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加点字换意思相近的词
1.我的目光顺着僻静的小路探索________
2.蜥蜴好像忘记了旅途的劳倦________
3.远处,一只不知名的小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浴后的欢悦________
4.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________
5.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________
2、补充词语。(6分)
( )( )充数 冷( )热( ) ( )心照料
熊熊( )烧 ( )山( )海 ( )黄子孙
自强不( ) ( )然一体 喜( )无常
3、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
(1)“青箬笠,________,_______。”读到这句诗,不禁让人想到:“孤舟蓑笠翁,________。”
(2)水奔流不息,是________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_________;水穿山岩,______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_______……江河湖海与我们的关系极为密切:我们赞美长江,她是无穷的________,我们依恋长江,她有___________;在人们的眼中,烟台的海分明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_______,是一座壮丽的__________;21世纪,人类要开发和利用海洋,首先必须_______海洋,珍惜海洋__________。
(3)开卷有益,书中有一个美好的大千世界。通过学习,我发现书中有伟大的人物:____________ 的聂荣臻,_______ 的伯诺德夫人,_______ 的抗日将士;书让我领略了祖国各地的美丽风光:________的三亚,_______的烟台,_______ 的金华双龙洞;书还让我了解了许多历史:卢沟桥事变发生在_______(时间),项羽自封 _______,兵败乌江后深感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诗人李清照通过诗句“ _________, _________ ”表达了自己对英雄的怀念,对现实的愤慨。
4、课文情境大回放:(请你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给下列加点的生字注上拼音,给拼音写上对应的汉字。
踏上茫茫的蒙( )古草原,只见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hóng( )向我们飞来。越过草原,顺江南下,伫立金沙江畔,心潮澎湃,热血fèi( )腾,感叹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奇迹,不禁让我吟咏起“金沙水拍云yá”( )暖”的诗句,为新中国升起那面万众瞻( )仰的五星红旗而欢呼不已。重温党的历史,想起了课文中心系人民群众,面对洪水的狞( )笑而勇敢献身的老支书,他沙yǎ( )的喊话声仿佛还萦绕在脑际。
5、读拼音,写词语。
diǎn zhuì(________) shāo wēi(________) zhào yào(________)
jū shù(________) chán míng(________) cǎi hóng(________)
bèn zhuō(________) dòu fu(________) mí méng(________)
huǎng rán(________)
6、阅读理解。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横桥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万水”在诗歌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千山”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在“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诗人把连绵不断的_____比作_____,把高大险峻的_________比作_______,体现了红军战士的__________精神。
【3】“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等闲”的意思是( )
A.轻易,随随便便。
B.平常,寻常。
C.无端,平白无故地。
【4】“三军过后尽开颜”中“颜”的意思是( )
A.颜色。
B.体面,面子。
C.脸上的表情。
7、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资料: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中,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1】《七律·长征》中,地名在诗中的正确排序是( )。
A.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
B.金沙江、乌蒙、五岭、大渡河、岷山
C.五岭、金沙江、岷山、乌蒙、大渡河
D.五岭、岷山、金沙江、大渡河、乌蒙
【2】对“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句,理解最准确的是( )。
A.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不但山势高大,而且道路弯曲,是摆在红军战士面前的困难。
B.通过想象和夸张,把群山分别比作细浪和泥丸,凸显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的高大形象。
C.走过逶迤的五岭,跨过大海的波涛,走过满是泥丸的乌蒙山,战士们走过的路很长。
D.从五岭到乌蒙,一路上跋山涉水,在细浪与泥丸中前行,战士们走过的路非常艰难。
【3】说一说“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资料,把再读这首诗的感受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七律·长征》,回答问题。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诗。
【3】诗人在诗中以点带面,写出了红军长征经历的“万水千山”,其中“万水”以______和______为代表,“千山”以______和______为代表。
【4】翻译下列诗句。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诗人采用了______和____的修辞手法,用“逶迤”“磅礴”形容__________,这是实际的山;用“细浪”泥丸”形容山的____________,这是红军眼里的山。
【6】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领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7】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雄壮的“征难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为人民服务(节选)
①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②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或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③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1】在横线处补充句子。人固有一死,或_______,或________。
【2】请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A.人固有一死( ) B.精兵简政( )
【3】《为人民服务》一文是______同志为悼念______同志而作的演讲。
【4】第②段的中心句是第______句。说说在这段中作者引用司马迁的话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说明“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一观点,文中举了什么例子?请简要概述。
答:________________
【6】读到“为人民利益而献出生命”,你想到了哪些人?请列举2人:( )( )
【7】我们曾经学过毛泽东主席的诗词,请你写两句:
答: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②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③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④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⑤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⑥“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⑦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1】选文中写了老王与我们之间发生的哪两件事?从这两件事上可以看出老王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对第⑥段中加点词“烦”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散文《老王》写于文革之后,作者杨绛通过回忆与老王交往的几件事,讴歌了人性之美。
B.“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中“当然”一词含有理所应该的意味,表明我们之前对老王的帮助是诚心诚意的,并不求回报,更不想借此占便宜。
C.第①段寥寥数语,看似平淡,其实暗含深意,既交代了我与老王之间的身份差异,又展现了我们之间的融洽关系。
D.选文开头几节从多角度展现老王孤苦寒微的生活状态,目的只是为了表现老王的不幸人生。
