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照样子,写词语。
1.霎时(表示时间快)_____ ______ _____
2.自作自受(“ABAC”式)_____ _____ _____
3.软绵绵(“ABB”式)______ _______ _____
4.津津有味(“AABC”式)____ ______ _____
5.得意扬扬(“ABCC”式)_____ ______ _____
6.五颜六色(表示颜色多)____ ______ _____
2、根据你所积累的知识填空。
(1)明代诗人于谦在《石灰吟》中立志“_____,_____”,表达出他不怕牺牲,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清朝诗人郑燮用“_____,_____”的诗句描写了竹石的品格,表达了作者绝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2)漫游书海,诗词的魅力让我沉醉:杜牧的诗句:“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让我仿佛看到了绿树红花的江南美景:刘禹锡的诗句:“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让我仿佛看到了从天际边滚滚而来的蜿蜒的黄河。
(3)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尚书》中说:“_____,克俭于家。”
3、按要求写词语。
(1)根据句子意思写出成语。
①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__________)
②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_________)
(2)形容建筑物精美的四字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十二生肖成语[成语积累]
鼠___________ 牛___________ 鸡___________
狗___________ 兔___________ 龙___________
蛇___________ 马___________ 羊___________
猪___________ 虎___________ 猴___________
5、解释下面谚语的意思。
(1)六月六,看谷秀。
______
(2)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
______
6、课内阅读。
1.理解下列诗句的意思。
(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你能说出另外两位诗人及他们的作品吗?
7、古 诗
墨竹图题诗
[清]郑板桥
衙斋①卧听萧萧②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③吾曹④州县吏,一枝一叶⑤总关情⑥。
【注释】①衙斋:衙门里官员休息居住的地方。②萧萧:竹枝竹叶摇动的声音。③些小:小小的。④吾曹:我辈,我们这些,我这样的。⑤一枝一叶:本意指竹子的每束枝叶,暗喻民间的老百姓的点点滴滴。⑥关情:关心,动情。
【1】【品词析句】读诗句,完成练习。
理解诗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体感知】读诗句,完成填空。
这首诗以“______”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的思想。诗中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想到百姓的疾苦生活,寄予了诗人对老百姓命运的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两山排闼送青来。
【1】补充诗句。
【2】“畦”指_____________,“排闼”指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中体现对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严肃——( ) 忧虑——( )
【2】描写渔夫动作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描写渔夫神态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在做这件事时,既有_____________,又有_____________。
【3】“熬”字说明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渔夫的____________。
10、阅读芳草园。
五彩泉
我喜欢一个人爬到家乡高高的山顶上,(拨开 打开)茂密的花丛,细心倾听着从岩石缝儿里向外咝咝流淌的山泉。我长时间地观看着,望着它一路怎样跳过青石板,怎样绕过峻峭的山崖,又怎样穿过茂密的丛林和野花盛开的绿草地,然后又忽明忽暗地蜿蜒折回着,向山下悄悄地流去了。
四月,山上的桃花盛开了,此外,还有那漫山遍野如火的杜鹃,还有那如夏夜繁星般缤纷明亮的蒲公英,它们的花瓣儿落在山泉里,向山下漂流着。夕阳用它那修长而又微微颤抖的手(敲打 抚摸)着像彩霞一样的山泉,多美呀!此刻,谁能分清哪儿是泉水哪儿是花瓣呢?
六月,山泉从石板上跳过,翻了几个跟斗之后,又钻进了茂密的树丛中,会同着夏日的雨水,变成了翻滚的小河。不过几日之后,河水就平静下来,日夜发出淙淙的响声,就像有一个无名的仙人在山谷里敲打着钢鼓弹奏着琵琶。这时,头上的片片绿云映在山泉之中。在阳光的照射下,泉水是碧绿的,绿得像流淌的翡翠一样,令人激动,令人兴奋不已。
八月,当山泉会同它的姊妹们手牵着手,从果园边穿过时,在它的明眸里,立刻闪现出五光十色,有鲜红的海棠、山楂,紫色的葡萄,橙黄的梨子,还有那半红半绿的苹果,当山泉从树丛间钻出来时,天地间豁然开朗了。洁白的云朵,湛蓝的天空,那漫山坡燃烧成篝火般的枫叶,田野里连绵不断的青纱帐里醉红了脸的红高粱,立刻都投入了它的眼帘,此刻,山泉是五颜六色的……
啊,家乡的五彩泉,多像我家乡人民色彩缤纷的生活!
