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一比,再组词。
锦( ) 综( ) 削( ) 藻( )
棉( ) 棕( ) 俏( ) 澡( )
2、积累与运用。
(1)远离故土三十年,回到家乡,孩子们好奇地问他的来历。可以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
(2)落叶归根,李爷爷离家三十年,乡音未变,真可谓是“_______,_________”啊!
(3)《桥》中的老支书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格令人敬佩。
(4)《穷人》中,描写了一对________、________的贫苦渔民形象。
3、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要_____( ) 号_____( )
要_____( ) 号_____( )
4、把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换成合适的新词。
(1)现代科技与通信的发展把世界变成了“地球就像一个村庄那样联系紧密”。(_______)
(2)一条条新建的公路成为新疆民众的摆脱贫困路、致富路、发展路。(______)
5、知识回顾。
1.听君一席话,______。
2.______,日久见人心。
3.明明经常以自己还小为借口不好好学习,我会用《长歌行》中的“____________”来劝他。
4.《寒食》中的“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描写了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象。
5.学了《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一文,我认为文中的鲁滨逊是一个______的人。
6、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1】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多选)
A. 对比 B. 排比 C. 比喻 D. 拟人
【2】“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动词形象地刻画了两种人对人民不同的态度。
【3】诗句热情歌颂了________,批判了_________。
7、诗文赏析,韵无穷 。
回乡偶书(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1】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作者)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这是第二首,除了这两首诗,我还知道他写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通过诗人归乡后发现改变的“________”和不变的“_________”之间的对比,流露出作者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8、阅读下列诗歌,完成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本诗作者是______(人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描写了干净、清幽的居家环境,侧面烘托了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后两句运用拟人,一“护”一“送”赋予山水情感,从远到近写活了山水。
C.首句中的“净”是室主人“长扫”的结果,可见主人生活悠闲心境淡泊。
D.这首诗不仅写出湖阴先生隐居山中的思想境界,也表达出作者的志趣追求。
9、课内阅读。
三峡之秋(节选)
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谷里早升起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谷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带子。
夜,终于来了。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驳船,响着气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光,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1】从选段可以看出,本文是按照________的顺序写了三峡之秋的美,层次清晰,很有条理。
【2】画出第一自然段中的一个比喻句,你觉得这样写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的原因是( )(多选)
A. 这里日照充足,黄昏时间长,夜晚短。
B. 峡谷里雾来得早,让天空变得黑,但是实际上暮色并未来临,所以“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
C. 这里山高太阳光线照射不到,而且山峰的倒影让江面只有一线发光的天空。
【4】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绿岛丰碑”谷文昌
在福建省东山县有个很特别的现象:每到清明节,这里的许多老百姓总是会“先祭谷公,后祭祖宗”。那么这位“谷公”是谁呢?他不是什么神仙,仅仅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他就是原东山县委书记谷文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东山岛东南部风沙肆虐,狂风起时飞沙漫天,吞噬田园,埋没房舍,严重破坏生产,威胁人们的生存。1950年,伴随着东山岛的解放,谷文昌来到了东山。他在探望饱受风沙侵扰的百姓时,关切地说:“不治服这风沙灾害,东山人民是没法过好日子的。要治穷,得先除害!”他研究制订了治理风沙的计划,并与县委一班人先后八次组织干部群众筑堤拦沙、挑土压沙、植草固沙、种树防沙……但这些举措的收效不大。他发誓:“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
1958年春,谷文昌向全县发出号召:“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绿化全海岛,建设新东山!”谷文昌带领全县老百姓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造林运动,短时间内栽种了20万株木麻黄树。但是没想到,这一年气温突然下降,持续了一个多月的倒春寒把大部分树苗都冻死了。谷文昌一面呈请林业部进口木麻黄树种子,一面派干部到广东学习木麻黄树种植技术。之后,他还亲自建立了试验苗圃和试验林地。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谷文昌同志的带领和参与下,东山县的大面积试验林初步种植成功。
至1964年,东山全县造林约54.7平方千米,400座小山丘和20多平方千米的荒沙滩基本绿化,141千米的海岸线筑起了“绿色长城”。谷文昌还发动群众挖塘打井,修筑水库,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使东山的旱情得到了缓解。
谷文昌在东山县一干就是14年。14年中,他使一年四季飞沙走石的东山县境内变得处处有绿色地带,从根本上治服了一直侵扰人们的沙患。
1990年,东山县人民为谷文昌建造了一座半身雕像。
由于谷文昌的继任者们和人民群众锲而不舍地植树造林、改造自然环境,昔日山秃地荒的海岛,如今已变成了驰名海内外的“东海绿洲”。
【1】谷文昌带领东山的干部群众治服风沙用了( )
A.8年 B.10年
C.14年 D.20年
【2】东山县的干部群众战胜风沙的办法是( )
A.栽花种草。 B.挑土压沙。
C.种植木麻黄树。 D.筑堤拦沙。
【3】下列句子能反映谷文昌带领东山人民治理风沙取得巨大成就的一项是( )
A.他研究制订了治理风沙的计划,并与县委一班人先后八次组织干部群众筑堤拦沙、挑土压沙、植草固沙、种树防沙……
B.至1964年,东山全县造林约54.7平方千米,400座小山丘和20多平方千米的荒沙滩基本绿化,141千米的海岸线筑起了“绿色长城”。
C.谷文昌向全县发出号召:“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绿化全海岛,建设新东山!”
