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天水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默写《石灰吟》,标题和作者要写在醒目的位置,笔画规范,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填空

    1.古诗文填空。

    (1)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3)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

    (5)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各填一个四字词语。

    ___________的村长,____________的桑娜,___________的贝多芬,_________的伯牙……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给我们留下了永远的记忆。

  • 3、根据原文填空。

    (1)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__。卷地风来忽吹散,____________

    (2)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______

    (3)钟子期死,伯牙_________,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_________

  • 4、根据拼音写字词。

    (1)老黄牛zhēng zhá______着站了起来。

    (2)洪水xiōng yǒng______地冲向草péng______

    (3)sǎo zi______给这位shuāi______老的奶奶买了一件外套。

  • 5、照例写成语。

    (1)来自寓言(掩耳盗铃):    

    (2)描写外貌(肥头大耳):    

    (3)描写动作(慢条斯理):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课外阅读我能行。

    雨之歌(节选)

    纪伯伦

    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从天穹撒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 装扮)。

    我是颗颗(明亮 璀璨)的珍珠,从王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他们之间传情的信使;这位干渴难耐,我去(消除 解除);相思成病,我去医治。

    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

    【1】选出文中括号里合适的词语。

    【2】这首散文诗中,作者分别用了哪几种形象描绘雨?(至少找出三种)

    _________________

  • 7、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这两句诗中“磅礴”的意思是( )

    A.(气势)充满

    B.形容山势高大、险峻

    【2】这两句诗是一组对偶句,与“腾细浪”相对应的是( )

    A.乌蒙磅礴

    B.走泥丸

    【3】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_____”突出了山势险峻,这是_________(实际 红军眼里)的山;“_________”“泥丸”形容_____________,这是_____________(实际 红军眼里)的山。

  • 8、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问题。

    (一)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二)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这两首词都是____代大词人所写。前一首作者是______,后一首作者是_____

    【2】两首词都描写了月亮,前一首描写的是______月,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心情,后一首描写了______月,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心情。

    【3】两首词所描绘的月夜景象,前者展现了一幅色彩______________的画面,后者展现的是色调__________的画面。

    【4】判断下面对两首词的理解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缺月挂疏桐”这诗句描写非常巧妙,“缺”和“疏”二字,写出了一种残缺的意境,传达出作者哀愁的心境。_______

    ②“西江月”和“卜算子”是题目,“夜行黄沙道中”和“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词牌名。______

    ③前一首词重在抒情,后一首词重在写景。_______

    【5】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本次摄影大赛的主题是__________,投稿需要发送的资料有__________,参赛的优秀作品将在__________进行展示。

    (2)根据以上海报通知,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海报上所展示的照片都是读者的投稿。

    B.摄影大赛原本就定在2015年11月30日截稿

    C.参赛者如果获奖后除了获得奖金外,还能得到一定的稿酬。

    D.主办单位无权展出参赛作品。

    (3)请你写一句和读书有关的名言或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文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你怎么不吃鱼啊?”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1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一看,啊!我不由得呆 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说: “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2

    “不,我全知道了。”我打断了他的话。

    老班长转身朝两个小同志睡觉的地方看了一眼,一把把我搂到身边,轻声说: “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3

    “可是,你也要爱惜自己啊!”

    ……

    “可是,你总该跟我们一起吃一点儿啊!”

    “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 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 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4

    【1】读一读画横线的句子,你认为老班长说的哪些话是真的?(多选题)( )

    A.第1句

    B.第2句

    C.第3句

    D.第4句

    【2】下列对老班长的语言描写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老班长做好饭先自己吃,然后再专心专意地照顾伤员吃。

    B.老班长精心照顾三个病号,他自己却忍饥挨饿。

    C.老班长要求“我”配合他继续瞒着两位小战士,是为了稳定两个小战士的情绪,鼓舞他们走出草地。

    D.老班长在伤病严重、路途遥远、粮食缺乏等艰苦的条件下,仍尽职尽责地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处处为他人着想。

    【3】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这是“我”发现老班长__________时候说的话。“万根钢针”表现了“我”_______的心情,后面的省略号省去了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

    《理想的风筝》

    ①春天又到了。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③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膝盖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圆木拐杖支撑着。这条腿是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我们不知道。只是有一次,他在讲课的时候讲到女娲造人的传说,笑着对我们说:“……女娲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④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枝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他的课讲得极好。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激昂,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了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⑤他喜欢在课堂上当众提问同学,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立在教案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亲切、大声地说:“好!五分!”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那每一次点头都给学生一次启发。这时候,他比被提问的学生还要紧张。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⑥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⑦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人们的心头。在晴朗而没有大风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⑧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简单的“瓦片儿”,有长达丈余的蝶蚣,最精妙的是黑色的燕子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举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翱翔盘旋。我常常站在他身旁,看着他的脸。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还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线拐,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了生命的力量。

