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补充填空。
(1)鲁迅先生说过:“________,________,中国才有真进步。”
(2)成语“五音不全”中的“五音”指的是_________。
(3)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预示丰收年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书湖阴先生壁》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写的。其中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赞扬了湖阴先生勤劳、爱清净。
2、我能根据拼音准确地写出词语。
我喜欢吃tián nì( )的yuán xiāo( );喜欢用shū jí( )打发wú liáo( )的时光;喜欢yī wēi( )在妈妈的怀里,看天上的云在pái huái( )。
3、按课文内容填空。
(1)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______。
(2)可怜九月初三夜,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绝知此事要躬行。
(4)鲁迅笔下的少年闰土是那样的活泼可爱:“其间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光曲》里的哥哥听得那么入神“他好像面对着大海,_____________。”
4、根据要求填写句子。
(1)古诗中也有人生滋味:身处异地,常有“移舟泊烟渚,_____________。”之感;客还乡,又会出现“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_____。”的场景;与朋友别,会许下“待到重阳日,_____________。”的约定。
(2)《七律•长征》中,“_____________,万水千山只等闲。”一联总领全文,高度概括了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
(3)从“在天底下,_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中,我们发现了草原的美。
(4)古代五行是指:_______ 、木、水、火、土;五谷是指:稻、黍、稷、_________、菽;
(5)焦裕禄为人民“鞠躬尽瘁,_____________。”的精神万古流芳。(填诸葛亮名句。)
5、词语点将(根据意思写词语)。
1.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 )
2.浅蓝色的天空明净得像洗过一样。 ( )
3.不停地咂嘴赞叹。 ( )
4.安心地生活,愉快地劳动。 ( )
5.很招人喜欢。 ( )
6、古诗阅读。
江畔①独步寻花②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③,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④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⑤啼。
【注释】①江畔:江边。②独步寻花:一个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③蹊:小路。④留连:舍不得离开。⑤恰恰:这里形容鸟叫声和谐动听。
【1】请你帮李亮把这首诗工整美观地书写下来,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借助注释,我知道“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留连戏蝶时时舞”一句中“留连”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前两句通过“花满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描绘了春花明丽繁多的画面,后两句“时时”与“___________”相对,叠字的运用渲染了春意盎然的情趣。“自在”不仅是娇莺的客观姿态,也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的心情。
7、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练习。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九曲黄河万里沙”写出了黄河的哪些特点?( )
A.曲曲折折 气势磅礴
B.历史悠久 风景优美
C.位置重要 水势平缓
D.古迹众多 旅游胜地
【2】本诗中引用的我国的民间故事是《______________》。
【3】对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从黄河的源远流长中,感受到母亲河的特点,表达了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B.借助牛郎织女的故事,流露出诗人向往自由自在生活的感情。
C.表达了诗人豪迈的气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D.诗人梦想自己能够像牛郎织女那样,成为神仙,过着幸福的生活。
【4】与“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句诗表达的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 )
A.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B.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8、古诗词阅读。
咏竹
[清]纪琼
风来笑有声,雨过净如洗。
有时明月来,弄影高窗里。
【1】《咏竹》中的“风”和“雨”表面上指自然界的风雨,实际喻指 ______________,同样,“笑有声”表面上指竹子被风吹雨打时发出的声音,实际喻指 ______________。
【2】竹自古就是文人墨客的挚友。在不同的人面前,竹有不同的风骨。请根据竹的本性,选填竹代表的精神或品格。
A.乐于奉献 | B.刚正不阿 | C.虚心 | D.坚韧 |
①因竹笔直向上,可形容人 _____。
②因竹四季青翠,做雪凌霜,可形容人 _____。
③因竹中空,可形容人 _____。
④因竹全身是宝,可形容人 _____。
【3】这首诗赞美了竹怎样的品格?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哪些借物来赞颂人的美好品格的古诗?选择一首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这篇文章节选自我们本学期学过的课文《______》,是____同志纪念____同志而做的演讲。
【2】先解释“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加点的字,再写出全句的意思。
①固:_____ ②或:_____ ③于:_____
④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此句和后面三句是__________关系。
【4】死得“比泰山还重”是因为__________;死得“比鸿毛还轻”是因为__________。
10、阅读下列寓言,然后做题。
掩盖过失的猫
有那么一只猫,它总是把自己吹嘘得了不起,对于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饰。它捕捉老鼠,不小心,老鼠逃掉了。它说:“我看见它太瘦,只好放它走。等以后养肥了再说。”它到河边捉鱼,被鲤鱼的尾巴劈脸打了一下。它装出笑容:“我不是想捉它——捉它还不容易?我就是要利用它的尾巴来洗洗脸。刚才到阁楼上去玩,我的脸搞得多脏啊!”一次,它掉进泥坑时,浑身沾满了污泥。看到同伴们惊异地眼光,它解释到:“身上跳蚤多,用这办法治它们,最灵验不过!”后来,它掉进河里。同伴们打算救它,它说:“你们以为我遇到危险了吗?不,我在游泳……”话没说完,它就沉没了。“走吧,”同伴们说,“现在,它大概又表演潜水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话没____( ) 说完,它就沉没了____( )了。
【2】简要概述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概括这只猫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②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③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④“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1】选文主要表达的观点是:________。作者是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方面表达出这个观点的。
【2】第②段中加点的“至少”能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 ”的句子概括地写出了地球的两大特征:________和________。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______________。
【4】我们要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请你针对破坏环境的现象设计一条不超过15个字的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改变一生的闪念
①这是我的老师的故事,至今珍藏在我心里,让我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
②多年前的一天,她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快来啊!”从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闯声和旁人的呵斥声。
③她回头望着正在看电视的唯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过来,肯定是有一个小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碰巧打到这里。
④她本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地没有任何关系。但通过电话,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犹豫了片刻之后,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
⑤正如她所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接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哺咕声中,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
⑥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了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你找谁?”她疑感地问。但女孩却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来地就是当年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
⑦女孩眼睛里泛着泪光,轻声说道:”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充当我妈妈,解救了我,但我总觉得。这么多年来,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老师的眼睛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地问道:”如果我不帮你。会有怎样的结果呢?”女孩轻轻地摇着头说:”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老师的心猛地一颤。
⑧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自然段中”她所料的那样”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⑤自然段和第⑧自然段都写到了老师的笑,两次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变一生的闪念”中“闪念”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这位老师善良、高尚、善解人意和有责任心,请你从文中找出两处能表现老师这些品质的描写,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名著阅读。
当我和家中的老匠人格里戈里开心地说话时,突然听到外面一阵嘈杂声。原来是舅舅们回来了,A躺在地上,身上的血流得很多。雅科夫舅舅说:“他摔倒了,被十字架给压住了--砸到背脊上。“是你们把他砸死的,”格里戈里闷声地说。“就是的,那又怎么样……”这时,外祖父来了,他尖着嗓子吼道:“一群豺狼!我知道,他是你们眼中钉……唉!”
