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塞腰鼓》是我国当代作家________写的一篇________,课文为我们描述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台艺术,通过写安塞腰鼓强健的________、沉重的________、震撼人心的________来赞美黄土高原人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课文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呈现出“静—闹—静”的表演过程。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在《草原》一文中,表现蒙古族和汉族人民深厚友谊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宿建德江》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作者运用了______手法表达了自己远离家乡的孤寂,愁苦,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七律·长征》作者_____,诗中那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红军途中的艰辛。
3、文学常识填空。
古代主要节日:
元日:__________ 人日:__________ 上元:__________
社日:__________ 寒食:__________ 清明:__________
4、课文积累我会灵活用
(1)爱国是什么?爱国就像周恩来说的那样“我们爱我们的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国就是像詹天佑那样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2)随风潜入夜, 。
(3) ,俯首甘为孺子牛。
(4)本学期我们学过的诗句中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5)在《伯牙绝弦》一文中能体现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的句子是 , 。
(6)但存方寸地, 。
(7)小欣说:“我们还是孩子,不用讲诚信的。”你听了会说:(填名言)
。
5、点标点。
天气真好 晴朗 一丝风也没有 干冷干冷的 那是个没有月亮的夜晚 可是整个村子 白房顶啦 烟囱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烟啦 披着浓霜一身雪白的树木啦 雪推啦 全看得见
6、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 。
等闲识得东风面, 。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朱熹的这首诗表面描绘了_____(季节)的美丽景色,实则是一首_____(咏史 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3】从表面上看,诗歌的第一句“胜日”指____________,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___________;“寻芳”,即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__________。
【4】提到朱嘉,我会联想到他的另一首诗《观书有感》。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告诉我们要不断地接受新事物和新知识,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
7、诗词曲鉴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西江月”是___,“夜行黄沙道中”是___。
【2】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
【3】用波浪线画出诗中运用拟人手法的一句诗,并说一说这样写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 “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种侧面烘托极为动人。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侧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美的享受。
C. 夜行黄沙道中:题目,主要点明词的写作地点。
D. 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阙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5】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时天气有什么变化?《西江月》所表达的是一种愉快的心境,当时作者正罢职闲居,是什么使作者产生了这种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夕阳西下,
小桥流水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古道西风瘦马。
【1】这首小令前三句共列出了(___)种景物,其中“昏鸦”的意思是(____),最能触发旅人对家的渴望的景物是(____)。
【2】以下说法不恰当的是( )
A. “小桥流水人家”与沦落异乡的游子对比,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 “断肠人在天涯”表达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
【3】这首小令和《天净沙·秋》都是描写秋天的,读一读,你觉得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理解。
昆虫的“鼻子”——触角
①古代流传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秦朝灭亡后,楚汉相争,刘邦节节胜利,项羽步步败退,一直被逼到乌江边,项羽在江边看到由无数蚂蚁麋集而成的六个大字:“霸王自刎乌江”,以为蚂蚁代表了天意,于是拔剑自刎身亡。
②其实哪有什么天意啊,这只不过是刘邦手下足智多谋的军师张良所施的小计!张良算计着项羽必定要退到乌江;便事先派人用蜜糖水在江边写了六个大字,引来了无数的蚂蚁在字迹上吃糖,鲁莽的项羽果然上了当
③蚂蚁怎么会知道江边有( )吃呢?这全凭着它头上长的两个小“精角”——触角!我们知道,昆虫头上都长着触角,只是不同种类的昆虫有着不同形态的触角而已。就拿我们常见的昆虫触角的形态来吧;蟋蟀的触角像一簇( );蝴蝶的触角像两个( );白蚁的触角像一串( );苍蝇的触角像多芒的( );而蛾子的触角则像一片小( )。
④形形色色的昆虫触角虽然很不起眼,却在昆虫的生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例如蝴蝶的聚会、蜜蜂的采蜜、蚂蚁的麋集、苍蝇的逐臭等现象,无一不是依靠触角的作用。触角就是昆虫灵敏的“鼻子”。
⑤触角为什么能闻到气味呢?原来触角上分布着许许多多能辨别气味的嗅觉器。据动物学家研究,峰王的每个触角上有2000多个嗅觉器,工蜂有600多个,雄蜂有3000多个;雄金龟子的每个触角上有40000多个嗅觉器……昆虫的嗅觉器如此之多,难怪昆虫的触角要比人的鼻子灵敏亿万倍啊!