    ⑨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

    ⑩已经近三十年没见到他了。然而他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他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1】仔细读文章,下面这个段落插入文章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

    每逢这时候,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A.①②段之间

    B.②③段之间

    C.⑤⑥段之间

    D.⑩段之间

    【2】下列对第②段画线语句的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景物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时代背景

    B.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对生机勃勃的春天的热爱

    C.侧面衬托,衬托下文刘老师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D.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3】作者觉得自己考入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的原因是(       )。

    A.作者非常尊敬刘老师,刘老师希望他考历史系

    B.身有残疾的刘老师,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他们讲课

    C.刘老师上历史课时总能牵动着他们的情绪,让作者爱上了历史

    D.刘老师喜欢在课堂上当众提问同学,“我”总能答得特别好

    【4】下列关于短文谋篇布局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釆用了首尾呼应的结构方式,使得整篇文章结构严谨

    B.课文开头先写春天放风筝的景象,是为了引出对刘老师的回忆

    C.文章最后部分回到现实,表达了对刘老师的怀念与赞美之情

    D.文章用插叙的方式,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

    【5】本文按顺序回忆了关于刘老师的四件事,用小标题概括出来。

    谈腿疾、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第段写道:“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近三十年没见到刘老师,“我”仍深深地思念他,这是为什么呢?请联系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

    【7】文章为什么要以“理想的风筝”为标题?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

  • 1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练习。

    玉米的馨香

    那片玉米还在空旷的秋野上葱葱郁郁。黄昏了。夕阳从西面的地平线上透射过来,映得玉米叶子金光闪闪,弥漫出一种辉煌、神圣的色彩。三儿站在名为“秋种指挥部”的帐篷前,痴迷地望着那片葱郁的玉米。

    早晨,三儿刚从篷内的小钢丝床上爬起来,乡长的吉普车便停到了门前。乡长没进门,只对三儿说了几句话,就匆匆忙忙地走了。三儿便在乡长那几句话的余音里呆了半晌。

    “明天一早,县领导要来这里检查秋收进度,你抓紧把那片站着的玉米搞掉,必要时,可以动用拖拉机强制摘。”乡长说。三儿知道,那片唯一还站着的玉米还未成熟,生长期比普通品种长十多天,但籽粒饱满,产量高。

    三儿去找了那片玉米的主人——一个五十多岁,瘦瘦的老汉。三儿一说明来意,老汉眼里便有浑浊的泪涌落下来。“俺还指望这片玉米给俺娃子定亲哩,这……”老汉为难地垂下了瘦瘦的头。

    三儿的心里便酸酸的。三儿也是一个农民,因为稿子写得好,才被乡政府招聘,当了报道员,和正式干部一样。三儿进了乡政府之后,村里的人突然都对他客气起来,连村支书也请他撮了一顿。所以三儿很珍惜自己的这个职位。

    三儿回到帐篷时,已是晌午了,一进门就看见乡长正坐在里面,心便剧烈地顿了一顿。“事情办妥了?”乡长问。三儿呆呆地望着乡长。“是那片玉米,搞掉没有?”乡长以为三儿没听明白。“下午……下午就刨,我……我已和那户人家见过面了。”三儿有点儿结巴起来。乡长狐疑地盯了他一会儿,忽然就笑了,站起来,拍了拍三儿的肩膀:“你是不会拿自己的饭碗当儿戏的,对不对?”三儿无声地点了点头。

    乡长急急地走了。三儿目送着乡长远去后,就站在帐篷前望着那片葱郁的玉米。

    天黑了,那片玉米已变成了一片墨绿。晚风拂过,送来一缕缕迷人的馨香,三儿陶醉在玉米的馨香中,睡熟了。

    第二天一大早,乡长和县里的检查团来到这片田地时,远远地,乡长就看到了那片葱郁的玉米在朝阳下越发篷勃。乡长害怕地看旁边县长的脸色。县长正出神地望着那片玉米,咂了咂嘴说:“好香的玉米呵!这片玉米还没成熟,你们没有搞形式主义,这很好。”乡长心里的那块石头落了地,脸上一片灿烂,心想待会儿见了三儿一定表扬他几句。

    乡长将县长等领导都让进了帐篷,正想喊三儿沏茶,才发现篷内已经空空如也。三儿用过的铺盖整整齐齐地折叠在钢丝床上,被子上放着一纸“辞职书”。乡长急忙跑出帐篷,四处观望,却没有看到一个人影。一阵晨风吹来,空气里充满了玉米的馨香。乡长吸吸鼻子,眼睛湿润了。

    【1】用简洁的语言,将小说的情节补充完整。

    接到任务——( )——( )——( )——三儿辞职

    【2】“三儿目送着乡长远去后,就站在帐篷前望着那片葱郁的玉米。”联系小说前后的情节,三儿在望着那片玉米时会想些什么?请试着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中多次写到那片玉米葱郁、馨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小说,你认为三儿是个怎样的人?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梦结束的地方