上面文字出自前__________(填国家名字)作家高尔基写的自传体小说《__________》。这部小说讲述了__________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选文中A这个人物应该是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母亲荷
小时候,我生性顽劣,却生得一副不争气的病弱之躯。母亲在田间一边干着繁重的农活,一边还要照看我。
那是一个夏日午后,出门还是睛空万里,眨眼间黑云压顶,电闪雷鸣。母亲赤脚涉入荷塘,选中最大的一盘荷叶,折取上岸,用手撸掉荷柄上的黑刺,一把荷叶伞便递到我的手心。我乐呵呵地持着伞,在回家的路上撒着欢跑。一路上,母亲扯着嗓子喊:“慢点啊!慢点啊!”晶莹的雨滴在荷叶上打转,像珍珠一样。雨下大了,母亲追上我,伸手将荷叶反扣在我的头顶。我戴上荷叶帽,真像个荷叶宝宝。①我看见母亲笑得那样灿烂。
记得一次放学归来,我吵闹着想讨几枚“铅角子”(硬币),好在第二天学校搞活动时买五香瓜子和粉红雪糕解解馋。母亲左手拉着姐,右手牵着我,快步来到屋后的荷塘边。姐扶着我站在岸上。母亲挽起裤脚,一摇一晃地奔向河心几个最大的莲蓬。母亲摘下莲蓬抛向了我们,空中划过几道优美的弧线,我们的怀里很快抱上了十多个莲蓬。回到家中,母亲教我们撕开莲蓬,剥开莲子,②粉嘟嘟的莲子呈现在眼前,将一粒轻轻放入口中,一股特有的清甜沁人心脾,比五香瓜子和粉红雪糕好吃多了。
在入秋向冬的某日中午放学回家,一盘炒藕片端放在桌子中央。父亲说,这是母亲下河挖取的劳动成果。我们姐弟俩一筷子接一筷子地夹着藕片下饭,不一会儿盘子露底,我的肚子则滚滚圆了。母亲微笑着说:“河藕是个好东西,多吃点补补身子,有营养得不得了,河里还有的挖。”我后来才知道,下河挖藕既是体力活,又是技术活,就是男劳力挖上几支藕,往往也会体乏无力。而了让我们姐弟尝鲜,母亲花费了多少力气和心血啊!
长大后,我远离了母亲身边,外出学习、工作、出差的日子里,每当看到荷叶满塘、荷花始开,就情不自禁想起守在老家的母亲,想给她打个电话,想问问她,屋后的荷花可曾开花?最近的腰板是不是也像荷叶那般挺直无恙?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病弱之躯(相当于“的”)
B.体乏无力(疲倦)
C.沁人心脾(渗入,浸润)
D.情不自禁(禁止)
【2】选文围绕题目讲了母亲哪三件事?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述。
第一件事________
第二件事________
第三件事________
【3】文中画“ ”的句子①写母亲“笑得那样灿烂”,写出了母亲内心的____;句子②写“我”吃莲子时觉得莲子“比五香瓜子和粉红雪糕好吃多了”流露出“我”对莲子的______之情。
【4】选文结尾画“﹏﹏”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
【5】选文以“母亲荷”为题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
15、青山是不会老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不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立刻会意了,接着说:“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雪山顶上,蓝蓝的湖水透明极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室里安静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说,怎么能以一个人牵动一个机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是因为党的改革政策好。(改为先因后果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老师家访。(至少扩写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刘老师热爱生活,意志坚强,大家非常佩服他。(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
18、漫步句子关。
公象睁开眼睛。
扩句: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怎么敢和都督开玩笑?(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本书是你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谢之情,思念着张老师。(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风吹小树。(请扩句,要扩充两处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昨天傍晚下了一夜的大雪。(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
(1) 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用关联词改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深蓝的天空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句子补充完整,使其变成比喻句)
(3)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改成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天地。
现代技术日新月异,随着科技的发展,相信你对未来生活有过许多奇妙的幻想吧?也许我们不需要再驾驶汽车了,也许我们戴上飞行器就可以去远方……想象一下,未来是什么样子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请你发挥想象,写一篇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叙述清楚,条理清晰;内容具体、完整;想象合理、丰富;语句通顺、连贯;标点符号使用恰当;不得抄袭、套作;字迹工整、规范;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相关信息;字数不少于45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