⑥触角除了有嗅觉功能外,布的还具有触觉、听觉等功能。像蟬螂,如果你在它探头探脑觅食时,轻轻地碰一下它那细长的触角,它便会立即逃掉;雄蚊子凭着触角,能听到雌蚊子发出的营营声,找到雌蚊子在哪里呼唤;水中生活的仰泳蜻蜓用触角来平衡身体;水龟虫则用触角来帮助呼吸。
⑦仿生学家们也因此受到启迪。他们模拟触角的特点,制造出现代化的精密仪器。如装置在宇宙飞船座舱里的一种仪器,能及时发出警报,以避免事故的发生。看来,昆虫小小的触角里大有学问啊!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鼻子”加上引号表示______。
【2】在第③段的括号内依次选填恰当的词语。
A.小麦穗 B.小鼓槌 C.小胡子 D.小小的羽毛 E.念珠 F.蜜糖
【3】第⑦段“因此受到启迪”中“此”指______;“启迪”具体表现在______。
10、课内语段品析
在老年间,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米,人们随着鞭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曰送灶王上天。
【1】祭灶王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具体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这句话的描写,请你把春节时贴在灶王边上的对联补充完整:
__________言好事,下界_______________。
【3】根据字面意思,你对“美其名曰”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请用这个词语写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群文阅读
材料一
我在武夷宫住宿,从曼亭峰下来,上了船,对引路的人说:“这山有武夷九曲的名称,如果经过一曲,你一定要告诉我。”于是过第一曲就来到玉女峰,只见三座山峰比肩并列,高峻挺拔。第二曲来到铁城障,被长长屏风般的山岩遮拦阻挡着,似乎声音也难传进去。第三曲到了虹桥岩,洞穴中的木头支柱、梁架成百上千,横的、斜的参差不齐,既不腐烂也不掉落。第四曲、第五曲来到文公书院。第六曲来到晒布崖,崖壁的形状刀切似的,像用倚天长剑斩截石头作为城墙,石壁陡峭耸立,像要向上奔腾,其势不可阻挡。天公放任它横行直刺,以至逼近苍天,却也不发怒,这是为什么呢?第七曲来到天游峰,山越来越高,路越来越窄,竹子树木也越来越密。一座楼阁凌空而起,众山都在它的下面,八方荒远的山都蹲伏着罗拜;又像大禹铸造的九鼎,山林溪水中的各种精灵鬼怪,全都显露出它们的形态。这天晚上月色很亮,三更时分起了风,如同千万鬼怪在奔腾跳跃,就要上楼来。揭师父很能作诗,和他谈论,一直到蜡烛燃尽,才去睡觉。一夜梦魂萦绕,飘飘然还在山中与云烟往来。第二天早上,来到小桃源、伏虎岩,这是武夷山的第八曲。听说第九曲没有什么好景致,于是从崖上返回。
(翻译自袁枚《游武夷山记》)
材料二
一般的山岭,都是有土有石,土石相杂而成的,可武夷山的许多山峰,却由巨石构成,一石一峰,山就是石,石就是山,壁立千仞,拔地而起。论高度,武夷山风景区的诸峰不算很高,其中最高的三仰峰,海拔也不过700多米,仅及五岳诸峰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可是,它给人的感觉却高峻异常;加上怪石嶙峋,奇险处处,使爱山嗜峰者目不暇接。天游峰壁立万仞,高耸群峰之上。登峰巅,望云海,变幻莫测,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遨游于天宫琼阁,故名天游,为武夷第一险峰。玉女峰像一位修长的丽人,站立在九曲溪畔,风姿绰约。一线天巨岩裂隙一百丈余,崖顶狭缝宽仅尺许,置身其间,好像来到了另一个世界。爬接笋峰,要抓铁索,攀悬梯,蹬石壁,陡峭可畏。仙掌石屏矗天,似仙人巨面,堵山障海……这么多的奇峰怪岩,几十座相聚在一起,怎不令人神往。
材料三