    有人做过统计,迄今为止,大约有五百人成功地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亦大约有五百人在攀登过程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无论这个统计数字属实与否,都不折不扣地表明,攀登珠峰生死系于一线,代价极其残酷。

    因攀登珠峰而遇难的勇士净庚华去世后,笔者走进他的独居,目睹的是一个痴迷登山者的世界:墙上贴满了登山明星照、珠峰风景画,挂满了登山爪、登山靴、滑雪杆。他用13年的漫长岁月做准备,为此放弃了婚姻,离开了心爱的女儿,甚至不惜失去生命。

    无限风光,唯有触天者才领略得到吧!一位朋友成功地登上了海拔6400米的一座山峰,我问他,那种高处不胜寒的巅峰之感一定惊魂动魄吧?没有一丝尘埃的繁星,广袤深邃如宝石样的天宇,还有洁白无瑕的冰雪,一定让人的肺腑都透明了!这里一定非常浪漫。朋友却一本正经地摇头道:“完全不是这样的,冰天雪地的山头上能有什么吸引力?天幕、繁星、晶莹的冰雪,那是诗人塑造的仙境。当时的情形根本不浪漫,巨大的风裹着彻骨严寒,满眼白茫茫的,就这些。”

    真就这些,这么令人失望吗?答案如此肯定。那么,为什么要登山呢?不要命地登那么高的山,想证明什么?英雄气概?挑战极限的能力?我费解而焦急地望着朋友。朋友悠悠地说:“那一刻,我只觉得一颗心从喉咙里咯噔一下回到胸膛里去了,就像做了一个痛苦而漫长的梦,我终于可以释怀。”

    那是梦结束的地方,高耸入云。这梦扯着生命的脚步,一路跋涉,万水千山,赴汤蹈火。无论那座山叫什么名字,在地壳上,在实验室中,还是在书本里,都充满了诱惑。 

    明白了吗?生命原来是梦想的一架梯子,可以一直延伸到梦想成真的那一刻,只要你永不放弃。

    【1】本文中“梦想结束的地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3自然段“这里一定非常浪漫”中的“浪漫”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当时的情形根本不浪漫”中的“不浪漫”又指 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3】假如你是登山者,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顶,你可能会说:“______________” 假如珠穆朗玛峰能说话,它会对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顶的登山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 。”

    【4】关于本文的思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梦想有开始的地方,也有结束的地方。

    B.梦想激励着人们勇攀高峰,不断前行。

    C.只要永不放弃,不断努力,终有一日会梦想成真。

    D.人要有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有前进的方向与动力,人生才有价值。

  •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为人民服务(节选)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1】在文中横线上将句子补充完整。

    【2】研读画横线的句子,然后完成填空。

    (1)“精兵简政”的大意是______________

    (2)在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通过举例,来说明______________

    【3】用简洁的语句(除“我们”两字外,不超过5个字),概括片段的3层(‖已表明)意思。

    (1)我们_______________(2)我们__________(3)我们______________

    【4】下列人物中,________的死重于泰山,________的死轻于鸿毛。(填序号)

    A.李大钊 B.秦桧 C.岳飞 D.汪精卫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少先队员们都在注视和倾听辅导员的讲话。

      修改病句:  

    2、为了祖国的明天,我们要好好学习。

      改为双重否定句

    3、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反问句

    4、“我们不能无谓地死亡,多活一个,革命就多一份力量。杨靖宇深情地说。

      改为提示语在中间:

    5、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句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一声真诚的赞美是一朵花,

    一次无偿献血是一朵花   ……

     

  • 16、用上修辞方法,把句子写形象。

    八千多个日子转眼就过去了。

     

  • 17、(题文)按要求写句子。

    (1)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缩句)

     

    (2)张华站起来说:我要去做作业了。(改为转述句)

     

    (3)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为陈述句)

     

    (4)诸葛亮神机妙算,周瑜不得不认输。(改为肯定句)

     

    (5)晌午的太阳光火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6)我们从小就要培养艰苦朴素。(修改病句)

  • 18、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这样做不可。(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

  • 19、考场上静得很。(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把这句话改写成提示语在中间的句子,注意标点符号的用法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请从以下内容中任选一题进行习作。

    (1)广泛的阅读,一定使你的眼界更为开阔,思想更加饱满。目睹着绮丽的世界以及身边的人和事,你有什么愿望呢?请选择一定的材料,以叙事的方式表达你的这个愿望。要求写得清楚具体。题目自拟。

    (2)题目:__________的味道

    看到这个题目,你也许会想到“爱、奉献、阅读”等词语,想到某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一次难忘的经历。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理清思路,再写下来。

    要求: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关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