D.谷文昌在东山县一干就是14年。
【4】谷文昌是怎样带领东山的干部群众治理风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怎么理解“绿岛丰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生活是多么广阔
何其芳
生活是多么广阔,
生活是海洋。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去参加歌咏队,去游戏。
去建设铁路,去做飞行师,
去坐在实验室里,去写诗,
去高山滑雪,去驾一只船颠簸在波涛上,
去北极探险,去热带搜集植物,
带一个帐篷在星光下露宿。
去过寻常的日子,
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
去以自己的火点燃别人的火,
去以心发现心。
生活是多么广阔,
生活又是多么芬芳。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1.写出卞列词语的近义词。
广阔——( ) 寻常——( ) 歌咏——( ) 搜集——( )
2.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 、 两种修辞手法。
3.你是怎样理解“去以自己的火点燃别人的火”和“去以心发现心”的?
4.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的意思。
5.读了这首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和教育?
12、课内阅读。
少年闰土(节选)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闰土又对我说:
“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检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管贼么?”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的猹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他不咬人么?”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选文按照先后顺序写了几件事。哪件事详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选文的几件事可以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读“我”内心感受的语句,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从中感受到“我”怎样的内心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组是( )
A.院子是四方的,所以在院子里往上看,天空是四角的。
B.“四角的天空”指的是广阔的天空,说明“我”和“我”的朋友们见多识广。
C.“我”和“我”的朋友生活在高门深院内,视野非常狭窄。
1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列药品说明书部分内容,完成练习。
【药品名称】 小柴胡颗粒
【成分】柴胡、黄芩、姜半夏、党参、生姜、甘草、大枣。辅料为:蔗糖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颗粒,味甜。
……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一袋(10克)—2袋(20克)一日3次。
【注意事项】
①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②不宜在服药期间用滋补性中药。
③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发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应去医院就诊。
④服药3天无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
【有效期】 36个月
【1】说明书中的“本品”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正误,下列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①小明的爷爷患有糖尿病,他在服用小柴胡颗粒时应先咨询医生。( )
②小红的妈妈发烧到39℃,她在服用小柴胡颗粒时,特意加大了药量。( )
③小东的爸爸服用了小柴胡颗粒,晚上同朋友聚餐时喝了酒。 ( )
④小丽的爷爷连续服用小柴胡颗粒3天,病情不见好转,于是去医院就诊。( )
14、精彩片段:
第九章 药寮(节选)
①也是在这一时节,油麻地来了一个外地的郎中。当有人向他说起桑桑的病后,他来到了油麻地小学。看了桑桑的病,他说:“我是看不了这个病,但我知道有一个人能看。他是看这个病的高手。”于是,留了那个高手的姓名与地址。桑乔决定再带着桑桑去试一下。
②那个地方已出了本省。父子俩日夜兼程,三天后才找到那个地方。那个高手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他已不能站立,只是瘫坐在椅子上,脑袋稳不住似地直晃悠。他颤颤抖抖地摸了摸桑桑脖子上的肿块,说:“不过就是鼠疮。”桑乔唯恐听错了:“您说是鼠疮?”“鼠疮。”老人口授,让一个年轻姑娘开了处方,“把这药吃下去,一日都不能间断。七天后,这孩子若是尿出棕色的尿来,就说明药已有效应了。带孩子回去吧。”
