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长治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有趣的别称,一起猜一猜。

    杜康__________ 布衣__________ 桃李__________ 墨宝__________

    桑梓__________ 泰山__________ 杏林__________ 园丁__________

    秋霜__________ 社稷__________ 丹青__________ 汗青__________

  •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翻译古文《嗟来之食》中的句子

    ① 嗟,来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指出下列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

    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______

    2.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笫二个星球。______

    3.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垂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形容枯槁,奄奄一息。______

  • 5、欣赏诗句,完成练习。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这句话列举了长征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著名战役,表现了中国红军的英勇气概。

    (2)一“暖”一“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_______” 字温馨,表现的是战胜困难时的激动喜悦;“_______”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的惊险。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练习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在横线上把诗句补充完整。

    【2】读句子,按照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读这首诗,我心潮pénɡ pài ( )。面对xiōnɡ yǒnɡ( )的河水、yǎnɡ( )气稀bó     ( )的雪山、páo xiào ( )的子弹,红军没有zhòu   ( )眉,没有qū( )服。

    lónɡ lónɡ( )炮火中,他们tǎnɡ( )着鲜血,挥舞着革命的旗zhì( )

    党领导下的队伍就是yì( )立不倒的diāo ( )像,就是永不xī( )灭的明灯。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⑴这首诗的作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毛泽东。               ( )

    ⑵“万水千山”是指红军长征渡过了一万条河,爬过了一千座山。( )

    ⑶“逶迤”“细浪”“磅礴”“泥丸”四个词突出了长征路上的艰难。( )

    ⑷“尽开颜”写出了红军胜利会师的喜悦,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 )

    【4】读《七律长征》,学长征精神。下列关于长征精神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不怕吃苦,不畏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B.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C.追求新颖,与众不同的创新精神

    D.团结一致,友爱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5】诗人描述长征波澜壮阔的场面,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诗中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不畏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再现了长征宏大的场面,接着通过描写过五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岷山,表现出红军翻越万水千山的艰难。

    【6】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请你再写出一句他创作的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词中以_____写乌云密布,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加画面的美感。

    【2】上阕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下面唐诗和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上遇雨(其二)

    崔道融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睛。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赏析第一首诗前两句中两字的妙处。 ________

    2第二首诗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请联系全诗分析。 ________

    3这两首诗在写景上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有个孩子,在他出生的那天,妈妈就离开了人世。从此,每当看到别人从妈妈那儿得到礼物,就非常伤心:“啊,我的妈妈,竟然不给我一件礼物。”一天,这孩子想起这件事,又伤心地哭了。他独自在街上徘徊,泪水模糊了双眼,撞在一位老人身上。老人并不生气,还( )地问:“孩子,你哭什么?”孩子向老人倾诉了自己的哀伤。老人听罢,严肃地说:“孩子,你错了!其实,你的妈妈为你留下了最珍贵的(  ),你应该珍惜才对!”“那——我怎么会不知道?”孩子惊奇地问。老人语重心长地说:“首先,妈妈从你出生那天起,就把整个世界,都作为礼物给了你。这难道还不够吗?”孩子听着,眼睛忽地一亮。老人接着说:“不仅如此,妈妈还给了你明亮的眼睛,让你去观察世界;给了你耳朵,让你去倾听世界;给了你一双腿,让你去走遍世界;给了你一双手, 。这些,难道还不够吗?”孩子听着,陷入了深思。老人又说:“孩子,最重要的,妈妈还给了你一颗充满( )的心,那是为了让你珍惜生活——去热爱这个世界吧!”

    1给短文拟个题目,写在短文上面的横线上。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珍爱——______   悲痛——______

    3发挥你的想象,在文中横线上把句子补充完整。

    4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5孩子向老人倾诉了自己的哀伤,你认为他会倾诉什么呢?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完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请把感想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大舞台。

    背篼

      黄昏,蜿蜒的山道上,打柴的孩子归来。他背(bēi bèi)着满满一背篼柴禾,他背着五彩的晚霞,他背着大山给他的慷慨的馈赠,他背着自己用劳动换来的收获。

      山风一路上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小溪一路上对他讲着悄悄话;鸟儿们一路上依依送别,约他明天再来。

      村子里,炊烟袅袅升起,飘到了树梢。他知道,那是妈妈高高抬起的手臂,在呼唤自己。他加快了脚步,拐过了一道弯,绕过了一道坎,走过一截窄窄的田埂,跨过小石桥,走进了村子,走进了自家的小院。他放下沉甸甸的背篼,轻轻呼出了一口气,掏出一捧鸟蛋,笑着塞给围上来的邻家的小弟弟。他拿出几个红红的柿子,放在坐在门槛上的妹妹手里。他把一小捆药材交给爷爷,托他明天去镇子里换几个钱——他想自己积攒下学期的学费哩!然后,他温顺地让妈妈撩起围腰布,揩去汗涔涔的小脸上的泥渍。他抬起头来,抿着小嘴微微笑了。

