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入反义词补全成语。
瞻(_____)顾(_____) 积(_____)成(_____) (_____)惊(_____)怪
(_____)(_____)逢源 七(_____)八(_____) (_____)顾(_____)盼
同(_____)共(_____) (_____)呼(_____)叫 (_____)行(_____)效
2、记诗词。
本册书我们学习了很多古诗,有描写祖国风光的诗句“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有久居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儿童相见不识,_________”;还有描写田园风光的词句“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当我们看到水绕坡田、青 山连绵的田园风光时,会自然而然地想起“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粼粼 (_______)(_______)私语
(_______)无天(_______) 笔(_______)龙(_______)
独(_______)匠(_______) (_______)(_______)共赏
妙(_______)生(_______) 引人(_______)(_______)
4、把成语补充完整之后根据提示填空。
不解( )( );( )无天日;( )( ) 如生;
巧夺( )( );( )笔( )花; ( )( )共赏
余音( )( );别( )一格;( )炙人口;
( )具( )心;引( )( )胜;笔走( )( )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作品,我们可以用 ( )来赞美。我国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张旭的狂草书法我们可以用( )来形容;当看到一篇好的文章时,我们可以说( );当看到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时我们可以说( )
5、佳句积累。
1.羊群一会儿(___),一会儿(___),走到哪里都像(___)。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___),就像只用(___)、不用(___)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轻轻流入云际。
3.在这境界里,马和大牛都有时候(___),好像(___)。
6、对比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一)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覆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花之歌》节选)
(二)
你时而歌唱,欢笑;时而悲叹,哭号。我们能听见你的声音,却见不着你的面貌;对于你,我们能觉察出,但却看不到。你仿佛是爱情的海洋,淹没了我们的灵魂,抚慰着我们宁静的心。(《啊!风》节选)
【1】这两个片段的相同之处是( )
A.这两个片段都是散文诗,语言优美,情感浓重。
B.这两个片段的作者都是黎巴嫩的纪伯伦。
C.这两个片段都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D.以上都是
【2】这两个片段分别写的是什么?
片段(一)中“我”指的是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之情。
片段(二)中“你”指的是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之情。
7、课内赏析
迢迢牵牛星, 。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 。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字词。
擢:___________________
盈盈: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中用了很多叠词,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诗中的叠词有:迢迢、_______、_______、札札、_______、______ 等,其中只有“______”是属于拟声词,其他几个都是状态词。
【4】这首诗中通过描写织女的姿态美,意在表现织女的勤劳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中描写的情景,有虚实之分,眼之所见为实,心之所想为虚。哪些诗句描写的是眼前所见的“实景”?请用波浪线画出来。
8、课内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朗诵下列句子时,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明月/ 别枝/ 惊鹊
B. 七八个/星天外
C. 听取/ 蛙声/ 一片
D. 旧时/ 茅店/ 社林边
【2】词中描写的是______季节的景象。你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出来的。
【3】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明月”、“清风”点染夏夜美好景色,“惊鹊”、“鸣蝉”以声衬静,表现夏夜幽静。
B.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丰收后人们热烈畅谈的情景,进一步补充夏夜特色。
C.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巧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朴素通俗。
D. 这首词描写美丽的农村风光,抒发词人喜爱农村生活的感情。