武夷山景区环保旅游观光车运行示意图
任务一:制订武夷山游览计划,画一张参观路线图。
任务二:选择一两个景点,在游武夷山时为家人介绍。
【1】(材料选择)为完成任务一,你可能会选用哪几个材料?(_____)
为完成任务二,你可能会选择哪几个材料?(_____)
A.材料一 B.材料二 C.材料三
【2】(阅读策略)带着任务读,判断下列阅读方法的正(√)误(×)。
(1)为完成任务一,我会重点关注材料一中“在武夷宫住宿,从曼亭峰下来,上了船”“过第一曲就来到玉女峰”“第二曲来到铁城障”等关键词句,这对规划路线非常重要。根据这些提示及材料三的内容可以设计出一张乘观光车参观的路线图。(_____)
(2)为完成任务二,我会首先确定要讲解的景点。因为材料中关于山的资料是最丰富的,所以我会优先选择介绍武夷名山,如天游峰。介绍时,也会按一定顺序进行,如从材料一中提取位置信息,从材料二中提取景点景色信息,再从材料一中提取名人游记故事信息,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讲解的任务。 (_____)
【3】(汇报成果)按照第2题中第(2)小题的阅读方法,试着讲解天游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迟来的荣誉
在现代社会,看电视已经成为人们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之一。可以说,电视机是很多家庭的重要“成员”。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电视的发明者是谁呢?
1983年,美国邮政总局发行了一枚纪念邮票。票面上是一名男子的肖像,他就是电视的发明者之一——菲洛·法恩斯沃思。
法恩斯沃思从小就(痴迷 着迷)物理学,喜欢钻研电学知识,动手制作各种电器。11岁时,他看到妈妈洗衣服很辛苦,就设计了一套装置,把手摇式洗衣机改装成了自动式的。其他大大小小的发明更是多得数不清。
早在上中学的时候,他就开始设想发明电视机。经过13年的刻苦钻研,他终于在1927年的9月7日传送出了一幅黑色三角形的图像,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电子电视图像。法恩斯沃思从中受到了巨大的(鼓励 鼓舞)。他再接再厉,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早晨,法恩斯沃思兴奋地从实验室里抱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可传送电子影像的电视机。
消息传出后,美国无线电公司和电器公司立刻(敏感 敏锐)地感觉到,这项发明将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于是,他们马上派人前去请教。法恩斯沃思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且毫无保留地向他们传授了电视的原理和技术。
不久,电视机就批量生产了,投入市场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可是,在所有的有关电视机的广告说明书和订货合同上,关于发明者一栏,填的都是“美国无线电公司”,根本没有提到法恩斯沃思的名字。
法恩斯沃思的亲朋好友都愤愤不平,为他感到委屈。他们决定诉诸法庭,为法恩斯沃思讨一个公道。
官司最终打赢了,法恩斯沃思却显得很平淡,他说:“我发明电视的目的是丰富人们的生活,给大家带来快乐。现在,愿望已经实现了,我感到很满足。我的名字是否被人知道并不重要。”
看着法恩斯沃思坦然的表情,大家都被他宽广的心胸深深地感动了。
为了表达对这位品德高尚的发明家的崇敬,1990年,在美国国会的圆形塑像厅里举行了隆重的法恩斯沃思塑像的揭幕仪式。
1.请在文中的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画上“ ”。
2.法恩斯沃思为什么能够发明电视?