【1】用“√”选择括号中恰当的词语。
【2】作者是按照 顺序来写这篇文章的。四月的时候,泉水像 ;六月的时候,泉水又像是 ;走进八月,山泉是 的。
【3】画“ ”的句子意思是( )。
A.山泉被花瓣堵住了
B.阳光照射下,落满花瓣的山泉五彩缤纷
C.山泉映出了杜鹃的影子
D.山泉映出了山楂、海棠,五颜六色的
【4】当八月的山泉从果园边穿过时,在它的明眸里立刻闪现出五光十色。此处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为什么会闪现出五光十色?作者这样写,在表达效果上,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起_________作用,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之情。
11、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巴金
在万国殡仪馆里面,我和一些年纪差不多的朋友,过了四天严肃而悲痛的日子。灵堂中静静地躺着那个老人,每天从早到晚,许许多多的人到这里来,一个一个地或者五六个人站成一排地向他致最深的敬礼。我站在旁边,我的眼睛把这一切全都看进去了。
一个秃顶的老人刚走进来站了一下,忽然埋下头低声哭了。另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已经走出了灵堂,却还把头伸进帷幔里面来,红着眼圈哀求道:“让我再看一下吧,这是最后的一次了。”
灵堂里灯光不够亮。一群小学生恭敬地排成前后两列,一齐抬起头,痴痴地望着那张放大的照片。忽然一个年纪较大的孩子埋下头鞠躬了。其余的人马上低下头来。有的在第三次鞠躬以后,还留恋地把他们的头频频地点着。孩子们的心是最真挚的。他们知道如今失掉一个爱护他们的友人了。“救救孩子……”我的耳边还仿佛响着那个老人的声音。我所认识的一个杂志社的工友意外地来了。他红着脸在灵堂的一角站了片刻,孩子似的恭恭敬敬行了三个礼,然后悄悄地走开了。
我还看见一个盲人,他穿着一身整齐的西装,把一只手扶在另一个穿长衫的人肩头,慢慢地从外面走进来。到了灵前,那个引路人站住了。盲人从引路人的肩上缩回了手,向前移动一步,端端正正地立着,抬起他那看不见的眼睛茫然地望了望前面,于是低下头,恭恭敬敬地行了三鞠躬礼。他又伸出手,扶在引路人的肩上默默地退去了。
我看见了穿粗布短衫的劳动者,我看见了抱着课本的男女学生,我也看见了绿衣邮差,黄衣的童子军,还有小商人、小店员,以及国籍不同、职业不同、信仰不同的各种各类的人。在这无数不同的人的脸上,我看见了一种相同的悲戚的表情。这一切的人都是被这一颗心从或远或近的地方牵引到这里来的。
在这些时候我常常想:这个被我们大家敬爱着的老人,他真的就死去了?我不能够相信。但是这些悲戚的面容,这些悲痛的哭泣却明白地告诉我,这个老人绝不会再坐起来,带着温和的笑容对我们高谈阔论了。
【1】解选择题。(填序号)
(1)文章标题“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在文章中指的是( )。
A.老人去世了 B.在万国殡仪馆里发生的事
C.老人去世时的情景 D.“我”的事情
(2)文中加点的“那个老人”是指( )。
A.老舍 B.臧克家 C.鲁迅 D.毛泽东
【2】阅读短文,照样子填写表格。
来悼念的人 | 秃顶的老人 | 十三四岁的女孩 | ____ | 杂志社的工友 | ___ |
神情、动作 | 埋下头、低声哭 | ______ | 排成两列、抬头痴望、鞠躬 | __ | __ |
【3】第4自然段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5自然段画线的句子中,“不同”指的是______;“相同”指的是_______。
【5】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请你给“那位老人”写几句挽词,你会怎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881年,詹天佑从美国留学回来。归途中,他满怀希望,准备为祖国效劳。在轮船的甲板上,他提着一只小皮箱,陷入了沉思。
耶鲁大学的毕业晚会开始了,校园里到处是音乐、鲜花、美酒。可是詹天佑并没有去参加舞会,他来到老师的办公室,聆听老师的临别叮咛。老师说:“我衷心地祝贺你出色地完成了学业!”接着她拿起一只小皮箱,又说,“这箱子里装着修铁路的资料,是我多年来搜集的,现在送给你吧。希望你能利用它,为自己的祖国作出贡献。”詹天佑紧握着老师的手,激动得连声道谢。
想到这里,詹天佑的脸上露出了微笑,他轻轻地抚摩着这只珍贵的小皮箱,深深地怀念老师的崇高友谊。( ),詹天佑怒目远望,屈辱的心事涌上心头。
这是美国诺哈夫中学的一堂地理课,黑板上的屏幕上出现了铁路、火车、满载的货物、肥沃的土地。老师开始讲解:“这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最新式的火车。目前,美国和欧洲已把它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屏幕上又出现了另一幅景象:贫瘠的土地、枯瘦的农民,老牛破车在缓缓地前进。老师说:“这样的车子、这样的速度,国家落后,人民贫穷……”
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詹天佑痛心而惭愧地低下了头。
下课以后,他( )坐在那里默默不语。一个美国学生走过来,对詹天佑说:“那老牛破车是哪个国家的?”詹天佑不予理睬。那个学生说:“高才生,怎么连这个也回答不出来?”詹天()站起来说:“是我们国家,但,那是暂时的!”詹天佑强忍屈辱,( )离开了教室。
“呜——”汽笛声打断了天佑的沉思。轮船靠岸了,他望着岸上同胞的亲切笑脸兴奋地踏上祖国的土地。
【1】给短文拟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___