9、课内阅读。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两个“嗯”的意思分别是( )
A.思考
B.解释、安慰
C.认同
【2】文中画“ ”的句子,是对渔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
【3】文段中加点的部分,应该读出的语气是( )
A.慌乱
B.急躁
C.坚定
D.犹豫
10、阅读理解。
[片段一]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片段二]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上面两个片段都选自______国著名作家________的一部短篇小说《_________》,这名作家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等。
【2】我们知道阅读时,可以根据_________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如,我要重点研读桑娜的心理变化时,我应该重点阅读[片段_______]。
【3】读[片段二],加点字“熬”的意思是_________,从“熬”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渔夫是_________的人。
【4】“桑娜坐着一动不动”的原因是什么?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桑娜心里正担心丈夫会不会揍她一顿。
B.丈夫的想法和她不谋而合,她担忧的情绪顿时化为乌有,此时的她正沉浸在喜悦之中。
C.桑娜担心丈夫会突然后悔,改变主意。
11、阅读与理解。
遗忘的规律
记忆力再好的人也避免不了遗忘。遗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怎么才能减少遗忘?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得了解遗忘的规律。人的记忆的遗忘规律是不均衡的,如下表所示:
时间间隔 | 记忆量 |
刚刚记忆完毕 | 100% |
20分钟之后 | 58% |
1小时之后 | 44% |
8至9小时之后 | 36% |
1天后 | 34% |
2天后 | 28% |
6天后 | 25% |
在学习完某项内容后,要在“遗忘”来临前开始复习。这样只需要花费很少的时间就能够很好地巩固所学内容。如果间隔时间长了再去复习,就等于重新学习一次,此时所花费的时间就比较多,学习的效率就比较低。
复习的次数也并不是越多越好。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一个人学习了10分钟,刚好能把所学的材料背诵下来,他要再继续学习5分钟,这时的记忆效果最好,如果再增加学习的时间,就会引起疲劳、厌倦。
【1】根据以上材料判断下列说法,对的画“√”,错的画“×”。
(1)学习的时间越长,记忆的效果越好。___
(2)学过的知识,如果不及时复习,六天后记忆量会不足30%。___
(3)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规律是先快后慢。___
【2】读完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珊珊背完英语单词后就不再复习,她说等考试前再复习也不晚。你觉得她这种学习方式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登山
我十岁开始登山,我登上的第一座山峰叫泽恩阿尔施托克,我们的村子就坐落在它的脚下。在山顶,我头一回看到高山的惊险和美丽。①比比皆是的冰和雪水,绿玻璃般的冰川,丑怪的冰碛,高踞这一切之上的是高而圆、其状如钟的天空。一个人被夹在高山和湖泊之间,又被近处的山峦团团围住,并在这狭小的田地里生活了十年,那么,这一天他是万万不会遗忘的。在这一天里,他第一次头顶宏大寥廓的天宇,面对无垠的视野。②在上山途中,我已经惊讶不已地发现,我在山下早已熟悉的崖坡峭壁竟是如此硕大无比。③我又惧怕又欢呼,突然看到这寥廓渗入我的心里,世界竟是如此宏大!④我们的整个村落,远在谷底,迷迷蒙蒙,只剩下一个小光斑。从谷底望去以为是紧密相邻的山峰,原来彼此相距许多小时的路程。
我陷入沉思,我仅仅眯缝着眼看到了一线天地,还没有把世界看个真切,并且山外有山,或挺立,或倾倒,这可能有大事正在发生,而有关的消息从未传到我们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山镇里来过,同时,我心中有什么像指南针一样的在颤动,以一股不自觉的力量拼命指向那辽阔的远方。如今,当我看到浮云向着无边无涯的远方流浪时,我才完全懂得了浮云的美和忧伤。
【1】①②③④句中,直接写真实景物的有______________,写作者的感受的有____________。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几个词语概括作者在登山过程中的感情变化。
欣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上山顶,我全然被这瞬间制服了,又惧怕又欢呼……”“惧怕”与“欢呼”两个词矛盾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他“完全懂得了浮云的美和忧伤”,请你说说,浮云的“美”和“忧伤”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大山女孩的明灯
①“一个女孩坐在山坡上,忧愁地望着远方,身旁放着箩筐和镰刀……”这是张桂梅许多年前一次家访途中的偶遇。她上前询问得知,女孩才十三四岁,父母为了3万元彩礼,要她辍学嫁人。
②“哪怕我自己出钱,也一定要让山里女娃读书。”“培养一个女孩,最少可以影响三代人。”有着多年教师情怀的张桂梅,爱的本能让她决心在边疆民族地区办一所学校,改变山里女娃的命运!
③2008年,张桂梅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十多年来,张桂梅常年坚持家访,行程约11万千米,覆盖学生1300多名,为学校留住了学生,为学生留住了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她帮助1800多名女孩圆梦大学校园,办学获得了成功,受到社会关注。其办学秘诀是什么呢?
