上智慧大脑,位于武汉光谷藏龙岛的中国信科集团虹信公司5G智慧工厂,是公司与湖北移动联合打造的全国首条5G智能制造生产线。空无一人的厂房里,各式机械手臂来回翻飞,焊接、组装,忙个不停;大大小小的屏幕上光影闪烁,传递着一条条数据指今……经由50改造后,工厂生产人员减少95%,运维人员减少20%,整体生产效率却提升了30%以上。
2019年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这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工信部同时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欢迎国外企业积极参与我国5G网络建设和应用推广,共谋5G发展和创新,共同分享我国5G发展成果。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如果说3G是汽车速度,4G是飞机速度,那么5G就是火箭速度。”这句话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 )
A.网络更新促进了世界快速进步。
B.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一日千里。
C.火箭的速度远远快于汽车与飞机。
D.5G的网络速度比3G、4G快得多。
【2】短文第5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
①列数字 ②打比方 ③举例子 ④作比较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3】下列对题目“5G,领跑未来”的理解哪一项不正确?( )
A.5G网络是未来社会速度最快的网络。
B.广泛运用5G技术能使社会高速发展。
C.拥有5G技术将成为新时代的领跑者。
D.5G技术能够使世界拥有美好的未来。
【4】下列表述哪一项不符合文意?( )
A.有了5G技术,做远程手术就不再需要医生。
B.有了5G技术,远距离操控无人机不再是梦。
C.有了5G技术,工厂将节省大量的生产工人。
D.有了5G技术,视频高速下载已经成为现实。
【5】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5G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6】有人认为,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画蛇添足,可以删去。你同意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对比阅读。
片段一:( )的天空中挂着一轮( )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 )的( )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片段二: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1】在片段一的( )里填上合适的词。
【2】片段一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描写,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描写,这两种描写相结合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3】阅读片段一和片段二,说说从这两段描写中,你分别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闰土?
少年闰土:______________
中年闰土:______________
【4】以上两个片段选自我国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的小说______,他曾在《自嘲》一诗中写道:“_______,俯首甘为孺子牛。”表达了自己对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甘愿服务的革命志向。
12、快乐阅读吧。(25分)
只有一个地球(节选)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biǎn piān)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分)
(2)在宇航员的眼中,地球是什么样子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画线句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段话,你想对地球母亲说些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_
13、阅读
革命战争年代,无数英雄为了人民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请阅读下面短文。
我的战友邱少云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
那一天,天还没有亮,我们连悄悄地摸进“391”高地下面的山场,潜伏在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里。因为敌人控制的“391”高地,像一颗毒牙,楔入我们志愿军的阵地。我们准备在黄昏时分发动突然袭击,拔掉这颗毒牙,把战线往南推移。
太阳渐渐爬上山头。我发现前面六十多米的地方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讲话都听得见。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发现我们。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我看了一下前面,班长和几个战士伏在枯黄的茅草丛里。他们身上披着厚厚的茅草作伪装,猛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
我们的炮兵不断地轰击敌人的阵地,山顶上腾起一团一团的青烟。敌人阵地前沿的地堡一个接一个被掀翻了。看着这种情景,我只盼望天快点儿黑,好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到了中午,敌人突然打起炮来,炮弹一排又一排,在我们附近爆炸。显然,敌人已经感觉到他们的前沿阵地不太安全了,可是没有胆量冒着我军的炮火出来搜索,只好把看家的本领“火力警戒”拿出来了。
排炮过后,敌人竟使用了燃烧弹,我们附近的荒草着火了。火苗子呼呼地蔓延,烧得枯黄的茅草噼噼剥剥地响。我忽然闻到一股浓重的棉布焦味,扭转头一看,哎呀!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他的棉衣已经烧着,火苗趁着风势乱蹿,一团烈火把他整个身子包住了。
这个时候,邱少云只要从火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我趴在他附近,只要跳出去,扯掉他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的敌人发觉,我们整个班,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就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作战计划就全部落空了。
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黄昏时候,漫山遍野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口号:“为邱少云同志报仇!”我们怀着满腔怒火,勇猛地冲上“391”高地。敌人全部被歼灭。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二十分钟。
参加这次战斗的志愿军战士,都记住了1952年10月12日这个日子。
【1】文中加点的两个“才”字表达的意思不同,联系上下文思考,第一个“才”突出了____,第二个“才”突出了_____
【2】快速默读文本,请你按照“原因、经过、结果”的顺序简要概括全文主要内容____
【3】短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1952年10月12日这个日子,你认为这样写的是为了_____
【4】为了更深刻地理解邱少云这个英雄形象,你觉得需要再去搜索哪方面的资料来帮助你理解?
