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你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崖______概______遮______曝______
涯______慨______蔗______爆______
2、把词语补充完整。
不(______)不(______)
不(______)不(______)
不(______)不(______)
(______)(______)共存
日月(______)(______)
三(______)五(______)
3、查字典填空。
1.“缝”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再查音节(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再查(____)画。在“缝隙”一词中,“缝”读(______);在“缝衣服”一词中,“缝”的读音是(______)。
2.下面是“缝”的字义,请选择恰当的填入相应的括号里。
A.用针线连缀。 B.缝隙,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窄长口子。 C.物体接合的地方。
(1)天衣无缝(____) (2)缝补(____) (3)裂缝(____)
4、查字典。
“鼎”字共___画,第六画的名称是___,用音序査字法应先査音序___ ,再查音节 ___。“鼎”在字典里的义项有:①占代煮东西用的器物:②大,③比喻王位帝业。在“大名鼎鼎”中“鼎”应选第___。 在“人声鼎沸”中“应选第___个义项.
5、读拼音,写词语。
biān pào pái huái lǐng yù yā pò yī wēi
( ) ( ) ( ) ( ) ( )
bō xuē mù biāo shí guāng bù kě sī yì
( ) ( ) ( ) ( )
6、阅读理解。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①怨遥夜②,竟夕③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④,披衣觉露滋⑤。不堪盈手⑥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①情人:多情的人,指自己;一说指亲人。②遥夜:长夜。③竟夕:一整夜。④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⑤滋:湿润。⑥盈手:双手捧满。
【1】解释诗句的意思。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写月亮不用“升”,而用“生”,写出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与理解。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十五夜”指的是___________。
【2】诗人写院中的月色,只用了“地白”二字,给人澄澈、空明之感,由此你想到了李白的哪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根据古诗内容,把诗人笔下的月上中天时庭院的景色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知秋思落谁家”这句诗委婉地表达了游子( )之情。
A.喜爱秋天 B.热爱祖国 C.热爱大自然 D.思念家乡和亲人
【5】望月怀远的诗还有很多,请你写出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________________。
两岸猿声啼不住,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在横线上把古诗补充完成
【2】解释下列词语。
发:________ 朝:________ 辞:________ 还:________
【3】说明船行速度极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家乡的柿子
最近路边卖柿子的小贩慢慢多了,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买了几个尝尝,味道苦涩,完全没有家乡的柿子好吃。
节气马上就要到霜降了,想来家乡的柿子也熟了。细算一下,竟然一晃十多年没吃过家乡的柿子了。几年前曾想让父亲给我邮一些,但邮局不邮,自那以后我就打消了这个念头。然而终究是不甘心,我再一次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家乡的堂弟发了条消息,让他给我邮一些来。堂弟立即应承了下来,这让我非常高兴。可没一会儿,堂弟发来消息说当地的邮局还是不给邮。我刚燃起的希望又一次破灭了。