③桑乔凭他的直觉,从老人的风骨、气质和那番泰然处之的样子上,认定这一回真的遇上高手了。他向老人深深鞠了一躬,并让桑桑也深深鞠了一躬。‖
④此后,一连几个月,桑桑有许多时间是在温幼菊的“药寮”里度过的。温幼菊对桑桑的父母说:“我已熬了十多年的药,我知道药该怎么熬。让我来帮你们看着桑桑喝药吧。”她又去买了一只瓦罐,作为桑桑的药罐。红泥小炉几乎整天燃烧着。温幼菊轮番熬着桑桑的药和她自己的药,那间小屋整天往外飘着药香。
⑤一张桌子,一头放了一张椅子。在一定的时刻,就会端上两只大碗,碗中装了几乎满满一下子熬好的中药。温幼菊坐一头,桑桑坐一头。未喝之前十几分钟,他们就各自坐好,守着自己的那一碗药,等它们凉下来好喝。整个喝药的过程,充满了庄严的仪式感。
⑥桑桑的药奇苦。那苦是常人根本无法想象的。但是,当他在椅子坐定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丝恐怖感。他望着那碗棕色的苦药,耳畔响着的是温幼菊的那首无词歌。此时此刻,他把喝药看成了一件悲壮而优美的事情。‖
⑦七天后,桑乔亲自跟着桑桑走进厕所。他要亲眼观察桑桑的小便。当他看到一股棕色的尿从桑桑的两腿间细而有力地冲射出来时,他舒出一口在半年多时间里一直压抑于心底的浊气,顿时变得轻松了许多。
⑧桑乔对温幼菊说:“拜托了。”温幼菊说:“这将近半年的时间里,你们,包括纸月在内的孩子们,让桑桑看到了许多这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他没有理由不好好吃药。”
⑨一个月后,桑桑的脖子上的肿块开始变软并开始消退。
⑩就在桑桑临近考初中之前,他脖子上的肿块居然奇迹般地消失了。‖
【1】“精彩片段”已经用“‖”分成了三层,请仿照示例,简要概括后两层的内容。
第一层:求医问药;第二层:______________;第三层: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文中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桑乔“认定这一回真的遇上高手了”,从这句话中可以感受到桑乔在半年里多次求医未果后,对老人满心期待与喜悦的心情。
B. 文中仔细描写桑桑和温幼菊“喝药的过程,充满了庄严的仪式感”,是为了渲染气氛,表现他们与病魔的对抗、对生命的热爱,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C. 桑桑“把喝药看成了一件悲壮而优美的事情”,从“悲壮”一词可以体会到桑桑对治好自己的病没有信心,他自己对此不抱任何希望。
【3】下面是“百度百科”中介绍桑桑所患的“鼠疮”这种病症的部分资料,请在“药寮”这一章中找一找,作者写到桑桑的哪些症状和下面的介绍是吻合的?
鼠疮,也叫颈部淋巴结核。是结核菌由龋齿、扁桃体侵入人体颈部,出现一侧或双侧有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淋巴结肿大。少数病人伴长期低热、盗汗、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状。本病大多见于儿童和30岁以下的青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读画横线的句子,请联系原著中相关的故事情节,说说桑桑看到的“这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仿写句子,用上加点的字)
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小军对我说:“如果明天不下雨,我就和你一起去河边钓鱼。”(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大家一窝蜂地拥了上去,险些把小艇弄翻了。
改为“被”字句:
2.奶奶带着微笑。奶奶掩不住她的疲劳。
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
3.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
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
18、把下面的长句改成三个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
文学批评是文艺学中最活跃、最经常、最普遍的一种以文学鉴赏为基础,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分析和评价,深化和提高文学鉴赏的研究形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青山是不会老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发现了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轻声说:“我知道你希望真的有那么一匹马。”(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 ,我想对您说”,作为儿女的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父母说,作为学生,你也会有许多话想对老师讲,你想说什么呢?是哪件事触动了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当时场景是怎样的?赶快拿起笔表达你真挚的情感吧!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内容要具体。
3.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
4.字数400字以上。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