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能按要求写词语。
(1)用来形容人多的四字词语
熙熙攘攘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用来形容大海的四字词语
波光粼粼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含有反义词的四字词语
弄巧成拙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表示资源种类的词语
水资源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跟艺术有关的成语
雕梁画栋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6)表示时间很短的词语
霎时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7)表示颜色的词语
紫色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8)形容心情不安、紧张的词语
忐忑不安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9)描写建筑物的词语
亭台楼阁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0)表示人物品质的词语
气壮山河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写出带点词语的近义词。
(1)把它整个泡在水里,第八天它就会完全复活。( )
(2)每一天,它核心的绿意就往外扩展一点。( )
(3)在我们的眼中,沙漠玫瑰的美是惊人的。( )
3、把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意思选词语。
( )七( )八 张( )结( ) ( )天( )地
( )首( )胸 千( )一( ) ( )高( )下
(1)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
(2)我还会写其他带数字的成语:( )( )
(3)我还能填:( )天( )地 ( )天( )地
4、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著名 驰名 微弱 虚弱
(1)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 )的乐曲。
(2)万里长城( )中外。
(3)讲台上的李老师脸色苍白,显得十分( )。
(4)在( )的烛光下,男人正在做皮鞋。
5、把句子补充完整。(14分)
(1)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实地上本没有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好像一只牛,吃____________,挤出来的是______、______。
(4)时间就是________,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____________________。必须如________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________________。倘若________________,所得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文片段阅读理解:
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② ,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④ ,三军过后尽开颜。
【1】填空。
【2】诗中运用了 、 、 等修辞手法。
【3】诗词中“暖”字暗示了_______;“寒”字暗示了______________。
【4】诗中第②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 。
7、课内阅读。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1】通过阅读本诗的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是诗人题写在________________庭院的墙壁上的。
【2】结合诗句,写出下面字词的意思。
书:______________ 茅檐:____________
无苔:____________ 成畦:____________
排闼:____________
【3】对诗歌内容和方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多选)
A. 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香雅、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 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渴望而不可得的无奈和苦痛。
C. 诗歌描写景物极具层次,从院内写到了院外,多角度观察,由远及近,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4】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后所作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小题。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本诗作者是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__(人名)。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描写了干净、清幽的居家环境,侧面烘托了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后两句运用拟人,一“护”一“送”赋予山水情感,从远到近写活了山水。
C.首句中的“净”是室主人“长扫”的结果,可见主人生活悠闲、心境淡泊。
D.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湖阴先生隐居山中的思想境界,也表达出作者的志趣追求。
9、课内阅读。
①皮鞋匠静静地听着。②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③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④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⑤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⑥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⑦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⑧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用“ ”画出皮鞋匠听了音乐时想到的画面。
【2】这段文字向我们展现了哪三幅画面?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画面的变化中,可以感受到音乐的变化,先是_______,再_______,然后_______。
A.逐渐增强 B.轻柔舒缓 C.高昂激越
【4】贝多芬弹奏的音乐带给了兄妹俩无穷无尽的想象。请你写一写读了这段描写后想象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女 今天有什么玩意儿?
男 嗬!大力士的表演,新捉来的大力士。
女 一个人表演,有什么好看!
男 不,他先跟狮子斗,还要跟十个奴隶斗。
女 他斗得过狮子吗?
男 斗得过,听说他能够空手打死牛,空手打死老虎。他是靠打狮子、老虎生活的。
女 那么,他怎么会被捉住呢?
男 我们一百多人围着打他。从早到晚,把他打乏了,才用绳子把他绊倒捉了来。我们的人被他打死了四十九个呢!
女 啊!他叫什么名字?
