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们常常用“________”来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2、填空。
“鼎”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___),在查音节(_________)。“鼎”字共(_________)画,第六画名称是(_________)。“鼎”字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古代煮东西的器物;②三方并立;③大;④正当,正在。在下列词语中,“鼎”字应选择的解释写在词语后面的括号里。
钟鸣鼎食(______) 鼎鼎大名(_______) 三足鼎立(_______) 鼎盛(_______)
3、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坍塌——(______) 逃离——(______)
反义词 和善——(______) 普通——(______)
4、读拼音,写词语。
qī qiāo fēng zhú cán nián
( ) ( )
yān hóng gù nòng xuán xū
( ) ( )
5、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内容。
(1)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诗人韩翃不由得提笔写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哥哥本来想一心一意做个手艺人,业余再画一下画,没想到他的插画一鸣惊人,这真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柳成荫”啊!
(3)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代文学家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
(4) 当今世界,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中国的先人们早在2500多年前就认识到:“苟利于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必循俗”。
6、1929年的早春,毛泽东和朱德、陈毅等率红军主力三千六百余人离开井冈山,向赣南进击。由于敌军重兵围追,又来到外地,人生地不熟,红四军沿途五战皆告失利。后来红军在瑞金以北约30公里处的大柏地麻子坳布下口袋阵。自第二日下午3时一直激战到次日正午,终于击溃敌军,取得这次转战以来首次重大胜利。而胜利之地就是大柏地。1933年夏天毛主席因从事调研工作,领导中央苏区的查田运动重返大柏地,面对昔日金戈铁马的战场,他触景生情,回忆往事,欣然命笔,写下了《菩萨蛮·大柏地》。请认真阅读并回答问题。
菩萨蛮·大柏地
毛泽东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①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1】词中哪几句描写了大柏地雨后的美丽景色?请画上横线。
【2】“彩练”指的是___________“斜阳”指的是___________
【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首句先从夕阳西下的天空入笔,形象传神地展示了一幅斑斓的春日黄昏图。
B.作者用了一个独具匠心的“舞”字,使本为静态的彩虹活了起来。
C.“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点出追忆的主题,这些弹洞点缀祖国河山,显得分外美丽。
D.本词通过对大柏地夏天傍晚山川风景的描绘,表达了词人乐观豪迈的胸襟。
7、课内阅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前两句中的“未遮山”“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雨下得很急。
【2】诗中的“翻墨”“水如天”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
【3】“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两个形象的比喻,既写出了天气骤然变化时的________气氛,也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______心情。
【4】简述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________________
【5】小敏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的每一句都看成一幅画,并为它们各拟写了一个标题,请你选一选。
①大雨倾盆图 ②乌云密布图 ③水天一色图 ④风起云涌图
(1)黑云翻墨未遮山( ) (2)白雨跳珠乱入船( )
(3)卷地风来忽吹散( ) (4)望湖楼下水如天( )
8、阅读。
江南春
[唐]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啼”是______________的意思。
【2】这首诗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以某一个________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________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3】展开合理的想象,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的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展现了江南的自然风光。“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了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
9、 让我听听你的心
明明已经到了上学的年纪,我却因为生病的缘故,不得不待在家里,白天只有外婆做伴。外婆每天中午必须午睡,我就趁着这段时间,偷偷溜出门去。
这天,我跟着一只猫来到了一间陌生的院子里。哎呀,不好,这不是巫婆住的院子吗?大人们都说,这里头住着一个眼睛看不见的吓人的巫婆。怎么办?我害怕得举起手捂在脸前。透过指缝,我看见泡桐树下,一个身影躺在摇持上---那就是巫婆!不过,她看起来就是一个比我妈妈还要年轻一点儿的阿姨,温柔的黑色长发,微微上扬的嘴角,整个面庞都散发着亲切、友善、让 人愉悦的气息。
那之后的每天中午,我都趁外婆午睡的时候溜出家门,到巫婆这里来。每次,巫婆都要用泡桐花听诊器听听我心里的声音。她说,她这里只欢迎内心纯净的人。每次到了离开的时候,巫婆都会送给我一朵泡桐花,让我吸其中的花蜜。
可是有一天,外婆居然比平时早一些时候醒过来了。回来的我只好招供,自己去了镇子边上的巫婆家。第二天中午,外婆派我去看看巫婆的脖子上,是不是挂着一个价值连城的坠子,还让我把它偷回来。 和往常一样走进熟悉的庭院,我却怎么也抬不起头来了。外婆的话在我心里转悠:“那么值钱的东西,拿去卖了,我们就有钱治你心脏的病了,你就可以上学了,一偷到我们就搬走……”踟蹰了好久,陪巫婆闲聊的时候,我把手悄悄伸进口袋里,握住了早已备好的剪刀,我一边祈祷着,一边咬牙剪了下去--撰紧手中的坠子,我头也不回地、一口气向庭院外跑去。拿着我偷来的坠子,外婆没有食言。当天,我们一家就搬去了城里。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坠子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玻璃。
