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拼音写汉字,把字写得正确又美观。
gē da dǐ yù líng lì pù bù páo xiào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shǒu liú dàn pù shū huà xiōng yǒng péng pài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根据后面的拼音写汉字。
_______筒(xiù) 斗_______(penɡ) 收_______(suō)
_______狂(fēnɡ)_______蓝(wǎ)衣_______(ɡuì)
3、按要求完成练习。
(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这句话中“一望无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我还会用这个词语写句子:________。跟“一望无际”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2)“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一句中,“素”是_____的意思,含有“素”字的这种意思的四字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等。
4、补充词语,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
( )空见惯 见( )知著 自( )自受 技高一( )
(1)张翔明显是____________,所以这次比赛成绩排在了前面。
(2)明智的人善于____________,从而做出科学的论断。
5、你会填关于“雨”的诗句吗?
1.七八个星天外,____________山前。
2.沾衣欲湿____________,吹面不寒杨柳风。
3.____________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4.东边日出____________,道是无晴却有晴。
6、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透迪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崛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选择题。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远征”是指( ),“万水千山”是指( )
A.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B.向远方征战
C.千座山,万条河 D.山无数、水无数,隐喻困难多、艰险多
(2)“五岭透拖腾细浪,乌蒙磅碍走泥丸。”这两句诗体现了红军战士( )
A.藐视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豪迈的气概。
B.自高自大,自以为了不起。
C.本领高,没有困难能难住他们。
【2】填空。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这首诗运用了______和______的修辞手法。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红军战士翻过雪山后无比喜悦的心情和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
【3】这首诗是围绕哪两句来写的?全诗分别为我们展示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哪几幅“征难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
恨不得把每一块土,都送到舌头上,
是咸是甜,自己先来尝一尝。
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躺在土里试一试,
看温暖不温暖,合适不合适。
【1】这两节诗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恨不得”的意思是__________,反复运用“恨不得”起强调的作用,表现出了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也用“恨不得”写一句话,表现你对某事物的热爱之情或厌恶之情。
________________
8、读下面词的片段,完成练习。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七八个”说明了_______,“两三点”说明了______,这与上阕的清幽夜色以及有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
【2】“忽见”的意思是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
9、阅读课文精彩片段,回答问题。
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méng měng)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mú mó)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1】用“/”画去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2】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____比作____,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的感觉。这句话实写丁香的形象,却虚写了作者寄托于丁香的_____。
【3】用“~~~~”画出古人把丁香花说成“丁香结”的原因的语句。
【4】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丁香的古诗名句,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策划“致敬伟人”专栏。
【材料一】鲁迅趣事选摘
每当青年学生向鲁迅借书归还时,如果书里有破损的情况,鲁迅先生会不高兴的。他宁愿把书送人,也不忍看到破损的书再转回来。鲁迅还会把一些值得推荐的好书仔细包扎好,主动寄赠给渴求知识的人。
还有一个故事:一天晚上,一个小偷溜进鲁迅家,想等他入睡后行窃。哪知鲁迅手中的笔一直不停挥动。就这样,眼看时间过去很久了,鲁迅还是不熄灯入睡。小偷熬不过鲁迅,只好趁他专心之际,悄悄将厨房里的一件小东西拿走了事。
【材料二】名人评鲁迅
◎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叶圣陶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nú)颜和媚骨,这是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勇敢、最坚决、最热忱的民族英雄。
——毛泽东
◎看看鲁迅全集的目录,大概就没人敢说这不是个渊博的人。可是“渊博”二字,还不是对鲁迅先生的恰好赞同。
——老舍
【材料三】绍兴鲁迅故里景区介绍
鲁迅故里(景区介绍) 名称:绍兴鲁迅故里 导航地址:绍兴市越城区鲁迅中路 开放时间:周一:8:30—17:00; 周二~周日:8:30—21:00 (冬季8:30—20:30) 门票价格:免费 主要景点:鲁迅故居、三味书屋、鲁迅祖居、绍兴鲁迅纪念馆 | 鲁迅祖居:鲁迅的祖辈居住的地方。 鲁迅故居:鲁迅生前居住地,收藏有他的生活用品。 三味书屋:鲁迅儿时学习的私塾。他曾在桌上刻下“早”字,鞭策自己不迟到。 鲁迅纪念馆:以时间轴为顺序,记录鲁迅从童年到青年以及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全部过程。 |
【1】根据材料判断信息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鲁迅先生不喜欢书籍被损坏,但是他会主动赠书给有需要的人。( )
(2)毛泽东认为鲁迅是文化战线上最勇敢、最坚决、最热忱的民族英雄。( )
(3)小州想在春节当天(周六)去参观鲁迅故里,需在21:00前结束参观。( )
(4)鲁迅祖居位于绍兴市越城区,包括鲁迅纪念馆、三味书屋等景点。( )
【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参考材料二,请你自拟一两句话来评价鲁迅先生。
我的评论: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想要了解鲁迅的成长历程,可以结合材料______进行实地研学。
11、高明的琴师
春秋时代有个琴师叫俞伯牙,拜成连先生为师。他苦学了三年,创作了一部乐曲,名叫《高山流水》。他非常高兴地把这部乐曲演奏给老师听。老师听完以后,笑笑说 我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 明天 我带你去访问他 你一定会有收获
第二天清早,成连先生带着俞伯牙划船来到一个海岛上,并告诉他说:“老师就在岛上,你自己去找吧。十天以后,我再来接你。”
成连先生走后,俞伯牙怎么也找不到那位高明的琴师。他累得气喘吁吁,心情烦躁地坐在沙滩上。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身后是高耸入云的山峰。那惊涛骇浪拍击岩石的“哗哗声”,那扣人心弦的阵阵松涛声,使俞伯牙激动得欢呼起来。他忽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立刻面对大海弹起琴来。
十天后,成连先生真的来了。当俞伯牙把修改过的乐曲再弹给他听时,老师连连夸奖说:“好,好,好极了!”
