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拼音,写词语。
pǔ xiě yōu jìnɡ shī mínɡ chún shú
( ) ( ) ( ) ( )
táo zuì fēi bēn jì lù zào jiù
( ) ( ) ( ) ( )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地球的自然资源________谁的恩赐,_________经过漫长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2._________这些设想能实现,________是遥远的事情。
3._________地球被破坏了,我们_________别无去处。
4.我们_________要精心地保护地球,_________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的家园。
3、给下面的字各加两个偏旁组成新的字。
逢(____)(____) 监(____)(____) 暴(____)(____)
4、请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表格中改正。
搅绊 宣嚣 自做自受 万像更新
错别字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改正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5、看拼音,写词语。
yín sòng qiào lì qīn wě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qín miǎn jìng mì hōng kǎo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6、阅读《江南春》,回答问题。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____________ 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
【2】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请选择:( )
A. 动静结合 B. 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 C. 点面结合
【3】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江南春》,完成下列各题。
江南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默写《江南春》
【2】这首诗第________句,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无边的画面。第______句给江南春色增添了一抹扑朔迷离的美。
【3】第一句从__________觉、___________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江南莺歌燕舞、酒旗招展的景色。
【4】“__________”和“__________”字把莺歌燕舞、桃红柳绿的美丽景色写的有声有色。
【5】第一句描写角度是____________,第二句描写的角度是________________。
A.时间角度 B.空间角度
【6】写出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1.全诗三小节,主要写诗人想象________站在________的山顶望故乡、望大陆的所见所想。
2.诗中两次出现“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表达了作者面对死亡没有丝毫恐惧,____________成了诗人唯一的牵挂。
3.第三节,“天苍苍,野茫茫”是作者想象中的所见,景象苍茫、空旷。这两句从手法看是用典,出自脍炙人口的北朝民歌《________》,“山之上,国有殇”语意双关且寓意丰富。“国有殇”即“有国殇”,“殇”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作答。
在鲁迅的全部生活中,书籍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被人称为“爱书如命”的人。
幼年时期的鲁迅,随着识字渐渐多起来,开始攒钱买书。过年时,大人给了他“压岁钱”,他总舍不得花,一点一点攒起来买书看。成年以后,鲁迅阅读的范围更加广泛了,他对于买不到的稀有的好书,就亲自动手,一笔一画地把它抄下来。显然,抄书使他受益匪浅。鲁迅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能够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关的。在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盒修书的工具,鲁迅就是用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进行修书,使得他的书历久常新,没有一册书里有污损,也没有一册书是破散的。
鲁迅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帐”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就有9000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保存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1】用“ ”画出这篇文章的中心句。
【2】抄书使鲁迅“受益匪浅”,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鲁迅的书“历久常新”,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爱书吗?读了这篇短文,你最想和鲁迅先生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 )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 )。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2分)
(2)这段话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一文。(2分)
(3)选段中画“____”的句子在全文中起到了____________的作用。(2分)
(4)地球上的哪些资源正受到人类的破坏?(请写出三种)(3分)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1、阅读。
五位壮士(矗立 屹立 耸立)在狼牙 山顶峰,(眺望 俯视 看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热烈 热情 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 连续 陆续)从悬崖往下跳。
【1】在选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
【2】用一句话概括上面文字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文段,关注点面结合的写法。用横线画出有关“点”的描写,用波浪线画出一处有关“面”的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 。
【4】从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悲壮场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
【5】五位壮士“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空间
儿子和列车
在德国的一个火车小站里,一位扳道员正要走向自己的岗位,去为一辆徐徐驶近的列车扳动道岔。这时,在铁轨的另一头,还有一辆火车从相反方向隆隆驶近车站。假如他不扳道,这两辆火车就会相撞,酿成巨大的灾难。
这时,他无意识地回了一下头。突然,他发现自己的小儿子正在铁轨的另一端玩耍,而那辆开始进站的火车就驶在这条铁轨上。
怎么办?他可以立即飞奔过去,把儿子抢救上站台。但是,迎面驶来的列车上将会有数百人面临丧生的厄运!