直到再去医院做检查时,大夫说,我生病的心脏已经奇迹般地痊愈了。这时候,我才明白过来,巫婆让我吸泡桐花花蜜的真正用意。
多年之后,又是一个暮春,泡桐花开了,我决定回故乡的小镇看看。从记忆中的小门穿过, 我看到了泡桐树下躺在摇椅上的人影,她已经老了许多。她又拿出了泡桐花听诊器,把泡桐花的一端放到我胸口,另一端放在我耳边,我闭上眼睛,听到了自己的心声。“是忏悔的心声。”她平静地说。我把胸前的泡桐花听诊器放到巫婆的胸口,传进耳朵里的,是如雨后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晃动、碰撞的声音,清冽得宛如甘泉。“这是……原谅的心声。”我说。
看到巫婆面露微笑地点头,我的眼睛忽然湿润了。
【1】查字典填空。阅读时,遇到“冽”字不认识,可用 查字法查字典,先查 再查 画。“冽”在字典里有这样两种解释:①寒冷;②清澄。联系语境,“冽”在 本文中应选第 种解释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踟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价值连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巫婆让“我”吸泡桐花花蜜的真正用意是__________。
【4】“和往常一样走进熟悉的庭院,我却怎么也抬不起头来了”,“我”心里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到巫婆面露微笑地点头,我的眼睛忽然湿润了”,“我”心里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美的启发
我家在古城一角,窗外有块空地,附近的居民竟然把它当成了倒垃圾的地方。怎么办?我做了个“禁止倒垃圾”的木牌插在那里,可人们连看都不看它一眼,那里照样垃圾成堆,臭气熏天。为此,我们伤透了脑筋。
一个星期天的早上,爸爸妈妈小声商量了一小会儿,爸爸告诉我一个好主意。我听了,乐得直拍手。于是,我们全家动员,先将垃圾铲成一堆,再从河边挑来石块,砌成一个椭圆形的花坛;再糊上水泥,并在石缝外勾出美丽的图案;又在花坛的垃圾上面堆上一尺多厚的细土,栽上各种花苗;还就近挖来了两丛翠竹,栽在花坛的东西两旁。一天的功夫,这儿便呈现出另一番景象。附近的居民不但没再来这儿倒垃圾,反而纷纷把家里的珍贵的花木奉献出来,为这小小的花圃增美添色。
春去秋来,这里花团锦簇,树木葱茏,竟然成了古城的一角风景。工作之余,人们常来这儿休息聊天,看书下棋。你瞧,一位小姐姐正坐在花坛边抚琴弄弦呢!
窗外,飘扬着动人的琴声;窗外,洋溢着沁人心脾的淸香;窗外,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看着窗外的美丽风景,我蓦然懂得了:只有用美,才能启发更多的人爱美。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居然——______ 贡献——______
【2】从文中选择恰当的四字词语填在下面的橫线上。
以前,窗外的空地上垃圾成堆,臭气熏天;如今,这儿变得__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概括文章内容。
第二自然段写建造花坛的经过;铲垃圾、挑石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栽花苗、栽翠竹。(每空写3个字)
【4】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用“——”在文中画出来。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詹天佑不管条件怎样恶劣,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还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去信心。
1.第一句话在文中起着 的作用。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3.这段话通过( )描写了詹天佑。(多选)
A.语言描写 B.行为描写 C.神态描写 D.心理描写
4.从詹天佑的话中,我们感受到了他 、 的科学精神。
5.这段话主要写 。
6.遇到困难,詹天佑是怎么想的?用“ ”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2、课文内容精彩回放。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去 拍打)着海岸,(贱 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 账)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架 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1】划出括号里恰当的字或词。
【2】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小屋“温暖而舒适”的句子。
【3】从“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哏的火还没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这句话可以看出桑娜________。
【4】“心惊肉跳”的意思是:________。桑娜感到“心惊肉跳”的原因是:________
13、阅读理解
风雨车上
深秋的北方,寒气逼人,偏偏天又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上班族”们纷纷诅咒鬼天气。公共汽车满载着乘客,像蜗( )牛似的在风雨里艰难地爬行。
车上,他端端正正地坐在第三排的座位上,一身整齐的军装与屁股下的座位极不相( )称。但他似( )乎并未顾及自己是军人,就那样脸朝着车内,背靠着车厢板,稳稳地坐着,就连站在自己面前的老人他都装着视而不见。
人们开始议论:“现在这些当兵的,心安理得地坐在座位上……还学雷锋呢?”他的脸红了红,但还是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
他准备下车了,刚巧从车门上又来了一位军人,他马上欠身叫住了他:“同志,请到这里坐!”人们有些愤怒了。但就在他说完话的一瞬( )间,一股寒风涌进了车厢,人们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再看他坐过的地方,一个脸盆大的窟窿出现在他背靠的位置,他的后背已经湿透了。后面的那个军人立刻心领神会,用和他同样的姿势又端坐在那里。
车继续向前缓缓地爬行……
【1】“上班族”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 )”里给加点的字注上拼音。
【3】请用“ ”在文中画出一句比喻句,并仿照这个句式再写一句话。
【4】请用几个恰当的词语概括人们的心情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怎样理解“一身整齐的军装与屁股下的座位极不相称”?用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怎样理解“他的脸红了红,但还是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结尾写道“车继续向前缓缓地爬行”,此时,车厢内人们又会怎样议论呢?请你根据当时的情形合理想象,然后写在下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说明类文本《可以吃的书》,回答问题
