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雄安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查字典。

    ①“字的音序是________,组词是________。

    ②“字的音序是________,组词是________。

    ③“字的音序是________,组词是________。

  • 2、猜字谜。

    1.一只羊没长尾巴,四条腿。______

    2.出口成章。______

    3.跑到小船边,真是好玄乎。______

    4.这页书真罕见,四口围着念。______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七律·长征》是_______在长征途中创作的,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我们展示了红军长征途中腾越、疾跨、巧渡、飞夺、喜踏这五幅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2)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_______,被誉为“_______”,《月光曲》是他即兴创作的音乐作品,我还知道他的作品,如《_______》。

    (3)“六月六,看谷秀”的意思是_______。“处暑不出头,_______”告诉我们农作物如果在该长的时候不长,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了。我知道有关农业的谚语还有:“______________。”

  • 4、根据平时的积累填空。

    (1)1941年秋,狼牙山五壮士完成了掩护大部队转移的任务,弹尽粮绝之际,誓死捍卫国土,壮烈跳崖!每一个向死而行的生命背后,都是在践行抗金名臣李纲所言“______”。

    (2)品读诗文犹如在和诗人对话。读“______,江清月近人”,诗人独自漂泊在外的孤苦之情感同身受;而读“______,清风半夜鸣蝉。______,听取蛙声一片”,则让人感受到诗人夜行黄沙道时内心的______;读“锺子期死,伯牙 ______ ,终身不复鼓琴,以为 ______”,不禁感慨于伯牙失去知音的巨大痛苦和不再弹琴的决绝态度;读“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则让人明白______的道理。

  • 5、形近字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古诗词阅读。

    【甲】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乙】天净沙·春

    元·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1】朱熹和白朴都写了春天,以下哪一项不是两位作者都写到的(       

    A.春天的风

    B.春天的植物

    C.春天的动物

    【2】以下对《春日)和《天净沙·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日》赏春的地点是在泗水边上,“胜日”是指胜利的日子。

    B.《春日》的最后两句,既让我们从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又揭示了很容易“识得东风面”的原因,富含哲理,成为千古流传的佳句。

    C.白朴运用绘画技巧,从“春山”到“院中”,从不同空间层次描写了春天的景物。

    D.《天净沙·春》中“飞红”是指飞舞的花瓣。

  • 7、课外阅读。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

    A. 娄山关 B. 忆秦娥

    2上阕中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事物。

    3请你用“  ”画出词中暗示战斗开始时间的句子。

    4根据对词的理解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景物,又饱含着感情。____

    (2)通过词句“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可以知道红军胜利越关的具体时间是早晨。____

    (3)“真如铁”三个字,突出了夺取这座雄关的艰辛。作者通过“铁”这一物象的坚硬、沉重,艺术地把“艰辛”具体化、形象化,构思精巧。____

    (4)“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把红军的行动生动地描绘出来了。作者以表现事物形貌的“碎”来形容马蹄声,以“咽”来描绘喇叭声,准确而精彩。从中可以体会到红军行动的机敏,想象到战斗的紧张和激烈。____

    (5)通过这首词描绘的壮丽图景我们可以联想到红军义无反顾、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____

  • 8、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古诗练习。

    闻宫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下列诗句中标下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初闻泪满衣裳涕:眼泪。

    B. 却看妻子愁何在妻子:妻子和儿女。

    C. 漫卷诗书喜欲狂漫卷:慢慢卷起。

    3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

    爷爷煮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 )上面写着( )煮书( )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我感到奇怪( )书只能读( )哪能煮呢( )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爷爷:“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了吗?”

    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作起诗来就得心应(yīng yìng)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嘛。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床,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 )能体会文章情感,( )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chǔ chù)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多了,今后说话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呢。

    【1】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2】在第一节的空白处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得心应手:__________________

    豁然开朗: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中的括号里加上合适的关联词。

    【5】从爷爷的话中,我们知道了“煮书”的含义: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

    【6】说说你对“读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美丽的晕

    ①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而欧洲人直到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

    ③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作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的但对后来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这一发现,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

    ④探空资料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的。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边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所以,六方柱体状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当无数兆亿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环。

    ⑤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斓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在1980天中就曾出现过1052次“晕”,“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80%。

    ⑥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 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⑦美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1】第③段中的“这一发现”指的是(    

    A.阳光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B.对晕的成因作出科学解释的实验。

    C.人们很早就注意到这种光象。

    D.折射角不同,它们才显出各自的本色。

    【2】对第④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A.晕是阳光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

    B.晕是光线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

    C.晕是阳光经过空气的反射形成的。

    D.晕是光线经过空气的反射形成的。

    【3】第⑥段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作比较 列数字

    B.作诠释 列数字

    C.作诠释  作比较

    D.分类别 列数字

    【4】本文依次从哪几方面来说明晕的?下面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解说概念 追溯历史 解释成因 说明作用