3.官司打赢后,法恩斯沃思有怎样的反应?为什么?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观舞记(节选)
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
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 );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 );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 );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 );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一段一段的舞蹈表演过(小妹妹拉达,有时单独舞蹈,有时和姐姐配合,她是一只雏凤!形容尚小而功夫已深,将来的成就也是不可限量的),我们发现她们不但是表现神和人,就是草木禽兽: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都能形容尽致,尽态极妍!最精彩的是“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一阵一阵的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我实在描写不出,只能借白居易的两句诗“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mán)斗薮(sǒu)龙蛇动”来概括了。
【1】把下面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盛怒 喜乐 哀愁 娇羞
【2】第3自然段作者主要是通过对卡拉玛舞蹈时的_____和_____描写来展示其绝美的舞姿。其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卡拉玛精妙的舞蹈,渲染出卡拉玛舞姿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作者引用白居易的两句诗“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斗薮龙蛇动”,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4】用“ ”画出文中最能表现舞者舞蹈时最高境界的语句。
【5】下列是对短文的理解,其中说法错误的有( )。
A.作者主要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尽可能地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将难以表现的舞台艺术描绘得形象生动。
B.卡拉玛姐妹以身体、神态、服饰来表现舞蹈。
C.卡拉玛姐妹以神采飞扬的舞姿传神地表现了优美的诗歌故事,让人跨越隔阂,心灵相通。
D.妹妹年纪还小,舞蹈不能和姐姐相比。
14、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榜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统计)
榜单名次 | 书名 | 榜单名次 | 书名 |
第1名 | 《红楼梦》 | 第6名 | 《水浒传》 |
第2名 | 《百年孤独》 | 第7名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第3名 | 《三国演义》 | 第8名 | 《西游记》 |
第4名 | 《追忆似水年华》 | 第9名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第5名 | 《瓦尔登湖》 | 第10名 | 《尤利西斯》 |
材料二:我坐在从法兰克福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正是长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间,机舱已熄灯,我起身去厕所。座位离厕所比较远,我穿过很多排座位,同时穿过了很多排iPad——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其实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时,我就注意到,德国乘客大部分是一杯咖啡、一份报纸、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子阅读器、一台笔记本,安静地阅读或工作。
当然,我知道中国人并不是不读,很多年轻人几乎是每10分钟就刷一次微博或微信,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微博和微信太过流行,会不会塑造出只能阅读片段信息、只会使用网络语言的下一代?当然,网络侵蚀阅读是一个全球化的现象,并不只是中国才有。但有阅读习惯的人口比例在中国庞大的人口当中,显得尤其稀少。我其实更想说的是,当下的中国,缺少那种让人独处而不寂寞,与另一个自己——自己的灵魂——对话的空间。(摘自《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有删改)
材料三:李伟明先生在《闲看图书印数》一文中说道:“比起上世纪80年代,现在的图书平均印数要少得多。如今的图书,发行5000册就算不错的,能上万则是‘畅销’了。”李先生认为,这种图书印数少的背后则有图书品种丰富的好现象。对此说法,我当然认同。当今图书出版的品种的确呈现出一种多元丰富的状态。然而,从目前的单本平均印数的大幅度下滑的现象看,这无疑也暴露了国人对图书需求量锐减的事实。抑或说,我们从中也可以窥见当下中国真正坚持购书而读书的人已经越来越少的状况。(摘自《中国人读书之现状》,有删改)
【1】三则材料合起来表达了什么意思?简要概括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述材料,说说“名著死活读不下去”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材料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调查显示,我国“四大名著”也上了“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榜单。
B.中国人也在阅读,但大多是网络阅读,片段信息阅读。
C.有阅读习惯的人口在中国庞大的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还是很低的。
D.中国图书印数少的背后充分说明了图书品种的丰富。
【4】针对三则材料中的现象,请你写一段话,说服人们积极阅读名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很。(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扩句。(至少扩两处)
①我走出家门。
②老妇人坐在木椅上,双眼望着我。
17、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写人物心理活动时,可以不用“想”来表达。
例:办案的警官陷入了沉思:难道犯罪分子没有留下一点蛛丝马迹吗?
仿照例句写一写你看到爷爷饱经风霜的脸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改写成转述句。
他对我说:“老师叫你过去一下。”
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按要求写句子。
(1)小鸟玲珑娇小。(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父亲母亲岂不心碎?(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一句关于“兴趣”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请选择自己参加过的一次活动,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注意抓住某一个精彩的场面,叙述要清楚,情节要合理,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