(1)在第1自然段中空格出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选字填空。
躁 噪 澡 燥
消除( )音 心情烦( ) 气候干( ) 洗( )
(3)将词语与合适的解释用线连起来。
一望无际 使人害怕的大风浪
扣人心弦 使人心情十分激动
惊涛骇浪 一眼望不到边
(4)俞伯牙修改乐曲时,面对的是______________,身后是__________________,“高明的琴师”主要指点的两种声音是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5)读第1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说说句中的“他”是指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午后的天灰蒙蒙的,没有一丝风。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就像一个人想打喷嚏,可是又打不出来,憋得很难受。
多尔先生情绪很低落,他最烦在这样的天气出差。由于生计的关系,他要转车到休斯敦。
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循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考虑到甩不掉这个小乞丐,妇女转回身,怒喝一声:“滚!这么点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失望。
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多尔先生想。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还有一些大人专门指使一帮孩子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说不定这些人就是孩子的父母。如果孩子完不成定额,回去就要挨处罚。不管怎么说,孩子也怪可怜的。这个年龄本来应该上学,在课堂里学习,可是……这个孩子的父母太狠心了,无论如何应该送他上学,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先生,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不管这个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他掏出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他手里。
“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
树上的鸣蝉在聒噪,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笼。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他有几次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卖花姑娘认出了他,忙打招呼。
“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训练有素,礼貌而又有分寸。她不说“买什么”,以免强加于人。
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正是刚才的小乞丐。小乞丐很是认真地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小乞丐会买。
“一束万寿菊。”小乞丐竟然开口了。
“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
“不用,你可以写上‘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
“一共是二十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掏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可能就有多尔先生刚才给他的。他数出二十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下面有纸牌的花,转身离去。
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的,这是多尔先生没有想到的。
火车终于驶出站台,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雨了,路上没有了行人,只剩下各式车辆。突然,他在风雨中发现了那个小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单薄。多尔看到他的前方是一块公墓,他手中的菊花迎着风雨怒放着。
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
【1】本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谁?他所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乞丐用来买花的“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表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乞丐从卖花姑娘手中“虔诚地接过下面有纸牌的花”,在风雨中“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这表现了小乞丐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家徽》片段,回答问题。
家徽
①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我家的家徽是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鱼的图案画得很笨拙,但它却有不寻常的来历。
②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牛高马大的男子汉。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里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温饱。
③一天半夜,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个人影蹿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仔细地搜查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那时粮食就是性命,大家下决心不把这窃贼打死,也得让他残废。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这时祖父来了,他让儿子们都去睡觉。等他们走了之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只见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④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残废不可。”
⑤贼傻望着祖父,他不敢相信祖父就这样轻易地让他走,但祖父分明是平静地挥了挥手。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带上它吧,它可帮你家度几天日子。”贼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钱去做点小生意,再也不要千这伤天害理的勾当了。”
⑥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
⑦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祖父一开门,便在门环上发现了一条两斤多的鲜鱼。祖父先是感到奇怪,但他马上就猜到是那贼送来的,那人大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
⑧自此以后,我家门环上经常出现鲜鱼,家里便经常可以改善生活。父亲他们感到奇怪,祖父便向父亲弟兄们讲起鱼的来历。
⑨大约吃了几十条鱼后,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于是连着几天半夜守候着,一直熬了三个夜,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一个年轻渔人。这渔人是那贼的儿子,贼在临终前嘱附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来。为了不违亡人遗愿,祖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一条鱼,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就用这条刻下的鱼替代好了。祖父并叮嘱父亲弟兄们要保管好“这条鱼”,牢记这件事。于是,我家按照祖父的意思,每次修屋或换门时,都保留这鱼的图案。
⑩它,自然而然地成了我家的家徽。
【1】联系上下文,理解“勾当”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③段画“ ”句子运用了_______和__________描写,写出了__________,从动词“攥”可以看出__________。
【3】文中的祖父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合短文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把短文命名为《祖父的回忆》,与《家徽》相比,你认为哪个题目更合适?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哩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给加点字注音。
坠(_______) 榴(_______) 雹(_______) 呱(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居高临下:______________
山涧: ______________
【3】给文段拟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读文中画线句予,说说你的体会。
“石头像雹子一样”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一个“砸”字写出了________。
【5】这段文字描写了壮士们的________和________,表现了壮士们________的精神。
【6】五壮士引敌人上狼牙山的原因是( )
A.追不上连队。
B.不让敌人追上连队。
C.无路可走。
D.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
【7】为什么说“石头像雹子一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那些大大小小的猴子,在我们头上的树枝间跳来跳去。(缩句)
2. 平生还走过这么野的路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6、按提示,完成句子练习。
(1)到了正午,天安门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仿写一个场面描写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仿写一个人物入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写出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受检阅的部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 风停了,山中的一切变得非常幽静。(改为拟人手法)
2、在他们听来,我拉的小夜曲最难听。(改为比喻手法)
19、按要求写句子。
许多士兵尊称她为“提灯女神”。(改为“被”字句和“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用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1)闰土是闰月生的。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闰土回家去了。我还深深地怀念着闰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题目:没想到我如此___________
一直认为自己遇到困难就像个缩头乌龟,没想到我如此坚强;一直认为自己天不怕地不怕,没想到我如此依赖父母;一直认为自己……
要求:(1)结合个人生活经历,把作文题目补充完整;(2)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3)恰当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描写,写出真实感受;(4)字数不少于45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