就在我沉浸在失望的情绪中时,家乡的二姐打来电话,说有快递公司可以邮。这可把我高兴坏了,一天之中心情几经沉浮,让我自己都有点哑然失笑了,三十好几的人了,竟然为了几个柿子如此的不淡定。
自从二姐将柿子寄出后,我就像小孩子盼过年那样,数着手指头过日子。记得当快递员通知我取货时,我是跑着出去的。我的这种窘态还被妻子好生嘲笑了一番。
打开箱子的那一刻,我真的有一种满足的幸福感。熟悉的颜色,熟悉的气味。咬一口,确实是熟悉的味道。不知怎的,当柿子吃到嘴里的那一刻,我的鼻子竟然有点酸。童年的影像,立刻就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我的老家在陕西南部一个偏远的山村,村子里到处都有柿子树。我家门口也有一棵,有成年人的大腿那么粗。每到临近收玉米的时节,柿子开始零星变红。记得上学路上的田地里也有几棵柿子树。那时候我早上上学、下午放学必定要去树下转一圈,运气好的话能捡到从树上掉落的红柿子。
收玉米的时候,学校要放忙假(很多老师都是本地的,也有农活要做)。一放假我就和小伙伴一起在村子里到处转悠,看到哪棵树上有红柿子必定要爬上去摘下来,有时候为了一个红柿子,会损坏好几个青柿子。因此柿子树的主人都非常讨厌小孩儿爬他们的树,每次我们都是偷偷摸摸地去爬树,不然被主人发现,必定要被大骂一番。
等过了霜降,柿子树的部分叶子就开始掉落,露出了火红的柿子。等大家忙完农活,就开始摘柿子了。人们爬上树,在旁边吊一个竹篮。用一根长长的竹竿,在头部开个叉,用来夹住柿子的细枝,然后转动竹竿,柿子就连着树枝被取下来。等竹篮放满了,再用吊绳将装满柿子的竹篮吊到树底下,等下面的人将竹篮里的柿子清空后,再摘下一篮。
我家的柿子树就在家门口,因此每次都是最晚才摘的。等到叶子都落光了,满树的柿子像一个个红色的小灯笼,非常好看。我每天放学都要爬上树,去摸摸哪个软了就把哪个吃掉。往往等到最后摘下的柿子已经没多少了。即使摘下的柿子被母亲藏在桌子底下,我也能找到。每次母亲看到我在吃柿子,都会说柿子根本不是自己软的,是被我捏软的。但无论如何,那时我觉得柿子就是软了,而且那么甜。
后来我慢慢长大了,上了高中,上了大学,离开了家,再没吃过家里的柿子。每到柿子成熟的季节,就非常想吃一口家乡的柿子。我今天终于吃到了,实现了多年的愿望。
堂弟给我拍了一张老家柿子树的照片,满树的柿子密密麻麻,顶部的柿子已经通红,但已经没有人再去摘下来吃了。堂弟说现在柿子红了不停地往下落,我听了心里不禁难过起来。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何时我才能再回家乡,亲手摘一个火红的柿子呢?
【1】柿子树的主人非常讨厌小孩儿爬他们的树是因为( )
A.小孩儿爬上柿子树会偷摘柿子。
B.小孩儿爬上柿子树容易摔下来。
C.小孩儿爬上柿子树会踩断细枝。
D.小孩儿为了一个红柿子,会损坏好几个青柿子。
【2】短文的记叙顺序是( )
A.顺叙、插叙
B.倒叙、补叙
C.顺叙、补叙
D.倒叙、插叙
【3】与“节气马上就要到霜降了,想来家乡的柿子也熟了。”相照应的句子是( )
A.打开箱子的那一刻,我真的有一种满足的幸福感。
B.等过了霜降,柿子树的部分叶子就开始掉落,露出了火红的柿子。
C.我家的柿子树就在家门口,因此每次都是最晚才摘的。
D.堂弟说现在柿子红了不停地往下落,我听了心里不禁难过起来。
【4】短文中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简略?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怎么理解短文最后一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他,不愧为毛泽东的儿子
朝鲜北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陵园里,长眠者一百多名志愿军的英灵。其中有一座普普通通的圆形坟墓,墓前立着一块三尺高的花岗岩石牌,上西镌刻着七个大字:毛岸英同志之墓。
毛岸英是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的长子。1950年,朝鲜半岛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毛岸英投笔从戎,随彭德怀司令来到朝鲜战场。
11月24日下午,三架美国轰炸机在志愿军总部上空盘旋侦察。彭总发现这一情况,决定除作战室留下两人值班外,其余人员一律进入防空洞隐蔽。人们迅速地隐蔽起来。本来,毛岸英今天可以不到作战室的木板房去值班,可他想起今天是第二战役第一天,事情千头万绪:彭总的命令要发有到各兵团、各军,前线的胜利捷报要及时传回祖国。想到这,防空警报一解除,他便从防空洞冲出来,到作战室去了。
“轰……”天空中仿佛惊雷滚滚,那三架B-29轰炸机狡猾地调转机头,重新飞临总部上空。
有人大喊:“不好,快进防空洞!”话音未落,炸弹就砸下来了,仅房顶就落了几十颗。顿时,烈火焰升腾,蔓延成一片火海。
就这样,毛岸英英勇地以身殉职了!