      哦,在山里打柴的孩子,背篼里盛(chéng shèng)着勤劳的童年。

    1.在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后打“√”。

    2.在第3,自然段中用“——”画出联想的部分。

    3.“他背着五彩的晚霞”是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山给他的慷慨的馈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孩子经常上山打柴吗?你是从文章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

          

    2007年1月的某天傍晚,塞纳昂停车的时候,借着灯光,他发现右前轮上沾有异样的东西,他走近仔细一看,很像血迹。他闻了闻,是一股子刺鼻的血腥味!塞纳昂一下子紧张起来,难道是自己赶路撞上了人?于是他立马调转车头,准备沿来路察看。

    在大雾浓重的夜色中,他边开车边沿途察看。最后,在高速公路行程一半的路边,他看到了一个人躺在那里,赶忙停车下去。躺在地上昏迷不醒的是一位十三四岁的女孩。她的头部受了伤,血流了很多。他没有多想,把孩子抱上汽车,向市内医院疾驰而去。经过抢救,孩子脱离了生命危险,但还是昏睡不醒。

    警方联系上了孩子的父母,这对丧失理智的夫妇呼叫着厮打塞纳昂。塞纳昂不做辩解,默默忍受。家里人都说他太傻,既然没有事实证明他就是肇事者,何苦再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

    女孩昏迷了26天,塞纳昂寸步不离地守护了26天,花费了38 000美元的医疗费。可喜的是,第27天,女孩终于清醒过来,然后向人们说出了事实的真相:事发当天,她到郊外写生,返回途中,为了抄近路,她越过防护栏上了高速公路,结果被一辆迎面驶来的摩托车撞倒。原来,塞纳昂车轮上的血迹是车子经过女孩身边时碾轧了流到地上的血而沾上的。

    事情真相大白,有人问塞纳昂是否后悔。塞纳昂说:当时我只是想到如果我不返回去察看,我一辈子都不会安心。而且从事情一开始,我的做法就让我安心,我哪里会有什么后悔?

    1.请你概括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1)起因:    ; 

    (2)经过:  ; 

    (3)结果:   

    2.你觉得塞纳昂“傻”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3.你觉得下面哪个题目适合做本文的文题?   (  )

    A.只为心安

    B.一场车祸

    C.离奇的案件

  • 12、阅读空间。

    厌倦了夏日的烦闷燥热,便渴望着有份清新来解脱羁绊的心灵。 

    清晨,推门向户外放眼:那林中的小路早已覆上一条长长的白地毯。那么晶莹,那么纯洁,使人不忍落脚……原来是晨霜。哦,秋天! 

    秋的天使正穿着薄如蝉翼的秋雾凉衫缓缓走来。最先看见秋的,是秋风。 

    秋风带着些许凉意,吹去了夏的闷热,拂走了夏的躁动。秋风是红色的,秋风掠过,苹果红了,霜林醉了;秋风是金色的,秋风起处,谷穗儿熟了,树叶儿黄了;秋风是无色的,秋风扫过,山的线条明了,水的轮廓现了。 

    最先拥抱秋的,是秋叶。秋叶无风自落。嗅到秋的气息,树叶迫不及待地释放出积蓄了一生的热情,没有流连,走得潇潇洒洒;风乍起,秋叶像一群黄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它经历了春的萌发,夏的茁壮,此刻落下来,与泥土融为一体,让人不由想窜改龚自珍的名句: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最易触动人情思的是秋雨。绵绵的秋雨像一位心事重重的姑娘在倾吐自己的心事。只是,姑娘的心哟,怎好赤裸裸?于是,梧桐树上、芭蕉叶上、残荷尖上,一叶叶,一声声,秋雨默默地抛洒情思万缕。这万千情思,落在地上,滴在心上,心中便结起千千结,真个无边丝雨细如愁。

    最深地陶醉于秋的,是我。虽没有竹杖芒鞋,却同样一蓑烟雨的我独立寒秋:听秋风,看秋叶,赏秋雨。一任淡淡轻愁却上心头。心上搁了个秋,我欲不愁,天容我不?只是呀,这轻愁却也太轻了,轻到竟有一丝笑意,不经意绽放在我吟香的嘴角。一声轻叹!回眸,好舒服呀,顿时就醉了。 

    云淡了。 

    蓝天,白云,黄色的树林,惬意的我,好一幅秋景图! 

    天凉好个秋!