【2】请选择下列合适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内。
忽然愤然猛然依然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
【4】用“___”画出与文中画线部分相照应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文本来看,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如果当时你也在欢迎詹天佑回国的现场,见到詹天佑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生活中还有许多人也像詹天佑一样,如袁隆平、屠呦呦、钟南山等在他们各自的领域为祖国做出了杰出贡献。把你了解的人或他(她)的事迹简单写下来:______________
13、回忆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1】给文中“少年”画像——就这段话来说,“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文来看,课文主要写少年闰土给“我”讲述的几件事;开头却写记忆中的“闰土”,你认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欢笑 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 感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 弄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 的声音!这声音 , !
【1】在文中括号里用“√”选择恰当的词语,再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2】“屹立”的“屹”是“山”字旁。看到“山”,我会想到“________”这个词。从“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这个句子中,我们仿佛看到这样一幅画面:他们笔直地站在那里,像大山一样____________,像大山一样____________,更能体会到他们_____________。
【3】最后一句话中的“这声音”指的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我从这声音中听出了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________,对党和人民的______________。
【4】请你给选文加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运用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仿写一句话。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老师的指导,我们能够取得成功。(加上合适的关联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洛宁的春天是个美丽的地方。(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鲁滨逊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仿写句子)
人们都爱春日,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在我的请求下,总算留住了一片洁白的雪地。(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妇女搬了把椅子放在我面前说:“这是我们专门准备的残疾人椅,你快坐吧!”(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闰土心里的稀奇事,让我很羡慕。(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改写。
1.我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
改写成“被”字句:
2.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被红四团抛在后面了。
改写成“把”字句:
3.雨过天晴,蚂蚁清除了洞口的泥土,又出来寻找食物了。
改写成“把”字句:
4.他们看到暴风雨冲垮了堤坝,心里十分着急。
改写成“把”字句:
改写成“被”字句:
5.密密层层的枝叶封得森林严严实实的。
改写成“把”子句:
改写成“被”子句:
19、把下面的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鲁迅在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将下列句子改为“被”字句。
①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
②雨水把我的衣服淋湿了。
21、习作。
题目:成长路上,有你真好
要求:(1)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文章。
(2)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
(3)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