可以吃的书
罗正阳
人类依靠智慧,创造出了许多种书,树叶书、发光书、颜色书……这些书除了能读,而且更贴近人们的生活,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
在1976年那场震惊中外的唐山大地震中,曾在一座倒塌的楼中救出一个被埋10天的小男孩。他被救出来时,精神尚好,问他想吃什么,他说不饿。长达10天的时间里,没有饭吃竟然没被饿死,这简直是个奇迹。原来,是书包救了他的命。当他被压在里面时,没有吃的,只能用书包里的书来充饥;没有喝的,只能用自己的尿止渴。就这样,他度过了艰难的10天。
书是用纸印成的,纸里只含有纤维素和少量淀粉,人体很难吸收,除非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才能吃。而现在,为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生产出了“可以吃的书”。这种“书”与普通的书有什么区别呢?原来,这种“可以吃的书”是一种纸形食品。原料用的是淀粉和糖等,淀粉经过糊化后再加入一些调味物质,或者磨碎的蔬菜、肉末,把它们加工成薄纸一样的一片一片,切成像书一样大小,用食用色素印上字,装订后即可成为可以吃的书。
这种纸形食品目前已在日本上市。它外形美观,颜色鲜艳,撕开即可食用。小朋友可以边吃边学习,是真正把书吃到肚子里去了。科学家们还根据原料的品种不同,把书做成许多种味道,如牛肉味、三鲜味、鸡肉味,以及苹果味、草莓味、香蕉味、咖啡味等等,朋友们可以在选择“书”时以味相投。
这种书将营养浓缩在书中,因此营养非常丰富。一页长21厘米,宽20厘米的蔬菜纸,含有的营养相当于250克新鲜蔬菜的营养。在看完书后,再将它吃掉,不仅得到了知识,也得到了营养。何乐而不为呢?
朋友们,你喜欢这种“书”吗?在你出去游玩时,带上几本这样的“书”,看完后吃掉,这不仅不用带零食,还特别轻便。但要注意要卫生呀!“看书”前一定要洗手,这样才不至于把病菌一同吃进肚子里去!
【1】这篇文章依次介绍了“可以吃的书”的( )
A.外形--原料--味道--营养成分
B.原料--味道--外形--营养成分
C.原料--外形--味道--营养成分
D.味道--原料--外形--营养成分
【2】第二自然段引用的故事,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
A.点明主旨,统领全文
B.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点明中心,首尾呼应
D.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3】下列叙述与文章内容不相符的是哪项? ( )
A.“可以吃的书”营养非常丰富。
B.“可以吃的书”是一种纸形食品。
C.“可以吃的书”外形美观,颜色鲜艳,撕开即可食用。
D.普通的书含有纤维素和淀粉,所以也是“可以吃的书”。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喜欢这种“书”吗?为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改写句子。
例: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贝多芬说,不,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那位姑娘听的。
贝多芬问盲姑娘:“你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汉很凶。(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说:“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身体成了黑脸大汉手中的一块面团。(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广场上鞭炮声、欢呼声、谈笑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只画眉鸟在枝头一边叫一边跳。(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贝多芬花了一夜的工夫才记录完刚才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盲姑娘对哥哥说:“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在她面前只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她在我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用关联词
连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改句子
(1)梅兰芳先生被人们看作是东方艺术美的一个典型代表。
改为把字句;
(2)人们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成真理。
改为被字句:
(3)因为京剧的唱腔主要有“二黄”和“西皮”,所以从前人们也叫它“二黄”、“皮黄”。
用上加点的关联词写一句话:
19、缩写与扩充句子。
1.他用粗短的手指捻着那张绿色厚布纹纸的封面。(缩写句子)
2.爸爸的书房里,挂着一幅从森林里捡来的大鹿角。(缩写句子)
3.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缩写句子)
4.天空中挂着明月。(扩写句子)
5.《蒙娜丽莎》是肖像画。(扩写句子)
6.学校开展了活动。(扩句,至少扩充两处)
7.月光照在姑娘的脸上。(扩句,至少扩充两处)
20、(1)这个“怪人”是谁呢?他就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
这是一个 句,我来仿写一个:(3分)
(2)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句子合并成一句话。(1分)
蜗牛不是爬行。 蜗牛是滑行。
(3)说出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并用其中一个作用写一个句子。(5分)
破折号的作用:1解释说明 2表示递进 3表示延长 4表示转折
①西里克已经能够吞下整条鱼了——但是得靠卡特琳帮忙才行。( )
②研究一种蓝黑色的甲虫——地胆,花了二十五年。 ( )
③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 )
21、习作与表达
“阳光体育运动”是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决定于2007年4月29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的一项有利于学生健康的活动。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为切实推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交通工具的不断变化,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小学生的运动越来越少,因此,我校决定开展“阳光运动一小时”的活动。请你就这个问题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同学们积极加入到“阳光运动一小时”的活动中来。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