    1短文依次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描绘秋风时,写出了秋风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诗句,它是什么意思?窜改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凉好个秋!作者将它放在结尾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文本,完成练习。

    北京冬奥会

    材料一: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2022年2月4日至2022年2月20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此届奥运会设7个大项,109个小项,北京将承办所有冰上项目,延庆、张家口将承办所有的雪上项目。北京将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举办过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冬手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也是继1952年挪威的奥斯陆之后时隔整整70年后第二个举办冬奥会的首都城市。中国成为第一个实现奥运“全满贯”(先后举办奥运会、残奥会、青奥会、冬奥会、冬残奥会)国家。

    材料二:冬奥会会徽——冬梦

    会徽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展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的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飘舞的丝带。“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元素巧妙结合。

    材料三:北京冬奥会将提供由航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地方道路等多种交通基础设施组成的立体互补的交通服务。3个奥运村的设置使奥运村至竞赛场地、训练场馆的交通时间最小化,其中北京赛区在15分钟之内,延庆赛区在10分钟之内,张家口赛区在5分钟之内。赛区间来往也很方便,以铁路为例,从北京赛区到延庆赛区大约只要20分钟,从延庆赛区到张家口赛区大约也在40分钟内。

    【1】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如果想要了解北京冬奥会的大概情况,需要阅读材料______;如果想了解冬奥会会徽的情况,需要阅读材料______;如果准备到时去看比赛,要了解交通情况,那就需要调读材料_______

    【2】阅读材料二,观察下面的会徽图案,“冬梦”是(     )图。

    A.

    B.

    【3】阅读材料三,把北京冬奥金的三个赛区(北京、延庆、张家口)分别填入下图中。

    【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通过举办冬奥会,推动我国冰雪运动的跨越式发展……”如何在校园里发展冰雪运动呢?请你提至少两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北京冬奥会就要来了,请为这次冬奥会设计一则宣传语。(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外阅读

    爱国艺术家梅兰芳

    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在舞台上唱旦角,为了演出的需要,他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

    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梅兰芳为了不给日本人唱戏,留起了胡子。1942年1月,日军司令酒井隆看到梅兰芳满脸的胡子,惊诧地说:“梅先生,你怎么留起胡子来了?像你这样的大艺术家,怎能退出舞台?”梅兰芳回答说:“我是个唱旦角的,如今年岁大了,扮相也不好看,嗓子也不行了,已经不能再演戏了,这几年我都是在家赋闲作画,颐养天年啊!”酒井隆一听,十分不悦,气呼呼地走了。

    日本侵略者三番五次地威胁梅兰芳,但梅兰芳仍坚决不演戏。为了维持生活,他只好忍痛卖掉在北京的房子。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很多戏园子老板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  )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  )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刺刀下登台演出。他对外称自己“上了年纪,嗓子坏了,早已退出舞台”。梅兰芳大师非常钟爱自己的事业,但是在日本强盗面前,他(  )忍饥挨饿并且放弃自己的事业,(  )给日本强盗演出。这是一颗多么宝贵的爱国心啊!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梅兰芳当天就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我该登台为我们中国人演出了!”来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没有座位就站着看。大家敬佩他的高超演技,更敬佩他的民族气节。

    1.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无论……都……

    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

    2.梅兰芳为什么要留起胡须呢?后来为什么又剃掉了胡须呢?

       

     

    3.“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我该登台为我们中国人演出了!”这句话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4.梅兰芳复出后,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来看他的戏,甚至“没有座位就站着看”呢?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改成转述句。

    汤姆•索亚叹了一口气,对妈妈说:“妈妈,您可以帮我把门关上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仙境怎能离得开浩瀚的云海呢?(改为感叹句)

       

    (2)这些松石也有挺拔之感,这些松石总显得有些朦胧。(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3)经过努力,我的学习目的提高了。(改病句)

       

    (4)几缕朝霞染红了东方。(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 17、按要求写句子。

    (1)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一诗中,描绘出一幅“走马传烛图”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2)《石灰吟》诗中表达了诗人以身报国、清白正直的志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竹石》诗中表达了诗人刚正不阿的高尚情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4)你的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好好学习,虚度光明,你想用《长歌行》中的诗句劝他:____________

    (5)鲁滨逊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这紧急关头,董存瑞只得用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句子乐园。

    1.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改成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说:我明天带同学们复习,你们明天把英语活动手册带过来。(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小女孩将碰到爱因斯坦的事情告诉了父亲。(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难道魔鬼的智慧能战胜人类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只小鸟在榕树上叫着。(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改为陈述句。

    1.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写句子。

    1.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妇人想起了乔依。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民解放军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国家的财产被消防队员抢救出来了。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天地。

    我们在六年的学习生活中留下了各种成长的足迹,每一个足迹背后都有一段难忘的经历,这些经历或感动、或快乐、或悲伤、或后悔……总之,这些经历让我们懂事了,长大了。请以“足迹”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叙述清楚,条理清晰;内容具体、完整;富有真情实感;语句通顺、连贯;标点符号使用恰当;不得抄袭、套作;字迹工整,规范;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相关信息;字数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