毛泽东得到毛岸英牺牲的消息,沉默了好一会儿,缓缓地说:“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停了好一会儿□毛泽东扳着指头算了一下说□岸英牺牲的时候刚满二十九岁□为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共同革命事业□他献出了年轻的宝贵生命□作为无产阶级战士□共产党员□他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这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对儿子的评价!
毛岸英不愧是毛泽东的儿子。
【1】在第7自然段中的“□”里加上标点。
【2】联系上下文指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投笔从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身殉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岸英不愧是毛泽东的儿子。”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不一样的“金字塔"
提起金字塔,可能你最先想起来的是埃及金字塔。其实。在很多领域,人们把研究的数据进行整理,呈现出很多有趣的不一样的“金字塔”。
材料一:
学习金字塔
这是一项对人们学习效果的研究。研究者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两周后看看他们还能记住多少学习内容。然后,把测试结果由多到少排列,呈现了如金字塔一样的特点。在塔尖上的是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讲,学生听,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留下5%。第二种,通过自己“阅读”的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借助“声音、图片”进行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经常进行“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进行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材料二:
营养金字塔
为指导人们健康饮食,营养学家提出了饮食指南,并形象地称为“营养金字塔”,
它按我们每天应该科学合理地摄取食物量的多少,在金字塔上进行排列。第一层塔基是最重要的粮食谷类食物,占每天饮食中的很大比重,约30%。第二层是蔬菜和水果,约占25%。第三层是奶和奶制品,约占20%。第四层是禽、鱼、肉、蛋,可以补充优质蛋白和钙,约占15%。第五层是“金字塔”的塔尖,包括高糖、油炸食品等,约占10%,应尽量少吃。
材料三:
生态金字塔
科学家考察了生物世界的食物链,发现它恰似一座金字塔,便把这叫作“生态金字塔”。“生态金字塔”的最底层是绿色植物,它们是一切生物的能量基础,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绿色植物往上,便是草食动物,是第二营养级。肉食动物处在第三营养级上。在“生态金字塔”的营养级序列中,高营养级总是依赖于低营养级的能量而存在。“生态金字塔”告诉人们,大自然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绝不可能超过承载能力去供养金字塔顶端的消费者。人类的活动必须遵循这个自然的法则,否则,将使人类自己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1】想知道提高学习效果我们应该阅读( )
A.材料一
B.材料二
C.材料三
【2】阅读上述材料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只要我们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就能掌握大部分学习内容。
B.为了补充优质蛋白和钙,我们适当摄入禽、鱼、肉、蛋。
C.草食动物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
【3】在语文课上,王老师经常让学生当小老师,把自己理解的内容教给其他同学,你觉得王老师的做法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根据“营养金字塔”把下面的食物填写在金字塔结构图里。(填序号)
①鸡蛋 ②米饭 ③菠菜 ④牛肉 ⑤苹果
⑥玉米 ⑦胡萝卜 ⑧油炸糕 ⑨牛奶
【5】材料一中共介绍了_____种学习方式。介绍的学习方式中____种能记住一半内容,_____种能记住四分之三;______几乎能全部记住。
A.“做中学”或“进行实际演练”
B.经常进行“小组讨论”
C.“教别人”或“马上应用”
D.六种
E.七种
【6】这三则材料都运用了( )说明方法。
A.举例子
B.列数据
C.分类别
【7】在“生态金字塔”中哪一个层级最重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明的妈妈为了减肥,每顿饭只吃蔬菜,她这样做很不健康。如果你是小明,你怎样劝妈妈?结合材料二的内容,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理解感悟。
不必说夏时的古老传说,不必说商代的甲骨铭文,光是那历史长河中的文学著作就已使我们骄傲良多。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惟有诗歌是最亮的一颗星,是我心中那份执著的渴望,是我永远的追求。