11、课文在线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向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凝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德高望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的“德高望重的老人”指的是什么?你从哪里体会到它的德高望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还能从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吗?请用“ ”画出一句来。你从这样的写法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 ”的句子描写的是作者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 ,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这种写法的好处是 。
(5)假如你是那座古桥,当你俯身凝望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时,心中会想些什么呢?展开你的想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这是最荒谬的主意!可我真是思船心切,立即着手工作。我砍倒了一棵大柏树。我相信,连天神建造宫殿时也没有用过这样大的木料。靠近树根的直径达五英尺十英寸,在二十二英尺处直径也达四英尺十一英寸,然后才渐渐细下去,并开始长出枝杈。我费尽辛苦才把树砍倒:用二十二天时间砍断根部,又花了十四天时间使用大斧小斧砍掉树枝和向四周张开的巨大的树顶,这种劳动之艰辛真是一言难尽。然后,又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又砍又削,最后刮出了船底的形状,使其下水后能浮在水上。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一言难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最荒谬的主意”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滨孙造船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十二天”“十四天”“一个多月”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合欢树(节选)
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儿小院儿,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话,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 )在街上瞎逛,我想,( )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着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这么说,我再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到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1】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最合适的答案。
(1)文中的合欢树的由来,最恰当的一种说法是_______
A.老太太们种的 B.别人送的 C.母亲路边挖来的 D.自己长出来的
(2)仔细阅读第一小节,想想“我”没有进去看合欢树的原因是_______
A.手摇车进出太不易 B.过道太窄,进不去 C.不想看 D.怕勾起对母亲的思念
(3)第三小节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最合适的是_______
A.与其……不如…… B.因为……所以…… C.不但……而且…… D.如果……就……
(4)下面对院子里的老太太们的评价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
A.热情 B.善良 C.体贴 D.势利
【2】作者用《合欢树》为题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对合欢树由不敢看到想去看,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14、美林药品说明书
(美林药品名称)商品名:美林
(美林性状)美林为橙色混悬液,味甜,有调味剂的芳香。
(美林适应症)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儿童轻至中度疼痛。
(美林用法用量)口服。12岁以下小儿用量见下表:
年龄(岁) | 体重(公斤) | 一次用量(毫升) | 次 数 |
1-3 | 10-15 | 4 | 若持续疼痛或发热,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1次,24小时不超过4次。 |
4-6 | 16-21 | 5 | |
7-9 | 22-27 | 8 | |
10-12 | 28-32 | 10 |
(美林不良反应)
(1)少数病人可出现恶心、呕吐、胃烧灼感或轻度消化不良、胃肠道溃疡及出血、头晕、耳鸣、视力模胡、嗜睡、下肢水肿或体重骤增。
(2)罕见皮疹、过敏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支气管痉挛等。
(美林注意事项)
(1)美林为对症治疗药,不宜长期或大量使用,用于止痛不得超过5天,用于解热不得超过3天,症状不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有下列情况患者慎用:支气管哮喘、肝肾功能不全、凝血机制或血小板功能障碍。
(3)下列情况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有消化性溃疡史、胃肠道出血、高血压。
(4)1岁以下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5)不能同时服用其他含有解热镇痛药的药品(如某些复方抗感冒药)。
(6)如服用过量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
(7)对美林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美林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请将美林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美林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美林药物相互作用)
(1)美林与其他解热、镇痛、抗炎药物同用时可增加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并可能导致溃疡。
(2)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以上说明书有删减,精准说明书请参看药品包装)
【1】文段中有1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林”有什么药用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林注意事项)第7条“对美林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改为“对美林过敏者慎用,过敏体质者禁用。”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做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半夜,张小明体温39℃,妈妈倒出清澈如水的美林,喂小明。
B. 陈琳感冒发热,吃了999复方抗感冒颗粒,又吃了美林。
C. 王方身体发烧,早上七点半他喝了美林去上学,十二点回家喝了一次,下午五点到家又喝了一次,十点钟睡觉前又喝了一次。
D. 李伟伟是个壮小子,才八个月大,就有21斤了。有天发热了,妈妈心疼,喂了他4毫升的美林。
【5】(美林注意事项)第9条为什么要求“请将美林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请阅读整篇说明书,说出其中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我的家乡是湖北武汉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枫叶红透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校不远处的书摊是我放学后流连忘返的地方。(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微风轻轻地吹着我的脸颊。(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忽然,雷阵雨来了,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像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比喻句补充完整)
16、将下面的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
(1)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这不是院中的丁香的香气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17、 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不是荒坡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改为反问句。
(1)他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
(2)看到欧群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我们非常惊异。
19、按要求写句子。
1.地球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宏伟的建筑,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训练营。
1.我和小精灵聊天。(扩句)
2.小精灵果然在里面。小精灵是个有着温柔嗓音的女子。(两句合成一句)
21、写一篇和体育有关的作文。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