他强忍巨大的痛苦,决定不违反自己肩负的安全职责。这位工人向他的儿子大吼一声:“卧倒!”随即快步奔向岗位,扳动了道岔,一眨眼工夫,这辆火车安全地进入了预定的铁轨。
他的儿子由于平素就习惯了(服从 听取)长辈的命令,没显出丝毫的慌张,立刻笔直地躺在铁轨中央。一列满载的火车沿他的头顶呼啸着(奔驰 飞驰)而过。
那位父亲向着儿子的方向狂奔而去,不敢想象儿子那惨不忍睹的情状。然而,他的儿子活着,而且未受一点损伤。
据说,德皇知道了这位扳道工人的勇敢举动,就派人去把他召来,奖给他一枚荣誉勋章,一方面是奖励他顾全大局的行为,另一方面是感谢他教育出一个机灵听话的儿子。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厄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顾全大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3】扳道员面临着怎样艰难而痛苦的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万分危急的关头,扳道员是怎样做的?从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挑战。(读短文,完成练习)
陈嘉庚是福建省同安县集美人,青年时期到南洋经商,成为富翁。他热心于祖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从1913年起,他陆续创办和赞助了许多学校,著名的厦门大学就是他出资兴建的。但他的一生却过着极其简朴的生活。
1951年,陈嘉庚定居集美后,就立即主持了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的规划、扩建工作。一天,陈毅到厦门视察(陈毅当时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特意到集美拜望陈嘉庚。
一阵汽车喇叭声后,一辆黑色轿车在一幢年久失修的两层小楼前停住。陈毅从车里出来,双手背后,侧着头看着这幢小楼,它和集美座座高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陈嘉庚把陈毅请进屋里。屋里陈设极其简单。办公室同时也是卧室,床上挂的蚊帐已经发黄,打了好些补丁,那是抗战时买的,已经用了好些年了办公桌上放着一个倒扣的破瓷碗。上面立着半根蜡烛,那分明是自制的烛台。屋里还有两张沙发,不成对了,一张看来已经无法翻修;另一张蒙上了皮面,显然是新修过的。陈嘉庚请陈毅坐皮面沙发,自己坐破的。
陈毅看了陈嘉庚的住房和屋内陈设,心中颇有感触,脸上浮现出很复杂的表情。他随手从茶几上的瓷盘里拿起一块糖,一边剥着包装纸,一边说道:“嘉老,您让我又想起了延安!”陈嘉庚说:“比延安好多了。毛主席当年用的桌子比这还破旧。我这些东西是旧了些,但都能用。”陈毅站起来,踱到窗前,看看窗外幢幢高楼,不由地赞叹道:“嘉老,您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呀!”“惭愧!不敢当!不敢当!”陈嘉庚说,“我多存一分钱,也就为国家多存一分钱,积少成多,用来兴办学校,多出人才,振兴祖国。这是我一生的心愿啊!”
听了这话以后,陈毅紧紧地握住陈嘉庚的双手,激动地说:“我们的后代会永远记住您的。”
今天,当你走进厦门大学时,可以看见一座塑像,那就是陈嘉庚。
【1】给短文加上恰当题目,写在短文前面的横线上。
【2】“嘉老,您让我想起了延安!”请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一读短文中画线句子,想一想,此时陈毅心里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后,你觉得陈老先生哪些方面值得你学习?你有哪些想法?用一两句简要的话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检阅台
最简单的美容方法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了让自己更漂亮一些,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刀兵相见的整容;涂脂抹粉的化妆;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注射肉毒杆菌,换来皮肤的暂时平滑,如此美容让人胆战心惊。
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了,那就是读书!
春秋时期,有个叫闵子骞的人,他拜孔子为师。起初,他脸色蜡黄,过了一段时间,开始变得红润。孔子注意到他的这一变化,觉得奇怪,便问他原因。闵子骞说:“我生活在偏僻的乡下,看到达官贵人坐在华丽的车上,前后龙旗飘舞,很是羡慕,因此寝食不安,脸色蜡黄。如今,我受先生的教化,精读做人治国之书,懂得的道理日多,能辨是非、知美丑了,那些‘龙旗’之类的东西,再也打动不了我的心了,因而心情平和,脸色也就红润起来了。”
读书,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坚持下去,美就像五月的花环,飘然而至,簇拥你颈间,何乐而不为呢?
【1】照样子,写出含有“不”字的四字词语。
例:寝食不安 ________ ________
【2】用“____”画出文中的过渡句,它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
【3】人们为了让自己更漂亮一些,使出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手段。作者则提出了靠_____美容的方法。
【4】作者说读书可以美容,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15、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里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1)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闰土又对我说:“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闰土回家去了。我还深深地思念着闰土。(用合适的关联词组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在事实面前,他承认了错误。(改为双重否定句)
2.在“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大会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踊跃发言。(改病句)
3.当时的巴西总统菲格雷特穿着黑色礼服,亲自主持了这个特别的葬礼。(缩句)
4.海底的鱼发出各种声音。(改成拟人句)
20、句子训练营。
1、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壮士的英勇壮举令我们激动。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听了英雄的报告,使我深受感动。(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根据下面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创编故事。
环境:冬日寒冷的清晨
人物:勤劳的环卫工 充满爱心的少年李军 班主任王老师
要求:(1)想象要丰富合理,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情节能够吸引人。
(2)综合运用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