我渴望诗中的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__________的笔下幻化成千光万彩,这是春的灵感,春的恋歌,诗中的情,诗中的景,诗一样的春色。
我渴望诗中的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__________的笔下婀娜( )多姿,这是夏的生命,夏的灵魂,诗中的花红,诗中的绿叶,诗一样的夏日。
我渴望诗中的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在__________的笔下深邃( )悠远,这是秋的写照,秋的眷恋,诗中的枫林,诗中的落叶,诗一样的秋色。
我渴望诗中的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__________的笔下漫天飞舞,这是冬的精灵,冬的舞者,诗中的寒风,诗中的雪花,诗一样的塞( )外雪天。
诗是这历史尘埃( )中绽放的绝世之花,诗是华夏千年的不老传说,我渴望与 诗为友,相依相伴,举杯共赏,一起吟咏四季之情,历史之故。
1.在括号内给加点的词语注音。
2.解释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含义。
骄傲良多: 漫天飞舞:
3.在文中的空线处填写诗人的名字。
4.仿照画“——”句子造句。
5.另外写出描写春夏秋冬景色的诗句各一句。
春:
夏:
秋:
冬:
6.用“——”画出文中点明中心的句子。
13、阅读《捅马蜂窝》,完成下列各题。
捅马蜂窝
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声,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切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蛰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
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头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家里人轮番用了醋、酒、黄酱、万金油和凉手巾把儿,也没能使我那肿包迅速消下去。转天请来医生,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复愈。这一下不轻呢!我生病也没有过这么长时间,以致消肿后的几天里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
过了些天,惊恐稍定,我去爷爷的屋子,他不在,隔窗看见他站在院里,摆手召唤我去,我大着胆子去了。爷爷手指窗根处叫我看,原来是我捅掉的那个蜂窝,却一只马蜂也不见了,好像一只的干枯的大莲蓬头。爷爷又指了指我的脚下,一只马蜂!我惊吓得差点叫起来,慌忙跳开。
“怕什么,它早死了!”爷爷说。
仔细瞧,噢,原来是死的。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几只黑蚂蚁在它身上爬来爬去。
爷爷说:“这就是蜇你的那只马蜂。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那它干吗还要蜇我呢,它不就完了吗?”
“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爷爷说。
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它,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式,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死,真像一个英雄……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niè)感沉重地压我心上。
那一窝马蜂呢,无家可归的一群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这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
这一年,我经常站在爷爷的后院里,始终没有等来一只马蜂。
转年开春,有两只马蜂飞到爷爷的窗檐下,落到被晒暖了的木窗框上,然后还在去年的旧窝的残迹上爬了一阵子,跟着飞去而不再来。空空又是一年。
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爷爷忽叫我抬头看,隔着窗玻璃看见窗檐下几只赤黄色的马蜂忙来忙去。在这中间,我忽然看到,一个小巧的、银灰色的第一间蜂窝已经筑成了。
于是,我和爷爷面对面开颜而笑,笑得十分舒心。我不由得暗暗告诉自己: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选自(《小读者(爱读写)》2018.04 作者 冯骥才)
【1】我为什么要去捅马蜂窝?( )
A.讨厌马蜂
B.喜欢马蜂
C.好奇心理
D.好胜心理
【2】“挨蛰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此刻最有可能是谁把“我”拖进屋的?( )
A.妹妹
B.爷爷
C.爸爸
D.妈妈
【3】“眉头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这里的“自已都能用眼瞧见”是为了进一步说明什么?( )
A.肿起的疙瘩很大
B.肿起的疙瘩很痛
C.肿起的疙瘩很亮
D.肿起的疙瘩很红
【4】随着事情的发展,我的心理也产生变化。我心理变化正确顺序是下列哪个选项?