(1)____
(2)____
【5】文中从“我”视角来写出了邱少云这个人物形象,“几乎找不到”“千斤巨石一般”等描写让你感受到邱少云是个怎样的人?
_____
【6】读完文本,你最想和邱少云说的一句话是:___;你最想对自己说的一句话是_____
14、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捡破烂儿的先生
我叫他先生,虽然他是一个捡破烂儿的。
那一年,繁华的重庆路又大兴土木,这里将盖起一座又一座超豪华商场,据说所卖物品皆为名牌,价格贵得惊人,绝非平民百姓可以问津。这个城市有钱的人越来越多,有几座这样的商场也在情理之中。
我骑着自行车,从灰层忒多的工地穿过,准备去一家编辑部送自己新写的故事。
在重庆路与一条小街的交叉口,在一处深深的门洞下,一道奇异的风景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一个鬓发斑白的老人,年纪在70岁左右,他靠在一辆架子车前,在一片喧嚣之中,静静地吃饭。他的饭很简单:地上一个罐头瓶子,里边是辣椒酱;罐头瓶子旁边是一个玻璃杯,杯中满满地斟着白酒,左手一根葱,右手一个雪白的大馒头。
老人一边喝酒,一边就着大葱蘸酱吃着馒头。他见我站的时间长,冲我招招手,又指指地上的东西,意思是让我过去一起喝点。我摸摸口袋,里边还有几块钱,就一头扎进旁边的副食店,买了一斤猪头肉。
这样我和老人就认识了。
老人姓张,是电机厂的退休工人,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他70岁,退休整整10个年头了,他的儿女都有不错的工作和家庭,也很孝顺,可他谁家也不去,就自己一个人过。
老伴儿在他退休前就去世了,老人把宽敞的房子让给了女儿,自己住一居室的小屋,过着清静的日子。
他清晨早早地出门,拉着架子车,边捡边收。报纸、书本、易拉罐、酒瓶子,只要能换钱的东西,他都收。
废品收购站下班之前,他把捡来和收到的东西卖掉,然后拉着空车回家。这是他的生活,很有规律。
老人酒量很好,面色红润,身体健朗。我很羡慕他!
我们正喝酒间,来了一个40岁左右的妇女,趿拉着拖鞋,手里拎着两个空瓶子。
女人问:“茅台酒瓶子咋收?”
“30元。”老人回答。
女人把瓶子举到老人面前,唠唠叨叨地说,这个瓶子的商标和瓶盖完好无损,应该多给点钱。说完,还做出一个转身欲走的姿态。
“35。”老人重新给了价。
女人悻悻地交出瓶子,数好钱,走了。
不待女人走远,老人突然从身旁摸出一块石头,猛地向瓶子砸去,只听“砰”的一声,,转瞬之间两个完好的瓶子变得粉碎。
女人惊愕地停下脚步,我也瞪大了眼睛。
“你,怎么砸啦?”我问。
“砸了,他们就造不了假酒了。”老人淡淡地回答。
我还想说什么,老人却笑了。
老人兀自端起酒杯。喝一口白酒,吃一口大葱蘸酱,然后再咬一口馒头……
(选自2021.12.3《读者》手机杂志)
【1】这是一篇短小说,小说情节一般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这篇小说的开端和高潮分别是什么?请各用一句话概括。
开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自然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在重庆路与一条小街的交叉口发现了一道“奇异的风景”,联系全文,说说这道风景“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先生”是对知识分子和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的尊称。小说一开头就点明主人公是个“捡破烂儿的”,可“我”为什么还叫他“先生”?请结合文章的有关内容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将下列句子改为“被”字句。
①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雨水把我的衣服淋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
2.她慈样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
改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
3.听到这悦耳的琴声,树上的鸟儿叽叽喳地叫了。
改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怎么敢和都督开玩笑?(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本书是你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谢之情,思念着张老师。(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风吹小树。(请扩句,要扩充两处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昨天傍晚下了一夜的大雪。(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型转换
(1)全国人民支持申办奥运会。(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不会允许台湾离开祖国的怀抱。(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了怎么能挑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一定顺序排列下列词语.
(1)海鸟 动物 海鸥 生物
(2) 尽情游赏 慕名而来 怅然而返 恋恋不舍
(3)一道红霞 晨曦初露 万道霞光 红日薄发
20、句子加工厂。
(1)歌声笑声溅起鲜亮的花朵。(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去看海,有读不完的生命启迪。(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他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隔壁阿婆不是蹲在河边石块上用棒子打衣服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读诗,使我增加了不少知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快乐习作吧。
根据下面给出的两组环境,任选一组,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
环境:冬天,雪后的街头(或小区) 环境:家长会
要求:1.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2.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3.要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刻画人物形象。4.字数在450字以上。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