男 斯巴达克。
【1】这是故事的________,通过男女奴隶主的对话引出了故事的主人公________。
【2】从男女贵族的对话中,你可以感受到斯巴达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走进书里去
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搏 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奈 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 毫)不费力地坐在(荧 影)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1】阅读①—③段,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粗略—— 瞬间——
【3】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小说和看影片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把_____比喻为_______的宴席。把_______比喻为_____的快餐。
【6】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合欢树(节选)
①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②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竞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③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着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④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到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依旧——( ) 茂密——( ) 摆弄——( )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年的复生“是个好兆头”。作者写这一点是暗示,母亲因为操心儿子的病以致有点迷信了。
B.合欢树是作者关于母亲的记忆的象征物,因此为题。
C.合欢树身上喻含了作者对母亲爱美爱生活的情怀态度的肯定和赞美,托物言情。
【3】第二自然段开始就说“我没料到”合欢树还活着,为什么会“没料到”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第二自然段中的“叹息”、“高兴”你读懂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选文中邻居对我的态度,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毛委员送银元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东固革命根据地是赣西南革命的中心。1929年2月17日,红四军从井冈山浩浩荡荡地挺进到东固山。“毛委员来了!毛委员来了!”欢声雷动。东固山的群众敲锣打鼓,喜气洋洋;村村寨寨杀猪宰牛,盛情犒劳红军战士。
第二天中午,阳光灿烂。毛泽东在警卫员的陪同下走进一家屋内。这农舍十分简陋,与其说是住房,不如说是一间四面通风的柴棚。这里住着一位年纪约二十七八岁的妇女,身边带着两个不满十岁的小男孩。
毛泽东走进农舍,环视了一下,关切地问:“你是东固革命军第七纵队党代表和参谋长赖经邦烈士的妻子吧?”妇女望着眼前陌生的客人,点了点头,用手理了理额前凌乱的头发,平静地说:“是呀,我叫傅伏娇,你们是……”警卫员连忙笑着说:“大嫂,我们是昨天从井冈山来的,今天,毛委员特意来看你。”妇女身边的两个小男孩听说是毛委员,喜出望外。毛泽东轻轻地抚摸着孩子的头,亲切地问道:“告诉毛伯伯,叫什么名字呀?”两个孩子抢着回答:“我叫赖厚升。”“我叫赖鹏。”毛泽东会心地笑了笑说:“你们的爸爸是党的好同志哟!”傅伏娇连忙端了一条长条旧木凳请毛泽东坐,她要向毛泽东诉说积压在心头的悲愤。她用有点沙哑而又有些颤抖的声音激愤地说:“敌人杀了我的丈夫,还把我的房子也烧光了。多亏组织上照顾,我如今虽然拖着两个孩子,生活上的困难,总算还能克服。”毛泽东听了烈士妻子的诉说,沉默了片刻后,吩咐警卫员拿来了30块银元,亲手交给傅伏娇,并再三嘱咐:“以后生活上有什么困难,要及时向组织上反映,不要苦了你和孩子哟!要好好把这两个孩子带大,这是烈士的希望哟!”
毛泽东离开了农舍,傅伏娇和孩子久久地站在家门口,望着毛泽东渐渐远去的背影。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浩浩荡荡:________ 再三嘱咐: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慰问________ 愤怒________ 反馈________杂乱________
【3】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群众对毛委员及战士们的热烈欢迎和深厚情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的句子是一处细节描写,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描写,表现了________。
【5】仔细体会文中加点的词语,从中可以看出毛委员________
【6】读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看,“望着毛泽东渐渐远去的背影”,傅伏娇和孩子们会是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为了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渭南市积极倡导《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的生活方式,②主要是解决人们膳食不平衡和运动不足,③从而遏制目前慢性病发病率上升的趋势,④实现“小康看健康,健康护小康”的木标。
【1】第①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句有一个错别字,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15、不改变原意改写句子。
①让观众看我哭哭啼啼地演戏,像什么话?(换一种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学习语文,体现在课内。学习语文,体现在课外。(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改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典典说:“爸爸,今晚有‘超级月亮’,晚上我想和您一起赏月。”(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爸爸对我说:“我的手表里有蝎子,你不要动。”(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关联词语,把下面两个句子合并起来。
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一定会好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不滑下去,他得用两只手紧紧地抓住雄鹅的羽毛。(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下面词语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写句子。要求用上夸张手法表现出来。
冷 热 快 讨厌 紧张 兴奋
__________________
18、将下列句子改为感叹句。
①这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教训。
②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吗?
19、按要求写句子。
1.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给句子换个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
(1)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1)题目:我的理想
提示:要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
要求:叙述问题要清楚;详略要得当;表达出真情实感。
(2)题目:谢谢你,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中心要明确,条理要清楚,重点要突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