A.胆怯→好奇→愧疚→企盼
B.愧疚→好奇→胆怯→企盼
C.好奇→胆怯→愧疚→企盼
D.企盼→好奇→胆怯→愧疚
【5】“我不由得暗暗告诉自己: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对这句中“旁人”准确解释的是哪个选项?( )
A.家里的亲人
B.村里的乡亲
C.所有的蜜蜂
D.所有的生命
【6】“捅马蜂窝”这个词在我们生活中也常用到,它常用来形容的是什么?( )
A.不怕牺牲
B.不怕困难
C.英勇顽强
D.招惹麻烦
【7】一窝马蜂成百上千只,可作者为什么只写蜇“我”的那一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请给这句话作批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军礼
离军区司令部门岗只有几步远了,地仍骑在车上,旁若无人地朝门岗驶去。
“喂,同志,请下车。”
□下车□她不屑地瞥了哨兵一眼□脚一蹬□
“站住!”随着喊声,车后架被人拉住了。她急忙用脚撑在地上。扭头一看,不由气恼地问:“你干什么?”
“请你下车!”哨兵不动声色地回答。
“真新鲜,我在司令部进进出出快一年了,第一次听说‘下车’二字。”
“第一次听说,就请你第一次执行吧。”
“得了吧,你看你的门,我走我的路,何必这么啰唆。”说着,脚一蹬,又要上车。不防哨兵抢前一步,迅速地将车锁住,拔出钥匙。
“你!”她傲气的脸顿时沉下来,气冲冲地走进岗亭,拿起话简,拨了个号码:“喂,爸爸!爸爸!我进大门没下车,被岗哨拦住,他还锁了我的车,你快来,我等你。”
不一会儿,朝门岗走来了一个年过半百的军人,他,身材魁梧,背略有点驼,脚步分外沉重。
“爸爸!”她迎上前去,好不神气地瞟了哨兵一眼。司令员并不理睬她,径自向哨兵走来。他深沉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哨兵那涨红的脸上,然后,他缓缓地举起右手,向哨兵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霎时,热血在战士的心中沸腾了,他强忍着就要涌出的泪花,一个挺胸立正,向司令员回答了一个军礼。一老一少两代军人的心在庄严的军礼中紧繁地贴在了一起。
她呆呆地望着,好像明白了什么,羞愧地低下了头……
【1】这篇故事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发生的地点是在___________。
【2】在文中“□”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3】写出下面句子的描写手法。
“你!”她傲气的脸顿时沉下来,气冲冲地走进岗亭,拿起话筒,拨了个号码。(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倒数第三自然段“身材魁梧,背略有点驼”把“年过半百”的军人写得很生动,请你也仿写一句:迎面走来的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奶奶,__________
【5】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填空。
司令员举起手向哨兵庄重地敬了一个军礼,表示了______________。哨兵一个挺胸立正。向司令员回答了一个军礼,表达了______,所以两颗心在___________中紧紧地贴在了一起。
【6】“她呆呆地望着,好像明白了什么,羞愧地低下了头……”你觉得文中的“她”为什么羞愧?请联系全文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篇文章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赞扬了___________。
15、把下面句子改成用把字的句子。
①一座堤坝被汹涌的洪水冲垮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雨水淋湿了小菲的衣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读下列句子,变换表达形式,使意思不变。
(1)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岩缝中的小草,心向着外面的大千世界,乐观顽强地生长;山谷里的小溪,神往着天涯的壮阔海洋,昼夜不歇地流淌;_____________________(补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18、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①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缩句)
②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改为陈述句)
③手指有姿态。(扩句,最少扩两处)
④圆溜溜的柿子挂满枝头。(改为比喻句)
20、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改“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2. 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_______________
(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_______________
3. 小孩子和外宾忍不住要问:“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
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
4.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改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
5.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在本学期的学习过程中相信你也增长了许多的本领,回想你的生活经历,你的拿手好戏是什么?你又是怎么学到的呢?把你学习拿手好戏的过程,以及发生在你身上的故事写下来与我们一起分享吧。
要求:(1)书写美观、语言流畅。(2)要写清楚过程,语言真挚。(3)45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