④原来,华坪女高的时间是以分钟计算的:早上5分钟洗漱完毕,10 分钟早读到位,出操1分钟站好队,这里的学生出入教学楼、食堂、宿舍几乎都是跑着的。每天,张桂梅比学生都起得早,一个人摸黑爬四楼,把走廊的灯全部打开;学生跑步的时候,她就在队列边紧紧跟随;学生打扫校园时,她第一个来到校门口,拿着扫把和铲子等候。她还总是举着小喇叭喊:“快点儿,快点儿!别掉队!磨蹭什么?”张桂梅老师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甚至有些“苛刻”,这是因为她知道不“严”就无“勤”。华坪女高的课间操也是有特点的:每天上午10点后的20分钟里,同学们先集体背诵《七绝·为女民兵题照》,再唱跳根据《红色娘子军》等红色经典歌曲改编的歌舞。除此之外,还要听江姐、刘胡兰、赵一曼等英雄的故事,定期举办“重温入党誓词,缅怀伟人功绩”等主题教育活动。把学生在校时间安排得这么满、这么紧,内容设计得这么独特,为的是用红色文化引领女娃增强理想信念,培养女娃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的品格,引导她们铭记党恩、刻苦学习,将来回报社会。
⑤张桂梅吃穿用非常节俭,对自己近乎“抠门”。一件衣服穿十多年,每天的生活费不超过3元,她把省下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学生身上。多年来,张桂梅先后捐出上百万元,就连云南省政府奖励她的30万元,她也全部捐给了一座山区小学,用来改建校舍。
⑥张桂梅以坚忍执着的拼搏和无私奉献的大爱,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她像一束希望之光,照亮孩子们的追梦人生!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偶遇:___________________
(2)吃苦耐劳:________________
【2】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①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描写的情景在文中的作用是( )
A.设置悬念,引发兴趣。
B.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C.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4】用“﹏﹏﹏”在文章第④自然段中画出“把学生在校时间安排得这么满、这么紧,内容设计得这么独特”的原因。
【5】从文章第⑤自然段中的一些数字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
【6】联系全文,想一想,张桂梅校长的办学秘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7】对文章题目理解最深刻的一项是( )
A.张桂梅是给大山里的女孩指明道路的人。
B.张桂梅是用知识改变大山女孩的命运的人。
C.张桂梅是为大山里的女孩捐资助学的人。
14、课外阅读。
姥姥的剪纸
①小村里,左邻右含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②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③这自然是夸张的说法,但反映了姥姥剪纸技艺的深入人心。慈祥的姥姥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每当有人请姥姥剪纸时,姥姥撩起蓝布裙擦擦手“说吧,派唅用场?往哪儿贴?”等请姥姥剪纸的人乐颠颠地走了,她接着干活儿:洗衣服、纳鞋底、择菜、淘米、喂猪、薅草……
④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至极。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⑤“你让姥姥眼花了!”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⑥是的,庄稼人大都喜欢喜鹊,姥姥对“喜鹊登枝”最熱悉不过了。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节选自苏教版语文教材第六册)
【1】请解释文中带点词语的意思。
(1)无可挑剔:________________
(2)熟能生巧: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④⑤段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姥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至少从两个角度来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段中人们说的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想象一下,“喜鹊登枝”的剪纸应该是一幅怎样的剪纸呢?请把剪纸的内容和它表达的寓意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你也会去睡觉吧。”(改为转述句)
2.用词语的不同意思分别造句。
温和(气候不冷不热 使人感到亲切)
3.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修改病句。
只要山势多么险峻,他就敢攀登。 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4.仿写句子。
白桦林银白的树干摇曳着身躯和手臂,仿佛在向我们低吟浅唱。
5.选择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a用于引文的省略;b用于列举的省略;c用在话语中间,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①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 ( )
②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 )
③秋天到了,果子挂满枝头,橙子、柚子、葡萄、苹果……一派丰收景象。( )
16、按要求写句子。
1.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改为设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带病坚持工作,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我们不会忘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汽车在奔驰。(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刻苦学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改写句子。
老师对我说:“我很赞同你的观点,你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吧。”(改成不用引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小青石对小黑石说,它讨厌过这样安静的生活。(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训练。
1.我爱雏鸟。(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经常回忆过去一些有趣的往事。(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非常着急。(改写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我被人捉去,关在笼里,永远不得回来,我的父亲母亲岂不心碎?(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我承认这是一本优秀的小说。(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核酸检测是疫情精准防控的有效手段。本学期,我们在校园里经历了多次全员核酸检测,每次核酸检测,你有哪些所见所闻所感?请写出你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