    B.解说概念 追溯历史 记述实验 划分种类

    C.描摹色彩 解说概念 解释成因 说明作用

    D.描摹色彩 记述实验 解释成因 划分种类

  • 11、课内阅读。

    只有一个地球 (节选)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

    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使它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在选文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再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不能再生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本来”强调了_______________,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_____________

    【3】从加点的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这段文字,你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大舞台

    丁香结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古人发明丁香结的说法,其原因是什么?用“ ”在选文中画出相应句子。

    【2】你能写出哪些关于“丁香”的名句?(请写出两句)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4】“结,是解不完的。”这里的“结”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5】你从“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只有一个地球(节选)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而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这个文段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___________。其中,第1自然段是写_______________,第2自然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       

    A.矿产资源形成不易。

    B.不加节制地开采矿产资源的严重后果和保护矿产资源的重要性、迫切性。

    【3】可再生资源不能再生的原因是(     

    A.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B.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

    【4】下列现象属于对可再生资源的破坏吗?如果是,请在后面打“√”。

    (1)工厂把废水排进长江,使得长江的水质变坏。(   

    (2)大量开采煤矿,导致山体塌方。(   

    (3)大量砍伐树木,造成水土流失。(   

  • 14、课外阅读。

    一幅名画的诞生

    天空晴朗。在辽阔的伏尔加河上,有一艘货船,因为没有风,帆没有张起来。岸上,一队穿着破烂的纤夫,迈着沉重的步子,踏着黄沙,沿着河岸一步一步向前走。他们大多身子前倾,都在拼命使劲,因为船上载着沉重的货物。

    这是俄罗斯画家列宾的成名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③1868年的夏天,列宾是在彼得格勒度过的。一个星期日,同学们约他坐轮船去游览涅瓦河。轮船跑得飞快,一会儿就出了城,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豪华的别墅。忽然,迎面来了一只大木船,列宾发现岸上有什么东西在蠕动……同学告诉他,那是拉船的纤夫。

    纤夫靠近了。天哪,为什么他们这样肮脏、这样褴褛呀!有些人的裤子破了,就赤裸着大腿,拖着破布片往前走;他们的衬衣,简直认不出是蓝布做的……每个人的脸都是阴沉沉的,流淌着亮晶晶的汗珠;在乱蓬蓬的头发下面,流露出凝重的神情。

    这情景给列宾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目送着纤夫,直到他们消失在视线里。

    两年以后,列宾来到了伏尔加河。在那里,他和纤夫们生活在一起。他仔细地观察着那些蕴藏着无穷力量的身体,长久地注视着那些善良的眼睛和脸,抚摸那些铁铸般粗壮的手……为了画好这幅画,他三次来到伏尔加河。他勤奋地工作,画了伏尔加河的自然景色,画了许多纤夫的肖像,最后,带着厚厚的一册素描回到了彼得格勒。根据这些素描,他顽强地画呀,改呀,用了三年时间,于1873年完成了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在这幅画里,他描绘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也歌颂了他们身上的巨大力量。

    【1】根据第④段的“褴褛”这两个字的部首,可以猜想这个词与_________有关,再联系上下文可知这个词是指_____

    【2】本文讲的是列宾的画作《_____》的诞生过程。列宾用_____年的时间,于_____年完成了这幅作品。第①段按照_____(A.由远及近B.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介绍了这幅画,特别描写了纤夫们的_____和____。

    【3】下面哪幅图是文中介绍的名画?( )

    A.

    B.

    C.

    D.

    【4】第⑤段中“这情景”具体指什么?用“____”画出来。此时的列宾一定心潮澎湃,他会想些什么?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列宾创作这幅画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我的家乡是湖北武汉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枫叶红透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校不远处的书摊是我放学后流连忘返的地方。(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微风轻轻地吹着我的脸颊。(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忽然,雷阵雨来了,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像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比喻句补充完整)

     

  • 16、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照样子,写人物说话,不用“说”来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字句:_______________

    2. 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_______________

    (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_______________

    3. 小孩子和外宾忍不住要问:“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了吗?”

    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

    4.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改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

    5.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蔺相如对秦王说:请您为赵王击缶。”(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拿十五座城来换。  我把璧交给他。(用关联词语合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把下列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迅这种为国为民的精神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改为反问句。

    1.这是中国人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想到母亲,我就泪流不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能让两个孩子和死人待在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忘不了那个卖书的残疾青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海鸥们不愿意让老人离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大象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写作。

    材料:光阴匆匆,岁月荏苒,距离你们毕业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你肯定有话对你的母校和老师说,请你写一篇文章抒发你的情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